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雲

在綿延的歷史長河中,戰國時代,是一個巨大的蜿蜒。它上承春秋,下啟秦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西周以來諸侯林立格局大體消失,代之以七雄並立的格局。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逐鹿中原。這個激蕩著血與火的變世,大智大勇與昏聵愚昧交織,宏規遠略與鼠目寸光並存,發生瞭深刻壯闊的變法浪潮……所有這一切,都匯成瞭浩浩蕩蕩的歷史大潮,直接推動秦帝國實現瞭統一中國文明的歷史跨越。

"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註的《戰國策》,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傢滅掉智氏,盡分智氏之地,晉國公室形如傀儡,屬地隻有絳和曲沃。

一、戰國七雄

1、魏國

戰國七雄第一臺有聲有色的大戲是從魏國開始的。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元年,雄才大略的魏文侯禮賢下士,重用人才。在魏文侯的統治下,魏國文治武功盛極一時,奠定瞭第一強國的基礎,在將近100年的時間裡橫行天下,隱約有吞並天下的氣勢。魏文侯是如何發展國力的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支持李悝變法。

公元前422年,34歲的李悝被任命為魏國相國,全面主持魏國變法圖強運動。盡地力之教;平糴法;國有淫民,故賞必行、罰必當。在魏文侯的鼎力支持下,李悝出臺瞭一部法典,後世稱為《法經》。商鞅的《秦律》也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改進版本。

◎用吳起改革軍制

吳起是一個瞭不起的軍事天才,他寫瞭一本書,為《吳子兵法》。他訓練的魏武卒裝備精良,所向披靡,也成為新貴族。這種特種部隊相當於殺人機器。

◎西門豹興水利

魏文侯還任命西門豹等人興修水利,加強農業治理。西門豹廢除各種陋習,帶著老百姓建造瞭無數大型水利工程,使鄴城成瞭著名的天下糧倉。

魏文侯在位50年,當時魏國人才濟濟,盛極一時。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卒,子擊立,為武侯。武侯26年卒,子罃立,為魏惠王。魏國盛極而衰,開始走下坡路。魏惠王九年,將都城從原來的安邑遷到大梁,成為眾矢之的。魏惠王信任大將龐涓,龐涓偽造傢書,告發同學孫臏私通齊國,孫臏被砍瞭雙腿,臉上刺字,扔進豬圈,孫臏逃亡齊國,導致瞭桂陵和馬陵之敗,魏國從此衰落。公孫痤臨死時告訴魏惠王,公孫鞅是奇才,要麼重用,要麼殺掉,魏惠王不以為然。完美的與衛鞅錯過,導致瞭秦國的崛起。公元前319年,在位51年的魏惠王卒,從此,魏國的霸業成為過眼雲煙。

2、齊國

公元前386年,田和立為齊侯,列於諸侯,田陳篡齊成功。薑氏康公食一城,居海上。七年後,康公卒,薑齊徹底滅亡。齊太公立二年卒,子桓公午立,桓公六年卒,子威王因齊立。齊威王在位三十六年,招攬人才,建稷下學宮。任鄒忌為相,敗魏於濁澤,齊國大治,最強於諸侯,自稱為王,以令天下。同時,重用田忌和孫臏,繼桂陵之戰後,又取得瞭馬陵之戰的勝利。重創魏國,殺龐涓,擄魏太子申,魏國因此一落千丈,徹底失去瞭霸主地位。齊國一舉成為東方強國。至齊湣王滅宋後,西侵三晉,南侵楚國,國勢達到巔峰,引起各國不滿,孤立於天下。後驕縱失國,幾近國滅。此後兩代齊君,茍安一隅,恭謹事秦,軍備松弛。

3、秦國

秦國自秦穆公廣地益國,東服強晉,西霸戎夷後,逐漸衰落,一直處於混亂的內鬥之中。公元前384年,庶長迎獻公於河西而立之。獻公元年止從死,二四年卒,子孝公立。為使秦國發展,秦孝公下求賢令,公開向天下承諾,誰能使秦國強大,便與誰尊官分土,共享秦國。於是,公孫鞅來到瞭秦國。秦孝公在商鞅陳述瞭變法強國之道後,擺脫俗見,立即重用商鞅。公元前356年,商鞅任左庶長,開始變法。從此,秦孝公自願居於二線,給瞭商鞅絕對信任,從不掣肘。變法十八年,秦國內外沒有大動蕩,秦國高速駛入瞭超車道,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一統天下奠定瞭堅實的基礎。西漢賈誼的《過秦論》中,這樣評價:“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商鞅變法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重視農業;什伍制;打擊工商業,利出一孔

