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时期陶瓷|中国陶瓷史

唐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盛极一时,其影响甚至远至海外。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强盛的一个王朝,特别是开国时期一度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昌盛局面。当时官办和私营手工业都相当发达。

除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唐代的陆上海上的交通也很发达,唐的政治文化影响越出了国境以外。沟通中西的丝路空前繁荣,唐三彩的骆驼俑和人俑中的胡商形象就是丝路繁荣的记录。除了丝织品,瓷器也从陆上与海上输出到国外。交通的发达,商业的繁荣,落后地区的开发,都为陶瓷制品准备了市场。陶瓷考古发现的唐瓷窑址之多是空前的,特别是北方瓷窑的增加超过了长江以南各地,为日后出现众多的名窑和南北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础。

据文献记载,曾征调很多“番匠从事制造各种器物,并有官方设置的将作监”“少府监等。同时私营的手工业作坊也蓬勃兴起,如纸坊、酒坊、染坊、毯坊、造船坊等民营作坊有如雨后春笋。此外,还岀现行会组织,以维持私营手工业的本身利益。因而各种著名的手工艺品如瓷器、漆器、刺绣、染织、冶铸、金银加工等,均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有所创新和发展。

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唐代陶瓷器取得了长足进展,许多著名窑场遍布南北各地。其中驰名中外、享誉古今的品种如河北邢窑白瓷、浙江越窑青瓷和长安、洛阳一带的唐三彩,以及湖南长沙窑釉下彩等,不仅流行国内而且远销海外。例如今日埃及的福斯塔特( Fostat)、伊拉克的萨麻拉( Samarra)古遗址内,乃至日本奈良、京都、福冈和朝鲜、韩国等许多地方都曾出土有唐代传去的中国陶瓷残片,由此可见其发展盛况之一斑。

目录:

一、唐代青瓷

1.越窑

2.瓯窑和婺州窑

3.长沙窑

4.陜西耀州窑

5.邛崃窑

6.洪州窑

二、唐代白瓷

1.邢窑

2.定窑

3.河南密县窑

4.河南巩县窑

三、唐三彩陶器

四、唐代黄釉瓷器

五、唐代黑釉瓷器

六、唐代绞胎瓷器

七、五代时期陶瓷

八、总结

一、【唐代青瓷】

唐代瓷业虽则出现“南青北白”的局面,白瓷向青瓷的传统优势地位提出了挑战,但就唐墓各期出土瓷器考察,特别是南方的唐墓,青瓷出土数量仍然多于白瓷。南方各窑仍然继续烧造青瓷,北方烧白瓷的诸窑也有兼烧青瓷的。越窑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

  1. 越窑

唐代越窑制瓷作坊仍集中在上虞、余姚、宁波等地。随着瓷器质量的提高和需要量的增加,瓷场迅速扩展,诸暨、绍兴、镇海、鄞县、奉化、临海、黄岩等县相继建立瓷窑,形成一个庞大的瓷业系统。

其中以上虞县窑寺前、帐子山、凌湖、余姚县上林湖到慈谿县上岙湖、白洋湖一带最繁荣。目前考古发掘认为,上林湖窑上自初唐、下至五代都有产品生产。

越窑品种非常丰富,包括水盂、唾盂、注子、香薰、杯、碗、罐、盒、洗、盘、盅、碟,以及小狗小马、小鸡之类的儿童玩具等。其中以碗、盒、水盂、注子产量最大,约占80%以上。釉色以鳝鱼青、鳝鱼黄二色为主,也有绿玉色。通体施釉,但釉厚薄不同。

半个世纪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还出土了许多带有纪年的越窑瓷器。其中初唐和中唐时期越窑青瓷数量非常稀少,例如西安唐总章元年(668年)李爽墓中,仅出土一件越窑青瓷瓶。晚唐时期越窑青瓷的出土数量急剧增加,带纪年铭款的器物可以一直排列下来:如嵊州出土的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铭蟠龙四系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大中元年(847年)铭刻花青瓷执壶;国家博物馆收藏余姚出土的唐大中四年(850年)铭青瓷盘口瓶;西安咸通十二年(871年)张叔尊墓出土的八方瓶,以及湖南省博物馆藏的一件贞明元年(915年)瓷枕;浙江余姚出土的龙德二年(922年)青瓷罐等等。唐代末年吴越国初年,越窑青瓷在吴越钱氏家族墓中更成了必需的随葬品,出土物非常丰富。

