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是中國著名綠茶之一,因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之上,又名洞庭碧螺春。聽到碧螺春三個字,可能很多人都會感覺,這真是個美麗的名字,其實,關於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則美麗的傳說。
這就是傳說中碧螺春的由來,此外,還有另一種說法是碧螺春本名並非如此,而是叫做“嚇煞人香”茶。據史料記載,在洞庭東山碧螺春峰的石壁上,長著幾株野茶樹,每年的茶季,當地老百姓都會采摘這些茶葉自己飲用。有一年,茶樹長得特別茂盛,人們采摘時竹筐裝不下,便隻好把茶葉放在懷中,沒想到茶被懷裡的熱氣一熏,發出瞭奇特的香氣,人們驚呼“嚇煞人香”,該茶便由此得名。後來,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時遊覽太湖,當地巡撫獻上精致的“嚇煞人香”茶,康熙皇帝品嘗後覺得色香味俱佳,隻是名字不雅,便賜名“碧螺春”,這就是碧螺春茶的由來。後人猜測,康熙賜名“碧螺春”,不僅是因為該茶來源於碧螺春峰之上,更因為茶葉本身有顏色碧綠、形狀似螺、春天采制的特點,美名配佳茶,此後,碧螺春便成為清廷貢茶,逐漸聞名於世瞭。
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洞庭山又分東、西兩山,洞庭東山宛如一個巨舟伸進太湖,洞庭西山是一個屹立在湖中的島嶼。兩山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5℃~16.5℃,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而且其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質地疏松,十分有益於茶樹的生長。
洞庭東山,從吳越春秋起就是“吳郡”的東部屏障和“遊觀采食”的重地,滿山花果和望無際的萬頃湖光,使整個東山成為一座天然園林。
洞庭西山與東山隔水相對,是太湖中最大的島嶼,相傳是吳王夫差和西施的避暑勝地。《吳縣志》稱:“太湖之峰數十,名者八九,包山最著”。包山,就是洞庭西山,因四面皆被水包圍而得名。
這裡也是我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明代羅廩《茶解》中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佳、梅、辛夷、玉蘭、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其下可蒔芳蘭,幽菊及清芬之品。”這裡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橘、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氣飲後回甘。
如今,在洞庭山上,到處可以看到碧螺春茶,不僅如此,茶樹間還有很多果樹,如枇杷、橘、梅、楊梅、銀杏等,這些果樹和茶樹種在一起,根脈相連,不僅形成瞭綠蔭如畫的美景,還可以使茶樹吸收果香,從而令碧螺春生出瞭一些獨特的品質,正如當地人所描述的那樣:“花香果味、鮮爽生津。”此外,洞庭山溫和的氣候、豐富的降雨量、濕潤的空氣和肥沃的土壤等優良的自然地理環境,對茶樹的生長也極為有利,使碧螺春形成瞭芽多、嫩香、湯清、味醇的特點,成為茶中珍品。
現在,洞庭碧螺春共分為七級,一至七級芽葉逐漸變大,茸毛逐漸減少,500克一級的洞庭碧螺春,約有六萬五千個茶芽,而二級碧螺春就隻有五萬五千個左右瞭。因此,最好的碧螺春都是精挑細選的嫩茶,其品質特點是芽葉柔嫩翠綠、披滿茸毛,條形纖細卷曲、像螺一樣,茶泡好後湯色碧綠鮮明,香氣濃鬱芬芳,滋味鮮醇甘厚,由此,碧螺春還得到瞭“一嫩三鮮”之稱(指芽葉嫩,色、香、味鮮)。
級別 | 采摘時間 | 茶葉描述 |
---|---|---|
極品碧螺春 | 3月10日-3月18日 | 全部由單槍嫩芽制成,條索緊結,卷曲成螺,滿身援毫,銀綠隱翠,色澤鮮潤,香氣嫩香清禽,滋味甘醇鮮爽,湯色嫩綠清亮,葉底嫩勻多芽 |
精品特級碧螺春 | 同上 | |
特一級碧螺春 | 3月24日-3月28日 | 一槍一旗制成,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綠隱翠,色澤鮮潤,香氣嫩香清幽,滋味甘醇鮮爽,湯色嫩綠清亮,葉底嫩勻多芽 |
特二級碧螺春 | 3月29日-4月4日 | 一槍一旗制成,條索較纖細,卷曲成螺,滿身披毫,得綠隱罩,色澤鮮潤,香氣嫩香清幽,滋味甘醇鮮爽,色嫩綠清亮,葉底嫩勻多芽 |
一級碧螺春 | 4月5日-4月9日 | 一槍兩旗,條索尚纖細,卷曲成螺,白毫披疆,勻整。嫩爽清香,滋味鮮醇爽口,湯色綠而明亮,葉底細嫩綠、明亮 |
二級碧螺春 | 4月10日-4月14日 | 條索緊細,卷曲成蝶,白毫昱露,色澤綠潤,勻尚凈,清香,滋味尚鮮醇,湯色綠尚明亮、葉底綠尚明亮,略含單張 |
