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的生平與創作

文/馬傢駿

屠格涅夫(1818-1883)是俄羅斯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傢之一。盡管在政治上他沒有達到革命民主主義的高度,是一位溫和的自由主義啟蒙傢,但他堅決反對專制農奴制度及其殘餘,他的作品的主導傾向是愛國主義的,充滿瞭人民性。

屠格涅夫是19世紀俄國革命運動的見證人,他一生經歷瞭十二月黨人起義與失敗的年代,60年代社會運動的高潮時期,在國外他目睹瞭1848年革命和經歷瞭巴黎公社時期,他逝世那年正是俄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小組“勞動解放社”成立之時。屠格涅夫一生追求真理、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憎恨反動勢力。他最敏銳地察覺並及時反映俄國的社會運動和新的思潮。可以說,屠格涅夫的一系列作品就是一部獨特的藝術編年史:30年代的哲學小組、40年代的啟蒙運動、19世紀中葉巴爾幹人民的民族獨立鬥爭、60年代俄國的民主運動、西歐的俄國革命僑民的生活、70年代的民粹主義運動……構成屠格涅夫創作的主要內容。

屠格涅夫是文化界的中堅,他認識幾乎同時代的所有著名作傢、文化人、社會活動傢,同其中不少人建立瞭深厚的友誼。屠格涅夫的最優秀的作品,是在與俄國先進思想傢別林斯基、赫爾岑、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等的交往中寫成的。如果說,普希金以前,俄國文學主要是受西歐文學的影響,不過是一個民族范圍的文學的話,那麼,從普希金開始,俄國文學逐漸影響瞭歐洲,它成為世界文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到瞭19世紀後半期,俄羅斯文學以三巨頭(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為首的進步作傢,把俄國文學推向瞭世界文學的高峰。

屠格涅夫是俄國文學對歐洲文學發生過巨大影響的作傢。如果說,三巨頭中的後二位主要是其作品在影響歐洲文學的話,那麼,屠格涅夫則是直接影響歐洲的俄國作傢之一。他長期居住國外,同喬治·桑、福樓拜、左拉、莫泊桑等有直接的交往。莫泊桑直接向他求教寫作方法。屠格涅夫把普希金、萊蒙托夫和自己作品,譯成法文,使之在國外傳播,擴大瞭俄國文學在域外的影響。

屠格涅夫以他的創作,揭開瞭俄羅斯文學的新的一頁。他第一個最深刻地揭示瞭農奴的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優美的心靈;他第一個較全面地描寫平民知識分子的民主主義言行及其典型形象,他最細致而富有藝術魅力地描繪瞭眾多的優美女性的形象,以至文學上有“屠格涅夫傢的姑娘”這一概念。他塑造的這類少女形象之多,是任何一個俄國作傢也不能同他相媲美的。

屠格涅夫是現實主義的大師,他以獨特的優美的藝術風格,使其創作在俄羅斯文學中獨樹一幟。他的抒情現實主義以高超的技藝、卓越的才能揭示瞭主人公內心感受的隱秘和微妙的活動,沁人心脾地描繪瞭俄羅斯大自然的優美。作為語言大師,屠格涅夫豐富瞭現代的俄羅斯文學語言。他是廣大作傢與文學青年所熱愛的作傢之一。

(一) 屠格涅夫早年的生平與創作

(1818--1847)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於1818年10月28日生於奧略爾城的一個貴族傢中。未來作傢的童年是在母親的領地斯巴斯科耶-盧沃維諾沃村的古老莊園中度過的。他的母親是個殘暴的地主。自幼作傢就對農奴制度產生瞭憎恨。

1827年屠格涅夫全傢遷到莫斯科。1828年他升入瞭莫斯科大學語言系。30年代初的大學生活,正是各種小組傳播先進思想最劇烈的時期。屠格涅夫也參加瞭關於政治、文學和哲學的爭論。這大大發展瞭他的民主思想。但不久他轉到瞭彼得堡大學。大學時期,他曾幻想共和國,幻想消滅農奴制度。

1836年屠格涅夫大學畢業。兩年之後,他出國旅行瞭德、意等國,在柏林大學,修完瞭哲學和文學。在德國,屠格涅夫結識瞭俄國社會活動傢巴枯寧、斯坦凱維奇、格蘭諾夫斯基,接受瞭黑格爾哲學和浪漫主義詩歌。於是他鉆進瞭“德意志海”,按作傢話說,待到遊出來時,“終於變成一個.‘西歐主義者”瞭①。

屠格涅夫幻想通過學術活動為祖國服務。1841年他歸國後,就積極準備碩士考試,企圖在大學教哲學。但是黑暗年代裡用專制、正教和國粹主義三位一體的思想統治學府的尼吉拉一世教育當局,封閉瞭高等學校哲學教研室。於是他的希望落瞭空。可是他卻走上瞭文學之路。

屠格涅夫的文學創作,是從1834年寫成的長詩《斯切諾》正式開始的。此後10年間寫過200首左右的詩與長詩,其中《巴拉莎》、《交談》、《地主》最引人註意。他早期的創作在題材和風格上以學習普希金、萊蒙托夫和果戈裡為主要特點。如《巴拉涉》就很近似《葉甫蓋尼·奧涅金》。這是作傢的第一首現實主義長詩。別林斯基很稱贊《巴拉莎》的深刻堅實的思想、嚴整統一的格調以及作傢的才能。他認為這是1843年俄羅斯詩壇的巨大收獲之一。他說:這首詩“由於潑辣的詩句、快樂的諷刺、對俄國大自然的忠實的描繪,主要的是由對地主生活細節的巧妙的風貌素描。當發表的時候,很被公眾稱道” ②。此後,屠格涅夫還寫瞭一系列中篇與短篇小說:《安德烈·柯洛索大》、《決鬥傢》、《三肖像》、《彼都施可夫》等等。

