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正字戲,廣東省汕尾市地方傳統戲劇,是閩南語系的傳統地方戲劇之一 ,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圖片來源:網絡
中文名稱: 正字戲
批準時間: 2006年5月20日
流行地區:汕尾地區、潮汕地區
申報地區: 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
非遺類別: 傳統戲劇
71f016cf374157a0801752254000d601
圖片來源:網絡
正字戲它作為古老南戲的變體,為戲曲聲腔的流變和地方文化對戲曲的影響等研究提供有力的證據。正字戲向來就註重表演,武戲粗獷、雄渾、豪放、瀟灑,文戲粗中有細,細中帶粗,雅俗共存,優美細致,承傳南戲載歌載舞的優秀傳統藝術風貌。
圖片來源:網絡
歷史淵源:
正字戲的起源與南戲有關。1952年正字戲班更名為汕尾市陸豐縣雙喜正字劇團;於2006年6月正字戲被列入首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下年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12月,正字戲精品劇《劉文龍》在汕尾馬思聰藝術中心首演成功,得到國內外專傢和各界的高度贊揚。
c1437eaa1f8bff59062adde5299c82de
圖片來源:網絡
1.早期為南戲一支,明宣德七年(1432)有手抄劇本
2.清朝中葉,正字戲在潮州一帶演出甚為活躍
3.同治十一年(1872年)標有生、旦、外、占、末、醜、凈、夫、小、雜10種演出行當
4.光緒三十二年,陸豐碣石玄武山祖廟重光(遠涉重洋東南亞演出)
5.清末民初,正字戲逐漸退出潮州府地區
6.民國以後,正字戲已不如前朝昌盛
7.民國十四年,在海陸豐和東江地區農民運動領袖澎湃發動組織,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藝人聯合成立梨園工會(參加武裝起義)
8.民國十六年11月正字戲“改良戲劇”草案未實施,革命遭到挫折
9.民國三十二年大饑荒,正字戲瀕臨絕
10.1949年建國後當地人民政府扶持下恢復專業劇團
11.1953年後革新發展,瀕受觀眾喜愛歡迎
12.1960年秋·新中國成立初期,恢復海陸豐兩個戲劇團合並並成立汕頭專區,“文化大革命”期間兩個劇團均被解散
13.1980年陸豐縣正字戲劇團恢復建制
f9cb1fffc85cf8d4ecf61a4774f54632
圖片來源:網絡
角色:
傳統行當有紅面(凈)、烏面(凈)、白面(凈)、老生、武生、白扇、正旦、花旦、帥主、公末、婆、醜等12種。烏面又分烏面貼和三花臉,正旦下分烏衫、藍衫(閨門旦),花旦下分花旦帖和三花旦等,行當齊全,分工具體,在演出中,有些行當還勾畫臉譜,有毛面、水龜目、鷹嘴、虎目等200多種圖案。
圖片來源:網絡
現狀:
1.項目同質化嚴重,類似項目之間的相互模仿日益加深,也有可能是現代化手段的介入,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正在弱化,而問題日益嚴重
2.存在一些沒有及時得到保護的消失。比如一些手工業的行業人數不斷減少,傳承方式比如傢族傳承、師徒傳承、社會傳承等
3.傳承過程中規矩多,“傳男不傳女、傳長不傳幼小”都有可能導致文化的流失。還有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老齡化嚴重,傳承人缺失
4.樣式急劇減少,技藝瀕臨滅絕
圖片來源:網絡
此篇文章僅為小組作業
如有侵權,可聯系作者刪除
《像魚》 -王貳浪mp3 http://www.icpchaxun.com/video/1497639211067322368《像魚》是由周有才作詞、作曲,王貳浪演唱的歌曲...
出纳负责日常的资金收支管理,还要负责做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以及流水账,把以上数据整理归纳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