三級碧螺春 | 4月15日-4月19日 | 條索尚緊細,卷曲成螺,白毫尚顯,色澤尚綠潤,勻尚凈,香氣純正,滋味醇厚,湯色綠尚明亮,葉底尚嫩,含單張 |
炒青一級 | 4月20日-4月24日 | 外形尚成螺,色澤深綠。尚整,稍有青殼碎片,香氣平和醇厚,溢味尚純正,湯色黃綠,葉底尚嫩欠勻、稍有青張、綠稍深 |
炒青二級 | 4月25日-4月30日 | 同上 |
極品碧螺春
洞庭山種茶歷史悠久,但有關洞庭山茶樹品種的記載卻很少。據清代李振青編《集異新抄》(7795年)中載:“洞庭逸事:包山寺有白茶樹,花葉皆白,烹註甄中,色同於泉,其香味類虎丘。一寺止一林,不知種自何來,植數十年矣。山有素封,欲媚獻者,厚價買於寺僧,移裁以獻,茶竟萎絕種”。這說明洞底西山有過白茶樹,其品質和歷史上著名的虎丘茶差不多。
另據朱琛撰《洞庭東山物產考》(1916年)記載:“洞庭山之茶,最著名者為碧螺春。樹高二三尺至七八尺,四時不凋,二月發芽,葉如梔子,秋花如野薔薇,清香可愛。實如枇杷核而品小,三四粒一毯,根一枝直下,不能移植,故人傢婚禮用茶,取從一而不二之義”。
但碧螺春茶的絕大多數品種為本地的東、西山群體種,小葉形,嫩梢較長,重量較輕。根據“江蘇省茶葉學會全省茶樹地方品種資源調查組”在1979-1980年對洞庭東、西山茶樹品種資源的調查,得出的結論為:洞庭山栽茶,歷史悠久,現保存有百年以上的老茶樹較多,1980年以前的茶樹,絕大多數系地方性群體品種。形態特征為灌木,樹姿半披展。對以1芽2葉為主的鮮葉進行生化測定,其主要生化成分及比重分別為:氨基酸為3.03%,茶15.87%,咖啡堿為3.49%,茶多酚為24.56%。
碧螺春采制技藝高超,並有三大要求: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揀得凈。每年春分前後開采,谷雨前後結束。采制於清明前的,稱為"明前茶”,乃上品;采制於谷雨前的,稱為“雨前茶”,也屬佳品;若遇到難得的溫暖的早春,采得春分之前的碧螺春,則尤為名貴,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通常采一芽一葉初展,芽長1.6~2.0厘米的原料,葉形卷如雀舌,稱之為“雀舌”。炒制500克高級碧螺春需采6.8萬~7.4萬顆芽頭,歷史上曾有制500克幹茶用瞭9萬顆左右芽頭,可見茶葉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細嫩的芽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優越的自然條件,加之優質的鮮葉原料,為碧螺春品質的形成提供瞭物質基礎。
采回的芽葉必須及時進行揀剔,剔去魚葉和不符標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致。通常揀剔1千克芽葉,需費工2~4小時。其實,芽葉揀剔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可促使茶葉內含物輕度氧化,有利於品質的形成。一般早晨5時至9時采摘,9時至15時揀剔,15時至晚上炒制,做到當天采摘,當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炒制避螺春,要做到“於而不焦,脆而不碎,細而不斷”。巧奪天工的高超技藝,使碧螺春成為色香味形俱佳的工藝茶。
碧螺春茶的炒制工序,分高溫殺青、熱揉成形、搓團顯毫、文火幹燥四道工序,其特點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中帶揉,揉中有炒,連續操作,起鍋即成。”全過程用時為35-40分鐘。其間火候強弱的控制最為關鍵,往往上品嫩芽,因火功、炒制技術上的缺陷,便成下乘碧螺春。
殺青
當地又稱為“撲,殺青在平鍋內或斜鍋內進行,當鍋溫達到190℃~200℃時,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為主雙手翻炒。要做到撈凈、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鐘,殺青的程度要求均勻充足,最後要使芽葉的青氣消減、發出茶香,。
熱揉成形
當地又稱為“勘”,鍋溫達到70℃~75℃時,采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使芽葉沿鍋壁進行公轉與自轉,隨著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松緊應透度,太松不利緊條,太緊茶葉溢出,易在鍋面上結“鍋巴”,產生煙焦味,使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看見茶汁被揉出附於鍋面、葉卷成條且不粘手時,,時間約10分鐘,繼續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這個過程歷時12~15分鐘。需要註意的是,在炒揉的過程中壓力應該較輕,時間也不宜過長,如果壓力重或炒時長的話,就會擦脫茸毛,產生斷碎,不符合外形的要求瞭。
搓團顯毫
