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戰爭及其危害
3d6f481f3d7ac87cb5d168960c6f6857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1.《天津條約》: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外籍傳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往來;
2.英法聯軍進攻北京,火燒圓明園;
3.《北京條約》:增開天津為商埠;準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割讓九龍司給英國。
三、太平天國運動
1.興
1843 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1851 年 1 月,金田起義,洪秀全稱天王,建立“太平天國”;1853 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並定都。
2.衰
1856 年,天京變亂——由盛轉衰。
3.亡
1864 年,天京陷落。
1.《天朝田畝制度》
(1)內容
廢除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
(2)意義
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突出反映瞭農民階級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但隻是空想,無法實施。
2.《資政新篇》
(1)內容
向西方學習,進行經濟、政治和文化改革。
(2)評價
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趨勢,但未涉及農民土地問題,無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未能真正推行。
四、洋務運動
(一)目的
維護清政府封建統治。
(二)代表人物
1.中央:奕
2.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三)口號
前期“自強”,後期“求富”。
(四)內容
1.軍事工業
代表: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上海)、金陵機器局、福州船政局。
2.民用工業
代表:上海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湖北織佈局、漢陽鐵廠。
3.海軍
籌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中央成立海軍衙門。
4.新式教育
建立京師同文館,創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出國。
(五)失敗標志
甲午中日戰爭慘敗;根本原因在於未從根本上變革落後的封建制度。
六、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
3.重大戰役
(1)平壤之戰。
(2)黃海海戰。
(3)遼東戰役。
(4)威海衛之戰。
4.結果
清政府戰敗,簽訂《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主要內容:
(1)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白銀兩億兩;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輪船可沿著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遠銷內地免收內地稅。
5.危害
《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戊戌變法
1.公車上書
1895 年,由康有為領導,將維新思想發展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2.嚴復《天演論》
宣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戊戌變法提供瞭思想基礎。
3.發展
1898 年初,康有為呈遞《應詔統籌全局折》,請求光緒帝確定維新變法政策。
1898 年 4 月,康有為在北京發起並組織保國會,維新變法的浪潮激蕩全國。
4.過程
1898 年 6 月,光緒帝頒佈《定國是詔》,變法開始,新政共推行 103 天,所以又稱為“百日維新”。
七、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
•(一)義和團運動
•豎起“扶清滅洋”的大旗。
•(二)八國聯軍侵華
•1. 1900 年,八國聯軍(日、美、奧匈帝國、英、法、德、意、俄)攻占大沽炮臺,7月攻陷天津,8 月占領北京。
•2. 1901 年簽訂《辛醜條約》: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 4.5 億兩,將北京東交民巷劃為使館區,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帝國主義列強可在自北京至山海關沿鐵路重要地區駐紮軍隊;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鬥爭;將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列六部之首,成為清政府與列強交涉的專門機構。
•3. 影響: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八、辛亥革命
1.代表人物:孫中山
2.過程:1894年11月成立興中會(第一個資產階級的革命團體)—
1905年7月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
(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即“三民主義”)
3.武裝起義:萍瀏醴起義、浙皖起義、鎮南關起義、廣州黃花崗起義,其中廣州黃花崗起義影響最大。
4.意義:辛亥革命是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瞭持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瞭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二、武昌起義
1.爆發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在同盟會的推動下,文學社和共進會建立瞭領導機關。
2.成果
(1)1912 年 1 月 1 日,中華民國成立;
(2)南京臨時政府:資產階級民主政府;
(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我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
(4)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3.失敗原因
(1)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2)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九、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一)新文化運動
•1.興起
1915 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
•2.旗幟
民主和科學。
•3.前期主要內容
提倡民主;提倡科學;提倡新文學;提倡新道德。
•4.後期內容
李大釗發表《佈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
•(二)五四運動
•1.導火索
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經過
(1)第一階段:北京,學生是主力軍;
(2)第二階段:上海,工人是主力軍。
•3.意義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促進瞭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成立的條件
(1)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
(2)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3)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
(4)共產國際的幫助。
2.中共一大
十、國民革命
•(一)第一次國共合作
•1.中共三大
•2.國民黨一大
2911659332ab07ab385666bca557346c
•(二)北伐勝利進軍(1926—1927)
•1.目的
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治,統一中國。
•2.對象
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3.
1927 年,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三)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
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十一、國共十年對峙
•(一)武裝反抗
•1.南昌起義
•2.八七會議
•3.秋收起義
•(二)“工農武裝割據”形成
•1.井岡山會師
在井岡山建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
•2.土地革命路線
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3.1931 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4.五次反“圍剿”。
•(三)長征(1934 年 10 月—1936 年 10 月)
•1.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2.中央紅軍路線
瑞金—強渡湘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搶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夾金山—翻越六盤山—會師吳起鎮。
•3.結果
1936 年 10 月,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勝利結束。
十二、抗日戰爭
•(一)中華民族抗戰開端
•1.九一八事變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侵略東北,東三省淪陷。
•2.華北事變
1935 年《何梅協定》,華北五省自治。
•3.一二·九運動
1935 年 12 月 9 日,共產黨領導學生舉行“反對華北自治”的遊行。
•4.西安事變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促成瞭國共第二次合作。
•(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1.七七事變
1937 年 7 月 7 日,標志著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開始。
•2.南京大屠殺
193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陷落。
•(三)國共合作抗日
•1.正面戰場
(1)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是全面抗戰以來的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勝利。
(2)徐州會戰:臺兒莊戰役是正面戰場最大規模的勝利。
(3)武漢會戰: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4)棗宜會戰:張自忠犧牲,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5)豫湘桂戰役:奪取大陸交通線。
•2.敵後抗日根據地
(1)洛川會議:
1937 年,決定開辟敵後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
(2)百團大戰:
八路軍與日軍在華北發生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四)日本投降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無條件投降,14 年抗戰以勝利告終。9 月 2 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十三、人民解放戰爭
•(一)重慶談判
1945 年 10 月 10 日,國共雙方代表簽訂《雙十協定》。
•(二)戰爭進程
•1.國民黨全面進攻
1946 年,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
•2.國民黨重點進攻
1947 年,重點進攻陜甘寧和山東解放區。
•3.解放軍的戰略反攻
1947 年,劉鄧大軍千裡挺進大別山,掀開反攻序幕。
•4.三大戰役(1948 年 9 月—1949 年 1 月)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5.渡江戰役:
1949 年 4 月 23 日,國民黨政府覆滅(占領南京)。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