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作了解读战国国号系列,目前有了4篇。
1、为什么中国秦汉之后的国号就是没有一个叫韩的,为什么没有韩?
2、为什么强大的楚国,作为国号在后世使用频率极低,不如秦燕魏齐?
3、刘焕解读战国国号系列三——齐国更强大,为何山东的简称不是齐?
4、刘焕解读战国国号系列四——为何后世作为国号,魏远比赵多?
统计汉代之后,使用春秋战国国家名作为国号的,结果如下:
1、使用过1次的国号有:楚。
2、使用过2次的国号有:赵、齐、蜀。
3、使用过3次的国号有:周、梁、晋、秦、宋、吴、唐。
4、使用过5次的国号有:燕、魏。
我在为什么中国秦汉之后的国号有叫秦、齐、魏、赵、楚、燕、梁、宋的,但就是没有一个叫韩的,为什么没有韩?那篇文章中就用九宫格演示了天下的形势。
西北的角是秦。历代只要建国在陜西、甘肃的便是秦地。苻坚、姚苌的国号“秦”便因此而来。
东北的角是燕。历代只要建国在辽东的便是燕地,慕容氏的国号“燕”便因此而来。
“金角银边草肚皮”,历代割据西北和东北的很多,所以秦和燕的国号就很多。其实还有一个国号也很多,那就是更西北的“凉”,源自凉州,也就在甘肃一带,十六国时期出现了五个凉国。
至于还有“晋”和“宋”,则是因为太原和商丘、彭城等地是石敬瑭、赵匡胤和刘裕的发家地,或者家乡。其实李渊的朝代本来可以叫做“晋”,因为他同样发家于太原,但是或许司马晋在当时名声太差,所以李渊选择了古国“唐”作为朝代名,意外成就佳话。
战国国号系列基本上就可以完结了。
因此,最后一篇文章留给最后两个著名强国,它们曾经盛极一时,国君位列“春秋五霸”末班车,却都在战国时代被楚国所灭。
它们就是吴国和越国。
关于吴越,我们有太多疑问,比如:
1、越国灭了吴国,为何江南的语言后来叫做“吴语”而不是“越语”?
2、为何孙权的国号叫“吴”而不叫“越”?
3、江南一地号称吴越之地,那么,究竟哪里是吴?哪里是越?
下面来一一解答。
一、吴越争霸,其实吴越本一家
魏征在给李世民献上的千古名篇《谏太宗十思疏》中有一句名言: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意思是如果能竭尽诚心待人接物,则即使是像春秋时吴国、越国这样当时为敌的家也能结为一体。
事实上,春秋战国时代江南的历史,就是吴越争霸的历史。
春秋时代的吴国和越国
关于吴越争霸,小学生也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吴王阖闾任用名臣伍子胥击败楚国,称霸东南,随后他的儿子夫差杀死了伍子胥,灭掉了越国,吴国权势达到了最大。
西施
越王勾践献上了绝世美女西施给夫差,夫差宠爱西施,不理朝政。与此相反,勾践却卧薪尝胆,用十年时间灭掉了吴国。
越王勾践灭吴以后,随即乘胜率兵北渡淮水,会中原齐、晋等诸侯于徐州。周王朝册封勾践,从此之后,越国成为天下公认的诸侯国,纵横江淮,越王勾践也被公认为“春秋五霸”最后一位霸主。
越国最大的疆域
可是,越国盛极而衰,到了战国时代,渐渐衰弱,最终被楚国全部吞并。所以出生江苏的项羽自称“楚霸王”,而不是“越霸王”,江东子弟也不自称是吴人,而是楚人了。
其实,吴国和越国虽然是仇敌,却是一家人,《吴越春秋》写道:“且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越绝书》写道:“吴越二邦,同气共俗”。虽然关于吴国,《史记》中记载了泰伯奔吴的故事,越王也自称大禹的后裔,今天在绍兴还有“大禹陵”。其实即便是吴越王族来自于中原,百姓还是来自于百越族的。
有一首诗歌能够印证吴越的百越属性,当时的楚国属于荆蛮,即很多百姓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但是汉化程度已经很高,汉代刘向《说苑》中记载了一首《越人歌》,这是一个越人向楚国公子子晰表达情感的歌。歌词如下:
滥兮抃草滥,
予昌枑泽、予昌州,
州鍖州焉乎、秦胥胥,
缦予乎昭澶秦逾,
渗惿随河湖。
是不是看起来像外星语言一样?
