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期末復習資料】組織學與胚胎學 復習重點整理

第一章 組織學緒論

LM和EM的分辨率

光學顯微鏡(簡稱光鏡,LM 光鏡下觀察的結構稱顯微結構)分辨率0.2μm

電子顯微鏡(簡稱電鏡,EM 電鏡下觀察的結構稱超微結構)分辨率0.2nm 是光鏡的1000倍

EM的種類

1. 透射電鏡(TEM)

電子密度高——色深

電子密度低——色淺

2. 掃描電鏡(SEM)

石蠟切片術

取材 → 固定 → 脫水 → 透明 → 包埋 → 切片 → 染色 → 封 片

HE染色

蘇木精- 伊紅染色(HE染色法)

蘇木精為堿性染料,使染色質和核糖體著紫藍色----嗜堿性

伊紅為酸性染料,使細胞質著粉紅色----嗜酸性

對堿性和酸性染料都缺乏親和力 ----中 性

PAS反應

過碘酸希夫反應,顯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鏈,紫紅色反應產物為陽性

第二章 細 胞

細胞的主要組成部分

細胞膜

細胞質:細胞器

細胞核

單位膜的化學構成及分子結構模型

化學成分:膜蛋白 膜脂 糖類

分子結構模型:液態鑲嵌模型:以液態類脂雙分子層為基架,其中鑲嵌功能不同的蛋白質,具有流動性和不對稱性

細胞器的主要種類及相應功能

染色質的組成

常染色質、異染色質及染色體間的關系

第三章 上皮組織

上皮組織的一般特點

上皮組織特點:

1、細胞多、間質少。

2、細胞有極性,有遊離面、基底面和側面。

3、無血管,營養物質來自於結締組織內的血管,通過基膜滲透。

4、神經末梢豐富。

上皮組織的分類

被覆上皮 保護

腺上皮 以分泌功能為主的上皮

感覺上皮 接受某種特殊感覺機能的上皮。

被覆上皮的分類

微絨毛、纖毛、緊密連接、縫隙連接、橋粒、基膜和質膜內褶的位置、結構和功能

(一) 上皮細胞遊離面:細胞衣、微絨毛、纖毛

1.微絨毛(光鏡下看不到)

(1)細胞遊離面伸出的微細指狀突起,直徑0.1um.

(2)組成:細胞膜,胞質,縱行微絲(微絲下端可附著於終末網)

(3)形成光鏡下可見的紋狀緣(小腸)和刷狀緣(腎小管)

(4)功能:增加細胞表面積,有利於物質的吸收

2.纖毛

(1)上皮細胞遊離面較長突起,長5-10um,直徑約0.2-0.5um,光鏡下可見

(2)內部結構(9+2):周圍九組二連微管,中央2條單微管(動力蛋白臂,分解ATP後附著相鄰微管,產生位移或滑動)

(3)功能:節律性定向擺動

(二)上皮細胞的側面

1.緊密連接(又稱封閉小環)

(1)位於細胞側面頂端

(2)相鄰細胞膜間斷融合,非融合處有極窄的間隙;在緊密連接區,相鄰兩細胞的細胞膜上具有呈格狀的脊,脊脊相互緊貼,細胞間隙消失,無脊的部分可有10-15 nm的間隙。

(3)屏障作用:阻擋物質穿過細胞間隙。

2.中間連接

(1)位於緊密連接下方

(2)細胞間隙裡有中等電子密度的絲狀物,胞質側有薄層致密物質和微絲附著,微絲交織組成終末網。

(3)黏著作用,保持細胞形態,傳遞細胞收縮

3.橋粒(黏著斑)——最牢固

(1)呈斑狀;細胞間隙有絲狀物,中央有致密中間線,胞質面有較厚的致密物質成附著板其上有角蛋白絲(張力絲)附著,並成袢狀返回胞質

(2)牢固的機械性連接作用,使上皮耐摩擦(皮膚、食管)

4.縫隙連接

(1)結構:2—3nm細胞間隙,內有許多間隔相等的連接點;細胞膜中有許多分佈規律的連接小體對接,食腔連通

(2)功能:小分子物質可通過,是相鄰細胞的增殖分化,代謝、功能同步化(常見於心肌細胞之間,平滑肌細胞之間與神經細胞之間

(3)連接復合體:上述4種連接中2個或2個以上毗鄰存在,叫做連接復合體

(三)上皮細胞的基底面

1.基膜

(1)上皮細胞基底面與深層結締組織之間形成的薄膜

(2)LM:HE染色呈粉紅色(見於少數上皮細胞)

