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者孟森曾言“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明祖開國,一切準古酌今,掃除更始,所定制度,遂奠二百數十年之國基。清盡守明之制作,而國祚亦與明相等,明主中國二百七十六年,清主中國二百六十八年。”
元末天下大亂,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朱元璋趁勢崛起,1368年,在應天(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開創洪武之治。1421年,朱棣遷都北京,此間國力強盛,萬國來朝,史稱永樂盛世。明英宗在位發生土木堡之變,明朝由盛轉衰。1644年李自成起義攻進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於北京煤山,明朝作為統一國傢結束。
明前期幅員遼闊,東起日本海、外興安嶺,南抵孟加拉灣、越南中部、馬來西亞,北達戈壁沙漠、大興安嶺,西至印度次大陸、極盛國土面積達約一千萬平方公裡。
1368年明朝剛建立時疆域圖a0d0548143cb44b6b3389913240c56861419年明朝疆域最大時地圖1433年明朝疆域圖(宣德八年)1582年明朝疆域圖(萬歷十年)1643年明朝滅亡前疆域圖
明朝初年沿襲元朝行省制,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為承宣佈政使司,承宣佈政使司下設府和直隸州,府以下有縣和屬州,各直隸州以下有縣,形成省府州縣四級制與省州縣三級制並存的格局。
明朝在全國穩定統治區域設置十五個省級單位,包括:北直隸、南直隸、陜西、山西、山東、河南、浙江、江西、湖廣、四川、廣東、福建、廣西、貴州、雲南,稱為兩京十三佈政司。此外還有屬於羈縻性質的行政設置,有統轄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和庫頁島等地的奴兒幹都司,在政教合一的青海、西藏地區設置有烏斯藏都司、朵甘都司,另有置於今甘肅、青海交界地區的哈密、曲先等衛。
北直隸在明朝是指歸京師管轄的地區,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省、山東省小部分地區,區別於直隸南京地區的南直隸,清初改北直隸為直隸省。
明代北直隸下轄順天府、保定府、河間府、真定府、順德府、大名府、廣平府、永平府、宣府(明朝九邊重鎮之一,拱衛京師最重要的邊鎮)、延慶直隸州和保安直隸州。
78104f7e53297aec07e05f2bbb9755a6明朝北直隸(京師)地圖
南直隸是明朝兩京地區之一,直隸中央六部管轄,相當於今天的江蘇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明朝初年,直屬京師南京的地區為直隸,明成祖朱棣遷都後,以北平佈政使司所轄府和州稱為北直隸,原京師南京地區改稱南直隸。清朝時期南直隸改為江南省,後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
南直隸經濟繁榮,賦稅居全國之冠;文化昌盛,崇文重教,半數以上官員皆出自江南貢院,約占全國人口18%,僅占全國面積7%左右。
明代南直隸下轄應天府、鳳陽府、淮安府、揚州府、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廬州府、安慶府、太平府、池州府、寧國府、徽州府十四個府和徐州、滁州、和州和廣德州四個州。
明朝南直隸(南京地區)地圖
是明朝在山東和遼東半島一級行政區單位,下轄6府15州89縣,分別為濟南、東昌、兗州、青州、登州、萊州六個府。佈政使司衙門駐濟南府,從此濟南就一直做為山東省城未曾變更。
明朝山東承宣佈政使司管轄圖
洪武九年設置河南承宣佈政使司,現今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下轄開封府、河南府、衛輝府、懷慶府、歸德府、彰德府、汝寧府、南陽府、汝州直隸州,共計八府一直隸州。
明朝河南承宣佈政使司管轄圖
洪武九年設置山西承宣佈政使司,現今山西省大部分地區,佈政使司衙門駐太原府,下轄5府3直隸州,分別是:太原府、大同府、汾州府、平陽府、潞安府、澤州直隸州,沁州直隸州、遼州直隸州。
明朝山西承宣佈政使司管轄圖
洪武九年設置陜西承宣佈政使司,現今陜西省和甘肅省大部分地區,佈政使司衙門駐西安府,下轄八府兩州,分別是:西安府、鳳翔府、漢中府、延安府、慶陽府、平涼府、鞏昌府、臨洮府和靈州、興安州。
明朝陜西承宣佈政使司管轄圖
洪武九年設置浙江承宣佈政使司,現今浙江省大部分地區,佈政使司衙門駐杭州府,下轄十一府七十五縣,分別是:杭州府、溫州府、嘉興府、金華府、衢州府、嚴州府、湖州府、紹興府、處州府、臺州府、寧波府。
明朝浙江承宣佈政使司管轄圖
洪武九年設置江西承宣佈政使司,現今江西省大部分地區,佈政使司衙門駐南昌府,下轄十三府,分別是:南昌府、袁州府、贛州府、吉安府、九江府、建昌府、廣信府、饒州府、瑞州府、南安府、南康府、撫州府、臨江府。
明朝江西承宣佈政使司管轄圖
洪武九年設置湖廣承宣佈政使司,現今湖北省和湖南省大部分地區,佈政使司衙門駐武昌府,下轄轄15府16州110縣,分別是:武昌府、鄖陽府、永州府、嶽州府、漢陽府、荊州府、衡州府、黃州府、承天府、常德府、襄陽府、辰州府、長沙府、德安府、寶慶府、黎平府。
