追忆亲爱的母亲王华(四)

作者:张晓蒲

编者按:此文由张晓蒲于2021年12月在北京完稿,由作者授权“红色IP”发布。如需转发,请与我们联系。

六、伴君驰骋十九年,思君断肠泪也干。

你去陪伴马克思,我把培植子女担。

1961年5月13日3时12分,张祖谅病逝,享年不到50岁。上午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在延安路火葬场火化。下午一行人到江湾机场,机场站满了驻沪三军的送别队伍。饶子健副司令员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和严光、杨汉林等同志陪同祖谅的夫人王华同志及子女护送张祖谅同志的骨灰从上海乘专机飞往南京,途中大家一言不发,王华同志一手抱着几个月的婴儿,一手抱着祖谅同志的骨灰盒,这个让人心碎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饶子健司令护送骨灰

张祖谅和王华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5月30日结婚的。无论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们都是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革命伴侣。王华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为了革命事业,部队建设,响应组织上号召,从60军军衔奖励科科长的任上复员,不计名利,不计地位跟随张祖谅从山西到西北、西南、华东,在生活上王华照顾祖谅,祖谅也体贴王华。张祖谅走了,王华悲痛万分。她在诗中写道:

生死离别两茫茫,梦中相见泪千行。

难忘海燕双飞日,每赏腊梅独断肠。

王华家中也发生了变化,工作人员撤走了,汽车上缴了,军用电话也拆了。五个未成年的孩子,最小的七个月,还有一个患慢性肾炎的孩子,每月抚恤金20元到十八岁。王华因为有工资就没有抚恤金。

1961年是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和还苏联债务最困难的一年, 任何有关国民生计的一切都实行票证制度。军区机关提出来半年不吃猪肉,一年不吃猪肉。王华牢记祖谅的嘱托:无数革命先烈在我们前面英勇牺牲了,他们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们能活到今天,看到中国革命的胜利,又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应该是很满足的。所遇困难比起长征时经历的千难万险那都是微不足道。这次生病组织上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和财力,组织上这样关心爱护我们,将来万一我俩有哪个先走,留下来的一定要好好为党工作,以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 不能给党和组织找麻烦。要爱护身体,对孩子们要关心,但不能包办代替,要让他们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继承和发扬老红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王华把家中阿姨和大点的孩子组织起来,搬走了院中的假山,把草坪翻掉,种上菜,还养了一头小猪和十几只鸡。院子里还种过几年棉花。后来孩子们结婚时,每人 8 斤重的大被子都是院中自产的棉花。年龄大些的孩子还承担起扫院子、地板打蜡等任务。王华在日常生活中精打细算,每一笔支出和收入都有详细的记录。比如在 1985 年 1 月,记录了:买米 180 斤,30.06 元;买油十斤,8.5 元;换气,1.4 元;买肉菜,10 元;订牛奶,13.45 元;买皮鞋两双,45.2 元;买玩具,18 元等。收本月工资 123.3 元。几十年如一日,记账从未间断过。王华在生活上节俭,量入付出的良好生活作风也深深感染和教育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当兵以后,再没有向家里要过钱,当战士拿津贴时,每月还能存几块钱。同志们称赞不愧是山西人的好后代。王华对身患肾炎的二儿子小蓉也操碎了心,带着他到上海、北京遍访名医, 祈求能治好儿子的病。王华那年 39 岁,她用柔弱的肩膀独自支撑起这个家。军区领导、张祖谅的战友、学友也时刻关心王华一家人。军区许世友司令员每年春节都要把王华、陈朴等烈属请到家中吃一餐饭,饭后观看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许司令粗中有细,他希望这些烈属像历史上巾帼英雄一样坚强、不畏困难,把孩子们抚养成人,继承祖谅的遗志;王新亭副总长在北京遇到前来开会的许司令,关切谈到王华家中电话问题,许司令回宁后,不久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沈阳军区陈锡联司令员、曾思玉副司令托人给王华带去大豆;济南军区杨德志司令员也托人给王华带去苹果。这一切都给了王华精神上巨大的安慰和鼓舞。

每年清明节或是张祖谅的祭日,王华总是带着孩子们到雨花台扫墓。她写道:

清明时节倍思亲,携儿带孙去上坟。

祖谅墓前松苍苍,雨花台周柏森森。

繁花碧草长瞻仰,绿柳随风点头敬。

垂首碑前祭英灵,往事依依心潮涌。

王华以这种形式追思祖谅,希望孩子们能继承父亲的遗志。1966 年 5 月,王华的二儿子小蓉肾衰病故了,那年他才 15 岁。

小蓉生前因病断断续续没读几年书,但他聪明好学,在医院里,除了治疗就是沉浸在书海里,和医院医生、护士、病友都很好,走时很坚强,大家都感到很惋惜。王华中年丧子,5年的时间走了两位亲人, 王华悲痛万分。她写了很多诗,思念儿子。

一夜风雨声未停,似闻蓉儿呼娘声,

我儿独身荒郊外,谁伴我儿到天明。

坟上一朵小白花,洁白挺秀似蓉影,

扶花犹恐风折断,难禁思儿落泪情。

她写道:

坟上青草绿茵茵,生机勃勃慰娘亲。

柏树两棵亲自栽,永伴蓉儿度晨昏。

绿草如茵盖儿身,慈母胸怀护儿心。

双松伴儿百年后,日月母子永不分。

七、既想祖谅许多事,三男二女余扶持。

花甲虽过精神爽,誓为四化添新砖。

王华关心家中第二代三代成长和教育,孩子们每前进一步,她都由衷地感到高兴。小沪参加工作她感到欣慰欢心。写道:

八十年代第一春,我儿走进大厂镇。

勤学苦练红专健,勇为四化添真金。

当海外来人传递孙儿苗苗的情况,她兴奋地写道:

奶奶今年八十春,院中瓜菜红绿衬。

春日你父苗种下,秋来丰收喜我心。

孙儿友人海外来,我自欢心笑颜开。

照片一张烦带去,新年望汝展雄才。

早在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结束时,王华就萌发了一个念想,给祖谅编写一本纪念文集。她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张祖谅的老领导王新亭副总长和他的夫人田维新同志。他们热情的支持王华的想法,给予积极的鼓励,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王新亭副总长在给王华的回信中写道:

我同意这个意见。祖谅同志是一个很好的同志,有战功。写文章,一是为了表示怀念, 一是为了教育后代。

文章的内容可以写毕生成长、战斗的经 历,也可以取其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一段, 要反映他的优秀品德和才能。我的印象,他为人正直,艰苦朴素,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尊重上级,关心群众;他好学上进,勤于学习理论和文化,又鉆研军事,由一个政工干部成长为军事指导员;他作战勇敢,深入前线了解敌情、地形,善于用脑, 有魄力,有见解,是个好参谋长,并在后来独立指挥作战,这些都应反映出来。

王新亭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1995年,王华在酝酿多年后正式启动给祖谅编写一本纪念文集。她的这个想法得到很多老同志的支持和鼓励,特别是王诚汉和吴仕宏两位同志非常支持。但是遇到了一个资金问题,当时军委有一个记要, 明确不支持,经费自筹、文字自付。当时任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的陈炳德同志很支持,认为应该为司令部参谋长张祖谅编写一本纪念文集。老部队六十军也很支持,前后共筹措5万资金,成立了张祖谅纪念文集编委会,还刻了个章。王华也是编委会成员。编委会向60军的老同志和张祖谅的老战友共发出 100 多份征稿函,共收到七十多份稿件,王华积极参加,亲自撰写了“漫漫岁月不了情—忆祖谅”,当时南京一个收件组,北京一个收件组,最后都汇总到北京,北京由贾启玉、任秀峰、毛文戎、乔西章、王恩田成立审稿小组,定期到国防大学审稿、校对,最后优选 68 篇文章。文章汇总后,就考虑请人题词。

当时张祖谅的老领导徐帅、周士第、王新亭等老同志都已去世, 最后商定请薄一波、王平、廖汉生、张震、郑维山、肖文玖题词。书名定为《不落的将星》。

1996 年 5 月,在张祖谅病故 35 周年时,在南京举行了《不落的将星》首发式。

王华和陈炳德司令合影

曾在60军工作过的饶子健、王诚汉、王子波、王振帮、彭勃、武占魁、关志超、任秀峰、贾启玉、陈忠龙等同志和原司令部工作过的严光、张文碧、还有张祖谅的秘书李迎春和担任张祖谅特护的侯慧中等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军区陈炳德司令员、陈希滔参谋长、李际松主任也参加了会议。王华在会上讲了话,追忆张祖谅革命、战斗的一生,“漫漫岁月不了情”,了却了王华多年的心愿。

前排左起:陈希滔、王子波、陈炳德、王华、王诚汉、饶子健、吴仕宏、 严光、贾启玉、李际松

后二排左六起:关志超、吴占魁、张文碧、王振帮、彭勃、任秀峰

王华进入晚年以后,还是孜孜不倦的学习,喜欢作诗,经常带孙子辈背唐诗,还和三哥贾殿魁切磋,提高作诗水平。她在“老年行” 中写道:

世上都说夕阳好,又说可惜近黄昏。

夕阳灿烂多佳丽,黄昏之前迷人景。

此景只有一小时,比如晚年十余春。

初生婴儿自降地,到死不过一百岁。

老骥志在千万里,大器晚年建奇勋。

仍为社会新栋梁,奋发向前程似锦。

在“贺老年大学开学”中写到:

老年大学好,呼醒童年心。

上学带书包,新题多疑难。

老人共商讨,还有老师教。

今日上大学,更显花枝俏。

王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喜欢到各地走走看看,到无锡太湖, 她写了“夏日”:

夏日寻芳太湖滨,风光不再四时同。

百花争艳来复去,谁是细雨又和风。

在“夜游书怀”写道:

华灯万盏夜秦淮,老妇相携缓步来。

笑看水中云与月,怀疑身己在瑶台。

又写道:

楼头灯火月桥头,岸上游人水上舟。

千古秦淮歌舞池,只知欢乐不知愁。

到西安、成都、昆明、三峡,王华写了“西北、西南行”

暑日金陵多烦嚣,转走西北长安道。

始皇佣马已三千,碑林古迹更多骄。

南走蜀道虽艰难,电机车送乐逍遥。

成都既有杜甫堂,又有孔明诸葛庙。

当年夫君曾携游,今朝儿扶我凭吊。

祖谅旧友多热情,共语卅年前友好。

昆明四季美如春,八千云南丽日照。

转身向东过三峡,太白在前当向导。

王华还去过武汉、广州、深圳、珠海、青岛、烟台、威海、承德、北戴河,古稀之年上黄山。

2011年,王华90岁,已进入耋耄之年。那年也是张祖谅诞辰100周年,逝世50周年。

岁月流逝,“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前辈逐渐成为昨天的记忆。但是,王华坚信祖谅的革命业迹和精神不会消逝。为了表达对祖谅深深缅怀之情和给孩子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王华决定要编写一本《张祖谅将军画传》,画传中的照片主要是王华对各个历史时期照片的精心保管和整理。南京军区、成都军区档案馆等单位也提供了照片和资料。经过多方努力,《张祖谅将军画传》在张祖谅诞辰 100 周年,逝世 50 周年之际出版了。这本画册收集了近 300 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有关资料及手迹,是对张祖谅忠实的写照,看画册犹如近看张祖谅, 虽然他远而长逝,但他的音容还历历在目,栩栩如生。王华了却了最后一桩心愿。

她很少提起往日光荣的革命经历,以一颗平常之心看待自己应得的荣誉和尊重。晚年她获得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两枚荣誉纪念章。

王华是家中的中流砥柱,对同志、战友和孩子们尽其所能,倾其所有,而对自己无所求。王华经常诙谐地说:“我是颐和路的老保姆。”

大雪纷纷似棉飞, 风静起凉阳光微。

我不如雪徒漂泊, 不知何处是归宿。

2015年的12月,新华日报刊登一则讣告“中共党员、离休干部(2015年起享受副省长级医疗待遇)、原江苏省工艺美术工业公司顾问王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2月25日晚 8 时4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1年12月张晓蒲于北京完稿

注:文中小标题均来自我母亲王华诗作。

自述

壶关自古称险要,曹操来此讨袁绍。

余生格栳山南村,男女老少最勤劳。

负笈太原求良师,崇拜导师马克思。

响应真理不怕难,一心找到共产党。

生死苦难置度外,热爱真理无疑猜。

多次拼死又复生,全国解放愿献身。

既想祖谅许多事,三男二女余扶持。

花甲虽过精神爽,愿为四化添新砖。

忆往事

当年初识张祖谅,雄姿英发透神彩。

如此夫君我心爱,谈今论古难离开。

他在同蒲打胜仗,我在太岳产婴孩。

夫妻双双得喜报,相互拥抱乐开怀。

贺老年大学开学

老年大学好,呼醒童年心。

上学带书包,新题多疑难。

老人共商讨,还有老师教。

今日上大学,更显花枝俏。

满座尽春风,争取求深造。

余热加炭烧,不误砍柴工。

劝君勤浇灌,不忘党教导。

余生再努力,争取再登高。

长空有行云,鹏是不倦鸟。

莫叹路遥远,奋勇写风骚。

清明

伴君驰骋十九年,思君断肠泪也干。

你去陪伴马克思,我把培植子女担。

三中全会开新路,四化建设宏图展。

儿辈承志去建设,千秋大业代代传。

觉得文章好,请点赞!

关注我们,关注“红色IP”,读更多真实的红色故事!

【作者:张晓蒲】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全世界最“搞笑”的动物集合,不要再笑了,这里的每一只动物都够你笑10分钟!

优雅的气质秒杀各位 一只会瑜伽的猫! 请问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不要脸,湿身了就不认识我了 你会吗你会吗? 珍珠喵 我太南 ...

· 1分钟前

男人必看,提高身寸精 "門檻" 做 "硬漢"

來訪者:陳先生今年25歲,重點大學金融系畢業,在一傢外資全業擔任項目主管,年少時由於懵懂無知,受到不良影視影響,導致有...

· 1分钟前

分享6款寶寶感冒咳嗽化痰止咳的雪梨湯,寶媽們快來收藏啦

⭐養娃?關註我就對瞭!金桔紅棗蒸雪梨適合月齡:7月+ 適合癥狀:咳嗽有痰 功效:雪梨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紅棗裡面...

· 2分钟前

古文物作證,為什麼中華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6·國傢政權)

作者:天涯@yletpkki(阿招)第六章 國傢政權國傢政權,先有政權,後有國傢。政權的重要特征表現為權力的集中,《左傳•成公十...

· 4分钟前

神兽腓腓传记:历史之最,中华文化第一符号

神兽腓腓的前世、今生、将来 众所周知,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这四个大型人类文 ...

· 4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