北宋初年越窑青瓷还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如刻有“太平戊寅”(978年)铭文的碗、壶,刻“咸平元年”(998年)铭文的粮罂瓶,以及上虞县文管所藏的刻“绍圣五年”(1098年)铭文的青瓷砚,都是目前发现很晚的带年号的越窑青瓷器物。从这些出土器物的数量和质量看来,越窑兴盛的时期约为晚唐、五代时期,至北宋初期开始趋于衰落。目前在上林湖附近的寺龙口地区,又发现一处青瓷窑,从出土物判断,其烧造年代可延续至南宋时期。

关于越窑青瓷的釉色之美,唐代文人陆羽在《茶经》内曾评论说“越瓷类冰”、“越瓷类玉”,顾况《茶赋》也提到“越泥似玉之瓯”。他们的诗文都给越窑青瓷增添了很高的声价。

对比目前所能见到的越窑珍品,例如苏州博物馆所藏虎丘塔基出土的五代越窑青釉莲瓣碗及盏托,以及浙江象山港唐代沉船内的许多出水越窑青瓷器,都像湖水一样清澈,像玉一样晶莹。此外,唐诗中也曾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晚唐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与他在《茶瓯》诗中赞美它“岂如珪璧姿,又有烟岚色”的名句,颇能概括越窑青瓷的烧制条件和釉色、胎质乃至造型的特点。

唐 越窑青釉褐彩云纹五足炉 (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晚唐 越窑青瓷花口大碗(浙江省博物馆)

唐 越窑青釉壶 (故宫博物院)

唐 越窑青釉直颈瓶 (故宫博物院)唐 越窑青釉瓜棱执壶 (故宫博物院)唐 越窑青釉八棱瓶 (故宫博物院)

2.瓯窑和婺州窑

瓯窑和婺州窑是今浙江省境内除越窑以外久负盛名的另外两个制瓷业集中地。唐宋时代的瓯窑窑场,仍在浙南的温州、永嘉、瑞安等地。

其中窑场最密集的是在瓯江北岸的永嘉灶岩头到大坦坟山一带和温州的西山。它们距当时的通商口岸温州很近。瓯瓷与越瓷的最大区别,是瓯瓷胎呈灰白或淡灰色,釉层匀净。唐代早中期的瓯瓷常常呈现黄或淡黄色,釉易剥落晚唐前后出现纯粹的青色或青黄色,滋润如玉,胎釉结合紧密,极少有剥釉现象,制瓷技术显著提高。

产品种类,与越窑大体相同,惟器形略有差别。如唐代撇口璧形底碗,腹壁作45°倾斜,较越窑为高。晚唐时期的碗、盘、壶、盏托等造型也突破以往稳重呆板的格局,仿花果造形,活泼秀丽。

瓯窑不见于唐宋时期的文献记载,但就其制瓷的成就而言,远远超过婺州、洪州等窑,在我国陶瓷史上应该占有一定的地位。婺州窑在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居青瓷窑的第三位,即所谓:“碗,越州上,黑州次,婺州次……”,其实婺窑器质量并不高,多数比较粗糙,属一般的民间用瓷。但制瓷作坊较多,生产发展较快,现在的金华、兰溪、义乌、东阳、永康、武义、衢县、江山等县的广大地区都有唐宋时期的婺州窑址发现。其中东阳、金华、武义等县都发现几十处到一、二百处瓷窑窑址,它们都有连绵几华里的瓷窑密布的集中地。这说明婺州窑在唐、特别是五代到北宋时生产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