屠格涅夫開始創作的時候,正是俄國文學加強批判傾向的時候,因此他也就由浪漫主義詩歌過渡到現實主義散文方面來,他尖銳地諷刺瞭地主階級的人物,並且開始註意農民問題。此外,他早期的創作的特點還在於發展瞭二三十年代俄國文學中出現的那些社會性格:拜倫主義者、“多餘的人”。作者批判瞭貴族知識分子的懶散無為和軟弱。他早年創作中所註就的這兩個方面,對於他50年代的創作是有很大影響的。註意地主與農民的關系,引導他寫出瞭《羅亭》、《貴族之傢》及其他中篇小說。

在屠格涅夫文學道路上,1843年與別林斯基相識有決定性的意義。在別林斯基影響下,屠格涅夫加強瞭對農奴制度的否定,決定終身獻給俄羅斯文學事業,對黑格爾唯心哲學也來取瞭批判態度,形成瞭自已現實主義的美學觀點。40年代初,知識分子中意見分歧瞭,屠格涅夫當時站在別林斯基、赫爾岑一邊,向斯拉夫派進行過鬥爭。但是他沒有得出革命的結論。

不過,屠格涅夫終究是專制農奴制度的不調和的敵人。1847年初,他出國瞭。在這之際,《現代人》發表瞭他的向農奴制度開火的短篇《霍爾和卡裡內奇》。編輯巴納耶夫給它加瞭一個附標題:錄自《獵人筆記》。於是屠格涅夫就開始進一步反農奴制的鬥爭。同年秋,在德國的紮爾茨勃倫陪伴養病的別林斯基。從這裡,偉大俄國思想傢寫出瞭著名的《致果戈裡的信》。也即在別林斯基影響下,他寫出瞭他《獵人筆記》中最好的幾篇(如《村吏》等)。屠格涅夫回憶起自己在國外時說:“我不能和我所憎恨的東西呆在一起,跟它呼吸同樣的空氣,……我必須離開我的敵人,以便從我所在的遠方更猛烈地打擊它。照我看,這個敵人有著一定的形態和一定的名稱: 這個敵人即是農奴制度。在這名又下我就凝聚和集中瞭一切決心對它作戰到底——我發誓永遠不跟它妥協。”③

屠格涅夫以反農奴制的優秀作品《獵人筆記》,開始瞭第二個時期的創作——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俄國反專制農奴制度的解放運動進一步發展和趨向高潮,促使瞭他創作的繁榮。

(二)《獵人筆記》

(1847-1852)

從《霍爾和卡裡內奇》的發表,作傢找到瞭自己真正的文學道路,他在《獵人筆記》總名目下,陸續發表瞭許多短篇。1852年,單行本出版。1880年再版時又加進瞭三篇成為目前這個樣子。

《獵人筆記》這個短篇集以“高度藝術價值密切地結合著一種基本意圖,這種意圖也是很崇高的,這就是跟作者所憎恨的農權制作鬥爭。”④屠格涅夫在俄國文學中,第一個大膽而公開地把地主與農民的尖銳階級對立,直接比照著描繪瞭出來。

首先,《獵人筆記》解答瞭俄羅斯農民是些什麼樣的人?他們在農奴制度下過者怎樣的生活而這些是當時最基本的問題。屠格涅夫的功績在於:他描繪瞭在農奴制度下日常生活中農民群眾的豐富才能與力量、崇高而優美的心靈、悲慘的命運和處境。作者顯示瞭對於人民的熱愛和同情。

屠格涅夫塑造瞭眾多的勞動人民(主要是農民)的典型。人民的形象在《獵人筆記》中處於最突出的地位。屠格涅夫表明農民階級是有智慧、有才能、顯示瞭民族性格、其優美品質不為農奴制所摧折的。斯拉夫派誹謗說俄羅斯人民是愚昧虔誠的。屠格涅夫用《獵人筆記》中一系列農民的形象反擊瞭這種謬論,他指出農民比地主優秀得無可比擬。

《霍爾和卡裡內奇》中的霍爾是積極的、實際的人,有辦事的頭腦,是一個“純理性的人” ⑤。按別林斯基的說法:“這是一種能在極度不利的條件下給自已造成重要地位的俄國農民典型。”⑥霍爾理解現實,對政治問題很感興趣。他利用代役租給予的條件,以自己巨大的精力和勞動發展瞭自己的莊業。無論從他傢的環境佈置、用品食物、十個強壯的兒子和他本人蘇格拉底式的外貌,還是從他在老爺面前的從容不迫,都顯示出瞭一種力量。作者以這個形象體現出農奴制度廢除後農民生活的改善。但是作者沒看出這是富農發展的道路。