(3)EM:基板+網板

基板:緊貼上皮細胞基底面的一薄層透明質和其下的密度高的致密層構成(透明層+致密層)——上皮細胞分泌

網板:網狀纖維+基質有時有少許纖維

(4)功能:支持與固著半透膜,有利於物質交換 引導上皮細胞移動影響細胞分化

2.質膜內褶

(1)上皮細胞基底面的細胞膜折向細胞質所形成的內褶。內褶內含有較多縱形排列線粒體

(2)功能:擴大細胞基底面底部表面積,有利於水和電解質的迅速轉運

3.半橋粒

(1)位於上皮細胞基底面和基膜之間

(2)結構:為橋粒結構的一半

(3)功能:將上皮細胞固著在基膜上

第四章 固有結締組織

疏松結締組織的結構和特點

組成:細胞、細胞間質(纖維基質、組織液)

特點:細胞種類多、纖維含量少且排列疏松、基質豐富

三種纖維和七種細胞的光電鏡結構和主要功能

細胞

a. 成纖維細胞

LM:胞體較大,扁平多突起,胞質弱嗜堿性,核大卵圓形,著色淺,核仁明顯。

EM:豐富的RER和發達的高爾基復合體。

功能:形成三種纖維,形成基質。

處於靜息狀態的成纖維細胞稱纖維細胞。

b、巨噬細胞:

結構:LM : 活躍時伸出較長或形態不規則的偽足,核小,卵圓形或腎形,著色深,胞質豐富、嗜酸性,含有顆粒和空泡

EM :有不規則皺褶、微絨毛和球形隆起;含大量溶酶體、吞噬體、吞飲小泡;殘餘體。以及數量不等的糙面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線粒體

功能:1、吞噬作用2、參與免疫應答3、分泌功能

來源:血液中的單核細胞

c、漿細胞

結構:LM: 核小、圓或卵圓形,偏於細胞一側,核內染色質豐富,多聚集在核周圍並向核中心呈輻射狀排列,呈車輪狀;胞質強嗜堿性,近細胞核處有一著色較淺而透明的區域稱核周暈

EM 豐富的RER平行排列,發達的Golgi C.

功能:分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參與體液免疫

來源:B淋巴細胞

d、肥大細胞

結構:LM :胞體大,圓或卵圓形,胞質充滿粗大的嗜堿性顆粒,核小而圓,著色深,居中

功能:顆粒內含肝素,組織胺,嗜酸性細胞趨化因子等,胞質含白三烯,釋放後引起過敏反應。

e、脂肪細胞

f、間充質細胞

g、白細胞

纖維:

1、膠原纖維:(白纖維)

LM:較粗,HE染色呈粉紅帶狀,波浪狀走行,分支交織成網。

EM:膠原原纖維,有64nm周期性橫紋。 化學成分:I型和III型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 → 膠原原纖維 → 膠原纖維

特點:韌性大,抗拉性強。無彈性。

2、 彈性纖維:(黃纖維)

LM:較細,HE染色呈淺粉紅色,醛復紅染色為紫紅色。直徑為0.2——1um。細絲狀,折光率強 ,分支交叉成網。

EM:微原纖維,彈性蛋白。

物理特性:彈性大。

3、 網狀纖維

LM: HE染色淡紅色,直徑為0.2——1um。鍍銀染色呈黑色分支交織成網。

EM:膠原原纖維,有64nm周期性橫紋 。

化學成分:III型膠原蛋白,多糖和糖。 組成:由III型膠原蛋白組成,表面覆蓋糖蛋白。

物理特性:有韌性,無彈性

分子篩

在結締組織基質中透明質酸含量豐富,構成蛋白復合物的主幹。其他糖胺聚糖則與核心蛋白結合構成蛋白聚糖亞單位,後者再通過結合蛋白結合於透明質酸長鏈上,形成蛋白聚糖聚合體。

蛋白聚糖聚合體形成有許多微細孔隙的分子篩結構,小於孔隙的水和水溶性營養物質、代謝產物、激素、氣體分子等可以通過。便於血液與細胞間的物質交換;大於孔隙的水分子物質、細菌等不能通過,使基質成為限制細菌等有害物質擴散的防禦屏障

