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与莫泊桑、契柯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一生著作等身,有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曼哈顿桂冠诗人、“美国社会的幽默百科全书”等诸多美誉。
其经典作品《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麦琪的礼物》曾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以著名的“欧·亨利式结尾”为人们所熟知。
而他的创作灵感,则来源于他丰富的生活经历。他曾做过牧羊人、农场工人、厨师、保姆、歌手、吉他手、戏剧演员、药剂师、绘图员、记者和出纳员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作。在德克萨斯州的牧场生活,更是激发了他的幽默细胞,成为他后来短篇小说的重要素材。
本篇文章以其经典短篇小说集《麦琪的礼物》作为媒介,向孩子们介绍欧·亨利的魅力。
我们具体以下面两篇小说为例来探讨。
《麦琪的礼物》
圣诞节马上就要到了,德拉和吉姆打算给对方精心准备一份礼物。
但他们实在太贫穷了,吉姆微薄的薪资只够勉强维持两人日常的食宿,而很难再有多余的钱了。
两人各自思索了许久,决定放弃自己珍爱的东西来换钱,好给对方买一个珍贵的礼物。
德拉决定卖掉她引以为傲的长发来给吉姆三代祖传的金表来换一个表带。
故事读到这里,孩子们会猜想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
吉姆深知德拉非常珍爱她的头发,为了装扮头发对百老汇路上一家商店橱窗里陈列的玉玳瑁发梳渴望已久,所以他决定忍痛将心爱的金表卖掉,给德拉买一把梳子。
作者这样描述:“吉姆站在屋里的门口边,他的两眼固定在德拉身上,其神情使她无法理解,令她毛骨悚然。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嫌恶,根本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
作为读者,我们经常在看书时预设故事的发展,欧·亨利小说的巧妙之处,正是这意料之外又于情理之中的结尾,令人回味悠长,并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便是“欧·亨利式”的结局。
讲到这里,孩子是否大概知道欧·亨利式结构是怎么一回事了呢?
接下来,我们就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来一步步看故事将如何发生。
《警察与赞美诗》
假如你是一名流浪汉,马上就是寒冷的冬天了,你会选择怎样躲避严寒?
A.鉆进供暖管道
B.找个救济会请求帮助
C.主动犯罪进入监狱
故事的主人公苏贝选择了C,其实这是他的老套路了 。
三个月没有食宿之忧,既有意气相投的伙伴相处,又避开了波瑞阿斯的肆虐和巡警的骚扰,这在苏贝看来是再理想不过的事情了。
计划已定,接下来就是实施了。
Round 1:吃霸王餐
Round 2:砸店
Round 3:调戏美女
但都没成功,警察要么懒得理他要么就是阴差阳错的被轰走,连故意犯错的机会都没有。
沮丧的苏贝在大街上漫无目的的走着,偶然间听到了风琴师弹奏的赞美诗,这是他以前多么熟悉的乐曲啊!
那时,他的生活里充满了母爱、玫瑰、朋友、理想和抱负,还有纯洁无暇的思想和锦衣靓饰……
一股疾速而又强有力的冲动叫他去与他堕落的命运去搏斗。他要将自己拔出泥淖;他要重新做人;他要去征服已经占据了他身心的邪恶。
还有的是时间,他依然年轻,他要唤起当年的那些热切的志向,并对它们不懈地加以追求!
故事到这里后,按照我们刚刚对欧·亨利小说的了解,不知孩子们会觉得接下来将发生什么呢?让我们来预测一下吧!
A、苏贝找回了方向,努力奋斗,改变并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B、警察觉得苏贝乱溜达是想干坏事,居然把他抓走了
C、苏贝被赞美诗感化,决定学习赞美诗,帮助更多的人
欧·亨利选择了B。为什么作者会这样选择?为什么不是皆大欢喜的选择?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在当时美国那个大背景下,该小说展示了当时美国下层人民无以为生的悲惨命运。
接下来,对欧·亨利的小说特点进行以下总结,孩子们可以一同思考。
欧·亨利式 结尾
1.欧·亨利小说的突出特点是以平常事件折射不平凡的光辉,以普通故事进行深厚情感的沉淀。
2.欧·亨利小说的特色之一就是创新其小说结尾。他善于发掘出那些忍俊不禁的生活情节从而去创造意想不到的效果,让读者感觉合乎情理又不突兀,顿时拍手叫绝。人们把这种结尾称“欧·亨利式的结尾”。
3.欧·亨利塑造小说人物,采用悲剧性与喜剧性相结合、黑色幽默语言的手法,把人物的性格命运紧密联系其生活遭际,在不断推动小说发展的过程中,以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让情节戛然而止,使小说立刻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意境。
欧·亨利生活在美国贫富差距极大的“镀金时代”,由于工业大发展,整个社会不仅仅需要技术和资金,还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去从事那些辛苦而有害身心健康的工作。
那时候的机器运行不够稳定,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煤矿什么的安全措施也不好,每年各种工伤事故都会造成几万人的伤亡,最后就是工资待遇极低,还不是一般的低。
对于大多数工人来说,生活是很困难的,欧·亨利以其丰富的工作生活经历,看到了这一面,他为底层人民而写作。
欧·亨利说:“我为那另外的四百万人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