卡裡內奇則是另一種具有強烈內在感受力、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浪漫主義氣質的農民。他充滿著樂觀的詩趣、真誠的明朗、熱情的純樸。屠格涅夫在類似卡裡內奇的農民卡西央的形象中(《美人梅奇河的卡西央》),對俄國農民詩意的天性作瞭同類的概括。這個侏儒老人善良,追求真理,他對自然美的細膩感受達到瞭異常驚人的高度。至於在那個外號土耳其人的雅可夫的歌聲中(《唱歌者》),屠格涅夫則顯示瞭俄國人民的藝術天才和聰敏。屠格涅夫如此優美地描寫瞭俄羅斯民歌:“……漸漸地昂揚起來,擴大起來,流出悲哀的歌曲。他唱:‘田野裡橫著的道路不止一條’,於是我們大傢覺得甘美而恐怖。……其中含著真實而深刻的熱情、青春、力量、甘美和一種銷魂的、自在的,憂鬱的悲哀。俄羅斯的真實而熱烈的心靈在這裡面響著、呼吸著,它抓住瞭你的心,又直接抓住瞭它的俄羅斯的心弦。歌聲飛揚起來,散佈開來。……聲音不再戰栗——它顫抖著,但這是一種不甚分明的、內部的、熱情的顫抖,它像箭一般刺入聽者心中,而且不斷地強烈起來,堅固起來,擴大起來。記得有一次傍晚, 退潮的時候,波濤在遠處威嚴地洶湧著,我在海岸的平沙上看見一隻很大的白鷗:它那絲綢一般的胸脯映著晚霞的紅光,它一動不動地坐著,隻是有時對著熟悉的海,對著深紅色的落日,慢慢地展開它的長大的翅膀,——我聽瞭雅可夫的唱歌,就想起這隻自鷗。”(278頁)在上述的形象中,表現出:多少世紀農奴制度摧殘下,俄國人民仍然保持著內在的生命力、青春和解放的要求。他們在精神和道德上遠遠勝過地主貴族。人民這種內在的力量和豐富的內心感受,我們在《白凈草原》、《活屍首》、《幽會》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強調指出農奴制度與人民的才能、人民的尊嚴和人民的力量是勢不兩立的。

屠格涅夫指出,正是這樣一些人民,在農奴制度下過著沉重、悲慘的生活。拉季謝夫和普希金的傳統,鮮明地表現在《獵人筆記》中。作者描畫出瞭農村的貧困景象,對人民遭蹂躪與剝削的痛苦生活,表示瞭深切的同情。雖然屠格涅夫從地主對農民的經濟剝削方面寫得不太多,不全面,但是他在地主與農民的階級對立關系中,暴露瞭農民的無權情景,譴責瞭地主對農民的侮辱。蘇蹻克的命運(《裡郭甫》)是殘暴的農奴制度的罪證。這位60歲的老傢奴,赤腳蓬頭,生活毫無保障。他一生換過不少主人,沒有固定名字,沒有固定職業,一切全依老爺太太高興為轉移。這位被看作主人生活中的零件的人,一輩子沒得結婚,這是因為女主人是老處女,她不準人結婚,她認為結婚是“放肆”的事。屠格涅夫在這個形象裡集中體現瞭農奴的可悲的生活地位。蘇蹻克被命令去演戲,他說:“他們拉我去,把我裝扮起來;我就裝扮,登臺,或者站著,或者坐著,照那時候所需要的樣子。他們教我說什麼,我就說什麼。有一次我扮一個瞎子……他們在我的每一個眼瞼底下放進一粒豌豆”(94頁)。不同的情況下過著類似的生活,在短篇集中還有很多人。屠格涅夫反映出農奴遭受無端的鞭打(《村吏》、《兩地主》),生活異常窮困(《莓泉》),和沒有愛情自由的命運(《葉爾莫萊和磨坊主婦》。

屠格涅夫從人民的力量與人民貧困無權的比照中,並沒有得出革命的結論。作者不能正面表現現實中已有的農民的革命反抗。作者曾經打算寫一個短篇《食地獸》,表現農民如何報復一個年年從他們手中奪去土地的地主。他們逼著那個他們稱之力“食地獸”的人吃下去八磅黑土,結果弄死瞭他。但是寫作,卻沒有下文。在《獵人筆記》中,人民的不滿隻有個別的被反映瞭出來,如《村史》、《孤狼》、《美人梅奇河的卡西央》中就顯示瞭人民對衣奴制壓迫的抗議。這些抗議帶有自發性或宗教色彩。屠格涅夫的思想高度與思想局限表現在揭示瞭農民與地主的矛盾,而沒有揭示農民與地主的沖突。屠格涅夫不能指出妨礙人民作鬥爭的落後因素的危害,反而美化瞭他們的宗教情緒。

《獵人筆記》對農奴制度的沉重打擊,更表現在揭露農奴主及其走狗方面。屠格涅夫描繪瞭各類地主的形象。作者強調瞭貴族地主的殘暴自私、揮霍享樂、胡作非為。《莓泉》裡的伯爵彼得·伊裡奇的豪華酒宴有震耳欲聾的樂隊伴奏,他傢充滿法國擺設和姨太太,就足以說明這問題。《小地主奧夫謝尼科夫》中獵人的祖父騎馬跑到農民地裡,用手指說:這是他的領地,於是土地就永遠歸瞭他……屠格涅夫在鞭撻保守的專橫的地主的同時,對庸俗無能或“文明”、“仁慈”的地主也作瞭深刻的揭露。作者指出摹仿西歐生活方式的地主的虛偽性。波魯德金(《霍爾和卡裡內奇》)同農民對比起來看,其智力是那麼貧乏,他顯得那麼可笑和俗氣,但是他卻力圖享用法國式烹調的菜。《村吏》中的地主賓諾奇金同樣也是住法國式房子,用法國書刊裝扮瞭自己,但是這個“文明的”地主在冠冕堂皇的外衣下,卻掩蓋著極反動的實質。屠格涅夫塑造的這個形象,其典型意義運遠超過他寫作的年代,而是概括瞭十月革命前自由主義地主的特征。列寧在《紀念葛伊甸伯爵》一文中用這個反動地主的“仁慈”打擊瞭反動派及其報刊,揭露瞭虛偽的人道主義,他說:

