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碧落清遙
文章轉自公眾號:環球情報員(ID:huanqiuqby)
▲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的加裡寧格勒(州)
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的加裡寧格勒(州)是一塊俄羅斯的飛地,與波蘭、立陶宛兩個北約國傢接壤。領土面積僅為1.5萬平方公裡(略小於北京市),人口99萬。
▲俄羅斯的飛地
由於直接面向西方,加裡寧格勒被看作是俄羅斯刺入西方的一把地緣匕首,成為俄羅斯與西方博弈的最前沿。
▲加裡寧格勒的俄軍
今日的加裡寧格勒散發著濃鬱的俄羅斯味道,但在13世紀至20世紀的700年間,這裡是德意志人的領地,當時加裡寧格勒州還叫做東普魯士,首府稱為“柯尼斯堡”。歐拉在這裡提出的“七橋問題”,至今仍被世人津津樂道;從未走出過柯尼斯堡的德國哲學傢康德,推動人類哲學思考大步向前。
▲德意志的柯尼斯堡
崛起於柯尼斯堡的普魯士王國最終在1871年統一德國,奠定瞭德國的大國地位並改寫瞭歐洲的政治格局。
直至今日,其政治基因一直流淌在德國的血液中,東普魯士(柯尼斯堡)可謂是近代德國的“龍興之地”。
676b3fead9a15d4c6754fa095b978465▲柯尼斯城堡
二戰後,東普魯士北部作為戰利品被蘇聯吞並。居住在這裡的300餘萬德意志人流散殆盡(占當時德國總人口的5%)。並入蘇聯後,加裡寧格勒成為這片土地的新名字。加裡寧格勒(東普魯士)為何能夠成為德國的“龍興之地”?成為蘇聯(俄羅斯)領土後,這裡又發生瞭哪些變化?
▲德國的龍興之地
一、條頓之心
1291年,基督教軍隊在地中海東岸最後的據點阿卡城被伊斯蘭軍隊攻陷,基督教的十字軍運動遭受嚴重挫折,羅馬教廷為東征穆斯林異教徒而建立的聖殿(法國人為主)、醫院(意大利人為主)、條頓(德意志人為主)三大騎士團被迫返回歐洲。
在南線對伊斯蘭國傢的聖戰遭受挫折的同時,羅馬教廷在波羅的海沿岸發起的“北方十字軍運動”也並不順利。
13世紀初,基督教在中東歐廣泛傳播,但地中海東岸的立陶宛、普魯士(均為波羅的人的一支)等民族仍信奉原始宗教。丹麥、神聖羅馬帝國和波蘭在教皇號令下對這些生產水平落後的異教徒發動聖戰,旨在占領波羅的海東岸並迫使異教徒皈依基督。
▲十字軍運動
北方十字軍們小看瞭他們的對手,波蘭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在入侵普魯士的過程中遭受挫敗,普魯士人甚至反攻到馬佐夫舍境內。
1226年,剛從中東返回歐洲的條頓騎士團收到瞭康拉德一世的求援信。波蘭人提出的條件極為誘人,在征服普魯士人後,騎士團擁有對普魯士土地的絕對控制權,騎士團可以在這裡建立自己的修士國度,不需要臣屬於波蘭國王。
經歷過中東戰火淬煉的條頓大軍很快就打退瞭普魯士人。1255年,騎士團征服瞭普魯士人最北方的據點——桑比亞半島,異教徒最終匍匐在基督的腳下。
▲條頓騎士
騎士團在桑比亞半島南部建起瞭柯尼斯堡,在未來的7個世紀中,這裡將發展成波羅的海沿岸最大的德意志城市以及地區文化、宗教中心。
柯尼斯堡周邊盛產琥珀,儲量占全歐洲的90%。作為貴重飾品,中世紀的琥珀與黃金等值。騎士團在柯尼斯堡設置總軍需官,負責琥珀的統購統銷。
大量的琥珀在柯尼斯堡裝船,被運往西歐商業城市佈魯日進行分銷,另一部分琥珀沿著羅馬帝國時期形成的“琥珀之路”源源不斷運往中南歐。琥珀貿易讓騎士團賺得盆滿缽滿,柯尼斯堡也在飛速發展。
▲琥珀之路
