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創傷性滑膜炎——我的恢復經驗

1.收藏的點個贊!收藏的點個贊!收藏的點個贊!

2.請不要私信我治病的問題,我不是醫生,沒有專業的建議。

創傷性滑膜炎折磨瞭我快3年的時間,現在終於痊愈瞭把經驗分享給大傢。

聲明:我不是醫生,不要問診,我不懂。

1.傷性滑膜炎是什麼?

創傷性滑膜炎一般是指患者的關節出現創傷因素。比如出現瞭骨折,或者是出現半月板的損傷,韌帶的損傷,會導致關節軟骨以及周圍的滑膜損傷,從而出現滑膜分泌增多造成滑膜炎,這種情況稱為創傷性滑膜炎。創傷性滑膜炎指的是膝關節內的滑膜,在外傷刺激下導致的非感染性的炎性反應

分析:1.膝關節受傷 2.關節內滑膜發炎

2.發病的原因

a.2019年11月,打羽毛球時,一次下蹲後的跳起,突然感覺左膝蓋有一聲輕響,左腿瞬間有種發軟的感覺,但是由於在比賽中,完全不當回事,直到打完,就覺得腿軟,膝蓋發酸;

b.第二個非常、非常、不應該的是,運動後覺得膝蓋不舒服,但是還是進行瞭日常的拉伸,當時沒有考慮到受傷的可能性;

c.後來回憶,在比賽之前左膝的髕骨內膝眼,再往內側大約1-2cm的地方有異物感。沒當回事,揉瞭揉就去耍瞭。這個是個非常重要的癥狀,說明膝蓋的這個位置應該是已經有傷瞭;

d.回傢後,疼的夜不能寐,無論如何放置左腿都不行,膝蓋很快就腫到瞭饅頭大,左下肢完全不能動,一動就劇痛。

e.腫起來的部分經過兩周多才逐漸消腫,中間使用熱敷、藥酒、按摩等等都沒什麼作用,後來的兩年時間裡隻要是犯病就是兩周消腫起步,完全恢復正常行走不疼痛要1-2月才可以,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個病令人非常煩躁的原因;

3.確診的過程

a.先去的傢附近醫院,與醫生溝通後覺得實在是不專業;

b.2020年掛號北京積水潭醫院,因為疫情期間幸運的掛號瞭副主任醫生,當時已經可以正常行走,不過不能劇烈運動,,爬樓梯必須手扶著,病情是膝蓋彎曲到某一個角度就會疼,過瞭這個角度就好瞭,簡單檢查後被告知,髕骨的前殼脫落(現在也沒搞懂,估計是髕骨掉瞭一小塊),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打開膝蓋,在髕骨上打孔,讓它自己再長上,效果一般,而且被告知,運動生涯結束瞭,晴天霹靂。

c.不死心,又在幾個月後掛瞭一個積水潭膝傷專傢號,簡單檢查,按瞭兩下,專傢確定:創傷性滑膜炎,雖然送瞭一口大氣,不過專傢的意思,這個病很難很難好,基本上伴隨終生,著涼就疼。。。哎。。。。

這時的情況是,正常行走可以,但是爬樓無力,稍微運動就腫。。。很腫,一次消腫兩到三周。。。當時醫生的回復建議是:坐姿,抬腿,堅持30秒或者更長時間,每天多做,思路基本就是恢復大腿股四頭肌的力量。

4.真正的問題

等我真正明白這個病的問題已經是一年以後瞭,這個病的核心問題就是:

  • 因為不能運動,所以肌肉萎縮的極快;
  • 肌肉的萎縮,又導致膝關節不穩定;
  • 膝關節不穩定,導致傷情反復發作;

所以這個病的真正問題就是如何在身體最脆弱的時候,進行肌肉恢復訓練,而且絕對不能操作過急。

5.痛苦的嘗試

a.我第一次自己覺得完全恢復是在2021年,這已經距離得病一年時間瞭,2019年11月受傷後由於無法運動,甚至於無法彎腿的情況,左側股四頭肌出現瞭嚴重的萎縮,可以直接把膝蓋上側的皮膚高高拽起來。煩躁、痛苦。經過幾個月的正常堅持行走,自己覺得恢復的不錯,皮也沒有那麼松弛瞭,這個階段我的運動是:

