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京都遊覽的人們通常參觀完金閣寺後都會選擇繼續參觀相距不遠的龍安寺。枯山水石庭是最能代表日本園藝的造型藝術,龍安寺的石庭更是其中的翹楚。不過京都的枯山水庭園眾多,就因為1975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訪日時對龍安寺的石庭贊不絕口,龍安寺的庭院才迅速被世界所知並為人津津樂道,之後順利被聯合國教課文組織評選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日本枯山水石庭的代表。
龍安寺屬於臨濟宗妙心寺派,山號為大雲山,由室町幕府管領細川勝元在1450年創立,其正是導致應仁之亂的東軍大將,因而龍安寺自然也毀於那場持續十年的戰火之中,現在的寺廟建築都是後人重建的,難怪在世人眼中整個寺廟有價值的部分仿佛就剩瞭這個石庭。 龍安寺的庭院名氣是如此之大,讓參觀龍安寺的遊客就很難不忽略其他景色,直奔方丈院而去。
通往方丈院的入口建築稱為庫裡,外面看古樸素雅,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整個建築的正側面與中國傳統建築完全相反:中國傳統建築都是坐北朝南,前後各一個坡面屋頂,朝南的正面開門窗,左右山面一般是封起來或者隻開小窗,而龍安寺方丈院的正門開在山面中間用於接待團隊遊客,另外一個山面也開瞭道門用於個人散客的進出。制式上日本人不講究,但整個建築仍然是純木質搭建,脫鞋後踩上去的第一腳就能讓人有特別親切舒適的感覺。
屏風上有“開雲”二字
往裡走轉過屏風與過道進入方丈院,就能看到枯山水庭院:窄長的庭院中鋪瞭一層白沙石,中間立起幾座帶少許青苔的孤石,三五一組的擺放著,沙石圍繞孤石勾出一圈圈的紋理,擴散鋪滿整個庭院。庭院階前,坐滿瞭各種膚色、講著各種語言的遊客,方丈正門前也有星星散散的人靜靜地端坐著望著庭院內的景色。
石庭三面被上有屋瓦的土制圍墻所圍,墻外“垂入石庭的櫻花樹以及石組四周的苔蘚為石庭帶來四季變化的氣息”,也讓人們的視野不那麼單調。在人們視力范圍所及散置著15塊石頭。它們是按照七、五、三石各組構成,分別為5石、2石、3石、2石與3石的五組石群所組成。據說除瞭住持所在的正中位置,從庭前的任何角度觀看,隻能看見十四塊,總有一塊石頭隱身。我於是也靜坐下來望著,看看能不能開天眼,看到那塊隱藏起來的石頭。
右側三組石頭底下還有青苔,顯得並不枯燥
石庭相傳是相阿彌所建造,又有權威考證是室町時代小太郎何彥清次郎的作品,而官方宣傳則說是出自特芳禪傑等高僧之手,盡管石頭上有”小二郎 口二郎“的刻痕,然而究竟是誰設計建造的已經是不可考瞭,而這座石庭顯然也不是京都第一座枯山水石庭。所謂枯山水就是使用砂石替代水的造庭手法,日式庭院中池象征大海,石頭則象征著海中仙島,現在沒有瞭水的流動就使用砂石的波紋來表現大海的浪潮,也是很生動形象的。
為何要用假沙石替代真水來造園呢,有種說法開始是因為國力凋敝,寺廟無錢營造真山水景致,隻能使用便宜的假沙石來替代,後來發現靜態的枯山水別有一番禪意,無水似有水,靜中又有動,符合日本寂靜蕭剎的美學,於是反而流傳開來並逐漸形成瞭一種專門的藝術。
最左邊是主石,是最高的,也是水源所在
石頭在中國傳統園林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中國造園師尤其重視石頭的造型,比如太湖石就是典型,要求石頭本身造型就奇、絕、怪、美,充滿觀賞樂趣,遊人甚至可以穿梭其間,近距離接觸。而日本庭園對山石的選擇標準與中國大不相同,他們並不註重山石本身的造型,“其關註的是山石或是由山石組合成的一組景觀所表達的精神含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日本庭園中的山石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石頭,而是被精神化和神化瞭的”。因此日本庭院裡的石頭總是象征著什麼東西,是用來觀看感悟的,很少僅因為造型好看或好玩就放在那裡的。
按照日本現代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理解,“這個庭園就像是為瞭襯托築地墻身後的樹影、更後方的山巒而存在的舞臺裝置。在自然當中截取“餘白”、使得四周的環境更加一目瞭然,而也因此進一步增加“餘白”的深度”。僅從庭院建築美學上來講,這個設計心思造庭者肯定也是有的,但擺放石塊的方式與數量的意圖又是為何呢?
