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国设计”这一名称,是由德国建筑和设计理论家克里斯蒂安·伯恩格拉博提出的,所指的是8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兴起的一股反功能主义的设计浪潮。“新德国设计”既是对当时时代氛围的一个反应,亦受到“孟菲斯”的影响。
这场运动以沃尔克·阿布斯、安德里亚斯·布兰多里尼、乌韦·费舍尔、阿奇姆·海涅、哈拉德·胡尔曼、沃尔夫冈·劳勃申姆、阿克赛尔·库福斯等一群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设计师为主力,他们中的一些人,组成了“特技飞行小组”、别列法斯特、“五边形”工作室、斯梯列多工作室等一批小型设计组织,也有一些人以“单干”的形式来进行设计。
设计特点:他们并未刻意寻求商业成功,而是在原始材料和非常规的形式方面做探索,随机地将各种材料、造型、色彩进行组合试验,甚至将被丢弃的物品拿来和工业产品或半成品混成一体,作为产品,寻求新的设计语境。他们的设计多是手工制作的单件产品,或者很小批量的生产,基本上不太考虑批量化的生产,其工作方式与艺术创作比较接近。他们希望为日常事物发掘一些新的表现方法,赋予一些新的特质,打破艺术和粗俗的界限,打破理性主义、功能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
代表作品:其中比较知名的设计作品有坚固的悬臂”铁条椅子
设计的“坚固的悬臂”铁条椅子、诺伯特·贝格霍夫等人设计的法兰克福橱柜、安德里亚斯·布兰多里尼设计的“木箱椅子”、沃尔克·阿布斯设计的用工业铁皮和电器元件拼装而成的维纳·布鲁特吊灯、“五边形”工作室设计的用旧木箱和铁条制作的“合谋”书架、斯梯列多工作室设计的用现成的超市购物车改制成的“消费者的休息”座椅,以及因格·莫勒设计的灯具系列“丫丫嗬”等。
1982年,汉堡工艺美术博物馆第一次展出了“新德国设计”的作品,引起轰动。这个展览的攻击对象是从包豪斯以来的德国现代设计。该展览有来自15个国家的50多位设计师参与,标志着德国设计界也开始进入后现代阶段。
到80年代末期,德国最重要的艺术大展“文献大展”展出了“新德国设计”的作品,可以说,德国的前卫设计终于登堂入室了。
维维卡是德国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中最突出的一位设计师。
学生时期对他产生深刻影响的一件事:他有机会参加了1953年的第九届国际现代建筑师大会,这个建筑设计组织是由几位现代主义大师创立的,其中包括勒·柯布西耶、西格佛列德·吉迪翁等人。会议期间,维维卡和其他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建筑师组成一个挑战CIAM中教条主义趋向,试图走后现代道路的新设计群体“十人组”,主要成员有荷兰建筑师杰普·贝克玛,希腊建筑师乔治·坎迪里斯,荷兰建筑师阿道·凡·艾克,英国建筑师阿利逊·史密森,美国建筑师、都市规划师沙德拉赫·伍德斯,意大利建筑师吉安卡罗·德·卡罗等人。这个组织通过讲演、出版等方式,在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
维维卡在1970年设计的“教室”椅子
设计特点:他喜欢采用扭曲、非对称的结构设计家具,对传统的家具设计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而在设计界也引起很大的非议。他设计的家具总是缺腿断臂、扭曲不正,甚至设计出两条腿的椅子,必须紧紧靠着墙才能够坐稳,从功能上看,多数都不符合基本要求。他设
计的小柜子、咖啡桌、椅子,往往都是自成一体,可以作为一件独立的艺术品来看待,并不形成系统,并且有好多设计从外观上难以知道用途。可以说,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挑战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
80年代,维维卡的古怪家具设计得到德国家具公司特科塔的采用,公司主管布鲁克豪瑟配合他,设计出一系列非对称、非包豪斯的家具产品来,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内容,是德国设计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方向转变。维维卡在1982年为特科塔公司设计的B5单钢管椅子,用一根钢管弯曲七八次,形成整个功能部位,广受称颂。
除了家具之外,维维卡还用扭转、歪曲、非对称、短缺的手法设计过一些建筑,但是基本上都只是停留在设计图纸上,没有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