第一階段:康復期

第一個階段:病後初愈的恢復期,股四頭肌萎縮無力,膝蓋上方皮膚松弛,下面訓練為逐步加強順序:

  • a.靜坐抬腿,將小腿離地,保持15-30秒,每天盡量在不疼的情況下做,逐漸延長時間,恢復股四頭肌;
  • b.靜坐抬腿,腳上懸掛重物,同上;
  • c.正常行走,逐漸延長距離,以我舉例恢復期間,能不開車就不開車,對恢復非常好;
  • d.加速行走,這裡要記住行走中,保持膝蓋和腳踝的彎曲,不要直接沖擊膝蓋;
  • e.短距離騎行,騎行對於恢復股四頭肌非常好,直接就可以感覺到股四頭肌的發力;

然後,就著急瞭,2021年,在一次覺得自己狀態非常好的情況下,騎行瞭15公裡,回傢。。。。腫瞭,左側膝蓋出現瞭當時發病的癥狀,腫的饅頭一樣大,消腫2-3周,完全不疼1個月,完全恢復2個月。然後,再按照上面的流程康復。。。。。

恢復到第一次可以騎行的狀況後,就是第二次,哎。這次恢復到可以騎行以後,覺得騎行比較麻煩,就開始慢跑,我當時慢跑的情況是:

  • 第一次一公裡
  • 第二次2公裡
  • 第三次5公裡
  • 第四次8公裡,這次正好趕上下小雨,在跑步的過程中感覺到左膝的不適,但是因為當時帶瞭護膝和護踝,而且並不很疼痛,還是想堅持下來,結果跑的比較遠,最後是很不舒服的走回去的。

結果當晚,右膝劇烈疼痛,快速腫瞭起來。。。。整個人都絕望瞭。經過確診,是由於左膝無力導致在運動中過度的使用瞭右側腿部,這個叫:代償性損傷。。。。於是雙膝都廢瞭。消腫2-3周,完全不疼1個月,完全恢復2個月。

絕望的情形一直在2021年底到2022年初的很長一段時間,完全不能劇烈運動,回傢一定會疼、會腫,但是恢復的周期從1個月變成的2周左右,消腫也在2-3天就可以,進入第二個階段。

第二階段:恢復正常

第二個階段:病情反復發作階段,隻要過量運動就會腫,然後兩周修養,令人絕望。

  • 膝傷最討厭的地方就是在受傷的時候,完全不疼,要回傢休息下來就發病;
  • 在受傷後,肌肉快速萎縮
  • 恢復肌肉的過程非常漫長
  • 這就成瞭死循環。。。。。

這也就是創傷性滑膜炎的治療最大問題,恢復訓練與運動量的平衡;於是深入的學習瞭膝傷的問題。膝關節實際上是十塊肌肉相互作用的一個關節,如下圖。

膝蓋的損傷,就是由於這十塊肌肉中的一塊,或幾塊力量下降,導致的膝關節不穩定而受到的傷害,所以膝蓋的問題實際上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而股四頭肌僅僅是其中的一塊肌肉,

運動中由於某一塊肌肉的力量下降,導致膝關節的不穩定,進而受傷,這就是膝傷的原因。

所以創傷性滑膜的治療,實際上就是肌肉恢復力量,保持膝關節穩定的過程。結合上面的訓練,增加抗阻訓練。

6.恢復與訓練

歸集一下各個階段的康復訓練:

a.發病期,不要做任何運動,等待消腫,可以擦藥意義不大,實測最有效的手段是理療儀;

b.靜坐抬腿,不疼的情況,可以進入恢復期,a.堅持靜坐抬腿 b.逐漸負重抬腿 c 抬腿中,繃緊大腿!這個繃緊大腿的運動非常有用,也可以緩解水腫。

c.在步行恢復後,要堅持步行,但是一定要、一定要註意運動強度,我自己每周10%的強度增加,沒有問題,第一次嘗試走3公裡沒有問題,就每周增加,堅持!

d.不要慢跑!!!先騎自行車,慢慢騎,一樣每周10%的強度增加,

e.這裡特別註意,靠墻靜蹲的姿勢個人體會,非常不好,這個姿勢應該是不適合膝傷的人群,自己嘗試發現每次靜蹲膝傷部分壓力增大,堅持後會產生疼痛,趕緊不做瞭。

f.一定要註意的是,要鍛煉人體後側的肌肉,特別是臀部肌肉!臀橋、抗阻帶等這個些鍛煉大傢自己找就行。

G.拉伸,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無論做那塊肌肉的訓練,完成後必須拉伸。!!

