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三层: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其中,基础层主要包括AI芯片等硬件设施及云计算等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服务和算力支撑;技术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以模拟人的智能相关特征为出发点,构建技术路径;应用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延伸,集成一类或多类人工智能基础应用技术,面向特定应用场景需求而形成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产业链[1]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较成熟的人工智能生态。在基础层,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智能芯片领域,国内领先的企业有阿里巴巴、华为、寒武纪等。在技术层,我国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细分领域也诞生了诸如科大讯飞、云从科技、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优秀企业。在应用层,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领域结合,应用有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等。其中,机器人领域有新松机器人、科沃斯机器人等代表企业,而众多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智能终端的研发与物联网生态的打造,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包括华为、小米、联想、中兴等。
1.行业呈快速增长趋势
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资本和人才的驱动,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2020-2022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商业化较快的时期,AI进入了深度融合的发展期,开始运用于各行各业。回看近几年AI的发展,行业大环境与快速发展的趋势未改变。
根据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测算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4041亿元,同比增长33.3%。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达1987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3043亿元。
2.大数据与云计算为占比最高的核心技术
从人工智能企业核心技术分布看,计算机视觉技术占比最高,达到34%;其次是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占比分别为18%和17%;智能语音技术、自然语音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的热度也较高,分别占比8%、8%和7%。
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分布情况[2]
3.技术方面人才不足,从业人员薪资普遍较高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相关数据,2022年人工智能不同技术方向岗位的人才供需比均低于0.4,说明该技术方向的人才供应严重不足。从细分行业来看,智能语音和计算机视觉的岗位人才供需比分别为0.08、0.09,相关人才极度稀缺。
人工智能各技术方向岗位人才供需比[3]
就薪资待遇而言,由于人工智能人才供给不完善,竞争热度低、招聘薪资普遍较高。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年互联网产业求职指南》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平均工资达19010元/月,远远高于其他互联网产业产品技术核心岗位。
2021年互联网产业产品技术核心岗位竞争指数与薪酬情况[4]
1、技术:应用驱动创新、积极补齐短板,已基本形成创新高地
目前中国各类AI技术全面发展,除了由市场需求驱动的应用技术发展之外,在政策牵引及业务需求驱动下,中国市场也在积极补齐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短板,大力推动如AI芯片、深度学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从底层技术出发赋能AI产品及解决方案的迭代。
从技术创新角度看,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地区,已基本形成了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中国在专利、论文量及全球占比也在逐年提升。
中国人工智能创新现状[5]
2、产业融合:AI持续泛化,持续深入赋能传统行业并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当前,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工具的引入也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增量,其发展态势健康稳定、持续且乐观。同时,在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进程中,传统行业的参与程度将越来越深入,这将为AI提供海量的数据和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打开新的空间。
AI技术渗透的行业与应用成熟度[6]
[1]资料来源:慧博智能投研
[2]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3]数据来源: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
[4]数据来源:智联招聘
[5]亿欧智库
[6]亿欧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