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讲“喷麦”。什么是“喷麦”?通俗说,就是唱歌或者录音的时候,气息控制不好或者离话筒太近,造成话筒在传送声音的同时,被气喷出来弄得“扑扑响”的现象。
有的网友问:为什么会“喷麦”?怎么克服这个问题?别着急,听我仔细分析,今天首先来“认识你的声音”。
每个人的发音条件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我们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个性。天生的“硬件”抛开不说,我们主要说说经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善的东西。
我们必须在自己发音条件的基础上,发挥所长,克服所短,逐步扩展自己的发声能力,找到自己最好的声音,用好自己的声音。
生活中口语的变化幅度仅仅有自然音域底部的不到一个八度的范围。
在我们的自然音域中,除去最高和最低的几个发得不自如的音之外,中间的一段我们叫做“自如声区”。播音发声,一般要求自如声区能达到一个半八度以上为好。
在自如声区范围里偏低的部分运用最多,更要练扎实。如果自己的音域较窄,最好也是在自如声区偏低部分练扎实的基础上逐渐扩展。
每个人的自然音域是由自己的发音器官的构造,特别是声带的状况决定的,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声音条件进行训练和使用,不要人为地拔高或压低,使喉部处于不自然状态。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将有损发声器官的健康。
另一个因人而异的是音色,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声音“形象”。
而每一个人在发音时由于声门状态的不同和对共鸣器官的不同调节,又能够形成表达不同情感分量的千差万别的声音色彩。
播音发声对音量的要求是强度不高,幅度不大,层次要多。
播音发声是面对话筒,话简与口的距离只有30厘米左右,录音增音与发射设备都可以进行音量调,这也是播音发声的一大优点和特点。
播音发声中对音量大小的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由于节目的不同,稿件体裁的不同,甚至播音员精神状态、身体状况的不同,音量大小总有变化。要根据每个人的声音条件和用声习惯来确定。
但使用比生活中口语发声音量稍大的音量,则有利于驾驭自己的声音。音量过大需要增大用气量,加大发声器官的紧张度。音量过小对比度就差,吸气声及背景杂音容易混入,也就是大家说的“喷麦”。
同时,播音发声音量变化的幅度要掌握好,变化幅度过大会影响声音的清晰度。但是有些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语言太平谈。表现力差,则也应该考虑是否因为音量变化的幅度太小所致。
总之,播音发声中对音量的控制应该体现出丰富的层次来。
作为表达丰富的思想和感情色彩的一种手段,再配合音长以及音高的变化,体现出语言的变化,增加有声语言的表现力。
播音发声对音长的要求同样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每个音节的发声音高、音强和音色都需要在一定的音长中展现。即要对每个音节保证一定的时值。对音节来说,声调对音节时值有影响。
普通话四个声调中,上声时值最长,去声时值最短。
在语流中,往往需要特别强调的音节,处在语句重音位置的音节,最集中体现语句目的的音节时值较长。至于长到何种程度则要看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表达中的理解和表达的需要而定。
在普通话中音长的变化虽然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但是在语流中对语句目的强调的程度以及情感表达的分寸都有重要的作用。
音长和音高、音强、音色一起,决定有声语言表达准确到位与否。
发音吐字,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必须修炼的一项基本功。播音员、主持人发音吐字的综合感觉应该是这样的:
声音像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中纵线前行,受口腔的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著”而“挂”在硬腭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如何取得这种发音的总体感觉呢?
这正是播音发声所要讲述的问题,大致可以概括为:
气息下沉,喉部放松,
不僵不挤,声音贯通,
字音轻弹,如珠如流,
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前四句讲的是发音, 五六句讲的是吐字,最后讲声音的弹性及情声气的关系。
《一》什么是DSD?这种格式有什么优缺点?DSD是Direct Stream Digital的缩写,是Sony与Philips推出SACD时所注册的商标。这种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