◎第二階段

遷都咸陽;征賦;實行郡縣制

商鞅變法打造瞭一個強盛的秦國,經過數年的變革與積累,秦國國富兵強的局面已形成。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變法十年後,商鞅帥秦國精銳,一舉奪得河西之地,爵封商君。商君相秦,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公元前338年,秦惠王立,車裂商君已循,遂滅商君之傢,悲夫!商鞅滅,法不滅,後繼秦君高舉東進旗幟,席卷天下,六國無不避其鋒芒。秦王政奮六世之餘烈,消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

4、趙國

公元前307年,趙國在趙武靈王的帶領下進行瞭“胡服騎射”變法,放棄中原人的寬衣博帶和戰車戰術,換以短衣緊袖、皮帶束身、腳穿皮靴的胡服和單人騎兵戰術。以此為基本點全面學習胡人的變法策略取得瞭巨大成效,趙國軍力大長,並據此向東北攻滅中山,西北打敗林胡、樓煩,在北疆設置瞭雲中、雁門和代三郡,更於閼與之戰中大敗秦軍,然而在長平之戰中卻遭到重創。此後幸得魏國援助,趙國在接下來的邯鄲保衛戰中取得瞭勝果。此後,趙國在與秦國的戰爭中雖有小勝,卻已無法挽回敗局。

5、韓國

公元前375年,韓立國之後,滅鄭,遂遷都鄭城,定名為新鄭。三晉之中韓國最弱,面對積弱積貧甚至淪為二三流諸侯國的局面,公元前351年,與商鞅變法幾乎同時,在位的韓昭侯任用申不害為相,在韓國實行變法,在朝大行“術”治,整頓官吏隊伍,使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這樣評論:“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韓國地域狹小,鐵礦豐富,強弓勁弩皆出其地,世稱勁韓。然而,隨著韓國戰敗於魏,申不害的術治變法反而使韓國淪為術治之邦,包括出讓上黨郡,鄭國疲秦等。縱然有韓非子這樣的法傢大才,但卻始終不能再次強大,最終成為第一個被秦國所滅的國傢。韓國貴族後裔張良一再謀劃襲殺秦王政,在西漢封侯後得以善終。

6、燕國

公元前316年,燕王噲在蘇代、鹿毛壽的鼓動下,大集群臣,廢太子姬平,而禪位於國相子之,自己反北面稱臣,出居別宮。由此引發燕國內亂,造成人心渙散和國力嚴重削弱,齊國趁機伐燕,使燕國幾乎就此滅亡。趙武靈王送流落韓國的公子職回燕,是為燕昭王。燕昭王艱難復國之後,勵精圖治,“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決心復興燕國,於是采納郭隗的建議,並以築黃金臺的方式招賢納士,使各國士人“爭趨燕”,其間最為重要的人才是名將樂毅。經過二十八年勵精圖治,原本弱小的燕國成為一時之強。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趙、秦、韓、魏五國伐齊,連下齊國七十餘城,殺死齊湣王,齊地隻剩莒城和即墨二城。若非當時燕惠王即位,對樂毅存有隔閡而以騎劫代替樂毅,齊國幾乎滅亡。距離短暫強盛的燕昭王時期到燕王喜即位,是燕國從高峰滑落低谷的衰變之期。

7、楚國

談到楚國的變法,就要提到衛人吳起。魏文侯時期,吳起立下瞭赫赫戰功。魏武侯任命瞭商文為新宰相,吳起開始受冷落。在公叔任宰相時,兩頭挑事,用流言陰謀殺傷吳起。魏武侯九年,吳起憤然離開,到瞭楚國。公元前386年左右,楚悼王重用吳起。吳起成瞭總攝國政的令尹,開始瞭變法大業。相較於魏國的李悝變法,內容深廣瞭很多。主要有四個方面:縮小貴族封地;消減官吏俸祿;改變軍制;整頓吏治。這次變法時間很短,隨著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的病故,被變法的強烈光芒刺痛瞭的楚國舊貴族,釀成一股巨大的復辟勢力,佈衣政治傢吳起悲壯死亡。吳起綻放的絢爛血花,讓楚國從尋常大諸侯一舉躍升為戰國之雄。當時,楚國南平百越,北並陳蔡,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變法的中途夭折,給楚國留下瞭無窮的後患。