護膝在康復期,能帶一定要帶!!

這個姿勢,每天都要做!!!!每天都要做!!!!每天都要做!!!!每天都要做!!!!

每天堅持鍛煉,我在2022年底至今已經再沒有發生過膝蓋水腫的情況。

7.傷病自我判斷:

膝部前側疼痛:股直肌、股內側肌、內收長肌、內收短肌

膝部內側疼痛:股內側肌、股薄肌、股直肌、縫匠肌、內收長肌、內收短肌

膝部外側疼痛:股外側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膝部後側疼痛:腓腸肌、股二頭肌、膕肌、半腱肌和半膜肌、比目魚肌、蹠肌。

外側

內側

後側

詳細資料

8.與膝關節疼痛有關的10塊肌肉

8278983266bf433cae914efb303271fa

膝關節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病癥,在排除膝關節先天性發育異常、關節退行性病變、外傷性損傷、滑膜炎、骨結核病、痛風、風濕病、癌性病變等原因以外,臨床上考慮比較多的是膝關節周圍的肌肉損傷引起的相關問題。如果我們知道瞭是那一塊或那一組肌肉損傷就能更精確的為臨床診治提供幫助,有的放矢的為制訂治療方案提供決策依據。

人體共有10塊肌肉(群)損傷與膝關節疼痛直接相關,分別是:臀小肌、闊筋膜張肌、縫匠肌、股四頭肌(股直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股中間肌)、髖內收肌群(股內收長肌、股內收短肌、股薄肌、股大收肌)、膕繩肌群(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膕肌、蹠肌、腓腸肌、比目魚肌。詳細瞭解病人膝關節疼痛的部位、程度、誘發因素及疼痛持續的時間等,可以熟練的判斷出是那塊肌肉引起的疼痛。

掌握下肢解剖,從膝關節疼痛位置大致判斷損傷的肌肉(群)

膝部前側疼痛:股直肌、股內側肌、內收長肌、內收短肌

膝部內側疼痛:股內側肌、股薄肌、股直肌、縫匠肌、內收長肌、內收短肌

膝部外側疼痛:股外側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膝部後側疼痛:腓腸肌、股二頭肌、膕肌、半腱肌和半膜肌、比目魚肌、蹠肌。

1 臀小肌

是臀部3塊肌肉中最深、最短、最輕的一塊。

解剖位置:起於臀前線和臀下線之間的髂骨外表面,臀中肌的深層,止於股骨大轉子。

功能:主要作用是幫助髖關節外展,當單腳站立時幫助保持骨盆的穩定,也與臀中肌、闊筋膜張肌等不同的肌肉組合幫助完成髖關節內收、屈、伸等動作。

該肌肉損傷引起的臨床癥狀及部位:

1.大腿根部、下外側脹痛或牽拉痛;膝關節外側、小腿腓側以及遠端腳踝的疼痛和壓痛,通常不過腳踝。

2.由下蹲位起立時常有髖關節彈響;無法側躺、從椅子站起時大腿疼痛。

3.偶有交鎖現象,即突然某一側髖關節出現僵硬狀態,不能屈伸。

4.坐位時能準確觸及到臀小肌起止點處有壓痛性條索。

5.中老年人多見,女性多於男性,右側多於左側。

2 闊筋膜張肌

是位於大腿上部前外側的肌肉。

解剖位置:起於髂骨嵴前部、髂前上棘外側和闊筋膜的深部,遠端與臀大肌筋膜溝通組成髂脛束,止於脛骨外側髁。

功能:在步態行走起步期協助屈曲髖關節和站立期協助穩定骨盆。並可屈曲、外展以及內旋髖關節,同時幫助穩定膝關節。

該肌肉損傷引起的臨床癥狀及部位:典型疼痛主要集中在股骨大轉子前外側,可牽涉至髖關節,有時延伸至大腿的前外側部,較少延伸至膝關節外側。較易發生在斜坡行走、蜷曲身體睡覺、屈曲髖關節久坐的人群,表現為屈膝久坐後疼痛,無法向疼痛側側躺。

