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40年1月,27歲的李炎登基稱帝,是為唐武宗。
隻看這個“武”字就知道他是一個猛人。漢武帝見誰滅誰,魏武帝大殺四方,李炎雖然遠遠沒有這兩位爺猛,但是他剛毅果斷,喜怒不形於色,有著非同尋常的能力,在執政的短短6年時間裡,也打瞭一場勝仗,進行瞭一系列改革,算是配得上武瞭。
不過,李炎登基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打仗,而是繼承瞭他們老李傢的優秀傳統——砍自己人:太子李成美,弟弟李溶、唐文宗的老婆楊賢妃、宰相楊嗣復、李玨等人。
李成美,是唐敬宗的兒子,也就是唐文宗的侄子。唐文宗最早立的太子是自己的兒子李永,可惜李永不學好,天天和一群太監宮女們洗澡按摩。於是,唐文宗就把李永軟禁瞭起來準備廢掉,但遭到瞭群臣們的反對,唐文宗隻好作罷。
但是,還沒有過幾個月,年紀輕輕的李永就自己掛墻上瞭。唐文宗本來就兩個孩子,之前已經掛瞭一個,李永再一掛,他便絕瞭後。
於是,在寵妃楊賢妃的不斷推薦下,唐文宗準備把安王李溶立為皇太弟。
但他在咨詢宰相們意見的時候,宰相李鈺表示瞭明確的反對。唐文宗隻好把大侄子李成美立為瞭太子。
唐文宗崩之前,宰相楊嗣復和楊賢妃(倆人是親戚),準備發動政變,擁立李溶為皇帝。宰相李鈺和幾個太監,也準備發動政變,擁立李成美為皇帝。
但他們沒有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仇士良提前發動瞭政變,把李炎擁立為瞭皇帝。
所以,李炎對他們相當惱火。剛一掌權,就在仇士良的建議下,逼迫太子李成美,弟弟李溶、楊賢妃自殺瞭。並準備把宰相楊嗣復和李鈺,也砍死在流放的路上。
幸好剛剛被提拔上來的宰相李德裕,不斷的為楊嗣復和李鈺求情,李炎才饒瞭他們一命。
處理完皇位的競爭對手,李炎又把目光投向瞭太監仇士良。
雖然仇士良幫助李炎奪取瞭皇位,但李炎並不信任仇士良,道理很簡單,今天你能幫我,明天你就能幫別人。也許你會忠心耿耿,但沒有一個皇帝願意承擔那萬分之一的風險,這是權力的規則,也是背叛者的宿命。
不過,李炎並沒有著急動手,他和當年唐文宗消滅王守澄一樣,先把仇士良明升暗降,提拔為瞭為觀軍容使,奪去瞭他的兵權。
這時候,仇士良已經60歲瞭,隻想安安穩穩的度過後半生。所以,他並沒有反抗,隻是在神策軍中留下瞭幾個心腹,便乖乖的交出瞭軍權。
三年之後,仇士良又主動提出瞭退休。他的徒子徒孫們送他回傢,仇士良自認為已經成功落地,便得意洋洋地向這群小太監們,傳授瞭一套成功學的經驗:
“不能讓天子有任何閑暇的時間。應當變換花樣,讓他吃喝玩樂,沒有時間顧及朝政。隻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志。千萬不要讓他讀書,親近讀書人。如果他們明白瞭朝代興亡的道理,就會勵精圖治,我們的下場就要慘瞭。”
他的黨羽像聽瞭成功學大師講座一樣,頓時激動不已,響起瞭雷霆般的掌聲。仇士良總結的經驗,也通過代代相傳,一直傳到瞭清朝滅亡。
例如溥儀長大以後,太監們為瞭讓溥儀少一些折騰,便找瞭一些美女,天天引誘溥儀在床上耕耘,以至於溥儀年紀輕輕就得瞭陽痿。文繡和溥儀離婚,婉容出軌侍衛,都和溥儀不行有密切的關系。
扯遠瞭,繼續回到唐朝。
仇士良的這些話,很快就傳到瞭李炎的耳朵裡。李炎大怒不已,拿起砍刀就準備對仇士良下手,但仇士良卻提前死在瞭傢中。一年之後,有人舉報仇士良私藏武器,李炎下詔將其削官抄傢。
太監的勢力,由此被壓制瞭幾年。
穩定瞭皇權之後,李炎開始在宰相李德裕的幫助下,日以繼夜的工作。他廣納群臣意見,裁撤瞭1200多名官員,大力發展國際貿易,革除瞭許多積弊,打退瞭回鶻的騷擾,大唐在他的治理下,終於再一次煥發出瞭勃勃生機。
但是這生機,也僅僅隻有三年時間。因為843年4月,昭義軍又反瞭(今山西東南部兼河北一部分)。
