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刷视频刷到了这个新闻,新闻中的父亲在摄影中特写“珍妮吃掉了罂粟籽的面包”,然后迅速撕掉了那一页,新闻标题也是耸人听闻:儿童教材中再现罂粟籽,父亲怒而撕书!
作为一个从小很爱《七色花》这篇童话的成年人,我当时第一个反应是,罂粟籽在哪里,我怎么不记得。对于小时候读过七色花故事的人来说,我们都记得这是一个经久不衰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老婆婆给了珍妮七色花瓣,让她许七个愿望,她愿望找回丢失的面包圈,补救打碎的花瓶,去一趟北极,回到院子里,要很多玩具,让玩具消失,剩下最后一瓣花瓣时,她选择让跛腿的小男孩重新站起来。
一个很美好的小故事,小女孩从弥补过错,实现力所不及的贪婪之后后悔,到最后的将爱赠予他人。我记得我小时候还曾经幻想,如果我有七色花,我会怎么用呢?
行文至此,我不禁产生疑问:罂粟籽在七色花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它只是故事最开始的时候,妈妈给珍妮的一个面包圈,它并没有对全文有非常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说,这个故事是老奶奶给了珍妮一朵罂粟花,让她满足七个愿望,那我认为这篇文字的问题非常严重,但是它只是作为欧洲传统食材的出现在了文字的一角,何至于父亲放大特写怒而撕书?
第二个问题:是谈虎色变还是舐皮论骨?
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海上通信》写到:“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
首先从罂粟从食材的角度来看,罂粟籽在做熟之后,没有任何毒性,在中国,国家不但允许制作罂粟籽油。且罂粟籽油也能由国家指定的企业(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出品。从另一个角度看,罂粟籽在中国可以生产也可以食用。
其次,我不禁联想起前两天一个如出一辙的新闻:《研究生逗猫被通报批评,上海交大取消评优资格》,记得这条新闻刚刚一出的时候,舆论哗然,新闻用这种易于引发争议的标题,引发网友一顿狂喷,我作为一个养猫人士,当时看到标题也是非常愤怒,点开知乎交大同学亲自下场解释,我们才知道,第一个猫猫有学校专人喂养,且,实时播报猫猫情况。第二,已有不适当逗猫被多次抓伤的情况出现,(手欠)在当下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已经三番五次明令禁止学生出去逗猫(犯欠)。在学校妥善安置,三令五申之后,依然有人逗猫引起抓伤,那学校的这个决策我认为没有任何问题。试问,这条不负责任的新闻为什么要断章取义引发这么大的争议?说的朴素一点,就是煽动群众的一种投机心态。说严重一点,就是在上海一直高举热点的情况下,蹭热点趁机大发灾难红利!
同理,在我的观点中,我认为这个怒而撕书也是同样的原因。因为人教教材处于风口浪尖,无论唐氏综合征,还是吴勇工作室查无此地,一直高居热点不下。
这条新闻,它蹭热点哗众取宠的目的大过于事实真相。
如果我给孩子讲这个故事,首先我在排除孩子会为罂粟籽的好奇度还是听七色花实现梦想的新鲜感之外。一个六七岁的孩子问到我什么是罂粟籽,我觉得我给出的正常解释是:罂粟籽做熟后,是外国的一种食品。生的是一种有剧毒的植物。所以咱们中国不吃的。因为会要了命。
我觉得就可以了吧?对于一个刚刚上小学,字都认不全需要汉语拼音的小盆友,我们过分解释罂粟籽有什么意义吗?
但表明我的观点:我认为罂粟籽应该做适当修改,或者做成知识小卡片,因为东西方的文化,饮食习惯的差异,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是应该做适当的解释的。
最重要的是修改罂粟籽为花籽还是花生仁甚至奶油面包圈,巧克力面包圈,对于整个文章的影响,无伤大雅。
有必要放大特写怒而撕书吗?
舐皮论骨而已。
四大“醒”,包括 wake,waken,awake 和 awaken,它們意思相近,有的時候甚至感覺它們是一樣的,那怎麼區分它們呢?一、wak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