組織液的形成和作用

形成:在動脈端血漿成分滲出,在組織中於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後,部分回流靜脈端,部分進入毛細淋巴管。

功能:構成細胞核賴以生存的微環境。產生或回流阻礙,導致組織水腫或脫水。

第五章 血液和淋巴

血清血漿的概念

血漿:相當於細胞間質,由水(90%),血漿細胞,脂蛋白、酶激素、維生素、無機鹽和各種代謝產物組成。

血清:當血液流出血管後,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轉變為不溶解的纖維蛋白並網絡血液有形成分凝固成血塊,同時析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稱血清。

各類白細胞的光電鏡結構和主要功能

白細胞從骨髓進入血液,24小時內以變形運動穿過血管壁,進入結締組織和淋巴組織

1.中性粒細胞

形態:直徑10——12um,胞質內含許多細小顆粒(嗜天青顆粒和特殊顆粒)核呈桿狀或分葉(2——5)

核左移(1——2):嚴重細菌感染

核右移(4——5):骨髓造血功能障礙

嗜天青顆粒: 淺紫色,20%體積大,為溶解體,含酸性磷酸酶、髓過氧化物酶體等酸性水解酶類

特殊顆粒: 淺紅色,80%體積小,為分泌顆粒,含堿性磷酸酶、溶解酶、吞噬素等

(1)功能:趨化作用、吞食細菌和異物

1.嗜酸性細胞

直徑5-10um。細胞核常為兩葉,細胞質內常充滿粗大均勻的鮮紅色嗜酸性顆粒。

顆粒內含有:

a.芳基硫酸酯酶:滅活白三烯,從而抑制過敏反應

b.組胺酶:分解組胺

c.陽離子蛋白:殺滅寄生蟲

2.嗜堿性粒細胞

(1) 形態:直徑10~15 µm ,核常為2葉,胞質內充滿粗大均勻的鮮紅色嗜酸性顆粒,內含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及陽離子蛋白。(1)形態:直徑10~15 µm ,核常為2葉,胞質內充滿粗大均勻的鮮紅色嗜酸性顆粒,內含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及陽離子蛋白。

(2) 功能:組胺酶分解組胺;芳基硫酸酯酶滅活白三烯,從而抑制過敏反應;陽離子蛋白殺滅寄生蟲。

4、嗜堿性粒細胞(basophil)

(1)形態:直徑10~12 µm ,核分葉、S形或不規則;胞質內含大小不等、分佈不均的嗜堿性顆粒。

(2)分泌物(同肥大細胞)  嗜堿性顆粒含肝素、組胺、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等;  細胞基質內有白三烯。

(3)功能  參與過敏反應的形成。

5、單核細胞(monocyte)

(1)形態:直徑14~20 µm;核呈腎形、馬蹄鐵形或不規則,染色質顆粒細而松散,著色淺;胞質弱嗜堿性呈灰藍色,含許多嗜天青顆粒。

(2)功能:有一定的吞噬能力,進入結締組織後分化成巨噬細胞。

6、淋巴細胞(lymphocyte)

(1)形態

① 小淋巴細胞:6~8 µm ,胞質少,強嗜堿性,核圓有側凹,染色質塊狀著色深。

② 中淋巴細胞:9~12 µm ,胞質較多,含少量嗜天青顆粒,核染色質略稀疏,著色略淺。

③ 大:淋巴細胞13~20 µm   血液中以小淋巴細胞為主,有部分中淋巴細胞;大淋巴細胞存在於淋巴組織中。

(2)功能:參與免疫應答,抵禦疾病。

血液有形成分的正常值

造血幹細胞和造血祖細胞的概念

(1)造血幹細胞是生成各種血細胞的原始細胞,又稱多能造血幹細胞。起源於卵黃囊血島,出生後主要位於紅骨髓具有很強的增殖潛能以及.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能力

(2) 造血祖細胞:由造血幹細胞分化而來,分化方向確定,亦稱定向造血幹細胞,不同的集落刺激因子,作用於造血祖細胞,分化為各種血細胞。

網織紅細胞: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從骨髓進入血液,這些細胞內上殘留部分核糖體,用煌焦油染色呈細網狀,稱網織紅細胞。核糖體的存在,表示網織紅細胞尚有繼續合成紅細胞的能力。