沙龍民主主義者樂得語不成聲地說,葛伊甸是“人”。葛伊甸是人道的。

這種對葛伊甸人道的敬崇,使我們不僅想起瞭涅克拉索夫和薩爾蒂科夫而且也想起瞭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在我們面前出現一個文明的、有教養的地主,他舉止文雅,有歐洲人的風度。地主請客飲酒、高談闊論。他向仆人說:“為什麼不把酒熱一下?”仆人啞口無言,臉色鐵青。他按瞭一下鈴,輕聲地對進來的仆人說:“富耀多爾的事……照辦吧”。

請看,這就是葛伊甸或葛伊甸a1a“人道”的典型。屠格涅夫筆下的地主,比起薩爾蒂科夫筆下的來,是講“人道”的,例如,他是那樣人道,竟不願親自到馬廄去看看是否很好地吩咐把富耀多爾鞭撻一頓。他是那樣人道,竟不關心鞭撻富耀多爾的笞棒是否用鹽水浸漬過。他這種地主自己對仆人不打不罵,隻是從遠處吩咐別人,正像是一個溫和慈祥的有教養的人,不吵不鬧,不“公開出面”……。

葛伊甸的人道也完全如此。⑦

屠格涅夫諷刺地描寫瞭地主的形象。同時他還諷刺瞭地主傢豢養的寄食者、勒索老百姓而自肥的管事、村吏。屠格涅夫在否定由這些人組成的農奴制度的基礎時,表現瞭思想上的弱點。作為貴族出身的作傢,他不是徹底否定整個貴族階級,而隻是否定反動的貴族。在屠格涅夫看來,仍有一些優秀的貴族知識分子,他們會是健全的力量。因此我們看到在《獵人筆記》中作者寫瞭“不太壞”的貴族。

盡管《獵人筆記》有如此的階級局限,但仍不失其為一部對農奴制度的控訴書,因此它遭到反動派的仇視,受到人民的愛戴。

《獵人筆記》雖是短篇集,但有它的藝術完整性。屠格涅夫顯露出來高度的觀察與表現生活和揭示人物內心感受的才能。全書以獵人——一個“溫和的"地主彼得·彼得羅維奇在4月至9月間狩獵時的見聞為線索,展示瞭日常生活現象中地主與農民的階級對立。共同的主題思想與藝術原則,把25個短篇統一瞭起來。在書中我們看到的是作者的質樸、深刻的現實主義描繪,而很少看到誇張渲染和直接的激烈沖突。故事多由人物口述而非逕直目睹的記錄,因此表現出瞭它的特寫性質。在《獵人筆記》中,我們看到屠格涅夫獨特的風格形成瞭。短篇集充滿瞭柔和的抒情性,描寫瞭心靈美麗的女性。特別要指出,屠格涅夫把紛繁綺麗而又素靜的中部俄羅斯大自然的千變萬化的景象,生動地顯現瞭出來。在世界文學中,描寫自然景象,屠格涅夫應屬第一流。屠格涅夫筆下油畫般的大自然,並不隻是背景,而是人民生活與感受中的一部分。它作為總的線索,串起所有的故事來。常常,作者講完一個哀傷的故事,而以美麗的大自然結尾,這就加深瞭耐人尋味的氣氛。屠格涅夫描寫瞭春天的黃昏、美麗的伊斯塔河、七月的草原之夜、炎熱中的森林、大公草原……。.從雷雨到小草的顫動,從各種花草的香色到鳥兒的鳴聲,在屠格涅夫筆下顯得極為生動與細膩。屠格涅夫以展示大自熱的精微的變化為現實主義藝術提供瞭技巧。綜上一切。所以說,《獵人筆記》是一部有高度美學價值的書。

本節以《一部優美的散文集——讀<獵人筆記>的筆記》

刊於《書窗》[鄂]1984年第6期

(三)屠格涅夫50年代的創作

(1848—1859)

屠格涅夫創作的第二時期,由他寫作《獵人筆記》開始,到革命形勢趨向高潮的“前夜”止。

1848年歐洲大革命之時,屠格涅夫由佈魯塞爾興奮地到瞭巴黎,他親睹瞭當時的狀況。屠格涅夫對起義的無產階級,表示瞭同情。當時他居住在赫爾岑傢中。1850年回國後,正值尼古拉一世懼怕法國革命“傳染”,施行恐怖鎮壓之際。而由巴黎回國來被視為危險分子的屠格涅夫在1852年卻發表瞭紀念果戈裡之死的文章,因此,他被捕(實際是因為《獵人筆記》一書)。在因禁期間,屠格涅夫寫出瞭反對農奴制的中篇小說《木木》。《木木》在各方面都與《獵人筆記》近似。作傢的這一舉動,證實瞭他對農奴制度的不妥協。也就在這一年,屠格涅夫被流放原籍軟禁起來。作為卓越的啟蒙者,屠格涅夫在自己的莊園上從事瞭改革,他解放奴仆,辦學校,救濟貧苦農民。50年代,他曾幾度出國,但他也在領地上居留,故而得以觀察農村變化和瞭解莊園貴族的必然沒落。