昭義節度使劉從諫,原來還算是一個忠臣。當年甘露之變後,仇士良在朝中為非作歹,不可一世,就是他上書的朝廷,表示仇士良再跋扈下去,他就要清君側,仇士良這才吐出來瞭一些權力,還給瞭唐文宗和宰相。
李炎即位之後,劉從諫又多次上表,揭發仇士良的罪行,倆人的矛盾因此達到瞭白熱化的程度。
後來劉從諫為瞭表示忠心,把自己的一匹寶馬,獻給瞭李炎。但是李炎覺得,接受瞭他的寶馬,可能會刺激到仇士良,所以就拒絕瞭。
劉從諫因此大為惱怒,以為是仇士良從中作梗,於是就殺掉瞭這匹寶馬,招收瞭大批的亡命之徒,制造瞭大量的兵器軍械,準備隨時造反。
但是,造反事業剛剛起步,劉從諫就得瞭絕癥,一病不起瞭。
臨死之前,他把老婆和孩子都叫到瞭跟前,語重心長的表示,自己對朝廷忠心耿耿,但是朝中有奸臣作祟,自己死後,朝廷如果另派他人做節度使,一定會殺瞭自己全傢。所以,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一搏。
於是,劉從諫死後,他的侄子劉稹就封鎖瞭他死亡的消息,上書朝廷說,劉從諫得瞭腦血栓,活不瞭幾天,讓朝廷任命自己為新一任節度使。
李炎正準備大幹一場,自然不能允許。
所以,李炎就下詔表示,劉從諫如果病瞭,洛陽協和醫院正好有國際名醫,可以去那裡看病,別說腦血栓,就是腦偏癱也能治好。至於劉稹嘛,就別當節度使瞭,官職太小,到朝廷來,可以封個超級大官。
剛剛發完詔書,李炎又趕緊把宰相們召集瞭起來,商量對策。
這時候,原來不可一世的回鶻,因為發生瞭內亂,被中亞的少數民族黠戛斯(xiá jiá sī),滅瞭國傢。其中大約有10萬回鶻人,跑到瞭唐朝的邊境,不斷地侵擾唐朝。
三個月前,唐朝剛在邊境上打瞭一場勝仗,斬首瞭1萬多人,俘虜瞭2萬多人。但是,回鶻的殘部還有不小的實力,隨時都有反撲的可能。
所以,大部分宰相認為,安內必先攘外,等把回鶻餘孽全部消滅,再派兵攻打昭義不遲。
但是宰相李德裕,卻提出瞭反對意見,他給出三個令人無法反駁的理由,以及一個初步的平叛策略:
1、小國才做選擇,大國統統都要。雖然我大唐不如以前強大,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一邊打回鶻一邊打昭義還是可以的。
2、想滅回鶻,可以結好黠戛斯。黠戛斯每次給我大唐上書,都號稱是漢朝李陵的後裔,希望能得到大唐的冊封。我們完全可以順水推舟,賜予他可汗的地位,讓他去攻打回鶻的餘孽。
3、昭義與河朔三鎮不同,河朔割據時間太長,人心難以感化,所以,不得不承認他們的現狀。而昭義將士向來以忠義聞名,以前平定河朔三鎮之亂,屢屢立下大功。所以,劉稹不得人心,完全可以平定。
4、劉稹之所以敢造反,就是寄希望於河朔三鎮,如果朝廷能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勸說成德、魏博兩鎮攻打位於河北的邢、洛、磁三個州,讓他們誤以為,攻下這三個州,朝廷就會把這三州分給他們。他們必定會聽從朝廷的命令。
李炎大喜過望,當即下令,全部按照李德裕所說執行。不久之後,成德與魏博兩鎮,果然傳來瞭消息,表示願意服從中央領導,協同進攻昭義。
安排完這一切之後,當年6月,李炎下詔命令五路大軍殺向瞭昭義:
5a41db416cb929444c429cae7783d66a
第一路,河東節度使劉沔。
第二路,河中節度使陳夷行。
第三路,河陽節度使王茂元。
第四路,成德節度使王元逵。
第五路,魏博節度使何弘敬。
這五路大軍是如何打的,極其乏善可陳,所以我們就不展開細講瞭。不過,此戰中李德裕卻表現出瞭極高的謀略水平。下面我們就看一下,他是如何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的。
剛剛開打,李德裕就給李炎提出瞭一個極有遠見的意見:
朝廷每次平叛,各個節度使都會積極出兵,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隻要離開自己的轄區,都由朝廷提供糧草。
但是,為何每次平叛,都要打好幾年呢?