第六章 軟骨和骨

同源細胞群:在軟骨凹陷內不斷分裂增殖,常形成2~8個細胞聚集在一起,它們是由一個幼稚軟骨細胞分化而來,故稱同源細胞群。

軟骨的類型及主要成分

透明軟骨——膠原原纖維

彈性軟骨——彈性纖維

纖維軟骨——膠原纖維束

骨細胞的結構和主要功能

骨密質的分類及構成

環骨板:內環骨板、外環骨板

骨單位(哈弗斯系統):中央管、哈弗斯骨板

間骨板

第七章 肌組織

肌組織的不同點、共同點

肌原纖維的超微結構

由上千條與長軸平行的粗細肌絲規律排列構成。

粗肌絲:

分佈:肌節長貫暗帶,中央固定於M線,兩端遊離,末端止於明帶暗帶交界處。

構成:由肌球蛋白組成

細肌絲:

分佈:一端固定於Z線,一段伸入粗肌絲間,中止於H帶外側

構成:肌動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鈣蛋白

肌節、橫小管、三聯體、閏盤的概念

肌節:相鄰兩條z線之間的一段肌原纖維稱為肌節,它由1/2I帶+A帶+1/2I帶所組成,是骨骼肌細胞和功能的基本結構

橫小管:肌膜以垂直於肌纖維長軸方向陷入肌質內形成的管狀結構,又稱T小管。可將肌膜的興奮迅速傳至肌纖維內部,引起肌原纖維同步收縮。

三聯體:每條橫小管與相鄰兩側的終池組成三聯體,在此部位將興奮從肌膜傳遞到肌質網膜上

閏盤:心肌纖維之間的連接結構稱閏盤

第八章 神經組織

神經元的形態結構和功能

神經元由胞體和突起構成。

神經細胞亦稱神經元。它是一種接受機體內、外刺激,整合信息和傳導神經沖動等功能的高度分化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與功能單位

尼氏體、神經原纖維(細胞質內)的概念和功能

尼氏體:光鏡下呈顆粒狀或塊狀的強嗜堿性物質。由發達糙面內質網和遊離核糖體組成。具有活躍的合成蛋白質功能

神經原纖維:實質是由微管和神經絲聚集而成。構成神經元的細胞骨架,起支持作用,微管還參與胞體和突起內的物質運輸。

化學性突觸的結構和功能

突觸是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非神經元間傳遞信息的一種特化的細胞連接。

化學性突觸(以神經遞質為傳遞媒介)和電突觸(電為媒介),電突觸的實質是縫隙連接

突出的顯微結構在HE染色中無法顯示,但通過銀染後可見為黑色軸突終末上午球狀或環扣狀膨大

突觸的超微結構(電鏡下)

神經元的分類

根據神經元的功能分類

1、感覺神經元

2、運動神經元(傳出神經元)

3、中間神經元

神經膠質細胞的結構和主要功能

有突起的細胞,但不分樹突和軸突 功能:支持、營養、防禦、修復和保護

血—腦屏障的位置和結構

在血液與腦組織之間由連續毛細血管內皮、基膜神經膠質膜組成。

功能: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質進入腦,選擇性允許營養和代謝產物通過,維持腦內環境穩定,保證神經元的正常功能。

有髓神經纖維的結構和功能

軸突、髓鞘和施萬細胞(周圍有髓神經纖維)或少突膠質細胞(中樞有髓神經纖維)

功能:傳導神經沖動,實質上是電流的傳導

郎飛結、結間體的概念

郎飛結:一個施萬細胞包裹一段軸突或長樹突,相鄰的施萬細胞不完全連接,形成神經纖維的狹窄處,稱郎飛結。

結間體:相鄰兩個郎飛結之間的一段神經纖維稱結間體。

各種神經末梢的分類、結構和功能

第九章 循環系統

1、動脈管壁的一般結構,大、中、小動脈和微動脈的結構特點和功能關系

aa26a2aeb21d36176b7c0d2afec2a7f2

動脈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1)大動脈:將心臟間斷的射血轉變為血管中持續的血流。 

(2)中動脈:在神經支配下收縮和舒張,可調節分配到身體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 

(3)小動脈和微動脈:在神經支配下收縮和舒張,能顯著地調節組織局部血流量和血壓。

2、毛細血管的分類、結構和功能特點

3、靜脈管壁的結構域動脈相比的特點

4、心臟的結構和心臟的傳導系統

心臟傳導系統的特殊心肌細胞

1、起搏細胞

2、移行細胞

3、浦肯野纖維(束細胞)