征服普魯士人後,條頓騎士團向東控制瞭立陶宛、愛沙尼亞等地。此時的東歐正在遭受蒙古人的蹂躪,俄羅斯王公們被蒙古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騎士團試圖趁俄羅斯人的疲軟奪取諾夫哥羅德等地。
1242年,雙方在愛沙尼亞東部的楚德湖爆發大戰。俄羅斯人在將領涅夫斯基的指揮下大敗條頓騎士團,此後近700年,德意志人再也未能越過楚德湖。
▲俄羅斯人擊敗瞭條頓騎士
1291年,騎士團將總部從威尼斯搬到馬爾堡。在古普魯士人的土地上,一個嶄新的條頓騎士團國出現瞭。
大量德意志農民遷徙到騎士團國。到13世紀末,修士國度的人口突破200萬。在同化普魯士人的同時,騎士團國也成為歐洲主要產糧國。
▲騎士團的標志成為日後德軍的“鐵十字”
騎士團名義上效忠於羅馬教廷,但民族屬性讓騎士團對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有著極強的歸屬感。敗給俄羅斯人後,騎士團開始向西擴張,希望將騎士領地與德意志本土連接起來。
橫亙在神羅與騎士團國之間的是一片屬於波蘭的領土——波美拉尼亞。條頓騎士團與波蘭大打出手,曾經的基督教兄弟就此成為仇敵。
▲騎士團心向德意志
到15世紀初,波蘭人在戰爭中取得優勢。騎士團由於實力減損,失去瞭對愛沙尼亞等地的控制。此時的俄羅斯人已擺脫瞭蒙古人的控制,莫斯科公國在東歐崛起,逐漸向歐洲政治舞臺中心靠攏。
1454年,騎士團國被迫將首都遷到瞭柯尼斯堡,柯尼斯堡從經濟重鎮變成政經雙中心城市,城市地位大幅提升。
1517年,宗教改革運動在德意志興起。羅馬教廷的勢力受到嚴重削弱。
▲宗教改革
借著宗教改革的東風,條頓騎士團大團長、霍亨索倫傢族的阿爾佈雷希特於1525年宣佈“不再效忠羅馬教廷……騎士團國世俗化並成立普魯士公國,國傢皈依新教”。柯尼斯堡迅速成為波羅的海沿岸的新教中心城市。
1534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宣佈建立沙皇俄國。這個斯拉夫國傢很快就發展成東歐的一大強權,伴隨著沙俄的擴張,新一輪爭奪戰將在波羅的海上演。
▲阿爾佈雷希特與普魯士公國
二、崛起!普魯士!
世俗化後,德意志的霍亨索倫傢族一直統治著普魯士公國,但因實力有限,公國被迫臣服於波蘭。為瞭增強競爭力,普魯士公國與同為霍亨索倫傢族統治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勃蘭登堡藩侯國聯姻(神羅實行選帝制,勃蘭登堡是選侯國之一,擁有推選皇帝的投票權)。
1594年,勃蘭登堡的西吉斯蒙德迎娶普魯士大公的女兒安娜。1618年,西吉斯蒙德以女婿的身份繼承瞭普魯士公國,霍亨索倫傢族的兩個分支被統一起來。
但普魯士仍被看作波蘭國王的藩屬,而不像勃蘭登堡那樣被認定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西吉斯蒙德與安娜
勃蘭登堡與普魯士組成為共主聯邦,讓普魯士脫離波蘭的控制,將其與勃蘭登堡整合在一起是霍亨索倫君主們的夙願。
1657年,借助波蘭與瑞典爆發戰爭的有利契機,霍亨索倫傢族的腓特烈·威廉與波蘭簽訂《衛勞條約》,取得瞭普魯士公國的絕對主權,波蘭勢力被逐出瞭普魯士公國。
▲勃蘭登堡與普魯士公國組成共主聯邦(紫色)
1701年,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為爭奪西班牙王位繼承權而爆發戰爭。勃蘭登堡-普魯士統治者腓特烈一世在神羅皇帝陷入困境時,為後者提供瞭有力支持。作為回報,皇帝同意授予腓特烈一世“國王”稱號。