3 縫匠肌

是人體最長的肌肉,呈薄而狹窄帶狀。

解剖位置:起於髂前上棘,由外向內下斜向橫跨大腿前方,在大腿內側下段垂直下行,通過股骨內側髁,止於脛骨體內側面,在股薄肌、半腱肌連接處前方。因此,它為鵝足肌腱最前端的肌肉。

功能:屈曲、外展、以及外旋髖關節並協助股二頭肌短頭屈曲膝關節。

e1ed2905db40a073bf1ce9fe4e8c339b

該肌肉損傷引起的臨床癥狀及部位:可引起大腿前側,膝關節前內側疼痛,表現為難以忍受的表淺的尖銳刺痛或麻刺感,而不是一般的深部鈍痛。扁平足人群和易翹二郎腿動作的人群常見,表現為大腿前面部分感覺異常。

4 股四頭肌

位於大腿前側的肌肉,由股直肌、股中間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四塊肌肉構成。是人體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

解剖位置及臨床癥狀: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一般引起大腿前部較低的區域和膝關節前側。

股中間肌起自股骨體前面——類似股直肌的癥狀

股外側肌起自股骨粗線外側唇——可以引起大腿外側從骨盆和大轉子直至膝關節外側的疼痛。

股內側肌起自股骨粗線內側唇——一般位於膝關節前側並且沿大腿內側向上。

四個頭合並成一條肌腱,包繞髕骨,向下形成髕韌帶止於脛骨粗隆。

功能:其功能為伸膝關節,維持人體直立姿勢,屈髖關節。功能減弱時表現為下樓梯時腿部無力,側臥睡著後因膝關節疼痛而驚醒。

5 髖內收肌群

由大收肌、長收肌、短收肌、恥骨肌、股薄肌五塊肌肉共同組成,位於大腿內側膕繩肌(半膜肌和半腱肌)和股四頭肌(股內側肌)之間。

解剖位置:前面觀內收肌可分淺深兩層。淺層由內側向外側依次是股薄肌、長收肌和恥骨肌,深層由上向下的排列順序是短收肌和大收肌。

本群肌肉均起於閉孔周緣骨面,大收肌後部纖維起於坐骨結節。肌纖維行向外下,各肌的止點各異。

恥骨肌止於小轉子下方骨面;長收肌止於股骨粗線中份;股薄肌止於脛骨內側面上部;短收肌止於股骨粗線上份;大收肌除以腱膜止於股骨粗線全長外,還以圓腱止於股骨的內收肌結節。

功能:可根據髖部的不同動作行使屈髖和伸髖。

該肌肉損傷引起的臨床癥狀及部位:

大收肌損傷——受坐骨神經支配,疼痛沿大腿前內側從腹股溝延續至膝蓋上方。

長收肌、短收肌損傷——受閉孔神經支配,疼痛沿大腿向上至腹股溝深部,向下到達膝關節前內側和脛骨。

股薄肌損傷——受閉孔神經支配,表現為膝關節前內側的淺表疼痛。股薄肌與縫匠肌肌腱,半腱肌肌腱在膝下脛骨內側處構成“鵝足”,其止點下方有滑囊,當出現“鵝足滑囊炎”時可以引起膝關節內下方的疼痛。

恥骨肌損傷——受骨神經支配。表現為疼痛自腹股溝韌帶下方發出,向深部延伸至腹股溝區和髖關節,向下延伸至大腿前內側面。

生活中易發於長時間內收髖關節人群。表現為髖關節外展受限,腳部承受體重或扭轉身體時,疼痛加劇。

6 膕繩肌群

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頭肌長、短頭構成。位於大腿後側淺層,是一塊強有力的伸髖屈膝肌,肌腹呈梭狀。

解剖位置:股二頭肌為外側膕繩肌,分為淺層長頭及深層不可觸的短頭。其中長頭起於坐骨結節,短頭起於股骨粗線外側唇下半部,止於腓骨頭;內側膕繩肌分為淺層的半腱肌和深層寬大的半膜肌,半腱肌下半為腱,半膜肌上半為腱膜,均起於坐骨結節,半腱肌止於脛骨上段內側,半膜肌止於脛骨內側髁後面。在三塊肌肉的肌腱中,半腱肌肌腱附著在脛骨內側髁後內側。