搓團顯毫是形成形狀卷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要求鍋溫為50℃~60℃,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復多次,搓至條形卷曲,茸毫顯露,等炒搓到約八成幹時,搓團的力氣可稍稍加重,以使茸毛顯出。茸毛顯出以後,再輕搓輕炒使茶幹燥,當茶的幹燥程度達到九成以上時,炒制就完成瞭,炒成茶葉理想的含水量是8-9%左右。
文火幹燥
文火幹燥采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幹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用文火烘至足幹。鍋溫30℃~40℃,幹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
優異的自然條件和精細的采制加工,促成瞭碧螺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四絕,這其中,第一絕就是“形美”,因此,我們品碧螺春時,不妨在飲用前觀看一下它的造型美。首先,將茶葉放入透明的玻璃杯中,然後用少量80℃的開水浸潤茶葉,等茶葉舒展開後,再把杯斟滿,這時,就會看到杯中猶如雪片紛飛,真是“白雲翻滾,雪花飛舞”,碧螺春卷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隱翠的景象讓人賞心悅目。過一會兒,熱水溶解瞭茶中的營養物質,碧螺春就會變成綠色沉入杯底,又形成另一番春滿大地的景象,此時,清香襲人,啜一口碧螺春,就會感到茶湯濃鬱,滿口生津,可以慢慢體味碧螺春的濃香淳味瞭。
碧螺春的品質特征是:外形上,條索纖細重實,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內質具有特殊的花果味,香氣濃鬱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湯色碧玉清澈,芽葉細嫩明亮。
洞庭(山)碧螺春以"一嫩三鮮”著稱。所謂“一嫩”,指采摘嫩梢初展的一芽一葉(俗稱“雀舌”)。據說一級碧螺春,每斤共有細嫩雀舌芽頭六七萬個,可見其嫩細。“三鮮”即色、香、味。其色,沖泡水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其香,啜時滿杯芬芳四溢,四座清香襲人;其味,入口甘爽生津,回味清醇而鮮。
碧螺春的香氣分花果香型和豆香型,市場上其他產地的碧螺春為豆香型,而正宗的洞庭(山)碧螺春則有天然的花果香氣,其口感細膩潤滑,像喝米湯的感覺,並含有一股天然嫩香,即內香好。-般檔次高的茶葉采制時節較早,嫩芽較多,湯色淺、鮮亮,口感細膩潤滑且強烈。檔次低的茶葉是采制時節晚的茶,湯色略深,葉多芽少,香氣如前,但細膩潤滑的口感弱一些,更顯爽利,飲至口中感覺略硬,有點粗精,但咽下後馬上又恢復瞭細膩潤喉的口感,且嫩香依然。瞭解這些品質特征之後,我們再來辨別新茶與陳茶、真茶與假茶。
俗話說“喝酒要陳,飲茶要新”。除瞭黑茶和武夷巖茶等個別品種之外,其他的茶類都以新為貴。每年的清明、雨水前後上市的新茶,茶樹經過一個冬天的養分積累,茶葉內所含物質豐富、香氣濃鬱、色澤純正。而陳茶經過較長時間的貯藏,在光、氧氣等的作用下,色澤和看氣都會發生變化,以致品質大大降低。
有一些商傢為瞭追求利益,會對茶葉進行染色,欺騙消費者。因此我們在購買茶葉時應該認識到,顏色是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顏色越綠並不意味著茶葉品質一定越好。在分辨真假碧螺春時,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辨別
外觀色澤
沒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澤比較柔和鮮艷,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顏色發黑、發綠、發青、發暗。
茶湯色澤
把碧螺春用開水沖泡後,沒有加色素的茶葉顏色看上去比較柔亮、鮮艷,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較黃暗,和陳茶的顏色一樣。
另外,如果是著色的碧螺春,它的茸毛多是綠色的,是被染綠瞭的效果。而真的碧螺春應是滿披白毫,有白色的小茸毛。
祝福生日快乐 1. 2. 3. 结婚祝福 1. 2. 3. 4. 祝学业有成 1. 2. 3. 祝笑对人生 1. 2. 3. 图源网络,侵联删~ 如果 ...
金融百词51-票据发行便利 Ø定义: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根据事先与商业银行签 ...
土耳其國傢介紹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語:Türkiye Cumhuriyeti;英語:The Republic of Türkiye ),簡稱土耳其,是一個橫跨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