二、著名戰役

1、馬陵之戰

公元前354年,魏國大將龐涓領大軍進攻趙國,包圍趙都邯鄲,意圖一戰滅趙。趙國求救於齊,齊威王遂遣大將田忌、軍師孫臏救趙。田忌本欲直接救趙,孫臏卻以“批亢搗虛”的道理勸阻田忌,建議他領軍進攻守備空虛的魏國重鎮大梁,並在魏軍回援途中設下埋伏,以此逼迫龐涓放棄攻趙、回援大梁,如此既可為趙國結圍,又可使魏國疲憊。田忌依計而行,龐涓果然中計,回救大梁的途中,在桂陵一帶遭遇齊軍埋伏。魏軍由於長期作戰,兵力多有消耗;又經過長期奔襲,早已疲憊不堪,結果遭受到瞭數十年來第一次慘重失敗,這一戰也由此留下瞭圍魏救趙的著名成語。盡管遭遇桂陵之戰的慘敗,但魏國仍然實力猶存。十三年後,公元前341年,龐涓再度領兵進攻韓國。韓國求救於齊,齊威王再度派田忌孫臏援救,而孫臏也故伎重施,再度趁魏軍圍攻韓都新鄭之際作勢進攻大梁,一方面在山路崎嶇的馬陵道設下埋伏,另一方面則針對龐涓惱羞成怒、輕視齊軍的心理,以減灶之法偽裝齊軍怯弱的假象:第一日挖十萬軍灶,第二日減為五萬,第三日又減為三萬。一心想復仇雪恥的龐涓果然中計,在暮色時分抵達馬陵道,被齊軍包圍,大敗。從此,戰國初霸魏國淪為破鼓萬人捶的局面。

2、五國伐齊

公元前298年,孟嘗君統帥齊、韓、魏三國聯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攻到秦國的邊防要隘函谷關。秦昭襄王被迫"割河東而講和"。齊國聯合韓、魏兵臨函谷三年,對阻止秦的東向兼並勢頭、提高齊國的地位具有一定的意義。然而,齊湣王偏聽讒言,屢次收回田文相印,逼走田文。前286年,湣王滅宋國,國勢到達巔峰,意欲吞並二周,成為天子。在五國伐齊前,齊國和秦國平起平坐,並稱東西二帝。蘇秦赴齊國反間,奔走遊說列國,使齊湣王陷入“西勞於宋,南疲於楚”的巨大陷阱中。燕國恢復國力之後,前284年,樂毅遂領五國聯軍伐齊,並在濟西之戰中大破齊軍。後更連下七十餘城,隻餘即墨、莒城尚存。齊湣王被楚將淖齒抽皮剝筋,倒懸而死。在五國聯軍的討伐聲中,由齊湣王親自導演的這場國破身亡的歷史悲劇,終於落下帷幕。此後,樂毅停止瞭對兩城的強攻硬戰,采取種種手段意圖收買人心,以期兵不血刃拿下兩城。

即墨齊人公推商旅出身的田單為守將抵禦燕軍,燕齊雙方由此展開瞭漫長的較量,燕齊之戰進入第二階段。六年相持之後,燕昭王去世,田單施展反間計,使一向與樂毅不和的燕惠王產生猜忌,奪去瞭樂毅軍權,改派騎劫為將;又宣稱即墨有鬼神之力相助,再派人向燕軍散佈謠言,使騎劫割俘虜之鼻、在城外挖掘齊人祖墳,從而激怒守城齊人;並遣人以詐降之法麻痹燕軍。此後還將妻妾編於行伍之間,盡散資財,使守城將士飽食痛飲,集中全城耕牛千餘頭,束兵刃於角,灌脂束葦於尾,點燃之後趁夜縱牛出城,並精心遴選五千死士緊隨其後。燕軍全無戒備,遇襲大亂,即墨守軍趁勢殺出,一舉擊破圍城燕軍,繼而收復齊國全部失地。此役之後,燕、齊同時衰落,曾經最有實力與秦國抗衡的齊國也退出瞭爭霸行列,天下格局由此開始轉為秦趙對峙,五國伐齊是戰國歷史的轉折點之一。