功能:股二頭肌功能為伸髖,屈膝,輔助髖關節外旋、骨盆後傾;半腱肌、半膜肌功能為屈曲、內旋膝關節,伸髖關節。

膕繩肌功能為伸髖,屈膝和內旋膝關節。

該肌肉損傷引起的臨床癥狀及部位:

半腱肌和半膜肌損傷——疼痛位於下臀部及其相鄰的大腿,並沿著大腿和膝關節後內方,到達小腿內側的上半部分。

股二頭肌長、短頭損傷——疼痛集中於膝關節後方,並可以向上延伸至大腿後外側甚至臀部的橫紋處。

久坐高凳壓迫大腿後面,或骨盆不對稱人群易發,晚上可因疼痛而睡眠不足。

7 膕肌

呈薄而平坦三角形,為膕窩遠端的基底。

解剖位置:起於股骨外側髁,止於脛骨近端。

功能:使膝關節屈曲和內旋,後拉外側半月板。由於具有解除膝關節絞索的作用,又被稱為膝關節的鑰匙。

該肌肉損傷引起的臨床癥狀及部位:引起的疼痛主要集中在膝關節的後面。主要表現蹲屈、跑步、上下樓時膝關節後方疼痛和出現絞索現象。易發於跑步、踢足球、化學受損,後交叉韌帶損傷以及嚴重扁平足人群。膕肌受損可進一步導致膕肌肌腱炎、腱鞘炎和膕靜脈血栓形成。

8 腓腸肌

小腿後方的最表淺的肌肉。

解剖位置:起於股骨內外側髁形成內、外側頭,向下分為兩個獨立的肌腹,膕動脈常在內側頭附近經過。其肌腱與比目魚肌肌腱融合形成跟腱,附著於跟骨。

功能:上提整個身體,行走初期可抑制距骨前移而提供膝、踝關節的穩定性,並維持人體直立。

該肌肉損傷引起的臨床癥狀及部位:疼痛可從同側足背延伸至踝後內側及小腿、膝蓋後外側及遠端大腿後側,夜間陣發性小腿痙攣及間歇性跛行。易發於走或跑斜坡,騎座墊較矮的自行車。

9 比目魚肌

位於小腿後方,腓腸肌的深處,狀如比目魚而得名。

解剖位置:主要附著於近端腓骨和中段脛骨的後側面,與腓腸肌共同組成小腿三頭肌並且在遠端融合形成跟腱附著於跟骨後側。

功能:主要功能為蹠屈。

該肌肉損傷引起的臨床癥狀及部位:疼痛主要位於足後部和足底表面,並常涉及跟腱遠端,膝關節後側。表現為腳或腳踝浮腫,腳步背屈活動受限,或上下坡時膝關節後方疼痛。

10 蹠肌

梭形肌腹,肌較小,纖維細弱,是膝後部一塊很小的肌肉(部分人群缺如)。

解剖位置:起於股骨外上髁腓腸肌外側頭的上方,遊走於小腿後側的腓腸肌與比目魚肌之間,止於跟骨的內緣或附著於跟腱。

功能:協助小腿肌肉蹠屈踝關節。

該肌肉損傷引起的臨床癥狀及部位:引起的疼痛主要集中於膝關節後側,有時也可延伸至小腿背側和大腿中部。

11 膝關節解刨

eb8eccb5fad14b0c53303f5e5336cfc7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回憶歷代建國70年

2019年是新中國建國70周年,如果是一個人的話,70歲是古稀老人瞭,應該兒孫滿堂,正式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但是對一個國...

· 12分钟前

星燧:驚爆-神秘病毒致美國75000人被封鎖在內華達沙漠

9月4日,根據相關媒體報道,美國內華達州沙漠1日連夜降下暴雨,導致交通中斷,當地正舉行的文化節“火人節”數萬名參與者因此“...

· 16分钟前

Myb介导花青素的生物合成

上期说到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主要有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共同作用,其中调节基因主要是指能够调控基因转录的一些转录因子(transc ...

· 26分钟前

橫截面

不是所有光滑流都有橫截面,一個明顯的必要條件是流不能有奇點。橫截面是由龐加萊 (Poincare,(J.-)H) 引進的。通過橫截面可以...

· 42分钟前

拨开充国古县的历史疑云

充国,乃四川历史上一个较为古老的县,曾与湘西的古充县一同载入《汉书·地理志》,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之一”,据《南 ...

· 42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