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後會去哪裡?
這是一個所有人都非常關心的終極命題,屬於哲學三個問題中的最後一個問題,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按照哲學思想的派別來說,人去世後有這麼三種可能性。
第一種,唯物主義。人是一種物質,死後塵歸塵,土歸土,消失在宇宙中,無論是火葬還是土葬,要麼是一把骨灰,要麼是一抔土。生命的誕生與死亡一樣,是一種自然的過程,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胚胎,胚胎長大,母親分娩,生命誕生。
唯物主義生死觀的好處是,生命從開始到結束都是眼見為實的,是一種“客觀現象”。表面上看,唯物主義的生死觀是尊重事實的,是客觀實在的,也是科學的,因為這一切都是我們眼睛所能看到的“真實情況”。
不過這樣的看法,是非常機械的,把人當作瞭沒有靈魂的“機器人”,似乎人的一切活動,包括思想都是在物理規律的作用下進行。其實秉持這樣想法的人是越來越少瞭,因為大傢都不認同把人看成一種簡單的機器,沒有靈魂。雖然物理規律確實在支配我們的宇宙,也在支配著人的生命和運動,但是人類對物理規律的認識還遠遠不夠,遠沒有達到上帝視角的水平,遑論把人當作機械呢?
不說別的,僅僅舉一個例子,就是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
Delta xDelta pgeq h/4pi ( Delta x 是微觀粒子如電子的位置的不確定性, Delta p 是電子的動量的不確定性, h 是普朗克常數=6.63x10-34焦耳·秒,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數字)
這個不確定性原理告訴我們人類,就算是一個普通的小小電子,它的位置信息與它的動量信息是不能同時確定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知道電子的位置信息越準確,那麼電子的動量信息就越模糊,反之亦然,如果我們知道電子的動量信息越準確,那麼電子的位置信息則越模糊。
雖然我們找到瞭我們自認為的物理規律: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但是我們知道瞭一切嗎?顯然不是,我們不能知道一切,當知道這個的時候,那個就模糊瞭,而知道那個的時候,這個又模糊瞭。所以我們人類隻能說確實看到瞭一些規律,但這遠遠不是造物主的一切。
第二種,客觀唯心主義。在我們人之外,有一個精神的客觀存在,這個精神的客觀存在是高於一切的,不僅高於人類,也高於我們的世界,甚至高於宇宙,但是我們看不到這個東西,它沒有具體的形象,但是又處處支配著我們的一切。老子說這個東西是“道”,朱熹說這個東西是“理”,對於信仰宗教的人來說,這個就是“上帝”或者"佛祖"。
總之,是有一個無形的東西是存在於我們之外的,它是最高。那麼人死後,要去的地方就是由這個無形的客觀存在來做審判,要麼就是去天堂,要麼就是去地獄,或者投胎轉世成人,或者轉世成為動物,或者成為孤魂野鬼,類似佛教中的六道輪回。而人死後去向的判斷標準就是這個人一生所作所為而產生的“業力”,也就是這個人一生的作為如何?如果這個人作惡多端那麼必定下地獄,如果這個人一生品德高尚,樂善好施則會上天堂,如果一個人一生好壞都有,那麼就會再次轉世為人。
第三種,主觀唯心主義。簡單來說,人死後會去他“想去”的地方。如果生前“想去”天堂,那麼死後就會去天堂,如果生前“想去”做人,那麼就會再轉世成人,如果生前“想去”地獄,那麼就會去地獄,這一切都取決於人生前內心中最真實的想法。
說到這裡,大傢可能會有疑問,如果隻是憑著一個人內心的想法的話,那豈不是大傢都去天堂瞭,當然沒有人想去地獄瞭?其實不是這樣的,這裡的“想去”並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想去,而是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東西,每個人真實的內心都是很不一樣的。
一個人對待世界光明,那麼世界對待他也是光明的,一個人看別人是聖人,那麼別人看他也是聖人,這樣的人才能看到天堂,死後才能進入天堂,因為他心中有天堂。
一個人對待世界自私自利,那麼世界對待他也是自私自利,一個人看別人都是愚蠢,那麼別人看他也是愚蠢,這樣的人隻能看到充滿利益鬥爭的普通人間或者動物界,那麼死後就會轉世為人或者動物,因為他心中隻有物質和利益。
一個人一生蠅營狗茍,鬼魅魍魎,那麼心中也是蠅營狗茍,鬼魅魍魎,那麼死後就會進入鬼道,盡管他非常想進入天堂,但是“想進入天堂”隻是一個功利的想法,並不是真實的想法,所以無法進入天堂。
一個人對世界作惡多端,那麼世界對他也是非常厭煩,死後也隻能去地獄,因為這樣的人的內心就是“地獄”,這才是他真實的內心。就算是這個人死前大喊一聲:“上帝,請帶我去天堂”也沒有用,因為他內心中並沒有天堂,隻有地獄。
所以在第三種情況下,一個人死後的去向本質上是取決於這個人生前內心最真實的東西,而不是表面的言辭,或者一個功利的想法,一切都是來源於自己的內心。
所以,上帝很忙,沒有功夫去給每個人來做審判,各自的去處由各自來決定瞭。正所謂“妄心見六道,真心見一真”。
通往天堂的路是由自己的內心決定的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