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s 手术,也称为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由英国心脏外科医生唐纳德·罗斯于1967年开发。作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一种,其将患者自身的肺动脉瓣替代病变的主动脉瓣。虽然 Ross 手术的难度较大,但整体来说,Ross手术的成功率已经在近年取得了巨大进步。
2022 年 2 月 21 日,来自美国纽约市西奈山医院的一项新研究首次将 Ross 手术与其他进行比较,并表明对于 50 岁以下需要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AVR) 的患者来说,罗斯手术可能比常规机械或生物置换术更有利。
需要进行 AVR 的年轻人所需瓣膜的理想替代品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人工瓣膜有机械瓣(更耐用,但患者需要终身抗凝治疗)与生物瓣(使用寿命有限,患者在将来可能需再行开胸手术处理)两种,选择依据患者年龄。通常建议:65岁以上患者建议置换生物瓣,50岁以下患者建议置换机械瓣,50~65岁患者机械瓣和生物瓣均可考虑。Ross 手术与它们相比,根本区别就在于使用患者自身的活肺动脉瓣代替患病的主动脉瓣。
为了进一步将三者进行比较,西奈山医院的这一支研究团队分析了 1997 年 1 月 1 日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在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接受首次选择性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 1,302 名 18 至 50 岁患者记录。这项回顾性研究从不同手术方式的长期生存率和瓣膜相关并发症(包括中风、大出血、再手术和急性心内膜炎)的风险角度进行分析。
为了减轻可能的患者或瓣膜相关混杂因素,应用了具有严格排除标准的倾向匹配分析以消除任何基线差异。最终将患者平均分为三类:其中三分之一进行了 Ross手术,三分之一进行了生物瓣膜置换术,其余进行了机械瓣膜置换术。
研究团队观察了手术后 15 年间的结果,发现 Ross 手术后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且与 Ross 手术相比,术后 15 年,如果患者接受生物或机械主动脉瓣,总死亡率会高出两倍以上。此外,Ross手术后的精算生存率为 93.1%(95%CI:89.1%-95.7%),这与美国一般人群(年龄,性别和种族匹配)生存率相似。
在瓣膜相关并发症方面,Ross 手术与机械瓣膜相比,中风或大出血的风险显著降低(3.8% vs 13% , 15 年后)。相似地,与生物瓣膜相比,进行Ross 手术的患者其再手术次数以及心内膜炎的并发症显著减少(17% vs 30% , 15年后)。然而,15年后,Ross 手术后再次手术的风险高于机械瓣膜置换(17% vs 7.4%, 15年后)。
此外,研究还分析了任何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后的 30 天死亡率(包括卒中、大出血、心内膜炎或再手术),研究人员发现,大出血、中风或心内膜炎的相关的死亡率更高(2.6% vs5.6% vs 13.5% )。相比之下,再次手术的 20 天死亡率最低(1.1%)。
这项研究表明,虽然 Ross 手术后有一定的再次手术风险,但相关风险很低,且与更好的长期结局相关。研究主要作者 Ismail El-Hamamsy 博士也表示,虽然机械瓣具有出色的耐用性,但这种方法与大出血或中风的持续风险有关,而显然这些风险的后果更加严重。
临度科研面向医生个人、医院/单位、企业提供各种科研咨询培训服务,包括研究设计、统计分析、EDC系统、科研培训、实验技术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linduky10)咨询沟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