a4173196bfbd91d021aa0fc32d8a5504石庭模型
有說法將此庭院稱為“虎子渡”之庭,典故出自宋代周密所寫的 《癸辛雜識》。故事說雌虎帶著三隻虎子過河,其中一隻是惡虎彪,會吃自己的同胞,而雌虎一次隻能背著一隻虎子過河,於是雌虎便先將惡虎背到對岸,再回去背一隻虎子過河,來回三次半,才將三隻虎子都送到河對岸,借這個故事表達瞭禪修過程的復雜和艱辛。但是這個故事是怎麼從石庭裡看出來的,我對著模型看瞭半天也沒琢磨出來。這個石亭還有象征 心、禪宗五山等一系列說法,也是莫衷一是。
近來還看到另有一個說法,稱這個石庭其實是對中國五臺山的描摹,砂石的波紋也不是象征大海而是表現的雲海,那些石塊正象征著躍出雲海的山巒和頂峰,五組石群不恰好表現瞭五臺麼。特別是象征南臺的最左邊石塊組,與醍醐寺的寺寶《五臺山文殊》中所描繪的五臺山造型十分相似,這能在某種程度上說明石庭和雲海中的山嶽的相關性。
看久瞭石庭,還可以起身逛逛身後的方丈內院,除瞭正門的石庭,還圍繞一片充滿綠色的青苔院落,看起來特別涼爽寂靜。看方丈內間也是特別開闊,可以直窺北面的青苔院落,幾扇屏風上龍紋圖案若隱若現。
9210a1e8db2aa5a74426f92db1a7d3a4方丈內間,屏風上也有龍紋圖案
方丈庭院的北庭還有個蹲踞,又稱為“洗手缽”,在日本動畫中常常見到,用來表現時間的流逝。常年流水不斷,而其形狀是根據我國漢代的錢幣來設計的 。有趣的是中間的“口”與四邊的缺字分別形成瞭完整的“吾”“唯”“足”“知”字樣,也是禪意十足。
現在的方丈院實際是西源院的建築挪移到此處的。至於西源院則仍然保留在龍安寺內,精致的院落和房舍則改造變成瞭專門經營京都湯豆腐的飯店。掀開門簾,穿過夾在竹欄間的沙石小徑,低頭鉆過低垂下來的濕淋淋的繁枝密葉,可見院中怪石修竹,野草閑花,以及它們在水池中的倒影。一隻巴掌大的花蝶,一直在窗外的花叢上嬉舞,時飛時憩,亦不飛去。好像經過訓練,點染風光,以使遊人體味到千百年前京都貴族高雅悠閑的生活意趣。
3476af53e545b38165eb88fef9868317
龍安寺的南側有面積很大的鏡容池,上有睡蓮菖蒲,中央有座延伸至北岸的戒天島,島上供奉著真田左衛門佐幸村夫之墓和五輪塔,這麼長的全名可能讓人糊塗,其實就是有日本戰國“趙子龍”之稱的真田幸村的墓。在平安和明治時代,這裡是貴族乘龍舟觀賞鴛鴦的地方。
現在大傢都去關註方丈庭院裡的石頭,原來的觀賞重點這個獨特的回遊式大庭園反而被人忽略瞭。在我看來自然山水比光禿禿的石頭還是要好看得多,明明寺裡就有匠心獨運的真山水庭院,又何必舍近求遠的去方丈院裡看假山水呢。寺廟住持是可以宅屋裡自己充分享受方丈庭院的私人天地,而我們這些遊人真的沒必要去湊這個熱鬧瞭吧。所以安藤忠雄說庭院隻是舞臺的觀點,在我看到鏡容池之後更加深表贊同,這樣的美景才應該是主角吧。
旅行貼士:
龍安寺門票500日元每人,楓葉季配合石庭景色更美。門口也有巴士站,站名為龍安寺前,和金閣寺站差三站路距離,中間會路過立命館大學,也是日本名校,著名校友有倉木麻衣、西尾維新、金大中。
西源院湯豆腐店一般是歐美人來吃,不是京都本土名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