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統領百萬軍將馳騁天下的人物,曹操雖然多疑且詐,有時也免不瞭心狠手辣,但一定懂得仁慈寬容的道理,否則怎會有那麼多人不惜生命追隨他為他效力呢?董卓殘暴蠻橫,不分善惡,貪圖享樂,成不瞭大業;袁紹沒有頭腦,不識不用人才反而嫉之,自以為是,也成不瞭大業。二者格局皆小。而曹操雖然兇狠狡詐,但明辨賢佞,陟罰分明;雖傲然自負,但腹有才略,且雖談不上禮賢下士但能做到重用人才,尊重人才。此乃操之格局大於董、袁等人之處。
要想得天下,首先得將自己的一切忌憚、猶豫、眷戀拋付掉。曹操與與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的孫劉,皆非懦弱無能、優柔寡斷之輩。但曹操並不會因此改變他“凡事先全我”的原則,在他看來,為忠義而死,於大事無補,這正是曹操不同於常人之處。這種原則造成瞭他的許多不仁不義的做法為君子之不齒,如殺光呂伯奢全傢、懇求關羽釋放等。
但有意思的是,曹操的不仁不義已成常態,以至有時候讀者不知他究竟有沒有動真情,甚至大概連曹操自己都不知道。例如釋放關羽,臨行前曹操贈關羽錦袍盤纏,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操也沒有派兵攔截,或許是擔心違背諾言為天下人恥笑,但也許真的出於對人才的敬仰、愛惜,不乏英雄義氣;曹操哭典韋時說,“我寧可用一個兒子的命換將軍的命”,或許是為失去一條能為自己的霸業而拼命的臂膀而嘆息,但也許真的為失去忠臣良將而悲痛惋惜。這些做為多少摻雜著些真情,談不上多少,但一定不會沒有。
這裡又談回第一個話題,曹操之所以能成為一世梟雄,不隻是格局高於常人,也是因為多多少少懷有仁慈寬容之心。曹操很聰明,聰明在“選”適宜之之時,“擇”忠良之人,寄以真假交雜的誠摯之情,這也是曹操的過人之處,可稱之為小人君子。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