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上空,剪嘴鸥群,被贪得无厌击昏。(William Everson 作者 Robinson Jeffers)
喙,是鸟儿分类的重要标志。羽衣是会经常换的;嘴和腿的颜色,是可以改的。大部分鸟儿。冬天的羽衣和夏天的羽衣不同。未成年的羽衣和成年后的羽衣也不同。可鸟嘴,生来是啥样,就是啥样。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鸟儿独自一个都可以成立个族群了。剪嘴鸥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尽管与鸥鸟、燕鸥都有血缘关系,因此样子很相似。一样的头戴小黑帽,一样的脖围白巾。但身长不过四五十公分的剪嘴鸥却可以自立门户,这得归功于它那张大嘴。因为这实在是太特殊了,在整个鸟类世界,的确找不到第二家。这嘴的形状有如一把通红的薄刀,但下嘴喙比上嘴喙长上很多,顶端还箍了两圈黑铁以加固。这自然不是因为剪嘴鸥随心所为,想怎么长就怎么长。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依靠这双长嘴,剪嘴鸥可以玩一些其他鸟儿都无法玩的高难度动作。比如在水面上有如耕地一样纵横扫描,用下喙在水中抄起一条条小鱼。当然,它也可以在空中盘旋,当看到猎物时,再一头扎入水中。一击致命,一发锁喉。
以前很多人质疑剪嘴鸥的捕食方式,理由是,如果在水中,它们不慎将长喙磕碰到了岩石上,那不就槽糕了吗?那轻薄狭长的尖嘴在如此高的速度下,可当不起岩石的些微撞击的。然而又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说:没有付出,哪有得到?不冒点危险,哪有美味的鱼虾?
这说得好象其他鸟儿都是混吃喝的二世祖一般。不过呢,就我看来,以鸟儿出众的眼力,处理紧急情况的高效反应,当然还有长期捕食养成的娴熟度,将长喙拆断的可能性到底会有多大呢?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例剪嘴鸥因下喙撞击石头而受伤的具体事例。我这群吃瓜群众如此替鸟儿担心会不会太杞人忧天了?
剪嘴鸥的捕食
可以确定的是,除了标志性的长嘴,剪嘴鸥还有一项独门绝技,那就是它的瞳孔。与猫儿相似,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早晚是圆圆的杏仁一样的瞳仁,中午会是一条线。这种特性在其他鸟儿身上都没有被发现。应该归功于它在凌晨捕猎的习惯。想想看,在那初露微光的清晨,湖面上还冒着袅袅的寒气,万籁俱静,一切都仿佛还在沉睡中。忽然,一道闪电划破薄雾,击碎平静的湖面,长嘴从水中钳起一条彻夜不眠的鱼儿,这就是速捷的剪嘴鸥。它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真理诠释得淋漓尽致。经过一早上的辛劳,收获颇丰。也许就在我们还在犯圣母病,替它担心的时候,剪嘴鸥已经吃饱喝足,来到岸边,收起一只脚表演“金鸡独立”休息,让中午的太阳晾干它沾满水珠的羽毛。
剪嘴鸥在亚洲,非洲和美洲都有分布,成为了科学家的主要研究对象。德国学者魏格纳提出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在大西洋的两侧,非洲和美洲,都有相似的剪嘴鸥,但它们却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族群,这只可能是由于以前大陆的分裂造成的同一个种群分居两岸。而对于中国来说,它们却来得到很少。一般都只在南海一带惊鸿一现。但有传闻,在西藏的丹巴河谷,有人曾经发现剪嘴鸥一家的踪影。
丹巴?这地方不是在四川吗?什么时候跑到西藏去了?其实呢。这是音译惹的祸。四川这儿的丹巴在甘孜州,名字叫“danba”。而西藏的“丹巴”其实应该是(dibang),其实叫它“迪邦”可能更好。
岗日嘎布
在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隅、喜马拉雅山的南麓,横断山脉的西侧,有一座美丽的雪山,名唤“岗日嘎布”,海拨6882米。藏文的原意是“雪山帽子”。由名可知,其上真是白雪皑皑。由其南侧山坡发源一条小溪,名为“丹巴曲”。其下游接受各雪山融水支流汇合,改名为“达兰河”。此是为中国横断山脉最西的河流。其南流进入印度境内,并最终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而布拉马普特拉河是印度教中赫赫有名的神河,其名字意义就是“梵天之子”,即印度创世神梵天儿子的化身,也就是著名的“生主”。其一共有十位,由梵天的心脏所生,共同创造了世间的生命。神话并非虚假,布拉马普特拉河也是印度的生命之源。其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就是著名的雅鲁藏布江,按水量来算是为中国第五长河。
丹巴曲
迪邦河谷一带,终年接受来自印度洋的海洋季风带来的大量暖流,里面内藏无尽湿热水气。在无法翻越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的情况下,大量水汽在山体南坡凝结成雨落下,将此地滋润得物肥水美,被称为“西藏江南”。充沛的降雨在山间形成大小河流,又因此地本属高山区域,海拔从1800米到5000米不等,致使此地气候偏于凉爽宜人。由山坡高处到低处。高山森林、温带阔叶林,温带针叶林依序生长,结合山区破碎封闭的地理结构,形成各种大大小小,千姿百态的生物圈。在如此丰富的森林资源中,各种富有特色的珍贵动植物竞相生长。不知多少珍禽异兽藏匿其间!