子晰在船上表示听不懂,立马召来了翻译,翻译成了楚国贵族使用的书面雅言。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我们对比下这种语言,发现和现在侗族语言很相似,更加印证了百越属性。
不过大家可能觉得奇怪的是,这是一个越人男人唱给楚人男人听的,不是越女。
越人歌
百越族短发文身,是一个海洋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和今天的壮族、侗族等一个来源。百越族有着同中原人完全不同的习俗,让很多中原人很是诧异。比如中原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然而百越民族却断发文身,这让中原人很不能接受,其实百越族大多要下海捕鱼或者采珍珠,文身只是为了吓退水里的鱼,剪掉头发也是为了方便在水下活动,这和草原游牧民族为了骑马髡发或辫发很类似。
壮族
名将粟裕就是侗族
百越族有很多在汉人看来很奇特的风俗,比如说,百越族崇拜黑,甚至有把牙齿染黑的习俗,在高句丽和日本,也有这种风俗存在。
百越族分布很广,吴国和越国是最北的分支,最南一直到粤语区,粤即越
其实百越族只是和汉族最大的来源羌藏族不同源而已,并不优劣之说,百越族的基因单倍群O1a今天在汉族中占到了20%、五分之一的比例,尤其以江南为多。
百越族长相
百越族对于江南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地名,都来自于百越族语言,比如说姑苏和余杭。
姑苏,上古音kaa sngaa,“姑kaa”是百越常见的发语词,“胥sngaa”是称心、满意之义,“姑胥”即是称心之地的意思。
余杭上古音la gaang,“余la”也是百越常见的发语词,而“杭gaang”对应壮语的搁浅gaangx。余杭就是搁浅之地的意思。
同时,吴国国号自称“勾吴”,读音是kuung ngwaa。“勾kuung”和上文提到的姑苏的“姑”kaa一样,是个古代吴越语的发语词。“吴”的意思就是国家,“勾吴”越族土著对自己建立的政权的称呼,“吴”不过是中原人的叫法。同样的,越国国号自称“于越”,《会稽记》也提及:“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于越”是越人自称,越国则是中原诸国对他们的称呼。这说明,勾吴和于越,才是这两个国家的自称。
而且,不能简单把吴国等同于江苏,越国等同于浙江,事实上,浙北也是吴国之地,所以吴越不能作为江浙两省的简称。
说了这么多,大致讲述了吴越争霸的历史,这和后面要讲述的问题有何关联呢?
当然有关联。
因为,我们今天说的吴语、吴地,和春秋战国的吴国其实并没有关系!
此吴非彼吴,此吴是孙权的吴国。
二、吴语和吴地都源自孙权的吴国
前文说过了,首先,吴越两国虽然争霸多年,但其实本是一家,都是百越人。战国时代,吴越之地都被楚国统一了,当地人并没有吴人、越人的观点,项羽起兵江东,他自称是“楚人”,而不是“吴人”。
江南一地有“吴人”的意识,源自孙权的吴国。
吴国地图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乱世之中,胡族众多,因为汉朝距离魏晋南北朝最近,所以胡族把华夏族称为“汉人”,比如东魏的时候,匈奴贵族刘贵和汉人高敖曹都是高欢的手下,他们一起坐着的时候,听说修河的劳工死了很多,刘贵说:“一钱汉,随之死”,高敖曹大怒,拔刀砍向刘贵,别人纷纷劝架。
说明,当时把华夏族已经称为“汉人”,这是汉族的来历。
而把江南人称为“吴人”,则是因为孙权的吴国。
说起来,其实孙吴和春秋吴国也有一些关联,我们知道,公元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7年之后称帝,建立了吴国,这就是“吴”的来历。
只不过为何孙权会被册封为吴王,而不是楚王,或者越王?那还是和春秋吴国有关联。
吴国虽然灭亡了,但是吴国首都姑苏获得了“吴”的名字,一直到今天,都有一个地方叫做“吴县”,现在叫“吴中区”。
在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划分天下为48郡,江南是“会稽郡”。虽然江南是会稽郡,但是郡治仍旧是吴县,也就是苏州,这两个名称,或许便反映了吴越一体的思想。
秦朝四十八郡图
但是到了西汉时期,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江南之地建立吴国,公元前195年,刘邦封刘濞为吴王,都于江苏沛县,后来定国都于广陵,即江苏省扬州市,可以说,苏州的“吴”之名影响了此地,所以刘邦建邦定国的时候,此地就叫做“吴国”。
吴国后来风光了一把,联合楚国和赵国发动了著名的七国之乱,后来被名将周亚夫平定,国家也被废除,但是江南之地叫“吴”,却留了下来。
汉朝的吴国