因為這些節度使貪圖朝廷的糧草,所以,他們往往打下敵人的一座縣城,就趴窩不動瞭,甚至經常謊報軍功,故意拖延時間。
鑒於以上原因,本次平叛就必須給五路大軍安排考核指標,不允許他們攻打縣城,隻讓他們攻打州城。
李炎當即同意瞭李德裕的建議,立刻下詔給五路大軍,每人分配瞭一個州城。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魏博節度使何弘敬,還是故意拖延時間,不願意進軍,成德節度使王元逵都率軍攻打昭義一個多月瞭,何弘敬還沒有發兵。
aed9ec0545a965746f8dcee4b7d53b52
為瞭讓何弘敬出兵,李德裕又提出瞭一個非常巧妙的辦法,他讓唐武宗李炎給何弘敬下瞭一道詔書,表示朝廷決定幫助何弘敬減輕一下負擔,已經讓大將王宰,率領著幾千名中央軍,去魏博幫助何弘敬攻打昭義瞭。
何弘敬也是看過歷史教科書的,看到這一招假途伐虢,馬上就明白瞭朝廷的意思。為瞭不讓王宰的中央軍進入魏博,他立刻帶著魏博的全部兵力,殺向瞭昭義,很快就取得瞭幾場勝利。
但就在官軍節節勝利的時候,當年12月,河東的1500名士兵因為獎賞不足的問題,又在都將楊弁(biàn)的帶領下,發動瞭兵變,攻占瞭太原城。另外,楊弁還派人跑到瞭昭義,和劉稹拜瞭把子,形成瞭攻守同盟。
消息傳來,舉朝上下,震驚不已。
主和派抱著看出殯不嫌殯大的心態,再一次傾巢而出,抱著李炎的大腿就使勁往後拽,讓他罷兵休戰。
李炎長嘆一聲,看著紛紛擾擾的亂局,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關鍵時刻,李德裕再一次站瞭出來,他一針見血的指出瞭問題所在:“太原士兵一直忠於朝廷,隻是由於犒賞不足,才發動瞭兵亂,楊弁隻有1500人,怎麼可能成功?其它各個州鎮肯定無人響應,朝廷隻要派兵前去鎮壓,不出幾天必定可以平定,根本不足為慮。”
李炎聽完,這才稍微寬心瞭一點,但是,他又害怕太原叛亂不容易平定,到時候兩線作戰,將使朝廷陷入危險的境地。
於是,李炎就先派瞭一個叫馬元實的太監出使太原,表面上是去勸說這些叛軍歸順朝廷,實際上則是調查楊弁的兵力虛實。
可惜李炎慧眼識豬,嗯,沒寫錯,是豬頭的豬。馬元實比豬頭還要過分,他到達太原以後,楊弁請他胡吃海喝瞭三天三夜,又給他準備瞭一些糖衣炮彈,然後他就被收買瞭。
返回京城之後,馬元實就開始忽悠李炎和李德裕,趕快任命楊弁為河東節度使。
李德裕問他為什麼?
馬元實吹牛皮說:“河東節度使衙門往外十五裡,遍地都是光明甲。這麼強大的兵力,怎麼可能平定?”
“太原庫房中的兵器,早就被帶到前線,楊弁不可能突然有這麼多的士兵和兵器!”李德裕當面指出瞭他的錯誤。
但馬元實依然不願意承認,又趕緊編瞭一個謊言:“太原人性情剽悍,都可以當兵。這些士兵都是楊弁召募的。”
李德裕哈哈大笑,又問道:“招募兵士必須要有財物,這些士兵叛亂,就是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犒賞。楊弁又從哪裡得到財物呢?”