3.鄢郢之戰

公元前279年,秦國名將白起重創韓魏兩國、在中原地區確定瞭戰略優勢後,將兵鋒指向瞭盤踞整個南中國的楚國,直搗腹心。他率軍由水路自漢水東下,先攻取漢水中段的要地鄧城,此後推進至郢都門戶鄢城之下。楚國急調各地大軍來援,白起深知秦軍孤軍深入,不宜持久,乃憑借地利優勢,在鄢城以西四百裡處築堰攔水,並修長渠直達鄢城。此後開渠灌城,鄢城東北角潰破,城中軍民被溺死甚眾,損失極為慘重,秦軍由此占領鄢城。此後白起長驅直入,步步進逼郢都,到達彝陵後還縱火焚燒瞭當地的楚王陵寢,以激發楚軍與秦軍決戰。然而楚頃襄王無心抵抗、倉皇東逃,遷都於陳,白起遂追擊至竟陵乃止。鄢郢之戰是白起繼伊闕之戰後的又一場經典勝戰。此役白起孤軍深入,瞅準縫隙,抓住楚軍聚集的時間差,以迅猛的進兵、靈活的手段直搗外強中幹的楚國腹心,果然一舉奏效,顯示出精準的戰略眼光與非凡的膽略。此役過後,楚國再無力單獨與秦抗衡,繼魏國之後正式退出瞭爭霸行列,進一步走向衰落;楚國詩人屈原也悲憤投江,並留下絕筆《懷沙》。秦國則在郢地設置瞭南郡,進一步夯實瞭對六國的戰略優勢,白起也因此役勝利而受封武安君。

4.長平之戰

我國歷史上發生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也是秦趙兩強的終極對決,此役使秦國徹底摧毀瞭天下唯一能與自己抗衡的超級強國趙國,也使六國再也無力單獨抵抗秦國,為日後統一天下奠定瞭深厚基礎。

長平之戰源於上黨之變,其時秦國根據丞相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方略,意圖奪取韓國戰略要地——上黨高地。前262年,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將全郡轉而獻與趙國,趙孝成王在平原君趙勝的支持下決意接受上黨,並派遣廉頗領兵駐防。秦國則以大將王齕領軍來襲,卻因廉頗堅守不出而暫時受挫。雙方不斷增兵於上黨,數次交手互有勝負,是故不約而同展開瞭漫長的對峙。為打破僵局,秦國隨即開始瞭緊鑼密鼓的信息戰,有意散佈“白起病危”和“秦軍不畏廉頗、獨畏趙括”等流言。在流言的推動作用下,趙國終於任命趙奢之子趙括取代廉頗統領長平趙軍。趙括到任之後改變瞭廉頗一味固守的戰法,積極開始準備進攻。得到此消息的白起也秘密入軍,經過周密詳盡的部署之後,秦趙兩軍終於開始瞭正面交鋒。其時秦軍佯裝敗退,將四十萬趙軍誘入長平開闊谷地,並派遣兩支奇兵迅速插入趙軍身後,構築壁壘,借助上黨山谷地形廣闊卻出口很少的地理特點,全數卡斷各處谷口以切斷趙軍糧道。趙括雖有察覺並迅速反撲,但秦軍壁壘已成,趙軍由此陷入重圍,數次突圍均告失敗。趙軍因饑餓而喪失戰力,統帥趙括也在最後一次突圍中死於陣前,幸存趙軍不得已盡數降秦,為絕後患,人屠白起下令將所有降卒盡數坑殺。

對峙三年的長平之戰創造瞭戰國乃至古代戰爭史上等而圍之的軍事奇跡,同時也釀造瞭戰國時代最大的慘劇。長平莽原上的累累白骨,穿越千年,仍回蕩著久久不息的哀嚎......

三、秦滅六國

秦滅六國之戰,由名將王翦、王賁父子統領秦軍,先後滅亡韓、趙、燕、魏、楚、齊六國,秦帝國由此建立。

1.滅韓:滅六國之戰始於公元前230年,首要目標是近在咫尺且孱弱不堪的韓國。秦國先通過邦交途徑向韓國施壓,逼迫其割讓南陽郡,並於接收南陽郡的次年,由內史郡守騰領兵攻克新鄭,首戰告捷韓王安投降,韓國滅亡。韓王安被軟禁在陳縣,後被處死。

2.滅趙:228年,秦軍破趙軍,攻占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國滅亡。趙王遷被流放於房陵深山,住在一個石室裡,饑寒交迫,聽到四周流水潺潺,對自己聽信讒言,錯殺李牧,導致國破傢亡,被流放到深山老林之中,悔恨交加。乃做《山水》:

房山為宮兮,沮水為漿;

......