5、浦肯野纖維(束細胞)的分佈、形態

位於心室的心內膜下層

第十章 免疫系統

胸腺的結構

血—胸腺屏障

胸腺皮質內的毛細血管及其周圍結構具有屏障作用。

構成:

①連續性毛細血管內皮

內皮周圍連續的基膜

③血管周隙(含巨噬細胞)

④胸腺上皮基膜

⑤連續胸腺上皮細胞突起

功能:阻止血液內的一般抗原物質和藥物透過,維持胸腺內環境的穩定、保證胸腺細胞的正常發育。

淋巴結的結構

4c7e56cb904a010a099d8ceb860b4ecf

淋巴細胞再循環

周圍淋巴管及淋巴組織中的淋巴細胞可經過淋巴管道進入血液,並通過血液循環周遊全身,然後通過穿越彌散淋巴組織中的毛細血管後微靜脈或開放的血管末端(脾)等,返回淋巴組織或淋巴器官。這種淋巴細胞在血液循環和淋巴組織(器官)之間周而復始地遷移和交換的現象稱淋巴細胞再循環。

主要由記憶T細胞和記憶B細胞參加

大大增加瞭與抗原接觸機會,擴大及提高瞭機體的免疫效能。

脾的結構

紅髓:由脾索和脾竇組成

白髓:相當於淋巴結的皮質,由動脈周圍淋巴鞘、淋巴小結(脾小結)、邊緣區和邊緣竇組成

第十一章 內分泌系統

1、甲狀腺的結構、功能(甲狀腺濾泡、濾泡旁細胞)

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

濾泡旁細胞分泌降鈣素

2、腎上腺的結構和功能

由外向內分為:球狀帶、束狀帶、網狀帶

球狀帶分泌鹽皮質激素

束狀帶分泌糖皮質激素

網狀帶分泌雄激素、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質激素

3、垂體遠側部的結構和功能:

4、下丘腦弓狀核的功能:

5、垂體門脈系統

① 大腦基底動脈環發出的垂體上動脈

② 垂體上動脈從結節部上端進入神經垂體的漏鬥,在該部形成袢狀的竇狀毛細血管網,稱初級毛細血管網。

③ 毛細血管網再於結節部匯集成數條垂體門微靜脈,下行到遠側部再形成竇狀毛細血管網,次級毛細血管網。

④ 遠側部的毛細血管最後匯成集合靜脈進入垂體周圍的靜脈竇。垂體門微靜脈及兩端毛細血管網構成垂體門脈系統。

6、下丘腦視上核與室旁核的神經內分泌細胞及與神經垂體的關系

第十二章 皮膚

皮膚由表皮和真皮構成 皮膚分為薄皮和厚皮

表皮細胞分為 角質形成細胞、 非角質形成細胞

表破分為五層 基底層 棘層 顆粒層 透明層 角質層

皮脂腺開口於毛囊上部 外泌汗腺開口於汗孔

第十三章 消化管

1、消化管的一般結構

2、胃底腺壁細胞和主細胞的光電鏡結構和功能

胃底腺由壁細胞、主細胞、頸黏液細胞、幹細胞和內分泌細胞組成

1、壁細胞 光鏡下:位於體部較多、胞體大,呈圓錐形;細胞核居中,可有雙核,胞質嗜酸性強。 電鏡下:可見細胞內小管、微絨毛、微管泡系統、線粒體、少量糙面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功能:合成和分泌鹽酸、分泌內因子

2、主細胞

主要分佈在腺底部

a.光鏡下:細胞體呈柱狀;細胞核圓形位於基底;胞質呈強嗜堿性,頂部胞質充滿酶原顆粒。

b.電鏡下:微絨毛短而少,基部內含豐富的糙面內質網和線粒體;胞質頂部內有許多橢圓形的酶原顆粒和發達的高爾基體。

c.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嬰兒期還能分泌凝乳酶

3、小腸與消化吸收有關的結構特點

4、小腸黏膜由環形褶皺和絨毛構成

上皮向固有層內下陷形成腸腺

上皮的組成:柱狀細胞(吸收細胞)、杯狀細胞、內分泌細胞、帕內特細胞(潘氏細胞)、幹細胞

微絨毛、細胞衣(吸附有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內因子受體)