1701年1月,腓特烈回到自己出生的柯尼斯堡,在這座城市的見證下加冕稱王。侯國級別的勃蘭登堡與公國級別的普魯士統一起來,升級為普魯士王國。
▲腓特烈一世在柯尼斯堡加冕
柏林成為國傢唯一的首都,原普魯士公國轄境被稱為東普魯士。東普魯士和勃蘭登堡之間被一部分波蘭領土隔開,商業繁榮,文化發達的柯尼斯堡仍是東普魯士的首府。
普魯士王國建立的同時,沙俄在經過18世紀初的彼得大帝改革後,國傢實力進一步增強。俄國通過1700至1721年間的大北方戰爭,奪取瞭包括愛沙尼亞在內的大片波羅的海沿岸領土。
腓特烈一世利用柯尼斯堡周邊出產的琥珀,建造瞭著名的琥珀宮。作為大北方戰爭中的盟友,這座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小宮殿後來又被送給瞭俄國沙皇。
▲現代復原的琥珀宮(原物在二戰中失蹤)
琥珀宮顯然沒能徹底鞏固俄普友誼,1756年歐洲爆發七年戰爭,俄普兩國分屬不同陣營。俄軍長驅直入,於1758年占領瞭東普魯士,俄國總督坐鎮柯尼斯堡負責管轄這裡。直到1762年俄國女皇伊麗莎白去世,普魯士才拿回瞭東普魯士的控制權。
18世紀下半葉,普魯士從奧地利手中奪取瞭富庶的西裡西亞;之後又和俄國、奧地利一起三次瓜分波蘭。
隨著領土擴張,東普魯士和勃蘭登堡被連接起來。俄國則相繼吞並瞭立陶宛和波蘭東部,俄普兩國自此成為鄰國。
▲普魯士的擴張
19世紀中葉,普魯士相繼擊敗丹麥、奧地利和法國,這個脫胎於騎士政權的國傢贏得瞭統一德國的主導權。1871年,普魯士國王,霍亨索倫傢族的威廉一世加冕稱帝,建立德意志帝國。
以柏林-柯尼斯堡為代表的北德方言成為德國官方語言,普魯士首都柏林成為德國的政治中心並延續至今。普魯士的專制政體和軍國傳統深深影響著德國,並在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改寫瞭人類歷史。
德意志帝國時期,柯尼斯堡仍是東普魯士的首府。到20世紀初,該城人口突破20萬,是德國東部第一大城市。
b3ce3787e3162b1d9ae4d6f12e867048▲德意志的統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參戰國很快陷入到塹壕戰的泥濘中,機槍、毒氣的廣泛應用讓無數的年輕人殞命在陣地爭奪中。沙皇俄國在戰火中被推翻,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趁機獨立。1917年,美國加入協約國一方對德宣戰,力不能支的德國在1918年宣佈投降。
戰後簽訂的《凡爾賽和約》給德國套上瞭沉重的枷鎖,除瞭巨額賠款、德國還必須放棄13%的領土。
一戰中敗亡的奧匈帝國、沙俄帝國給瞭波蘭人復國的機會,在美英等國支持下,俄奧境內的波蘭人聚居區構成瞭波蘭復國的領土基本盤。通過從德國手中奪得“波蘭走廊”,波蘭擁有瞭出海口,東普魯士與德國本土的地理聯系卻被切斷。
▲割地賠款的德國
地理阻隔制約瞭東普魯士的發展,《凡爾賽和約》更是被看作德意志民族的恥辱。希特勒上臺後,德國開始重新武裝。在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下,德國四處出擊,相繼吞並瞭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德國向波蘭發佈最後通牒,要求波蘭“歸還波蘭走廊”。在被波方拒絕後,德軍於當年9月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蘇德瓜分波蘭
