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是指為實現教育目的而由學校按學生的發展水平所組成的,進行教育教學和學校生活的基層學生組織。班級是學生集體的基層組織,是學校進行教育和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率先使用“班級”一詞的是著名教育傢艾拉斯莫斯。17世紀捷克教育傢誇美紐斯首先提出瞭“班級授課制”,到瞭19世紀,德國教育傢赫爾巴特在其基礎上讓形式日趨規范,後來蘇聯教育傢凱洛夫又集誇美紐斯和赫爾巴特之大成,提出瞭分科課程論、教師主導論和課堂教學的原則、環節等,構築瞭班級授課制的教學論模式。雖然後來“道爾頓制”“特普朗制”“活動課時制”等教學組織形式各有其長處和理論、實踐依據,但各國采用的主要教學組織形式仍然是班級授課制。
有瞭班級,就有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管理者,是學校辦學思想的貫徹者,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工作的教師,也是一個班中全體任課教師教學、教育工作的協調者。其作用不言而喻。接下來,我將從七個方面談談我對班級建設的一些淺顯思考:
教師最大的課程就是學生。班級是由學生組成,研究學生是管理班級的重點。學生是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學生是班級管理的一個支點,班主任隻有利用好這個支點,才能使班級管理的杠桿有力可使,班級管理的杠桿才會平衡。班主任需要在全面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對掌握的材料進行分析處理,並將整理結果分類存放起來,即建立學生的檔案。建立學生檔案一般分為四個環節:收集-整理-鑒定-保管。
學生檔案有兩種:集體檔案和個體檔案。集體檔案是指班主任將全班學生在各個時期各方面的表現,班級的歷史、現狀、趨勢分析等記錄下來作為今後教育集體的依據或參照的檔案。個體檔案是指將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表現和發展動態收集起來作為個體教育依據的檔案。學生檔案中最常見的是學生個人檔案。集體檔案可從班級文化、班訓、班歌、班級各項活動的留影與總結、教師的更換、學生的增減等方面入手。而個人成長檔案,應是班主任和傢長一起來建立,從基本信息、成長大事記、各方評語、定期成績等方面入手。這是一項很復雜的,但卻是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
筆者作為一名數學教師,這裡主要從數學學科談起。一個偶然的機會,孩子們上課紀律不夠好,在一如既往的說教過後,筆者腦中迸發瞭四個字:課堂精神。當時未多想,隻談及尊重:尊重課堂,尊重知識,尊重老師,尊重同學。說到尊重知識,想起之前在知乎上看到過的一個真實故事,大抵是說:大學一個老教授上課,一名大一新生因為內心的期許與所處環境的不對等以致失望,成績一落千丈,上課總是心不在焉被老教授點名,具體細節不多說,老教授一句話讓筆者有醍醐灌頂之感:學校不好,難道知識也不好麼?課後細想,筆者對課堂精神歸納如下:學會尊重,懂得合作,敢於表達。
在說完課堂精神後,順其自然的說到數學精神,筆者認為孩子們應該具備的數學精神有:會傾聽、愛思考、善提問、勤探究、懂表達,既獨立又成序列化。前段時間在濟南培訓,有位專傢分享道:每位教師都該瞭解他的學科文化。對此,深有認同。註重課堂數學文化的滲透,這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謂:“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對數學文化有瞭解,才能真正讓孩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明白數學與生活的密切相關。數字的產生和使用,0的故事,乘除法豎式的演變等等。這些都是有源可探,有史可依的,那圍繞在背後的一個個故事,更能激發孩子們的好奇與興趣。
1.常規:貴在經常
班級常規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班級學生各項能力得到充分鍛煉,使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之一。班主任首先要克服傳統的管理思想,要有科學的管理思想。將管理和教育相結合,通過管理促進教育,又通過教育促進管理,取得理想效果。以《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校一日常規》為準則,狠抓學生基本生活習慣,文明語言、舉止行為,校內外學習行為、紀律道德,使常規制度化。我們必須讓學生明白:怎麼說,怎麼坐,怎麼走,怎麼做。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要有對應的標準。如:吃飯應該排隊、安靜、不浪費、不說話,先幹什麼再幹什麼?這不是約束學生,是給他們我們心中最優質的行為規范標準,學生間可以有差距,但必須有導向。
