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因為網絡上一些信息,大傢就吵起來瞭,吵來吵去卻沒有任何結果,所以,我們該如何討論問題呢?
答案是共識。
面對爭議,我們需要找到共識,在共識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去討論問題,並通過討論問題,進一步達成共識。這就是從共識走向共識。
1.
什麼是共識?共識就是無論你是男生還是女生,無論是持有什麼立場,無論你是什麼觀點,大傢共同認可的道理、結論或者是基本假設。
我會盡可能地提出一些大傢都可以接受的共識,以便讓更多的人產生共鳴。
最最基本的共識:一切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講事實,講邏輯。
這句話我相信大多數人是認可的,發泄情緒是個人自由,但絕非討論問題的合理方式。基於事實和邏輯的討論才有意義。拋開事實不談、拋開邏輯不談,都是不對的。
2.
這裡就要引出立場的概念。立場與身份具有很高的重疊性。舉個例子,我是中國人,生於斯長於斯,自然就會產生維護國傢的立場;我是某某大學的學生,自然就會產生維護學校(非學校領導)的立場。我在這裡不去深入討論這種立場是如何產生的,隻是簡單描述這一種現象。
當然,這種重疊性並不總是成立的,也有人會產生相反的立場,這往往是由於特定的成長和生活環境引起的。我們再舉幾個例子,有人是黑人,卻支持白人至上;有人是無產,卻為資本說話。這兩個例子是自身立場與身份不一致中的讓人匪夷所思的例子,當然也有大傢能夠接受的,比如,有人是領導,但關心人民群眾疾苦;有人是男生,但立場是支持女性去追求平等權利。這樣的立場我們反而是歡迎的。
當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會花太多時間去深究問題,持有與自身身份相同的立場太常見不過瞭。知乎和微博,豆瓣和虎撲的性別話題常常會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正是因為大多數人持有與自身性別相同的立場罷瞭,這種狀態又會持續吸引相同立場的人加入去表達自己的觀點。
3.
事實上,當一個人看到身邊大多數人與自己觀點相反時,往往會下意識地保護自己,避免表達自己的觀點,我相信這種現象也是大傢理解的。當然,這裡所謂的大多數,並不是真正的大多數,因為大多數人對於大多數事件在大多數場合下都是保持沉默。
然而,我始終相信,我們大多數人是可以達成共識的,不應該出現兩極分化,隻是需要討論問題的人,采取合理的表達方式,引導大傢去思考問題的本質,如果做不到,就不會輕易發聲。而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對敏感問題發聲,是因為我真的覺得,社會觀點的撕裂太嚴重瞭,我也想找到真相。或許,今天在朋友圈刷屏發聲的你們,也是第一次主動發聲。
4.
事實上,一個人所自願發表真實的言論或觀點,往往是基於對應的事實或信息、自身的身份、自身的立場、自己所認可的觀點和自己的思考。但對於我們理性討論問題而言,他人的觀點、自身的立場都不應該作為論據,隻能作為一種幫助自己思考的方式,我們依然要基於事實和邏輯,謹慎地得出結論。當我們回到理性時,決定觀點對錯的,隻有得出觀點的信息是否為事實,以及得出觀點的過程是否符合邏輯。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觀點的發表者是什麼身份、什麼性別、什麼立場,都不重要瞭。
當然,網絡世界信息繁雜,我們很難看到絕對真實的報道,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用概率的方式達成共識。舉個例子,我今天在沒有查看新聞時說,美國這幾天又發生槍擊瞭。從理性的角度說,我沒有基於任何事實發表的言論,自然是子虛烏有的謠言。但從大傢所公認的“自由美利堅,槍擊每一天”的經驗來說,美國發生槍擊案件是明顯的大概率事件。盡管如此,我的言論依然沒有做到實事求是,不應該被采信。但是,如果我換個表達方式,就可以作為我們討論問題的基礎:假設美國這幾天發生瞭槍擊。事實上,這樣表述就沒有任何問題瞭,首先我沒有肯定事實,隻是基於經驗提出瞭假設;其次,由於美國槍支泛濫的現狀以及互聯網的相關報道,大傢完全可以接受這樣的假設。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愉快地討論瞭。
不過,我在寫完這一段後,去查看瞭新聞,美國昨天真的發生瞭槍擊事件,這種情況下,我可以說4月12日美國發生槍擊事件瞭嗎?一般來說,是完全可以的,但是,這種肯定的表達,依然是建立在一個基本假設上:大傢假設這段新聞報道是真實的,沒有造假的必要。畢竟假新聞也是存在的,而我們面對互聯網的信息,隻能根據報道內容、信息來源、報道機構的權威性來綜合判斷新聞的真實性。
5.
對於上面的例子我想說的是,除瞭找到共識,我們也可以去找到一個大傢都認可的基本假設,因為人獲取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信息的傳播也不是絕對自由的,苛求人們發表的觀點基於絕對的事實是不現實的。
此外,我還認為,討論問題應該從實際出發,避免陷入單純的抽象概念的辯論。
總之,這些討論都是為瞭對我們要真正討論的問題做準備,從共識走向共識,才能更好地討論爭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