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分治,大體以洞庭湖為界,南為湖南佈政使司,省會長沙;北為湖北佈政使司,定為湖北省,省會武昌。
明朝湖廣承宣佈政使司管轄圖
洪武九年設置福建承宣佈政使司,現今福建省大部分地區,佈政使司衙門駐福州府,下轄10府2直隸州69縣,分別是:福州府、泉州府、建寧府、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興化府、漳州府和福寧直隸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統一臺灣後增設臺灣府,屬福建統轄,光緒十一年(1885年),臺灣府單獨設省。
明朝福建承宣佈政使司管轄圖
洪武九年設置廣東承宣佈政使司,現今廣東省、海南省、香港、澳門和廣西省部分地區,佈政使司衙門駐廣州府,下轄10府1直隸州及77縣8散州,分別是:廣州府、肇慶府、韶州府、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瓊州府、羅定直隸州。
明代過去長期與廣西同屬一個大區的雷州半島、海南島劃撥廣東統轄,結束瞭廣東以往隸屬不同政區的狀況,廣東省區域輪廓自此基本形成。
明朝廣東承宣佈政使司管轄圖
洪武九年設置廣西承宣佈政使司,“廣西”名稱由此固定下來,現今廣西省大部分地區和貴州省部分地區,佈政使司衙門駐桂林府,下轄11府9直隸州,分別為:桂林府、平樂府、梧州府、潯州府、柳州府、慶遠府、南寧府、思恩府、太平府、思明府、鎮安府、田州、歸順州、泗城州、向武州、都康州、龍州、江州、思陵州、憑祥州。
明朝廣西承宣佈政使司管轄圖
洪武九年設置四川承宣佈政使司,轄區除今四川、重慶外,還包括今貴州省遵義市和雲南東北部及貴州西北部,佈政使司衙門駐成都府。下轄13府6直隸州111縣,分別是:成都府、順慶府、保寧府、夔州府、重慶府、馬湖府、龍安府、鎮雄府、敘州府、遵義軍民府、烏蒙軍民府、烏撒軍民府、東川軍民府和潼川州、眉州、邛州、嘉定州、瀘州、雅州。
明朝四川承宣佈政使司管轄圖
明朝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設置貴州承宣佈政使司,正式建制為省,駐貴陽府,下轄8府4軍民府。分別是:貴陽府、都勻府、黎平府、思南府、思州府、鎮遠府、銅仁府、石阡府和安順軍民府、普定軍民府、普安軍民府、平越軍民府。
明朝貴州承宣佈政使司管轄圖
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置雲南承宣佈政使司,在今雲南和緬甸部分地區,佈政使司衙門駐雲南府。下轄55府,分別是:雲南府、臨安府、車裡府、大理府、澄江府、廣西府、普定府、普安府、曲靖府、姚安府、鶴慶府、麗江府、元江府、鎮康府、孟定府、南甸府、鎮西府、平緬府、麓川府、芒施府、和泥府、柔遠府、謀粘府、木連府、芒部府、烏蒙府、烏撒府、東川府、會川府、德昌府、建昌府、木邦府、雲遠府、楚雄府、仁德府、柏興府、北勝府、永昌府、騰沖府、孟隆府、木朵府、孟肙府、木按府、孟傑府、通西府、孟愛府、木來府、蒙慶府、蒙憐府、蒙萊府、蒙光府、太公府、木蘭府、武定軍民府、雲龍甸軍民府、平緬宣慰司。
明朝雲南承宣佈政使司管轄圖
明太祖朱元璋設置遼東都司以經營遼東。並多次進軍黑龍江流域,招撫當地土著部落,勢力一度抵達大興安嶺、松花江流域。努爾哈赤興起統一女真後,於明神宗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發生薩爾滸之戰,後金軍隊占領遼東都司大部土地。
明朝遼東都司管轄圖
明成祖永樂七年(1409年)設奴兒幹都司,下轄130多個衛所,將東北疆擴充至外興安嶺、庫頁島等地,後在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廢棄,共持續25年。
明朝奴兒幹都司管轄圖
明太祖洪武年間,西北疆界達到今新疆東部哈密地區,並設置一系列衛所。15世紀後半期後,西北諸衛全部喪失,明軍退守嘉峪關。
明朝哈密衛管轄圖
公元1368年,明朝取代元朝,采用收繳元朝舊敕舊印,換發明朝新敕新印的形式和平過渡,繼承瞭對西藏地方的國傢主權,設立烏思藏、朵甘兩個都司。各級軍政機構的官員,均封委當地的僧俗首領出任。各級官員之任免、升遷,概由明朝中央直接決定,並頒授印誥等。
明朝烏思藏都司和朵甘都司管轄圖
14—17世紀由蒙古察合臺汗後代在天山南北建立的新疆地方政權,又稱亦力把裡。初以阿克蘇為治,不久遷阿力麻裡(今霍城縣),後又以牙兒坎(今莎車)、吐魯番諸地為統治中心。1680年,由於汗國內部爭權奪利,白山派和卓阿帕克邀北部強鄰準噶爾部貴族噶爾丹率軍南下,攻克首府鴨兒看,東察合臺汗國滅亡。
5ab36433263b3d7a18623d7fe103442e明朝時期東察合臺汗國管轄圖
韃靼是明朝對成吉思汗嫡系北元政權以及其治下蒙古高原東部草原部落的統稱,與蒙古高原西部的瓦剌對立。
明朝時期韃靼和瓦剌管轄圖
明朝前期,設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列島和臺灣本島。
書中有圖,圖中有史。以地圖的經緯勾勒中國和各省歷史,借歷史的脈絡再現中國和和各省地圖區劃變遷。
更多歷史分享,請添加微信15012687929或公眾號FengTea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