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丝绸之路未开通之前,帕米尔地区(包括塔什库尔干)是东西方之间来往交流的必经之路。“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也就是说,古代商路在进入塔里木盆地以后,便分为南北两道,向着不同的目的地延伸,而到了葱岭又交汇一处,直达历史上著名的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从那里又分为南北两道,并且直达中亚、小亚细亚、南亚次大陆及其更远的西方。因此,古代塔什库尔干石头城因其特殊的战略位置在丝路的历史上被描绘成为东路的终点和西路的起始站。
正因为古代塔什库尔干地区是东西方之间的要塞,所以东西方的许多著名旅行家都曾纷纷来到这里并留下许多传记(法显、慧生、宋云、玄奘、慧超、悟空、马可波罗、斯坦因、大谷光瑞等)。各种文化(古希腊文化、伊朗——中亚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中原文化)在这里相交融。多种宗教(袄教、摩尼教、佛教、伊斯兰教,其中包括什叶——伊斯玛依勒教派等)先后传入这里。诸种语言(如印欧语系中的塞语、粟特语、吐火罗语、梵语;阿尔泰语系中的古突厥语、蒙古语、维吾尔语、柯尔克孜语;汉藏语系中羌语、吐蕃语、汉语以及随伊斯兰教一同传入的阿拉伯语)同当地语言一起被广泛地使用着。
各种性质的政权(如汉朝时期的“蒲犁国”等帕米尔王国;从三国起一直统治到唐朝开元间的“朅盘陀国”;唐朝政府设立的“葱岭守捉”,清朝时期的“色勒库尔回庄”等)也都曾在此地建立并施行统治。
石头城遗址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城东,喀什杂勒路北30米处,坐落在阿法尔斯亚夫山及塔什库尔干河西南的高丘上,与塔什库尔干县城相连,是丝绸之路新疆段的最西端。
石头城遗址初建于汉代,毁于唐代晚期。塔什库尔干,维吾尔语意为“石头城堡”,汉代称“蒲犁”。班固《汉书·西域传》记载:“蒲犁国,王治蒲犁谷,去长安九千五百五十里。户六百五十,口五千,胜兵二千人”,是西域小国之一。东汉(25-220年)时,称“德若国”。《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德若国,领户百余,口六百七十,胜兵三百五十人。东去长史居三千五百三十里,去洛阳万二千一百五十里,与子合相接。其俗皆同。”魏晋(220-420年)时期,称“蒲犁”。大约在5世纪这里出现了一个朅盘陀国,一直延续到唐代(618-907年)。
519年,北魏僧人和敦煌人宋云前往印度皆路过这里。唐代高僧玄奘去印度求法回国途中路过这里,说朅盘陀国“周二千余里,国大都城基大石岭,背徙多河”。“国大都城基大石岭”指的是现在的石头城遗址;“徙多河”便是现在的塔什库尔干河。
13世纪初,蒙古人西征,改名作“色勒库尔”。清代在遗址上面修建了蒲犁厅的官署。
石头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外城方圆3600米,已遭严重破坏,惟可见到一些露出地面的城墙、炮台和居民住宅的遗迹轮廓。内城保留较完整,古代城堡的规模依稀可见。内城主要是皇宫,由宫府、军政官员的宅第和佛庙组成。内城由土丘脚下砌起,与土丘齐高,形成壮观的城楼。该城是以土丘的自然结构为基础而建的,其建筑形式与上宽下窄的土丘的形状完全一样。城墙用泥和石砌成,还有几处用土坯修筑的哨所和炮台。城的四角有四座大门,其中东北角入城的大门保留得较完好。
内城现遗存城墙、城门、寺院和居住遗址,并与清代蒲犁厅衙署建筑相叠压。总面积10700多平方米,城垣周长985米。北墙长80米,土坯结构,筑墙方法为平铺错缝。东墙长350米,修建在断崖上,能看到用石头砌成的墙壁。南面和西面的城墙分别长为375米、180米,现只能看见墙基和坍塌后剩下的砾石,城西墙有一个城门。城基石砌,筑有马面。
在遗址的东面有一座寺院遗址,残存墙壁通长约18米,宽4米,由4、5间房屋组成。佛寺皆用土坯修筑,土坯为38×26×8厘米。墙由三层草拌泥抹壁,其中的两层上面有彩画。曾在这里出土过佛塑像等遗物。依据玄奘《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当时朅盘陀国“伽蓝十余所,僧徒五百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台阁高广,佛像威严”。
佛寺为一底大顶小的方梯形建筑,高约8米,底部东西长25米,南北宽24米。佛寺顶部较平,呈不规则的方形,东西长14.2米,南北宽13米。佛寺建筑的基部和西侧有较明显的佛龛痕迹。在南壁有一条南纵向的沟槽,深1米左右。
佛寺建筑南壁东、西局部,可以看到完整的土坯,尺寸为35×20×10厘米。在西壁的底部也发现有10排土坯。
房屋遗址形式多样,北面的房屋保存较好,有半掩埋在地下的,属半地穴式。房屋均用较大的砾石砌成,计有40余间。
石头城遗址内散布著零星的陶片,多为圆唇圆沿口、饰花纹的器物,还发现一些马鞍形石磨盘。
外城北区山坡上土石高台之前推断为一处窣堵波式佛塔遗址,在上部完全坍塌的情况下,底部可能保存有方形或者圆形的台基。发掘结果证实了台基的存在,还可以看出台基墙体修建工艺明显和别处不同,是用较大的石块垒成外表面较平整的墙体,大石块之间再用排列整齐的小石块仔细填充,形成一种较为特殊的花墙结构,这和犍陀罗文明中许多建筑,尤其是佛教建筑的墙体比较相似,应该是受到犍陀罗文明的影响。类似的石墙结构在藏传佛教寺庙、宫殿建筑中很常见,是这些藏式建筑最主要的墙体修建方式。
在石头城周围还发现了当时的古墓葬,其中一处位于石头城遗址以北的乱石山坡上,地表起伏不平,墓葬埋得比较浅,木棺摆放无规律,无随葬品。比较特殊的是四直腿箱式木棺这种特征鲜明的葬具,出土的木棺虽然普遍残损严重,但其形制还是可以识别。从空间分布上看,类似木棺目前已知的出土地点由东向西从罗布泊一直到帕米尔高原,大致沿丝路南线分布,形成一条独特的箱式木棺走廊。这些木棺的年代为汉唐时期,从东到西年代由早到晚。从此类木棺的箱式结构和一些木棺外彩绘的四神等图案来看,明显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反映了中原文化向帕米尔高原地区的传播。
上一篇
《西遊記》,中國文化最大的IP,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電影這門藝術,誕生於1895年。銀幕上的光與影,令人癡迷。此後的100多年...
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左腿神經痛:收藏!超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與治療!(附治療圖解) 原標題:收藏!超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
新粉福利—▼—新粉絲關註微信公眾號後:FOUND時尚藝術,在後臺發送“插畫”,就可以獲得包括威斯敏斯特院校插畫作品以及藝術傢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