良臣淹沒兮,社稷淪亡;

餘聽不聰兮!敢怨秦王?

趙國公子嘉逃到代,收拾好殘部自立為代王,繼續抗秦,六年後覆滅。

3.滅魏:前225年,秦國將領王賁率兵出關中,攻占瞭楚國北部的十幾座城,保障瞭攻魏秦軍側翼安全後,旋即回軍北上突襲並圍困住魏都大梁,魏軍依托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軍強攻毫無奏效,於是引黃河水灌入城內。三個月後,大梁城被水浸壞,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秦在魏國地區設立碭郡。

4.滅楚:前223年,滅楚前夕,王翦因伐楚兵力與秦王政產生分歧。秦王政采納李信二十萬大軍滅楚的謀劃,任命其為伐楚統帥,然大敗。秦王政痛定思痛,趕赴頻陽當面向王翦認錯。王翦領六十萬大軍開赴淮北之後,不急於與楚軍交手。長期對峙之後,秦軍戰力、士氣、彼此協同默契均達到巔峰,楚軍則士氣低落軍心渙散。王翦立即抓住戰機,使大軍盡數殺出,大敗楚軍,殺死楚將項燕,又攻占郢都、俘獲楚王,就此滅亡楚國。

《史記·項羽本紀》:"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5.滅燕: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賁率軍在攻滅燕趙殘餘勢力,俘代王嘉。同年秦將王賁進軍遼東,殲滅燕軍,燕王喜雖殺太子丹求和,仍被俘虜,燕國滅亡。6.滅齊:前221年,秦王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秦軍避開瞭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齊軍面對秦軍突然從北面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齊王在奸臣後勝的勸說下,不戰而降,齊國滅亡。齊王建處於松柏之間,活活餓死。歌雲:松邪柏邪?住建共者客邪?六國遂告滅亡,天下由此統一。秦滅六國之戰前後長達十年,王翦、王賁父子憑借秦國的雄厚實力、秦王政君臣的全力支持,棄絕僥幸,堅持慎戰原則,力求以最小犧牲獲得最大勝果。

此後,又南定百越、北擊匈奴,修建不朽工程:秦直道、長城。當秦國大軍以龍卷之勢,掃盡六國的時候,一個嶄新的時代也就開始瞭。春秋戰國幾百年的戰亂紛爭局面也宣告結束。後來李白寫詩贊頌道: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戰國二百多年,是充滿矛盾的時代。中華史上最黑暗最痛苦的動亂年代,變成瞭思想文化的黃金時代。因為自由,所以是百傢;因為活躍,所以要爭鳴。戰國的滾滾硝煙已經湮沒,那遙遠天宇曾經鼓蕩起的壯闊歷史風暴,猶自傳遞給我們令人心神激蕩的風雲變化。在那個求變圖存、禮崩樂壞的時代,佈衣之士自覺地卷入歷史大潮,擔負起天下興亡的重擔,義無反顧地推進著社會變革,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壯麗的政治風景線。這種精神世世代代激勵著我們,引領著我們,感動著我們....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城市生存指南:用手機給「公交卡」充值,拒絕排隊,完全自助

上期回顧:令人尷尬的 Apple Pay 支付體驗在《小米 5 初印象》這篇文章中,我承諾會和大傢分...

· 38秒前

9种卫生间干湿分离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现代卫生间干湿分离已逐步演变为基本设计要求,湿区水不外溅,能有效降低干区的湿度,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对身体健康绝对是 ...

· 1分钟前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复习之关联词,附答案解析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复习——关联词 一、关联词语: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语意密切相关的句子连接起来的词语,就是关联词。 简单地说 ...

· 3分钟前

對外投資架構——sunny日記

股權設計 - 知乎 (icpchaxun.com)HELLO,大傢好,我是SUNNY。今天繼續和大傢分享《一本書看透股權節稅》(作者李利威)的讀書...

· 3分钟前

磚的分類

一、常用磚的分類1.燒結普通磚是以粘土、頁巖、煤矸石等為主要原料,經胚料制備,入窯焙燒而成的實心磚。燒結普通磚主要用於:...

· 6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