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開天辟地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晚上,在上海法租界原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李書城寓所一樓客廳兼餐廳裡舉行。來自全國各地黨組織的13名代表和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尼科爾斯基參加瞭會議。當會議進行到第七天,也就是進行最後議程時,突遭法租界巡捕搜查,遭遇一場險情,會議被迫中斷。
李公館己被巡捕盯上,已不能再用;諾大的上海由於社會矛盾錯綜復雜,己沒有安全會議場地。會務人員又推薦杭州、紹興、烏鎮等地,都因為安全因素被一一排除。最後,還是由被稱為“一大”“後勤部長”、“會務王”的主要會務人員王會悟,提出瞭到嘉興南湖遊船上續會的建議。王會悟的建議被得到一致贊同。就這樣,中共“一大”會議的最後議程或者說閉幕式,就轉移到嘉興南湖的“紅船”上繼續舉行。
在這條“紅船”上,通過瞭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通過瞭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選舉瞭中國共產黨第一個領導機構——中共中央局。
從此,嘉興南湖“紅船”作為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搖籃,作為中國革命聖地的象征,成為瞭全國人民的紀念地。
1959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勝利閉幕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黨中央和浙江省委決定建立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當年初紀念館籌備委員會辦公室正式成立,負責嘉興南湖中共一大會址的保護、開放和管理。
那麼,復制“紅船”是最主要的一項內容。
但是時隔近四十年,戰爭的硝煙早己使原船不復存在,時代的變遷也使遊船樣式有瞭很大變化。當年“一大”使用的畫舫,早己在抗日戰爭時期絕跡。籌備辦公室隻能從當年在南湖駕駛過遊船的老船工和遊覽過南湖的老遊客那裡瞭解信息。據老船工和老遊客回憶:1921年前後,南湖遊船分為四種:專供遊客擺渡用的擺渡船,限載兩三人的小遊船,有錢人私用不外租的帳船和供包租的絲網船。
據此判斷,紅船應屬於絲網船。
縮小船型范圍後,籌備辦公室通過專項調查,瞭解到瞭更詳盡的情況——這種遊船長十餘米,寬三米以上,內設前艙、中艙、房艙、後艙;按船首通向船尾的過道多少,分為“單夾弄”和“雙夾弄”;船身用料考究,船中雕刻精致美觀;這類船源於無錫,是當年的太湖遊船。
籌備人員奔赴無錫,在無錫交通工具合作工廠(無錫紅旗造船廠的前身)許多車間老師傅的幫助下,獲得瞭有關船型、雕刻等更多細節,還得到瞭由該廠制作的一隻“雙夾弄”絲網船模型。
1959年3月,籌備辦人員將這艘模型船帶到北京。在中央辦公廳同志的介紹下,他們見到瞭曾負責中共“一大”會務工作的王會悟。
王會悟回憶說,這艘模型船與開會時乘坐的那艘船樣子很像,但船型略大,開會時用的應是“單夾弄”絲網船。
按照王會悟的描述,籌備人員又做瞭一隻“單夾弄”絲網船模型,然後寄往北京,首先得到瞭“一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董必武的認定答復:“船就是這樣的。”
在得到瞭董必武的肯定之後,籌備辦公室再一次征詢瞭王會悟的意見,並得到瞭最後認可。
籌備辦公室為恢復遊船內飾,再度前往無錫交通工具合作工廠查找資料並核實,終於核準瞭紅船的內外結構、形態。
拿到復原圖紙,重造"紅船"的工作便排上日程。當時,造船任務由嘉興造船廠承擔,1959年7月1日,工程宣告完工;10月1日,"紅船"正式下水,停泊在湖心島煙雨樓東南岸的水面展出。
至此,南湖革命紀念館的“鎮館之寶”,在建黨十周紀念日與世人見面。
1964年,董必武重訪南湖。登上"紅船”後,他感慨萬千,揮毫題詩一首:“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重來正值清明節,煙雨迷蒙訪舊蹤。”
1985年,鄧小平為南湖革命紀念館題寫館名。
隨著人們對“紅色文化”研究的重視,繼研究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之後,2005年6月21日,《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首次公開提出“紅船精神”的概念,並對“紅船精神”的內涵進行瞭概括和論述,認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同時提出“我們要高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就必須永遠銘記我們黨的‘母親船’,重溫紅船的歷史滄桑,在繼承和弘揚‘紅船精神’中永葆黨的先進性,進一步激發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的信念和力量”。這對我們進一步研究“紅船精神”和弘揚“紅船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啟迪意義。
100載光陰似箭,100年滄桑巨變。從1921年到2021年,從58名黨員發展到9000多萬名黨員,中國共產黨一路引領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航船,乘風破浪,奮勇向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