后来因为会稽郡实在太大了,涵盖了今天的江浙沪,东汉顺帝时期,对会稽郡进行了拆分,按照钱塘江划分,钱塘江的西部是吴郡,东部是会稽郡,史称“吴会分治”,虽然分治,但两者同出一脉,因而一直并称,比如诸葛亮建议联合孙权的《隆中对》,就说要“东联吴会”。
可以说,吴郡和会稽郡的分离正好暗合了历史上的吴国和越国的地区,吴郡的郡治所就在苏州吴县,全是吴,此后的吴郡之地便有了名副其实的“吴”的名字。
所以公元196年,曹操奏请东汉朝廷封孙策为”吴侯”,就是因为江南之地叫“吴”,吴开始建都于吴郡,就是江苏苏州。
周瑜和孙策
等到孙权吴国建立之后,江南所谓的“吴”便指的就是孙吴了,比如说浙江省湖州市有一个区名叫“吴兴”,我们知道,吴国是在苏州兴起的,怎么湖州会有吴兴呢?那是因为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取“吴国兴盛”之意把湖州改为吴兴,并设立了吴兴郡。却未能兴盛,最终被灭。所以,“吴兴”的“吴”就是孙吴,而不是春秋吴国。
从晋代开始,江南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代称:“三吴”。“三吴”就是吴郡(郡治苏州)、吴兴郡(郡治湖州)和会稽郡(郡治绍兴)。所以偶来又有“三吴都会”的说法。
那么“越“这个字就消失了吗?也没有,到了三国时代,依然有一些没有融入汉族的百越族存在,孙权对此进行了清剿,就是“山越“,可是孙权说不定祖上也有百越族基因,只是汉化早晚的区别了。
但是绍兴毕竟不是吴,曾经是越国国都,所以唐朝初年把它改名为“越州”。绍兴的“越州”之名跨越千年,所以那边的传统戏曲也叫作“越剧”。
越剧
从此之后,吴越之地在历经千年地名混乱后,逐渐清晰了起来:
苏州为主的地区是吴地,绍兴为主的地区是越地,这和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版图基本上是一样的。
只是,吴地和越地的分界线在哪里呢?
按道理说,是钱塘江,所以钱塘江的杭州就非常重要。
然而,隋唐时期的杭州城还十分贫弱,在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前,杭州名叫“钱唐”,是一个小县城,属于苏州的吴郡管辖。那个时候,西湖也并未形成,当时的雏形叫做“金牛湖”,只是一个邻近海洋的小水塘。
三国时代,杭州出了一位英雄人物,就是富阳的孙权,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三分天下,建立东吴,连曹操也忍不住称赞“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你如果跟孙权说,他是杭州人,他可能一脸懵,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杭州,孙权是吴郡富阳人,他只会觉得自己是吴郡人。孙权定都南京,可能从来没来过杭州。
所以当时吴地很大,包括了杭州。越地则很小,只有绍兴和以南的地区。
这就是吴越之地的历史了。
三、为何江南话叫做吴语而不是越语?
明白了吴地是孙吴之国后,问题就简单了,江南话自然叫做“吴语”,而不是“越语”,因为吴语早在六朝时代便形成了,而绍兴名叫“越州”,则是到了唐朝时期的事情。
吴语,是今天江南地区依然通行的方言,也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吴语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之前,各国都通行着自己的语言,有些甚至不是方言,那是另外一种语言,大部分虽然被中原汉语同化,却遗留了大量土著语言元素,比如说保留“楚语”元素的湘语、保留“巴蜀语”元素的四川西南官话等。
而江南吴语也是保留了很多古越语的成分,后来西晋的永嘉之乱,大量北方百姓南下,同化了吴语,吴语进一步被中原化,却依然保留了自身特色。
事实上,六朝时代是吴语的形成和定型时期,也拥有了“吴语”、“吴方言”这个名字,这个吴国,正如前文所说,不是春秋吴国,是孙权的东吴。
西晋南渡成东晋之后,东晋也成为了吴人,吴语进一步被中原化,并最终定型形成。当然,中原化并没有把吴语消灭,也没能将其变成官话。
其实,吴语也是土著语和中原语不断融合的产物,吴语的逆流可以体现在杭州话中,杭州话自然是吴语,但是北宋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宋朝皇室和贵族来到了杭州,带来了大量中原话语,虽然没能把杭州话变成官话,却给杭州话带来大量中原特征。
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吴语已经完全形成。比如说北齐的颜之推到了北方,点评南方人说话,写道:
“南人以钱为涎,以石为射,以贱为羡,以是为舐不分”,即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如“知道zhidao”和“资道zidao”,这个在今天吴语中依然存在。