德國吞並瞭波蘭西部,東普魯士再度與德國本土連接在一起。依據戰前簽署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波蘭東部、以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被看做是蘇聯勢力范圍。德國擊敗波蘭後,蘇聯吞並瞭上述地區。
1941年,希特勒完成瞭對西歐和南歐的征服,他撕毀條約發動瞭侵蘇戰爭。蘇聯憑借著巨大的國土縱深打破瞭德國速戰速決的企圖,依靠著自身的工業實力和盟國援助,蘇軍逐漸扭轉局勢。
▲德軍入侵蘇聯
1945年1月,蘇軍反攻到德國本土,東普魯士戰役爆發。對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的圍攻是整場戰役的重頭戲,蘇德雙方都投入瞭大量人員裝備。從東普魯士邊境到柯尼斯堡的100餘公裡路途上,蘇軍付出瞭58萬人的傷亡。
1945年4月9日,柯尼斯堡城防司令奧托·拉施向蘇軍投降。戰爭給城市造成瞭巨大破壞,柯尼斯堡的人口從1939年時的37萬人下降到12萬人。柯尼斯堡成為蘇聯占領的第一座德國大城市,通往柏林的大門已向蘇軍敞開。
▲柯尼斯堡戰役
三、終成異域
1945年5月9日,德國宣佈投降。依據美英蘇簽訂的《波茨坦公告》,柯尼斯堡連同東普魯士北部(1.5萬平方公裡)被劃入蘇聯,東普魯士南部被交給波蘭。
為紀念剛剛去世的蘇聯領導人加裡寧,蘇聯將東普魯士北部設置為加裡寧格勒州,柯尼斯堡作為首府被更名為加裡寧格勒。地名“去德化”的同時,德裔居民被有組織地逐出東普魯士。至1950年,超過300萬德裔居民被迫從東普魯士遷往德國本土。
▲加裡寧
加裡寧格勒州與蘇聯的立陶宛加盟共和國接壤,但立陶宛是蘇聯在1940年強行吞並的,蘇聯不可能將這個戰略要地交給對自己向心力不高的立陶宛。考慮到俄羅斯人是蘇聯的主體民族,加裡寧格勒被交給瞭地理上並不與其接壤的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管轄。
以俄羅斯人為主的移民很快填補瞭德裔的位置。除瞭從蘇聯內地召集來的移民,一些從西歐戰場返回的蘇聯部隊被要求在加裡寧格勒就地復員,大量被德國擄掠的蘇聯人口在返回故鄉的過程中也被截留在加裡寧格勒。
▲二戰後東普魯士領土劃分
蘇聯西部的大量城鎮在戰爭中被毀滅,留在加裡寧格勒反倒能得到房屋和糧食配給。到1959年,加裡寧格勒州人口達到61萬,其中俄羅斯人占80%,餘下的是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毀於戰火的德式建築被蘇式建築取代,擁有數百年歷史的柯尼斯城堡也被拆除。
隨著美蘇冷戰的加劇,到上世紀60年代,加裡寧格勒州以軍工為主的產業體系被迅速發展起來。
▲加裡寧格勒蘇維埃大樓與柯尼斯城堡遺址
加裡寧格勒雖不是冷戰前沿,卻在與北約的軍事博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加裡寧格勒被作為蘇軍進攻西歐的集結地之一,常年駐紮有10至30萬蘇軍。
加裡寧格勒州的波羅的斯克(德語地名為皮勞)成為蘇聯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駐地。加裡寧格勒多地被劃為保密行政區,沒有特殊通行證,哪怕是蘇聯人也不得擅入加裡寧格勒。
▲波羅的斯克
軍事優先的策略限制瞭加裡寧格勒的生產力發展,蘇聯隻得投入大量資源以維持當地駐軍和民眾生活。
上世紀80年代,經濟狀況日益惡化的蘇聯政府已無力負擔加裡寧格勒的巨大開銷,計劃將當地改建為面向西歐的經濟特區。計劃還未落實,蘇聯就解體瞭,加裡寧格勒州成為一塊被波蘭、立陶宛包圍,不與俄羅斯本土相連的飛地。