這個時期的屠格涅夫清楚看到瞭貴族地主的腐朽,他關懷祖國的前途,在創作中竭力想找尋真正的正面人物。但是他還沒有清楚看到代表俄國革命民主主義思潮的新的一代人——平民知識分子的全貌,因此他隻好在貴族知識分子中去發現正面人物。而他看到的他那朋輩中人,又都是很孱弱的。這就決定瞭屠格涅夫在50年代面對農奴制度問題時,在他的創作中著力開展瞭兩個方面的主題,一是揭露頹廢腐朽的貴族階級。二是表現“多餘的人”。

在第二個創作時期,屠格涅夫除瞭《獵人筆記》還寫瞭很多劇木如《食客》、《貴族長的午宴》、《內地女人》、《村居一月》和中篇小說如《多餘人的日記》、《雅可夫·白辛可夫》、《浮土德》、《阿霞》等等,這些作品反映瞭多方面的問題,但都與上述兩方面主題有聯系。

50年代是社會激變的年代,經過多年的藝術探索,屠格涅夫終於找到長篇小說這種展示社會激變、表現上述兩方面主題的形式。《獵人筆記》的作者在50年代的巨大成就之一是寫出瞭長篇小說《羅亭》和《貴族之傢》二書。

屠格涅夫寫作《羅亭》(1856) 和《貴族之傢》(1859)的時期,正是農奴制危機加深時期。俄國思想界圍繞著俄國歷史發展方向、社會主要力量、進步貴族知識分子的歷史作用、改變現存制度的道路等問題展開瞭爭論。屠格涅夫由於其階級局限性,他在《羅亭》與《貴族之傢》中不能給與“怎麼辦?”的同題以科學同答,但是卻揭示瞭這些巨大社會問題的重要性。

在《羅亭》與《貴族之傢》中,屠格涅夫揭穿瞭貴族地主的虛偽與腐敗。作者在對地們的日常生活的描寫中,真實地揭露瞭他們精神的貧乏、生活的庸俗和靈魂的空虛。屠格涅夫在《羅亭》與《貴族之傢》裡不是運用果戈裡式的抨擊、誇張與嘲弄,而是在細致地描寫中,揭開貴族地主所籠罩在表面的一層文明外衣,從而否定他們的。屠格涅夫在《羅亭》中指出貴婦人達裡雅·拉松斯卡雅的沙龍,不過是這位上流社會中極端傲慢與利已主義的母獅頭上的桂冠。點綴在這個掛冠上的是虛榮、粗暴與無知的疑論者華加索夫,愚蠢,陰鬱的騎兵上尉伏伶采夫,善於阿諛奉承的寄生蟲龐達列夫斯基。在《貴族之傢》裡的潘辛身上,屠格涅夫概括瞭奴顏婢膝地崇拜西歐的世界主義者的典型。屠格涅夫本人在反對農奴制的同時,他主張走西歐的“繁榮富強道路”,但他這位“西歐派”卻是一位愛國主義者。不能把屠格涅夫與“西歐派”的右翼分子一視同仁。正因如此,以屠格涅夫堅決反對“西歐派”自由主義者反人民的一面。他認為他“特別滿意地在潘辛身上找出瞭西歐派一切可笑和可鄙的方面來”⑧。至於拉夫列茨基的妻子的生活,則集中體現瞭貴族階級的淫逸腐敗。

和貴族地主的不學無術、矯揉造作、寄生糜爛相對照,屠格涅夫描寫瞭一些優秀的貴族知識分子和婦女的形象。這些人物活動在典型的貴族的莊園之中,這顯現瞭他們的品格的某些優秀素質同社會環境的不調諧。但是屠格涅夫筆下的貴族知識分子是“多餘的人”的典型,他們的性格的社會根源與他們的作為,都是離不開貴族社會的。這一點又決定瞭這些典型性格與典型環境的一致性。

屠格涅夫描寫瞭30至40年代的貴族青年的社會生活。作傢繼承瞭普希金與萊蒙托夫的傳統,進一步開展瞭“多餘的人”的題。在羅亭和《貴族之傢》的主人公拉夫列茨基身上瞭作者表明瞭對三四十年代先進貴族青年思想傢的同情,同時也表明作者深深感到貴族知識分子的先進作用被新的一代人代替的可能。屠格涅夫在寫作這兩部長篇小說之前,曾在《希格雷縣的哈姆雷特》、《多餘人的日記》、《書簡》中描寫過那些“多餘的人”。這些人多是一些懦弱無能的反省傢。而新的兩部長篇名著,則表現得更為全面深刻。

屠格涅夫筆下的優秀貴族知識分子,本身充滿瞭矛盾。他們的優點似乎是貴族中先進人物的光輪最後的回光返照,他們的弱點又產生自他們階級必然崩潰的不可救藥的根性中。在50年代,屠格涅夫把30到40年代貴族知識分子展現一番,就更清楚地比照瞭50年代貴族知識分子的奧勃洛摩夫氣質。

