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庄子》的人,大都知道庄子的口才很好,也知道庄子本人的豁达与逍遥。
而所谓豁达与逍遥,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是需要看淡一切或者放下一切,甚至可以说,在现实当中,口才好的人,往往更容易纠结,很难达到真正的豁达与消遥。
但是,庄子本人的情况刚好相反。
也就是说,我们在庄子的身上,既看到豁达与消遥的一面,也能够看到他能言善辩的另一面。
换句话说,这两个特性在庄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协调,相安无事,甚至可以说,庄子本人正是因为能言善辩才会变得豁达与逍遥。
那么,对于庄子而言,为什么能言善辩或口舌之争反而能够让他更加豁达与逍遥呢?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即:
一、庄子的口舌之争,是理通,没有困惑
我们看庄子与惠子的口舌之争,不但不觉得低俗,反而会得到一种享受。
如庄子的老婆死,他不但不悲伤,反而“鼓盆而歌”。
什么意思呢?
很多人误以为他是因为老婆死之后,因为高兴才“鼓盆而歌”,以示庆祝。
这当然是一种误解。
因为庄子之所以“鼓盆而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知道,生与死不过是生命当中的一个节起,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
因此,又何必为此而悲伤呢?
二、庄子的口舌之争,并没有把自己套在争论之内
普通人的争论,往往都是从自己的起点出发,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因此,越是争论,越是深陷其中,最终演变成对骂或争执等。
但是,庄子的口舌之争,则完全不一样。
也就是说,庄子与人争论,却从未把自己套在这争论之内。
如庄子与惠子争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就是如此,即: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意思是说,庄子与惠子有一天濠梁之上散步,庄子感叹道:“鱼儿在水里游,多么自在啊”
惠子:“你不是鱼,又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告诉:“你不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由此可见,庄子的口舌之争,总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抛出“争论范围”之外。
也正因为如此,庄子本人才从不会受到“争论”本身的束缚,即得以豁达与逍遥。
三、庄子的口舌之争,是通达之后的一种表述
很多人喜欢与人争论,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不通达,不了解。
而庄子则刚好反过来,即庄子的口舌之争,是因为他通达之后,为了开导朋友才会有争论,既不是意气之争,也是解惑之辩,而是陈述一种自己通透之后真实。
或许正因为如此,好友惠子每次都争不嬴他,因为“真实”本身的确在“口舌”范围之外,甚至可以说,我们看待一件事,如果只听他人的述说与争论,那就很难能够了知到它的真相。
而这正是庄子的口舌之争与普通人的争论最大的不同。
所以,综上所述,普通人的口舌之争,往往会越争越迷惑,而庄子的口舌之争,则会越争越豁达与消遥。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庄子》《道家》
▲杨善深作品一个人的心里山山水水越多,越容易对一草一木动情,也越无情——奇崛的个性总会有自己参不透的时候。”
应用案例概述 铱云供应链 公司名称:菜字头食品 业务简介:成功孵化饭戒、韦小堡、喜赞等品牌,拥有线下门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