加裡寧格勒的對外陸上交通必須穿越波蘭或立陶宛,海空運輸成為溝通俄羅斯本土和飛地之間的主要交通方式。
▲淪為飛地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狀況急劇惡化,加裡寧格勒遠離俄羅斯本土,無法完全融入俄羅斯大市場,單一的軍工產業削弱瞭加裡寧格勒州的抗風險能力。1991至1995年,加裡寧格勒州的工農業產值分別下降61%和50%,降幅是俄羅斯本土的1.5倍。
為幫助加裡寧格勒恢復生機,俄羅斯大幅縮減當地駐軍並給予稅收優惠,試圖吸引西方資本註入,特別是對當地懷有民族情感的德國資本。
▲修復的德式古城門
俄羅斯修復瞭大量德國時期的歷史建築,當地還破天荒出現瞭德語報紙。但是冷戰結束後,德國政府已放棄瞭對包括東普魯士在內的前東部領土的聲索,來加裡寧格勒的德國人大都是懷舊的老人,並不能帶來足夠的投資。倒是鄰近的波蘭與立陶宛在加裡寧格勒的經濟發展中發揮瞭不小的作用。
加裡寧格勒州80%的電力供應來自立陶宛的伊格納利納核電站,從俄羅斯本土輸往當地的天然氣也經由立陶宛中轉,立陶宛借此獲得瞭較低的俄羅斯天然氣購買價格。
3ca3dae9c18372894df36841c220a341▲伊格納利納核電站
2004年,波蘭與立陶宛加入歐盟。在歐盟框架下,兩國加大投入,推動與加裡寧格勒州的跨境合作項目。但波、立兩國同時也加入瞭北約,俄羅斯對此極度抵觸,開始管控加裡寧格勒州與周邊國傢的聯系。
在過境問題上,波立兩國通過歐盟與俄羅斯達成協議,持有俄羅斯護照的加裡寧格勒州居民可以辦理“自由過境通行證”往返於俄羅斯本土和飛地之間。
除軍工業,加裡寧格勒的琥珀業仍然興盛,年產琥珀原石超過300噸(價值約75億人民幣)。但這無法支撐起加裡寧格勒的經濟,當地居民人均收入僅為俄羅斯本土的75%,日益老化的港口設施也無法同波蘭、立陶宛等國的港口競爭。當地的俄族年輕人甚至呼籲在文化上“再德意志化”,以尋求打破經濟困局。
▲加裡寧格勒對外交通
俄羅斯政府為瞭防范分離主義,不肯放松邊界管控。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增大,當地年輕人隻能前往俄羅斯本土求職。
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爆發軍事沖突,西方國傢對俄實施經濟制裁,有關加裡寧格勒的多個經濟開發計劃均被擱置,當地經濟利益嚴重受損。
▲柯尼斯堡主座教堂(康德墓便位於這裡)
隨著美俄博弈的不斷加劇,加裡寧格勒州又成為對抗前沿。俄羅斯政府計劃再度將其軍事化,當地的駐軍和軍事裝備數量大幅提升。
對於德國人來說,曾經的柯尼斯堡和東普魯士都變成瞭歷史記憶。德國在戰後建立瞭“東普魯士故土協會”,但也隻是為東普魯士難民及其後代提供一些生活幫助,並不致力於收復舊土。
隨著老一代東普魯士居民的凋零,他們的後代都生長於德國本土,失去瞭與東普魯士的精神聯系,近代德國的“龍興之地”終成異域。
▲俄軍在加裡寧格勒舉行軍演
再看俄羅斯人,“加裡寧格勒”的地名使用不到80年,歷史底蘊不足以喚起人們的認同感。蘇聯解體後,作為飛地的加裡寧格勒一度有機會加強與西歐的經濟聯系,但不曾停歇的大國博弈打斷瞭當地居民的美好期盼,“靠近西方”給予這裡的更多是無奈。
俄美博弈加劇,作為戰略支點的加裡寧格勒已被拖入一場全新的地緣對抗之中。
▲加裡寧格勒人的生活並不輕松
下一篇
dio,就是嚣张傲慢,又玩世不恭的感觉。 源自《JoJo的奇妙冒险》第三部星辰十字军中的反派角色之一的迪奥·布兰度(dio),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