羅亭是一個有才華、有智慧、有理想的人。他顯然高出於他周圍的人物。羅亭最大的特點是善於侃侃而談。在他的言論中,他反對懷疑、慵懶與怯懦,而提倡人的崇高使命,提倡教育與科學的意義。羅亭反對自私自利,他準備犧牲個人利益。屠格涅夫這樣寫羅亭的辯才:“羅亭的思想的豐富,使他不能很清楚明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一個形象之後繼之以另一個形象;一個比喻之後跟著又是一個比喻——一會兒出人意料地奇峰突起,一會兒又令人驚奇地恰如其分。他的這種迫不及待的即興之談並不是那種訓練有素的空談傢的沾沾自喜的矯揉造作,而是一種靈感的噓息。他並沒有搜索詞句;詞句是左右逢源地、自由自在地流到他的唇邊的,每一個字都好像徑直從他的靈魂深處進湧出來,燃燒著全部?信仰的火焰。羅亭掌握瞭一種幾乎是最高的秘密——辯才的音樂。他知道怎樣去挑起一條心弦,而使其餘一切的弦全都轟鳴起來,顫動起來。”⑨羅亭比憂鬱的奧涅金和孤高的畢巧林要高超,他是一個宣傳傢,是一個啟蒙思想傢。正是羅亭熱情大膽的、號召前進的言論,才燃燒起巴西斯托夫和娜達裡亞·拉松斯卡雅的真誠的心靈的。但是羅亭卻是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羅亭遠離人民,言而不行,他的打算與計算全是泡影。作者指出他的無所作為既是貴族統治的反動社會制造的悲劇,同時也是他萎靡脆弱和自由主義氣質的結果。屠格涅夫指出羅亭不瞭解俄羅斯,他是個無根的浮萍,因此他隻能講講美好言詞而不能從事實踐活動。雖然屠格涅夫給他的主人公加瞭一個浪漫主義的結尾。仍然不能改不變他的的性格本質。通過羅亭不敢接受娜達裡亞的愛情一場,作者揭穿瞭羅亭這類人的根本弱點。

如果說,40年代裡,羅亭作為一個理想傢、宣傳傢,在黑暗時期喚醒著青年,起瞭一些作用;那麼,在屠格涅夫寫作的年代,再空談自由與犧牲就成瞭極大的騙局。作者在娜達裡亞痛斥羅亭的話語中表明青年一代具有瞭的超過三四十年代人物的願望與要求。屠格涅夫在五六十年代革命高潮時期創造羅亭的形象,也包含著他認為熱愛自由的情緒應同社會改造相結合的時代已來臨的思想。

《貴族之傢》的拉夫列茨基和羅亭有著共同之點,那就是意志薄弱、毫無作為。他的生活證實貴族知識分子被未來新人代替的必然性。拉夫列茨基這個“多餘的人”和羅亭有很多不同之處。他比羅亭清醒、實際,善於克制自己。這不是個如羅亭般英雄地死在外國的人,而是回到祖國,企圖為祖國服務的人。拉夫列茨基身上體現瞭作者自己的愛國主義思想,他堅決反對潘辛之流的世界主義者。拉夫列茨基的悲劇在於一方面他希望為祖國服務,希望與人民接近,但另一方面貴族社會和他所受的不良教養以及他渴望個人寧靜等因素,使他沒有意志同貴族社會決裂。表現在愛情問題上即是他的軟弱與默默的受苦。屠格涅夫通過拉夫列茨基的悲劇,對自己的貴族階級的沒落及其知識分子力量的消逝,唱出瞭挽歌。他清楚地意識到新的一代人物的成長。但不能由此得出屠格涅夫留戀往昔,反對新事物的結論。皮沙列夫在論到這部長篇的結尾時說,在拉夫列茨基“周圍欣欣向繁的華美的生活大聲地勇敢地提出瞭自己今天的權利,拉夫列茨基既無怨憤,也無嫉妒,衷心地贊許這個權利,希望青年一代得到幸福”⑩。這清楚表明屠格涅夫在譴責“父”輩時,承認“子”輩,把希望寄托於下一代的正確態度。

我們看到,在《羅亭》與《貴族之傢》中,屠格涅夫表現瞭很大的局限性。雖然作者正確揭示瞭俄國自由主義貴族無能推動社會前進,但對“多餘的人”卻抱瞭婉惜與同情之心。如果與車爾尼雪夫斯基在《幽會中的俄羅斯人》和涅克拉索夫在《薩夏》中對“多餘的人”的諷刺和揭露來比較,就更清楚看到這一點。

揭露貴族自由主義者而又面向新的一代,就為屠格涅夫在60年代初解放運動高潮時期的創作打下瞭基礎。

(四)社會運動高潮時期屠格涅夫的創作

(1859-1862)

1859-1861年間,是俄國革命形勢成熟的年代。50年代中葉出現於歷史舞臺上的新人——平民知識分子,在這個高潮中成為瞭運動的領導者。隻是由於懼怕人民的革命力量,亞歷山大二世才宣佈瞭農奴制改革。這個改革的欺騙性立刻被揭穿,人民的鬥爭嘩然四起。在革命的前夜,貴族自由主義者和革命民主主義的鬥爭更為尖銳化。雖然屠格涅夫曾是尼古拉一世和農奴制死敵,但他卻對新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抱有幻想,他迷惑於亞歷山大的自由主義的言詞。屠格涅夫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表現瞭極大的矛盾。一方面,他給赫爾岑在國外辦的革命刊物《警鐘》搜集材料,當通訊員,另一方面他又以矛盾調解者姿態出現;一方面他稱贊杜勃羅留波夫等平民知識分子,認為未來屬於“子”輩,另一方面又和自由主義者安年科夫、德魯日寧過往甚密;一方面,他反對“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堅持現實主義原則,另一方面,又否定車爾尼雪斯基的唯物主義美學論文《藝術對現實的美學關系》。隨著革命形勢的推向高潮,屠格涅夫的社會政治觀點就逐漸自由主義化,終於在1860年與《現代人》宣佈決裂。雖然如此,他並沒有墮落為反動的自由主義者。

