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文化的面貌,經由兩種迥然有異的文學類型所塑造:其一為沈從文的純文學,其創作瞭大量關於湘西風土人情的作品。在他的筆下,湘西猶如世外桃源一般,美好、純凈、質樸,是一個沒有被外界所污染的烏托邦,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邊城》。其二則為天下霸唱的通俗小說《鬼吹燈之怒晴湘西》,小說天馬行空,詭異怪誕,融入瞭不少“難辨雌雄”的民間故事,湘西既充滿迷人的魅力,也有種玄異的魔力。
在作傢李懷蓀的筆下,湘西文化則呈現出更為真實、豐富的面向。李懷蓀研究湘西歷史文化長達二十餘年,在此基礎上發表瞭許多關於湘西文化的作品,如《中國儺戲劇本集成》。而《浦陽鎮》同樣是關於湘西文化的作品,不同的是,這並不是一部追求學術性的文化專著,而是一部精彩跌宕的小說。
這部小說可以概括為三句話——“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湘西秘史”、“一部中國版的《百年孤獨》”、“一段‘白鹿原式’的傢族恩怨糾葛”。是的,小說由浦陽鎮上桐油商人張傢和木材商人劉傢兩傢大戶的“愛恨情仇”,書寫瞭將近兩百個人物角色,並進一步勾連出湘西歷史文化和近代歷史發展。正如評論傢張建安所說的,“該長篇小說是一部古城商貿與民俗演繹的史詩級作品:湘西人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行船放排、榨油煉油、行儺打醮……但凡湘西的日常生活、生產、民俗,在這部小說中應有盡有。”因此,這部小說被譽為“一部關於神秘湘西的百科全書式的歷史文化小說”,可謂是切中肯綮。
巴爾紮克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這句話也可以作為《浦陽鎮》恰如其分的註腳。書中有很多封建迷信以及鬼魂傳說、宗族族規之類的內容,也被很多人視為“糟粕”。但恐怕這正是“秘史”的表現吧,因為這些所謂的“糟粕”在當時的中國社會是普遍存在的,甚至於代表著當時整個中國的精神面貌,我們不能因為作者正視其存在並寫入書中而去否定本書的價值。
作為反映湘西文化的一面鏡子,《浦陽鎮》是有其重要的文學價值和社會歷史價值的,因為,好的小說不僅是一個民族的秘史,更是一個民族的歷史。《浦陽鎮》以其內容的龐博丈量著、也回視著湘西的歷史,不僅僅在於時間的跨度和人物的豐富上,更在於其通過本書傳達出的從未變質的歷史訊息和永不過時的文化思考。本書寫封建迷信,寫妖魔鬼怪,寫一個個性格豐富的人物,寫一段段變遷的歷史,一言以蔽之,很大程度上這寫的不正是當時的中國嗎?
讀書有的時候需要超脫其外,有的時候需要融入其中,但在讀《浦陽鎮》卻需要具備這兩種態度。不超脫其外,恐怕會入戲太深,難以自拔;不融入其中,又不會與書中人物感同身受,無法真正的讀透這本書。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很多次不自覺的放下瞭戒備心,把自己的情緒托付給瞭這本書,為之喜,為之悲,為之輾轉反側,為之咂摸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