而至少从那个时候起,北方的语言就已经分了平舌音和翘舌音,这是受到阿尔泰语言影响的结果。
吴语在受到中原汉语冲击和同化的同时,依然保持着自身的语言特点。到了唐朝的时候,,时和岁丰、国泰民安,经济重心南移至江南,吴语的发展环境相对稳定,吴语在得到巩固的同时,也奠定了现代吴语音的规模。
且唐朝之后,今天的吴语区长期处于一个行政单位内,唐朝时期,吴语区都属于江南道。宋朝时期,吴语区都属于两浙路。元朝时期,吴语区都属于江浙行省。
唐朝时代,吴语区和江南都属于江南东道
北宋时代,吴语区和江南都属于两浙路
只有到了朱元璋时代,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把河南江北行省和江浙行省合并,就此诞生了江苏和浙江两个省份,吴语区的苏州府、常州府等和杭州府、湖州府等就此分离,一直到今天。
明朝时代,江南一分为二,一部分属于南直隶,今天的江苏,一部分属于浙江
但是南京依旧是吴语区,只有到了太平天国内乱时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太平天国时期,江南陷入十余年的战乱,是太平军和清军拉锯的地方,等到战乱过后,富庶的江南一片残破,满目萧条,江浙两省损失人口竟然高达3100万。而战前两省的人口也不过7300万,江南更是总灾区。苏州府的在籍人口,从650万下降到230万。杭州府的人口战前有372万,战后只剩下一个零头:72万,杭州的老城区,从一个80万人的大城市跌落到只剩下20余万。
同时,在皖南地区,本地讲吴语的人口大量死亡,商业繁荣的皖南几乎变成千里无人区,当地政府不得不从长江以北招流民来开垦,深刻的改变了皖南的语言形势,皖南吴语自此全面退到郊区。根据相关数据,战前整个吴语区的人口占清朝总人口的20%,战后骤跌至8%。
浙江人口损耗图
旷日持久的兵燹之祸对江南吴语区的人口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据统计,1851年,江苏省总人口4430万,苏南是3269万人,苏北则是1161万人。
战后苏南人口减少1831万,苏北增加了209万。自此吴语失去了江苏省第一大方言的地位。几乎全境都是吴语的浙江则由3127万死剩1497万。浙江所有州府除温州府外人口统统剧烈下滑,其中湖州府更是由近300万跌至不足10万。
因为人口损耗大,大量江淮移民南下,最终改变了南京和镇江的语言,南京和镇江至今都说江淮官话就是一个例子。同样,改变了安徽南部地区,安徽南部地区形成了无数吴语的孤岛,吴语区进一步缩小,这是吴语区遭到的最大挫折。
太平天国
不过,吴语区依然守住了江北防线,那就是属于常州府的靖江,一直使用吴语,今天属于泰州市。还有南通市的海门和启东,也使用吴语。
但是人们对于吴语区的印象已经等同于江南之地了,所以一般来说,因为地处江南,人们把不适用吴语的南京也纳入“吴地“,而真正说吴语的靖江,因为在江北,有时反而不纳入。
太平天国对于浙江吴语区的影响倒是比较小的,虽然杭州遭到了兵祸巨大的破坏,甚至严州府因为人口大量减少,最终被撤销编制,并入了杭州,就是今天杭州的淳安县,严州府城最终湮灭在千岛湖下,就此消失。
千岛湖水面下的严州古城
但是因为浙江损失的人口移民都来自于绍兴,同样说吴语,所以浙江省保留了吴语区,直到今天,杭州还有一句谚语,“杭州萝卜绍兴根”,就是说绍兴人大量移民杭州的历史。
当然了,江南叫“吴“还是叫“越“,其实并不重要,吴越本来就是一体的,唐朝的时候,人们把江南也称为“吴越之地“,诗仙李白在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写道: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就把吴越连在一起说的。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江淮地区有一个“吴国“,后来改名南唐了,后来浙江地区又兴起了一个国家,就直接叫做“吴越国”,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国名两个字的国家。贯休献给吴越国王钱镠的诗中写道:“一剑霜寒十四州“,颇以江南之地都在吴越而骄傲,但其实润州和常州等地并不在吴越国境内。
所以,吴越本来就不分家,江南叫做吴越之地,或者简称“吴地“,都可以。
上一篇
下一篇
“山是山,河是河,越野還得聯動雲大哥”、“N檔直接踩油門,然後直接D檔就可以瞭”、“年輕人第一臺帶移動廁所的SUV”、“聽說這個...
無人車來也(公眾號 無人車來也 ),有滋有味解讀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智能駕駛故事!值得關註!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一個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