在封建農奴制與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兩個時代交替的年代,解放運動以全新的面貌在俄國內外發展瞭起來。歷史現實要求俄國文學反映新出現的英雄人物。屠格涅夫認為羅亭和拉夫列茨基之輩已不能充當這時代的人物。他從平民民主主義者中間找到瞭新的形象。在社會政治緊張變化期間,以敏感著稱的屠格涅夫寫出瞭《前夜》(1860) 和《父與子》(1862) 兩部巨著。這兩部書第一次描寫瞭平民知識分子的典型。如果說《前夜》是改革的前夜的反映,那麼《父與子》則是改革之際新舊兩代人的和新舊思潮的尖銳的鬥爭瞭。屠格涅夫寫作這兩部書時,思想矛盾也達到瞭高潮,他認為新時代到來瞭,革命民主主義知識分子是生活的先驅,他稱贊他們;但是他又不同意他們的革命的主張而提倡漸進主義。屠格涅夫看透瞭自由主義的無能,認識到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他又把自已算為其中的一員,對自由主義啟蒙者表示同情。屠格涅夫世界觀的矛盾,決定他的創作的矛盾。那就是:他的反農奴制、歌頌新人的一面,使他的作品登上當代頂峰,而他的自由主義一面又使他在揭示俄國現實時,不能準確對待社會歷史和平民知識分子。

(五)屠格涅夫後期的生活與創作

(1863-1883)

屠格涅夫的後20年,是在思想矛盾中度過的。在農奴制改革的當時,他曾經歡呼瞭封建制度的崩潰,但同時又和民主主義者遠離瞭。因為他曾和革命傢赫爾岑來往,1863年元老院對屠格涅夫的活動提出控訴。這時,屠格涅夫在國外就上書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表白自己,捐瞭兩個金幣來慰勞那些在鎮壓波蘭起義中受傷的土兵。這清楚地表明瞭屠格涅夫的自由主義貴族立場。列寧在《紀念赫爾岑》一文中說,赫爾岑的革命刊物《警鐘》發表文章, 指出:“‘有一位白發的聖女瑪達林(男性)上書皇上,陳訴他夜不成眠,焦慮皇上不知道他在誠心懺悔’。屠格涅夫立刻就知道這裡指的是他。”⑾農奴制改革後反動勢力反倒加強瞭,人民生活更為貧困,這使屠格涅夫清醒瞭起來。他在寫給許多人的信中,對反動勢力和沙皇政策表示瞭抗議。他認為他過去對改革的理想完全幻滅瞭。他反對自上而下的自由主義改革。但這並沒有使他贊成革命。屠格涅夫仍然站在自由主義立場上。不過他是自以為他是從人民利監出發的,他主來應該自下而上地改革,以避免暴力和流血。

屠格涅夫這種溫和的漸進主義集中反映在他後來的兩部長篇小說和某些中篇小說中。

《煙》(1867)是屠格涅夫揭示俄國僑民生活的作品。作者指出,一個是反動集團(賴米羅夫們),他們荒淫無恥的生活著,另一個是革命僑民集團(谷柏廖夫們),他們在組織和領導社會運動。屠格涅夫對這兩個集團同樣采取瞭諷刺與攻擊的態度。作者通過坡圖堇和裡維諾夫表達瞭他的自由主義觀點:在實際的改革中學習西歐。他幻想文化教育、自由和祖國富強,而實質是取消革命。《煙》是屠格涅夫六部長篇小說中思想性最弱的一部。

《處女地》(1876) 是屠格涅夫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小說第一次反映瞭70年代的民粹運動。屠格涅夫在這些年長期居留國外,他和民粹主義者領導人拉甫羅夫有密切來往,再加經常回國,因此得以敏銳地把失敗不久的民粹運動展示瞭出來。作者的思想矛盾表現在他的態度中,一方面他鞭撻瞭反動分子卡郎米耶采夫和自由主義者西比雅金們,但另一方面他又對民粹革命傢抱瞭根本否定的態度。我們必須客觀指出,屠格涅夫在揭示民粹主義不瞭解俄國生活、提倡個人英雄主義的弱點上是正確的。但他把革命寫成是可笑的、絕望的活動則是非常錯誤的。屠格涅夫醜化米蘇林娜、巴克林,使主人公涅茲達諾夫自殺瞭,都顯示瞭他對革命的嘲笑。作者把沙羅明視為自己的理想不是無原因的。他通過沙羅明表達瞭自己自下而上的漸進主義思想。屠格涅夫認為隻有通過實在的改革活動,從基層做起,才能改變現狀。完成這種改革不是沙皇,不是革命傢而是優秀的知識分子。

屠格涅夫這兩部小說表現瞭他的思想的危機,遭到瞭革命陣營的尖銳批評。屠格涅夫晚期的思想危機不僅表現在對革命的態度上,而且也表現在神秘主義、抽象的主題等方面。他後期的中短篇小說固然有些在暴露統治階級和歐洲資本主義制度的醜惡方面有一些意義(如《春湖》),但是像《夢》、《克萊拉·密裡奇》和《愛的凱歌》之類是非常消極的。作者宣揚瞭不可知論和永恒的愛。與社會運動毫無聯系,背離現實主義是這些作品的主要特征。

