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岐伯曰: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瀉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其病機演變,一為邪盛猖獗,遍擾五臟,一為正氣虛衰,五臟失守。其對後世臨床危重癥的識別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又岐伯曰:漿粥入胃泄註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其判斷,治療意義是綱領性得。
關鍵詞:五實、熱盛、氣滯
一、“五實”的涵義
(1)脈盛 “盛”,根據文意,應讀shèng。【1】在文言文詞典中,“盛”讀shèng時符合文意的解釋有③<形>大;盛大。【形】程度深;范圍廣;規模大。④<形>充足;充沛。⑥<副>極;非常。這裡“盛”應是修飾“脈”的作用,所以優先考慮③④。其中③的第二個意義可以合理解釋,即脈脈力強,脈搏應指有力,為實脈;脈道寬大,為大脈。④的意義,結合《黃帝內經》原文,此處在討論危重癥,與之不符。⑥雖然“盛”作副詞,但脈象偏向一種極致,符合文意。
綜上,脈盛應指實脈,但是實脈多為正常人之脈象,又若久病出現實脈,則預後多不良,往往為孤陽外脫的先兆,此正好與③⑥相吻合。與“盛”意義接近的脈還有洪脈、大脈。另外,長脈為實脈的相類脈。長脈除見於常人,多見於陽證、熱證、實證;洪脈多見於陽明氣分熱盛,亦主邪勝正衰;大脈在病表現為病進。
所以“脈盛”多由熱、實起,且病勢趨於危重,邪勝正衰,且可能出現孤陽外脫。
(2)皮熱 【2】皮熱者,邪氣過盛正氣與之抗爭,陽熱亢盛,膚熱按之燙手,故曰“皮熱”。此時,若邪正交爭於脈內,氣血運行加速,則脈道充盈,故“脈盛”有力;由此“脈盛”與“皮熱”產生聯系。此外,陽浮於外也可以導致皮熱。由於屬“五實”,所以更偏向於陽偏盛,陰不制陽,陽氣外浮導致發熱。《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說明陰陽之間互用。又同篇,岐伯曰: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粗為之俯仰。說明陽勝確實會導致“身熱”,而“皮熱”正是“身熱”的一種。
因此,皮熱屬實,多因陽盛,是熱極的表現。
(3)腹脹 脹則氣閉。腹脹說明氣機鬱結在中焦,氣鬱屬實證。“皮熱”中有邪正交爭於脈道;若由此脈道不通,可致氣鬱。這也體現瞭“腹脹”與“皮熱”之間的聯系。【3】腹脹,身熱面赤,便秘,腹部硬痛拒按,多為熱結陽明的陽明腑實證。
由此,熱結陽明所致的腹脹更符合“五實”的內容;即“腹脹”為氣滯和熱結的綜合表現。
(4)前後不通 腹脹可致前後不通。另,實邪積於腸胃,或脹滿疼痛拒按,大便不通,水濕內停,氣化不利,故小便不行;此即邪實所致的“前後不通”的常見病機。由此可見,“前後不同”與“腹脹”聯系緊密。若患者便秘,腹脹痛拒按,口渴喜飲,舌苔黃燥者,為熱結便秘,屬實證。若高熱汗出,小便短少,口渴者,屬實證;若無汗無小便,則津液枯竭,危重。
因此,“前後不通”、“腹脹”為實邪積於體內,無處排出;氣血不通,水液內停,機體代謝紊亂;為實邪深入體內的綜合表現。
(5)悶瞀 氣不通,則心胸滿悶煩亂;肝主疏泄,肝主目,肝氣不疏則眼目昏花。
即悶瞀為氣鬱,氣不通之表現。
二、實際治療
“五實”中,脈盛、皮熱偏於熱盛實證;腹脹、前後不通、悶瞀偏於氣閉水停。由此,在實際治療時應側重於清熱、行氣通脈。
【4】張景嶽在《類經》說:“實者,邪氣盛實也。脈盛者,心所主也。皮熱者,肺 所主也。腹脹者,脾所主也。前後不通,腎開竅於二陰 也。悶瞀者,肝脈貫膈,氣逆於中也。”又在《景嶽全書·傳忠錄(上)》說:“心實者,多火而多笑;肝實者,兩脅少腹多有疼痛, 且復多怒;脾實者,為脹滿氣閉,或為身重;肺實者,多 上焦氣逆,或為咳喘;腎實者,多下焦壅閉,或痛或脹, 或熱見於二便。”【5】“五實”證治療關鍵應以祛邪為主,使邪有出路,邪去正安,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的“其實者,散而瀉之”,並提出 “汗而發之”“漬形以為汗”“引而竭之”等多種治法。凡實證邪有去路,正氣有可復之生機者,均有好轉的希望;“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正是這個道理。
至於“五實”“五虛”為‘死’侯,應有邪正盛衰的程度來判斷。即使病情危重,然古今不同,非必死之癥。如“脈盛”,除開久病出現實脈這樣的孤陽外脫之危重情況,其他至多熱盛實證,隻要辯證準確,用藥無誤,絕無‘死’侯。而“上下不通”,當治標為先,先通利上下,使邪氣有出口,機體代謝恢復;救治及時亦不致死。
《內經》在“五虛”“五實”治療上也體現瞭無論祛邪還是扶正,均需時時 顧護胃氣為先的原則,體現瞭”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 死”的重視脾胃的學術思想。。如金元四大傢之一的李東垣作為“補土學派”創始人,重視胃氣與元氣的關系,創立瞭“脾胃內傷,百病由生”學說。【6】金代醫傢成無己在《傷寒明 理論》中也說:“藥之所以能勝邪者,必待胃氣施佈,藥力始能溫汗吐下之以逐其邪氣;邪氣勝,胃氣絕者,湯藥縱下,胃氣不能施佈,雖神丹其能為效也?”
說明在臨床 上對於虛實病證的辨治既要註重驅逐邪氣,更要註重 保養胃氣,使虛者保留生機。
參考文獻
【1】文言文詞典 www.hwxnet.com
【2】劉幽萍.對“五虛”“五實”的體會[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 1999:04
【3】李燦東.中醫診斷學[M]成都中醫藥出版社2016:07
【4】張景嶽.類經[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245
【5】曾耀明 .鄭紅斌.《黃帝內經》“五實”“五虛”的涵義 及其臨床指導意義[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8:2.42.2
【6】成無已.傷寒明理論[M].北京:中華書局,1985:13
上一篇
下一篇
Hi,大傢好,我是胡子哥huzi888(WX:hzghuzi888),我想瞭很久每每想給大傢推薦一個自己非常喜歡的店,但總是想再等等,再等...
一、财会专业的4个行业方向: 优点:性价比高,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有公务员这么稳定,可以干一辈子。不会面临中年危机,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