馬元實終於被問得啞口無言,臉漲得通紅,不再說話。
李炎和李德裕,這才下定瞭決心,命令附近的節度使前往太原鎮壓反叛。
天助自助者,朝廷的軍隊還沒有出發,太原那邊就已經傳來瞭捷報。
原來駐紮在太原附近的河東士兵,聽說朝廷要調其它藩鎮進攻太原,頓時驚慌不已,害怕自己的傢人被其它藩鎮士兵屠殺。
於是,他們充分發揮瞭主觀能動性,沒等朝廷的命令,就自動出兵,攻占瞭太原,活捉瞭楊弁,並把那1500名叛亂的士兵全部斬瞭。
一場內部的危機,就這麼陰差陽錯的被平定瞭。
隨後,朝廷又加緊瞭對昭義軍的進攻。8個月後,昭義大將郭誼,看到大勢已去,便發動瞭兵變,斬殺瞭劉稹以及他的所有親信,投降瞭朝廷。
不過李炎和李德裕認為,劉稹之所以反叛,全是郭誼在背後搗鬼。如今大軍壓境才選擇投降,一樣不可饒恕。於是,他們又派兵把郭誼及其黨羽,全部斬殺。
就這樣,為時一年零兩個月的昭義之亂,終於被平定瞭。
此戰的規模雖然不大,也沒有打出名將,但讓各個藩鎮,看到瞭朝廷的綜合實力,更看到瞭唐武宗李炎和宰相李德裕出眾的才能,以及治理國傢的決心。大唐中央的權威,因此得到瞭極大的提升。
趁著戰爭的權威,李炎和李德裕又進行瞭一項比較大的改革——滅佛。
關於佛教的危害,我們在《有災不救,富人們到底咋想的?》裡面詳細講過,為避免有些朋友沒看過,這裡就再重申一下:
古代的大部分寺廟,就是一個大地主,在把信仰裝到別人腦袋裡的同時,往往還會順帶幫人解決一下經濟問題,例如把別人兜裡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頗有幾分大地主的氣質。
例如《西遊記》裡如來佛就說過這麼一段話:“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傢與他誦瞭一遍,保他傢生者安全,亡者超脫,隻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瞭,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三鬥三升黃金,大約為1158000克,一克按300元算,合計為3.47億人民幣。一個銀行也沒有這麼多的現金,作為乙方,念一次經比搶一次銀行還賺錢,就這還嫌少,以前的利潤就可想而知瞭。
當然,現實中念個經不可能收這麼多錢,但肯定要比歌星們唱首歌賺錢,而且和尚還不用擔心偷稅漏稅問題,因為他們根本不用交稅。
有瞭這麼多錢,就得想方設法花出去。但是和尚一不能嫖,二不能賭,花在自己身上的錢非常有限。
所以,他們最好的花錢方法,就是擴大再生產。兼並土地、發放高利貸便成瞭大部分寺廟的必走之路。
經過幾百年的積累,寺廟就成瞭一個鑲嵌在大唐肌肉裡的超級寄生蟲,嚴重影響瞭大唐的稅收和兵源。
鑒於此,李炎和李德裕就在全國范圍內,發動瞭一場聲勢浩大的滅佛運動。
在一年時間裡,他們一共拆毀瞭大小佛寺4600多座,佛祠4萬多座,強迫和尚、尼姑還俗26萬多人,解放寺院的奴婢15萬,收回土地幾千萬頃,以及大量的金銀珠寶和銅器,極大的增加瞭中央的財政收入,減輕瞭人民的負擔。
使得唐朝再一次呈現出瞭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
但就在改革如火如荼進行著的時候,李炎卻迎來瞭人生的最後時刻。
原來,李炎千好萬好,但和他的祖宗們一樣,早就迷信上瞭長生不老。
從他登基之後,就開始吃各種仙丹。等到845年冬季,李炎終於因為吃重金屬過多,一病不起。可是,那幫臭道士們卻認為唐武宗是在換骨,而不是生病,拒絕一切治療。
846年3月22日,換骨不成的李炎,終於在宮中駕崩,年僅33歲。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李炎在登基的短短6年時間裡,北平回鶻,內定昭義,打壓宦官,大滅佛教,提升相權,振興皇威,其功績雖不能彪炳千秋,但也功在當代。
可惜,愛好長生之道,中毒早亡,不得不讓人扼腕嘆息,也許,這就是大唐的命吧!
喜歡歷史的話,可以關註我的公眾號,梁山微木說歷史在未來的幾年時間裡,筆者將以史實為依據,用類似小說的形式,將《資治通鑒》這本書中所記載的,1300多年的歷史書寫下來。
另外,還有一個小號“梁山微木”,每周會更新1-2篇近現代史,寫毛主席,孫中山和蔣介石。
其它回答:
記者:Lydia來源:BuzzFeed咳咳,各位L社的小夥伴們,今天要開車瞭,大傢請坐穩……幾天前,一位外國女網友在推特上分享瞭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