屠格涅夫的矛盾更表現在他晚年最好的作品《散文詩》(1878- 1882)裡。這部作品顯示瞭作者的苦悶與悲觀懷疑的情調,他對自下而上的漸進主義的幻想也破滅瞭。另一方面他對人民和進步未失掉信心,他始終是愛國的。70年代革命高潮的來臨和民意黨英雄犧牲的事件,使屠格涅夫表現出對於革命傢們的欽佩與同情(盡管他始終不同意革命)。因此,我們看到《散文詩》中有歌頌堅持同黑暗勢力搏鬥的女郎的《門檻》,有洋益著愛國主義的精神的《俄羅斯的語言》。

國外時期,屠格涅夫在老友盡喪、年邁多病、懷念祖國、脫離俄國現實情況下度過瞭晚年。1883年8月22日死在異國。

* * *

屠格涅夫的創作不僅影響瞭俄國的加爾詢、契訶夫,也影響瞭法國的莫泊桑,英國的哈代,高爾斯華綏,日本的二葉亭四迷等等;他在中國也有深遠的影響。

早在1915年,劉半農就開始翻譯屠格涅夫的散文詩。至今,屠格涅夫的文藝作品全翻譯成瞭漢語。我國“五四”以來的新文學的誕生和成長,深受屠格涅夫的影響。魯迅、瞿秋白、郭沫若、鬱達夫、茅盾、鄭振鐸、巴金等著名作傢都親自翻譯過他的作品,並對屠格涅夫及其著作進行瞭論述。

中國作傢在藝術創作中借鑒屠格涅夫的經驗,深受屠格涅夫影響的,也為數不少,其中尤以鬱達夫和巴金為最。鬱達夫在《屠格涅夫的<羅亭>問世以前》中就明白無誤地說自已“受的完全是這位……北國巨人的影響”。屠格涅夫寫“多餘的人”,屠格涅夫流落異邦的孤獨情緒,在鬱達夫的小說中都有反映。巴金是屠格涅夫作品著名的譯介者。屠格涅夫對祖國的熱愛,對封建黑暗勢力的鞭撻,屠格涅夫揭露“貴族之傢”和知識分子的軟弱,屠格涅夫通過愛情故事揭示人生顯現人物性格,屠格涅夫塑造反封建的新女性等等都深深地影響瞭巴金的創作。

屠格涅夫的著作在中國的傳播,是外國作傢的名著在傳播中的佼佼者,它在知識分子與青年學生中尤其受歡迎。隨著我國文學的發展,借鑒屠格涅夫的經驗是不可忽視的。

[註]

①屠格涅夫:《文學回憶錄》,蔣路譯,文化生活出版社1947年版,第4-5頁。

②別林斯基:《1847年俄國文學一瞥》,滿濤譯,《別林斯基選集》第2卷,時代出版社1952年版,第487頁。

③屠格涅夫:《文學回憶錄》,蔣路譯,文化生活出版社 1951年版,第5頁。

④諾維科夫:《論<獵人筆記>》,豐一吟譯,作傢出版社 1956年版第1頁。

⑤屠格涅夫:《獵人筆記》,豐子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第10-15頁。

⑥別林斯基:《1847年俄國文學一瞥》,滿濤譯《別林斯基選集》第2卷,第490頁。

⑦《列寧論文學》中譯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第71-72頁。

⑧屠格涅夫:《文學與生活回憶錄》,《屠格涅夫選集》(俄文版)第7卷,第349頁。

⑨屠格涅夫:《羅亭》,陸蠡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第39-40頁.

⑩皮沙烈夫:《貴族之傢——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尹錫康譯,《文藝理論譯從》1958年第4期,第222頁。

⑾《列寧論文學》,中譯本第40頁。

(馬傢駿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現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傢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傢協會會員、陜西省外國文學學會名譽會長(原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原理事、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原理事、陜西省高等學校戲曲研究會原會長、陜西詩詞學會原顧問、陜西省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原常務理事、陜西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個人、陜西省教書育人先進教師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獨著有《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學》、《美學史的新階段》、《詩歌探藝》、《世界文學探究》等12種;與女兒馬曉翽二人合著《世界文學真髓》、《西洋戲劇史》等4種;主編有《世界文學史》(3卷)、《高爾基創作研究》等9種;編輯有《歐美現代派文學30講》等4種;參編合著有《馬列文論百題》、《文化學研究方法》、《東方文學50講》、《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等40多種。

名列《中國作傢大辭典》、《中華詩人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大辭典》、劍橋《國際傳記辭典》(英文第27版)、俄羅斯科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國外俄羅斯學專傢名錄》(俄文版)、《陜西百年文藝經典》等40餘種。)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民航机务论坛

民航机务论坛,抒发机务观点。 其中不少怨言,直指当前弊端。 不少金玉良言,道出其中根源。 民航良性发展,论坛渐成关键。 ...

· 22秒前

营销理论大全

4P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Ps),4P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着营销组合理论的提出而出现的。1953年,尼 ...

· 5分钟前

工商管理專業就業前景怎麼樣?

“學工商管理?你一個本科生剛畢業出來,誰讓你管理啊?”——工商管理畢業的,就應該立馬去做管理?!凡這麼說的,都是完全不懂...

· 8分钟前

《“沙魯遊戲結局”——大特的失敗與悟飯的逆襲》

漫話漫畫龍珠超話中的哲理,論如何通過康復功能訓練超越超級賽亞人世界的本源是哲學,用哲學的眼光看事物,常常可以得出與眾...

· 8分钟前

如何说服自己做任何事

不管是做作业,打电话给老朋友,申请入读大学,还是追求一生的梦想,你可能会觉得要采取行动很难。拖延往往跟恐惧、自尊心较 ...

· 10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