在这里高山植物有雪杜鹃,葛根藤,景天,虎耳草,雪莲,无心菜等等。针叶木有铁杉,冷杉,冬青松, 杜鹃树, 红豆杉等等。常绿阔叶树有含笑槭 ,木兰槭,木兰马蹄荷和婆婆纳杨等等。草食动物有斑羚,羚牛,苏门羚,林麝等等。食肉动物有雪豹、云豹,还有珍贵的孟加拉虎等等。这些还都是常见的品种,还有不少“养在深闺人未识”!
生活在这一地区的鸟儿更是数不胜数。本来喜马拉雅山一带就是珍贵的鸟类家园。英国人甚至在1830就进行过考察并出版过专著。据不完全统计,在这里的鸟儿品种有沼泽鹧鸪、栗背噪鹛、沼泽幽鹛、棕胸幽鹛、沼泽幽鹛、茶胸鹩鹛、棕喉鹩鹛….等等数十种,很多都是这里的特有种。而中国仅有的剪嘴鸥在这里安家就一点也不意外了。
美丽的藏南
藏南地区充足的水源为剪嘴鸥在这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水流通涧越峡,在山间形成了各种美丽的飞瀑、小溪、湖泊、浅滩。水中有各种肥美的鱼儿。更妙的是,在那里生活的藏族同胞笃信藏传佛教,是不吃鱼的。于是这里成了鱼儿生育的天堂。有时一个小湖可能就藏有千斤鱼儿。这样。剪嘴鸥就有着丰富的食物来源。它们应该是乘坐每年四五月份的西南季风和雨云一起从南方飞来,在这山花灿烂的季节里,到这里来生儿育女。
剪嘴鸥喜欢成群地居住在河边,雄鸟们在那里施展着自己“燕子抄水”的绝技,口中发出巨大的叫声以引起雌鸟们的注意。人们总是爱质疑它们为什么采用如此夸张的表演方式。其实呢,和人类的弄潮少年一样,这样惊心动魄的动作也就是一场表演。越炫目、惊险的演出,越能收获异性芳心。当聪明的雄鸥查觉到自己的表演已经成功之后,它们会飞到心仪的伴侣身边,吐出刚刚猎获的一条小鱼儿,恭敬地衔著,递给雌鸥做为定情信物。这时,可怜的小鱼还在激烈挣扎,以为有机会逃出生天呢。如果雌鸥接受雄鸥的话。它就会接过这份礼物,吃下去。这就算婚姻成立了。它俩会相守一生。
求偶中的剪嘴鸥
当雄鸥和雌鸥在一起时,它会当一个温柔的好丈夫,原本尖厉的尖声也化为呢喃的细语。在共处一段时间后,生育下一代的日子到了。新郎和新娘会一起并肩展翅飞到河边的沙滩上。在上面刨一个浅坑,生下带着斑点的宝贝蛋。一次要生三到七枚蛋,这在鸟类中算是多的。历经二十多天的孵化,小剪嘴鸥才会来到这个世界。但是,不一定七枚蛋都能平安孵化,也不一定每一只小剪嘴鸥都能健康成长。野外总是潜藏着各种危险。猿猴、蟒蛇等生物时刻威胁着它们的生命。然而更可怕的是,人类对这些生灵的肆意残杀。无所不在的盗猎也出现在这方净土。这连百兽之王的老虎也无法幸免。当地人就发现过怀孕母虎被残杀的迹象。
产生这样悲剧的原因很大一部份是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因为这一带至今被印度非法侵占。然而,他们却又无法做到公平地对待居住在这一带的与他们主体民族不同人种的居民,造成这里的管理多年失控。人民生活落后,经济无法发展。近在咫尺的中国政府又无法实施有效管理。以至于经常发生不人道的惨剧。
长大的小剪嘴鸥可以在第一场冬雪到来前随父母远飞南方去避寒。而这一带的人们必须为过冬储备食物和燃料。年幼的孩子们必须在大雪封山的季节,爬过积满冰雪的山路,越过封冻的河流去上学,这是这一带人民生存的现状。
人民的生活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保护这片土地上的物种了。
我们的藏南
解放军作家金辉对藏南那片土地曾这样换算:
——相当于一个江苏省、一个浙江省;
——相当于三个台湾、六个北京;
——相当于一个匈牙利、两个丹麦、三个比利时;
——相当于六个科威特;
——相当于十个英阿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相当于二十个日俄吵得不可开交的北方四岛;
——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一国被另一国强行侵占的最大一片土地;
——是中国版图的一百零一分之一。
刚孵化的小鸥
这时,那里又迎来了一个转折点,希望藏南的人们可以因祸得福,在这次的事件中看到希望,也希望剪嘴鸥再次来到这儿时,能够看到脚下已经是五星红旗飘扬的土地。
(本文写作于中印军队洞朗对峙期间,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一年,但藏南局势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希望不会是遥遥无期。)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