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已至,2022年的新年即将告罄,考研成绩也要出来啦,不知道大家的复试准备了怎么样呢?
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的考试内容中,也许一个案例,几个法理,若干条文,都是对某一条古老法律格言的现代阐释,倘若你恰好十分熟悉这些法谚,提前思考过其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并能够灵活的表达和运用,触类旁通,那么在答题过程中,一定会事半功倍,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01
经典法谚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
法谚解读
此处的法言来自古老的英文谚语“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
这句话体现了对司法程序正义而非实体正义的格外强调,反映了正义的时效问题。即使司法裁判的结果是公正的,如果过迟做出裁判,或者过迟告知当事人,程序上的不公正将使裁判成为非正义的。最大的司法正义理应是司法制度的正义,即基于保障人权和限制权力的普遍道义而形成的司法制度,在正义的司法制度基础上才能产生真正的司法公正。
02
经典法谚
“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
法谚解读
这并不是法律对个人的冷漠无情,而是民事法律的适用者或纠纷裁判者——司法机关必须保持被动性和中立性使然。民法以“意思自治”为原则,尊重当事人的自由与选择,法院对于没有提起诉讼的案件不得受理,对于权利人没有请求的事项不得审查,不得在审理和裁判时任意处理。如果法律允许司法机关随便干预私人生活,将引发社会秩序极度混乱。因此,我国法律规定了诉讼时效制度,以督促债权人尽快行使权利。
03
经典法谚
“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于经验。”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法谚解读
“he life of law doesn't lie in logic, but in experience.”这句话出自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Jr.,1841年3月8日-1935年3月6日)。
最早出现在1880年霍姆斯的对兰德尔论合同法的书的评论之中,反对使用纯粹逻辑的方法来构建法律学说。逻辑侧重于推理演绎,而经验则是侧重于实践,强调了跳出三段论。逻辑在客观上提供了法律的适用形式,而经验则能补足单一推断所带来的片面性。这是因为法律实践之中存在各种变量,即使是三段论之中的大前提,其内容也包括各种情节。虽然从外在表现上来看似乎推理是一个封闭的过程,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每一个案例都有特定的语境、不同的习惯,追求不同的信仰与法律价值,并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这是每个判决合法性的基础。
04
经典法谚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韩非子
法谚解读
出自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韩非子·有度》。
这句话的意思是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韩非认为法律要时刻保持公正,不能偏袒权贵,应一视同仁,做到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让法治成为共同价值和信念,否则法律将形同虚设。
05
经典法谚
“一次不公的判断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犹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
——弗朗西斯·培根
法谚解读
出自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的《论司法》。
这句话鲜明体现了司法公正的重大意义。司法公正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应坚持和体现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司法公正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是司法的本质要求和终极价值准则,追求司法公正是司法的永恒主题,也是民众对司法的期望。因此要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06
经典法谚
“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
——王安石(宋)
法谚解读
出自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的《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官吏不良善,那么即使有法律也不能按法行事; 如果法律不完善,那么即使有钱有财也不能管理好。法治的实现要求有良好的法律,同时也要求合适的人对法律进行正确的执行和适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07
经典法谚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法谚解读
以事实为根据,要求司法机关办理案件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据客观存在的事实认定案件事实;以法律为准绳,要求司法机关办理案件要在査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对案件作出正确的处理,正确认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正确认定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正确认定刑事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犯罪以及应当适用的刑罚。
08
经典法谚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亚伯拉罕·林肯
法谚解读
出自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
法律和道德的联系十分密切。道德是法的基础和评价标准,这主要表现在:道德是法律的理论基础、价值基础、运作的社会基础,是法的补充,具有弥补法律漏洞的作用。法是传播道德、保障道德实施的有效手段,这主要表现在:通过立法,将社会中的道德理念、信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赋予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法的强制力,进一步强化、维护、实现道德规范;法是道德的承载者,它弘扬、发展一定社会的道德理念、信条和原则,促进社会道德的更新和变革;法是形成新的道德风貌、新的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
註:本文譯自Benjamin B的【實用光學】系列文章中的第三篇,僅供交流學習,原文鏈接: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