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义》曰:射者,进退周旋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译:《射义说》:射箭的人,进退揖让行礼都要符合礼的规定,内里的心志端正,外形的四体平直,然后拿着弓箭审视动作是否稳固。执弓搭箭后审视过动作是否稳固了,然后才可以谈能否命中目标,这样做可以观察射箭者的德行。
此三代射艺之遗文也。射法首章所云,不出体直。次章所云,不出审固。而中则撒放之巧也。然必志正而后体直,体直而后审固,审固而后可中。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志不正则驰,何以养气。气不养则馁,何以充体。敬以直内,此立其诚也。此圣贤之学,非术士所能知也。至于进退周旋必中礼,则有射体详载仪礼内可考。
译:这是夏商周上古三代关于射艺留下来的文章。射法开篇所讲,超出不了四体平直的内容。接下来所说,也不会超过审视动作是否稳固的要领。而射中目标则是撒放的机巧。然而必然是心志端正了而后四体才能平直,四体平直了而后才能审视自己的动作,审视过动作稳固了然后才能射中目标。心志,是气的统帅;气,是充盈身体的东西。心志不正则流逝,用什么来养气;气得不到荣养则会不足,用什么来充盈身体?用严肃恭敬的态度来保持内心的正直,以此来树立内心的诚意。这是圣贤之学,那里是术士能够明白的道理。至于进退揖让行礼都要符合礼的要求,则有与射礼相关的书籍详细的记载了礼仪的规定,可以去参考查阅。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
译:孟子说:羿教人射箭,一定要把弓拉满;跟他学习射箭的人,也一样会努力把弓拉满。 《虎钤经》曰:镞不上指,必无中理;指不知镞,同于无目。彀之说也。然彀各视其体之长短,以前后臂肩一直如线而挽力至尽为度。若臂肩未直,镞已上指,宜易长矢。臂肩已直。后手已尽,镞未上指,宜易短矢。又须力胜于弓,不可弓胜于力,弓胜力则身臂为弓所苦,不得平直而彀矣。古语云:软弓长箭,快马轻刀。又云:莫患弓软,服将自远;莫患力羸,服之自伾,皆笃论也。
译:《虎钤经》里说:箭头挨不到指头,必然没有射中目标的道理;指尖不去知镞,等同于没有睁开眼睛射箭。这是解说把弓拉满后的动作。然而如何算把弓拉满要根据各自身体骨架的长短来看,以前后手臂肩膀在一条直线上而拉到最大的力量为度。如果肩臂还没有伸直,箭头已经挨上指尖,应该换更长的箭;肩臂已经伸直,后手的力量已经用完,箭头还没有挨到指尖,则要换短一些的箭。又要做到人的力量要比弓的大,而不是弓的力量大于人的力量。弓的力量更大则身体手臂都要被弓的力量所牵累,不能做到身体平直的拉满弓。古话说:软弓长箭,快马轻刀(是战争中四大利器)。又说:不要担心弓的力量不足,能够把弓控制的好了,自然就能够射的远;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弱,练习的久了自然就有力气了。这都是很确定的理论了。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三曰五射。
译:《周礼•保氏》:(保氏)用君子之道教养国子,于是教他君子六艺;第三种是“五射”。 郑康成注曰: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愚意白矢谓正立拈弓,右手持一失树之,投于左手大指、食指间,见其矢白于土也。参连:古射用四矢,搢三而挟一个,故插于带右者三矢,相次参然而连也。剡注,以目从矢镞,直贯于鹄,剡然而锐注也,所谓审也。襄,平也。尺,曲尺也。肘至手为尺。襄尺,谓弓引满,前后尺平直,所谓体直而固也。井仪,谓四矢集正鹄如井字。诗曰:「四矢如树」,此射之中也,巧也。
译:郑康成注释说:五射,是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这五种。我认为“白矢”,是说端正的执弓站好,右手将一根箭立著拿起来,投进左手大拇指与食指之间,让箭头都扎在土里。“参连”,古代射箭用四支箭,在腰带中插三支箭而拿一支,因此插在腰带右边的三支箭依次相近挨在一起。“剡注”,用眼睛沿着箭杆箭头的方向,直直的贯注在靶子上,目光锐利,这是所谓的“审”。襄,是平的意思。尺,是弯曲的尺,肘到手叫做尺。“襄尺”,意思是把弓拉满,前后手的肘到手这一段都是平直的,就是所谓的四体平直而动作稳固。“井仪”,是指射出的四支箭在箭靶上聚集在一起如同一个“井”字。有诗说:“四支箭像树一样立在一起”,这是射箭的核心,也是机巧所在。
Mia叽说:
来吧,今天的信息量实在是大了点儿,附上一些原文大家热闹热闹。
1.《周礼·地官·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2.关于“五射”具体的意思,除了文中东汉的郑玄(郑康成)的注释之外,Mia叽还找到了这样几种解释。
贾公彦(唐) 疏:云白矢者,矢在侯而贯侯过,见其镞白;云参连者,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也;云剡注者,谓羽头高镞低而去,剡剡然;云襄尺者,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襄(让)君一尺而退;云井仪者,四矢贯侯,如井之容仪也。
李呈芬(明·《射经》):周官保氏教国子五射,曰:白矢,白镞至指也,此弯弓之法,所谓彀率也。曰:叁连,谓先发一矢,三矢夹于三指间,相继拾发,不至断绝,此注矢之法也。曰:剡注,剡锐也,弓弰也,注指也,箭发则靡其弰,直指于前以送矢。所谓撧掷是也。(撧者,后手摘弦如撧断之状,翻手向后,仰掌向上,令见掌纹也。掷者,以前手点弰,如掷物之状,令上稍指的下弰指脾骨下也。)或谓矢头剡处,直往注于侯,不从高而下,即谚所谓水平箭,此发矢之法也。曰:襄尺,襄平也,尺曲尺也,谓平其肘,使肘上可置杯水。盖架弦毕便引之,比及满使臂直如矢也。或曰襄包也,肘至手为尺,射者常以肱敝其胸肋,无使他人之矢从虚而入,此自防之法也。曰:井仪,言开弓圆满似井形也。或谓四矢集侯如井字,即诗四矢如树,此射法之妙也。呜呼,射之道备矣。
3.“软弓、长箭、快马、轻刀”,是被明朝武学家茅元仪在《武备志》、《石民四十集》两部书中称为四大利器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出来猫一眼。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佈谷媽有一位同事,32歲備孕。但由於工作壓力大,父母那邊又催得急,她焦慮瞭幾個月都沒見好消息。後來為瞭成功受孕,她更是...
对称分量法 可以将三相电流转换成三组电流分量。 以a相为基准的对称分量法变换矩阵: mathbf{T} mathbf{T}=left( begin{ar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