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說明:本文主要參考張智明編寫的《量子光學》,在一些易產生疑惑的地方加以解釋。外文書主要參考瞭 C Gerry、P Knight編制的《Introductory Quantum Optics》及Scully、Zubairy的《Quantum Optics》
在無外光場的照射下,原子自發由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並發光的現象稱為自發輻射,這樣產生一般的光是非相幹的。當有外光場照射時,原子如果從低能級像高等級躍遷這樣的現象稱為光吸收,原子如果從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並發出光的現象稱為受激輻射,這樣產生的光是相幹的,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即主要討論後兩種情況的微觀機制
在一般量子光學教材中,有三種情況進行討論:①經典光場+原子看做諧振子模型(光與原子相互作用的經典理論),此種方法一般不放在量子光學書中,在光子學中有使用進行一些現象進行定性解釋;②經典光場+原子(光與原子相互作用的半經典理論),在量子光學書中原子總是作量子力學處理;③量子光場+原子(光與原子相互作用的全量子理論)。
在整個半經典理論中,我們的核心問題都是求解薛定諤方程,而解方程的出發點又在於確定系統的哈密頓量。
a0e5319fb1231670d3de3f6fc66c91ac
一、哈密頓量的一般形式
考慮原子的量子系統,受到電磁場作用,哈密頓量為: H=H_{0}+V ; 其中 H_{0} 為原子自由哈密頓量, V 為相互作用哈密頓量。假設在沒有外場的情況下,與原子束縛的電子的哈密頓量是:
e7f4f7d3504632421b7f88fdb367a200
我們假設H_{0}的能量本征態 |k> ,滿足與時間無關的薛定諤方程
在外部場存在時,哈密頓量被修正為
(此形式是最原始的,英文書從這寫起,平方括號內的被稱為正則動量, A (r,t)和 Phi (r,t)分別為外場的矢量勢和標量勢,其中−e為電子電荷,e取為正, V (r)是通常的將電子與原子核結合的庫侖相互作用,按照我的拙見, A (r,t)和 Phi (r,t)是磁場相關的, V (r)是電場相關的,由於磁場相比電磁的作用很小,在後面計算中會略去)
從新回到張老師教材的思路上,分別討論自由哈密頓量和相互作用哈密頓量
對於自由哈密頓量,使用 H_{0} 本征矢|k>對其進行展開
之後的多能級自由哈密頓量由此導出
緊接著討論光場與原子相互作用的哈密頓量,在這裡采用瞭電偶極近似(①隻考慮光波電場對原子的作用而忽略光波磁場的作用,因為磁場對電子的作用力遠遠小於電場;②原子內部的光波電場是均勻的,因為原子線度遠遠小於可見光波長),相互作用哈密頓量為
V=-dE=-(-er)E=erE (其中 d 為電偶極矩, E 為光場的電場強度)
使用 H_{0} 本征矢對其進行展開後變為
二、躍遷概率(體系從n態躍遷到m態的概率)
將相互作用哈密頓量看作微擾, V(t) 比 H_{0} “小”得多,就可以使用含時微擾論來求解
將總哈密頓量 H 的本征函數用 H_{0} 的本征矢量|n>展開,即 H_{0}|n>=h_{bar}w_{a}|n> ,因此態可表示為
由態疊加原理可知, |c _{k}(t)|^2 為體系在t時刻處於k態的概率,那麼體系從t=0時的n態躍遷到t時刻的m態的概率為
W_{nrightarrow m}=|c_{m}(t)|^2
因此求解躍遷概率的問題歸結為瞭求解概率幅 c_{m}(t) 的問題。
將總哈密頓量和利用本征矢量|n》展開的態代入薛定諤方程,不難推導出概率幅運動方程,書上過程很詳細
考慮單模光場
將指數形式代入概率幅運動方程
在這兒使用瞭含時微擾的方法,因為t=0時體系處於|i》態, c_{n}(0)=delta_{ni} ,即初始時概率幅為1,將上式的 c_{n}(t) 看作初始時概率幅,即視為起點,那麼 c_{n}(t)=1 。
對運動方程由0—t積分後得到
上式右側第一項為零階近似,第二項為一階近似(可參考汪德新量子力學295頁)因為微擾是在t=0時才加入的,因此 c_{m} (0)=0. 對概率幅進行模方求躍遷概率時,使用瞭旋轉波近似(當光場頻率接近躍遷頻率時,一階近似中因為 w_{mi}-w_{} 位於分母上相比另一項占主導,因此可隻保留此項,此近似已經過驗證精確度較高)
0f308ff21bb0bb74e02b083b70a36506
Delta=w_{mi}-w_{} 稱為失諧量,使用matlab對其進行繪圖如下(概率坐標軸未代入參數,參看函數趨勢即可)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當光場頻率接近躍遷頻率時,才有較大的躍遷概率,偏離時迅速下降。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