中央乳糜管:小腸絨毛中央有縱行的毛細淋巴管,稱中央乳糜管起始端為盲管,內皮細胞之間有較大的間隙主要輸送乳糜微粒,促進脂肪吸收

第十四章 消化腺

1、大唾液腺的腺泡和導管

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三對,其導管均開口於口腔。一般結構特點

(1)外包被膜,內分小葉,實質分腺泡和導管。

(2)腺泡

根據形態及功能特點可分為三種類型,即:漿液性腺泡、粘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已於腺上皮講述)。

(3)導管 分為閏管、紋狀管、小葉間導管和總導管。

2、胰腺

胰腺的腺實質分為外分泌部、內分泌部(胰島)

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內分泌部分泌高血糖素、胰島素

外分泌部結構特點

①為漿液性腺細胞

②腺泡外無肌上皮細胞

③腺泡腔內有泡心細胞

④導管無紋狀管

人胰島主要有A、BD、和PP等細胞種類

3、肝小葉

Ⅰ中央靜脈

Ⅱ肝板(肝索)

肝小葉是肝的基本結構與功能單位。肝小葉中最重要的為肝細胞。

肝細胞有三種不同功能面:血竇面、細胞連接面、膽小管面

Ⅲ肝血竇

ⅰ:內皮細胞

ⅱ肝巨噬細胞

Ⅳ竇周隙

位置:肝血竇內皮與肝細胞之間

幹細胞的血竇面有許多微絨毛伸入竇周隙內,使肝細胞的表面積大大增加,且內皮通透性大。因此竇周隙是肝細胞與血液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

竇周隙內有貯脂細胞 功能:能吸收、貯存維生素A;產生細胞外基質和網狀纖維

Ⅴ肝小管

4、門管區的組成

膽葉間膽管、膽葉間靜脈、膽葉間動脈

第十五章 呼吸系統

1、支氣管樹、肺小葉的名詞解釋

支氣管由肺門入肺後,反復分支成樹枝狀,稱支氣管樹

每個細支氣管及其所屬的各級分支和肺泡稱為一個肺小葉

2、肺內導氣部和呼吸部的組成

① 肺的導氣部 包括葉支氣管、段支氣管、小支氣管、細支氣管、終末細支氣管,具有傳導氣體功能,但無氣體交換功能

② 肺的呼吸部 包括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具有氣體交換功能。

3、肺內導氣部管壁結構的變化規律

管徑逐漸變小,管壁變薄,三層分界不明顯。上皮仍為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但逐漸變薄。杯狀細胞、混合腺和透明軟骨都逐漸消失,而固有層外側的平滑肌卻相對增多。

4、Ⅰ、Ⅱ型肺泡細胞的位置、光電鏡結構和功能

Ⅰ型肺泡細胞:數量少,但覆蓋肺泡表面積95%。

光鏡:細胞體扁平,含核部分厚突向肺泡腔,無核部分薄,參與構成氣-血屏障

電鏡:相鄰的Ⅰ型肺泡細胞、或與Ⅱ型肺泡細胞及刷細胞之間有緊密連接。細胞器少,胞質內有吞飲小泡, 內含吞入的表面活性物質和微小塵粒。

功能:Ⅰ型肺泡細胞無分裂能力,損傷後由Ⅱ型肺泡細胞增殖分化補充。

Ⅱ型肺泡細胞:位於Ⅰ型肺泡細胞之間。數量多,但僅覆蓋肺泡表面的5%左右。

光鏡下:立方形或圓形,頂端突入肺泡腔。核圓形,胞質著色淺,呈泡沫狀。

電鏡下:細胞遊離面有少量微絨毛。胞質內富含線粒體、溶酶體和粗面內質網,較發達的高爾基復合體。 核上方有較多的分泌顆粒,顆粒內有平行排列的板層狀嗜鋨性板層小體,主要成分為磷脂(表面 活性物質)。

功能:Ⅱ型肺泡細胞有分裂、增殖和分化為Ⅰ型肺泡細胞的潛能

5、氣-血屏障

肺泡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所通過的結構。由肺泡表面活性物質、Ⅰ型肺泡細胞與基膜、薄層結締組織、連續毛細血管基膜與內皮構成。