關於常規訓練,我們應該做到每期有專項:在每一學期開學,或者其他時間段,我們需要集中的幾天的訓練,每節課的內容都叫常規課。每月有提升:在學期初訓練後,隨著每天的落實,應該看到進步、看到提升,若沒有,一定要思考原因,及時總結。每周有主題:每周可以定一個專項訓練點,如衛生、紀律、課後休息等方面,作為常規的“復習課”“鞏固課”。每日有落實:常規見細,常規貴在經常性,每天的常規都必須落實到位,哪裡有問題,必須。隨時有評價:從應該怎樣做的評價到怎樣做更好,在初階段的訓練,我們必須像“蚊子”一樣,長鳴於耳。常規是我們百說不厭的話題,也是被經常被悄悄忽視的話題,在1-3年級我們一定不能松懈。
2.班級講壇:協同共育的樞紐
建立班級講壇,每周利用班會課或生命課邀請班級講壇嘉賓:術業專攻的傢長、校長、學生等。它既為學生提供瞭展示的平臺,也為學生提供瞭學習的更高舞臺。讓每一位傢長參與進來,讓每一位學生參與進來,讓每一個生命都自信光彩。班級講壇話題多樣:如何洗幹凈一件衣服,數學給我帶來的影響,我們該怎樣看動畫片;形式多樣:可以是講座,可以是辯論,可以是實踐;地點多樣:科技館、博物館、郊外都可。讓學生的思想活起來、趣起來,百花齊放育成長。
3.遊戲:下課時間的教育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說到童年,我們總是會聯想到遊戲,作為教師,筆者會經常回憶自己小時候的校園生活。那時候沒有電腦、手機,有的傢庭電視也沒有。但課餘與放學是那麼的好玩。如:彈玻璃球、玩紙牌、比飛機、捉迷藏、跳格子等等。如今學生課餘好像很單調,要麼你追我趕的奔跑,要麼談論看過的影視,或者一起唱唱抖音裡的歌曲。小學生的激情和體力十分充足,我們要引導他們如何釋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收集整理不同類型的遊戲,以是否具有正向意義為指標進行篩選。如有餘力,筆者也建議和學生一起開發屬於班級的遊戲,遊戲既是身體的體操,也是思維的體操。
4.小組合作,及時評價
以四人小組(全能小組長、學習小組長、紀律小組長、生活小組長)為單位建立合作學習小組,並以此為基本單元開展教育評價。舉我們班的具體操作辦法:以學習成績為標準進行一次分組(一般是異質分組,同質分組課用於具體課堂需要,但並不具備長時性。),以表現情況進行二次調整。發放小組表單,組內成員合作完成:組名、小組口號、四個小組長的選舉(全能小組長由教師指定)、明確組長職責。制作各組評價量表,形成人人競爭、小組間競爭、大組間競爭的三維良性競爭。周五由班長收集並進行分數統計,教師根據評價量表,寫好本周小結,及時反饋在傢長群,供傢長瞭解學生在校表現,及時教育。當然,在這裡面每周及時的獎懲機制、小組長的培訓工作是核心點。當合作學習小組建立到一定階段後,便可開展基於此的其他衍生活動,如:制定一周小目標、小組談心會、小組公益活動等等。
5.班級外宣:讓每個孩子有價值感,讓每位傢長幸福
每周一小節,每月一簡報,每期一視頻。保證展現每一位孩子的生長足跡。評選每月之星、每月好故事、每月最佳感動等專項小報道。班級簡報及時發至傢長群,讓傢長看到學生的閃光點和生長點。除此之外,也更應該讓學生及時看到,確立自己的價值感,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讓人人爭當榜樣。
總而言之,班級作為學校的基本教學單元,舉足輕重,而班主任正是啟動班級運轉的核心樞紐。在學校活動滲透下,我們更應該渴望看到班級的自發活動、自主教育、自我成長。我們必須明白以班級為切入點更具有教育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學校層面,我們需要思考如何調動班主任主觀能動性,如何促進班級的多彩生長,營造出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良好班級生長氛圍。
摘自 | 《時代教育·行知縱橫》(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學術指導)2021年9月刊/欄目:教育思考
前往理由 (Reason to go):1. 死亡谷國傢公園是除阿拉斯加外最大的國傢公園,幾近深不可測。公園占地面積 330萬英畝/134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