第十六章 泌尿系統

第十七章

64bc8394412da3722ea3e3a76c3d5063

1、腎單位的組成

腎小體、腎小管

2、腎小體的結構、濾過膜組成

腎小體:血管球、腎小囊

血管球:分為入球微動脈、出球微動脈

血管球是一種動脈性毛細血管網

入球微動脈比出球微動脈粗而短,血管球內的血壓比一般毛細血管高,有利於過濾。

特點:

①有孔型,無隔膜

②帶負電荷,有選擇性通透作用

③基膜可阻止血漿內某些大分子物質通過

腎小囊:初級突起、次級突起、裂孔(覆蓋一層裂孔膜)

濾過膜(濾過屏障):內皮、基膜、足細胞裂孔膜

3、近曲小管

由單層立方形或椎體形細胞組成、胞體較大、細胞分界不清、胞質呈強嗜酸性。

上皮細胞面有緊密排列的刷狀緣,細胞基部有縱紋。電鏡下有大量密集而排列整齊的微絨毛、側突、質膜內褶、桿狀線粒體 → 有利於原尿和蛋白質的重吸收。

4、致密斑和球旁細胞的形態和功能

3、球旁復合體(juxtaglomerular complex) 也稱腎小球旁器,由球旁細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細胞組成。

4、(1)球旁細胞(juxtaglomerular cell)

① 主要分佈在入球微動脈壁位於近腎小體血管極處。

② 血管壁平滑肌細胞特化成的上皮樣細胞。

③ 功能:分泌腎素(renin),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產生促紅細胞生成素。

(2)致密斑(macula densa)

① 遠曲小管靠近腎小體血管極側的上皮細胞增高、變特化形成一個橢圓形斑塊,稱致密斑。

② 細胞呈高柱狀,排列緊密,胞質染色淺,核橢圓形,位於細胞頂部.

③ 功能:是一種Na+ 離子感受器,能敏銳地感受遠曲小管內濾液內Na+ 的濃度變化。當濾液內Na+ 濃度降低時,將信息傳遞給球旁細胞和球外系膜細胞,促使球旁細胞分泌腎素,增強遠端小管儲Na+ 排K+ 的作用。

第十八章 男性生殖系統

第十九章 女性生殖系統

第二十章 人體胚胎早期發生

1、受精的概念、地點和意義

概念:指精子穿入卵子,相互融合成受精卵的過程

地點:輸卵管壺腹部

意義:

①新個體生命的開端

②遺傳與變異的統一

③性別的決定

2、卵裂

受精卵有絲分裂的過程稱卵裂,卵裂產生的細胞稱卵裂球

3、胚泡的形成

胚泡腔、內細胞群、滋養層

4、植入的概念、時間和正常部位

概念:胚泡埋入子宮內膜的過程稱植入,又稱著床。

時間:第5—6d開始,第11—12d完成

正常部位:子宮底部或體部,最多見於子宮後壁

5、蛻膜的概念、蛻膜的分部

植入後子宮內膜稱蛻膜。

分部:基蛻膜、包蛻膜、壁蛻膜

6、三胚層主要的分化結果

7、胎膜的組成、一般結構和作用

概念:受精卵分裂分化所形成的胚體以外的附屬結構統稱胎膜

組成:微毛膜、羊膜、卵黃囊、尿囊、臍帶

8、胎盤的一般結構和功能

9、胎盤膜(胎盤屏障)

早期組成:

①合體滋養層

②細胞滋養層及其基膜

③絨毛內薄層結締組織

④絨毛內毛細血管的基膜及內皮

妊娠後期:

①合體滋養層

②毛細血管內皮

③兩者之間的基膜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超齐全的米价天梯,建议收藏,买米跟着就对啦!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猪玲玲

· 6分钟前

經濟||中國的人均工資是什麼水平?

大傢好,今天我來做一個經濟方面的調查報告,主題是中國的人均收入,尤其是工資收入。形形色色的不可靠數據 進入正題前我...

· 22分钟前

联通卡怎么注销?

写在前面:目前手机卡注销都会遇到不少问题,但是掌握方法也不麻烦,做好以下两点,注销手机卡安全可靠。

· 31分钟前

大理洱海 | 最美小岛上的最美民宿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1353293221658624

· 41分钟前

流量“安心包”用著不安心

一個北京移動在2015年推出的服務:每10元100MB,不足10元部分按照0.29元/MB收取,直至超出流量費用達到60元時,不再收取費用...

· 41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