金华一带古时属婺州,故名婺州窑。唐人陆羽《茶经》一书内曾提到婺州窑,并将其排在第三位,但究竟其窑址在何处一直不甚清楚。

20世纪初叶麟趾教授在《古今中外陶瓷汇编》内明确指出,婺州窑“在今浙江省金华县,胎釉似越窑而带黄色”。 近十几年来,在武义县一带又清理出十几座从三国到南朝的古墓,出土的器物主要是青瓷。它说明婺州窑的烧瓷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唐、五代乃是它的盛烧时期,此后一直延续烧造到宋代,前后达900年之久。

婺州窑青瓷的釉色,青中往往泛黄色或黄褐色、炒米色,翠绿的釉色很少。唐代婺州窑除烧制青瓷、青釉褐斑瓷外,还成功地烧制出了乳浊釉瓷器。婺州窑的乳浊釉瓷器以月白色为主,其他还有天青和天蓝色,釉层较厚,釉面均匀光洁,器形有碗、壶、罐等。在乳浊釉面上也见有圆形大块褐斑,一般在罐的系部、瓶的腹部、碗的口沿内外,装饰性极强。此种乳浊釉瓷器一直延续烧至元代。

唐 瓯窑青釉刻鱼纹瓜棱执壶 (温州博物馆)唐 瓯窑青瓷刻划纹碗 (浙江省博物馆)唐 瓯窑青釉褐彩双系罐(温州博物馆)唐 婺州窑青瓷褐斑双耳筒形罐 (浙江省博物馆)

唐 婺州窑褐斑双耳罐(浙江省博物馆)

3.长沙窑

长沙窑不见于文献记载。1974年长沙市文化局文物组对窑址进行局部发掘,获得了两千多件遗物,其中有带纪年的窑具及器物三件。据调查发掘获得的资料,并比较长沙及各地唐墓出土器物,可以判明此窑创始于唐而终于五代。

长沙窑的瓷器式样之多,在唐代瓷窑之中可以说是少见的。长沙窑工匠对于罐等器物的口、腹、系、流的部位,善于随形变换,创造出了许多实用、美观的形式。以1974年的浙江宁波局部发掘出土长沙窑的壶为例,款式多达十七种,壶口就有喇叭口、直口、洗形口;壶腹有长腹、圆腹、瓜棱形腹、扁圆形腹、扁腹、椭圆形腹和袋形腹,而每种款式又有高低、肥瘦、深浅和弧度上的差异;壶流的安排也颇具匠心,有的切削成多方形,有的轮旋成直管状,有的又细长而弯曲,不同的流又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款式的壶柄,壶身变化,其他附件也随之变化,壶颈短的壶柄就短小,壶颈长的柄就增长;壶形还有葫芦式者,壶身为两节,上节小,下节饱满,一面为长寸许的多方形流,另一面配以8字形曲柄,造型新颖。比这种壶稍晚的又有葫芦式带盖执壶,上半节一分为二,盖占一半,有子口,盖可密合于壶口,下半节椭圆形,整个器形较高,壶流细长,柄的高度与流平行,设计秀美而精巧,白釉绿彩,又为它增漆了色彩美。

长沙窑烧造的瓷塑动物玩具也惹人喜爱,兽类有狮、象、牛、羊、猪、狗、马,禽类的鸡、鸭、鸽等几乎都有。这些小瓷塑作品形象都极生动,鸟的形体如圆球,好象刚刚从卵里孵出来,浑身还带着软软的胎毛一样;象本来是动物中笨拙的庞然大物,但在艺术家们的手下塑出的象却特别温驯服贴,使人怜爱。

长沙窑在装饰艺术方面有特殊成就。出现较早的是模塑贴花装饰。花贴在壶流和腹部,纹饰褐色彩斑,然后施青釉。模印贴花的纹样有人物、狮子、葡萄、园林等。罐类多有双系,系的制作也属模印贴花。

釉下彩绘是长沙窑有历史意义的首创,开始出现时纹饰比较简率,先出现釉下褐彩,然后发展为褐绿两彩。釉下褐绿彩有两种:一种是在坯上用褐绿彩直接画纹饰,另一种是先在坯上刻出纹饰轮廓线,再在线上填绘褐绿彩,最后施青釉。长沙窑釉下彩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青色。各种纹样大量出现,丰富了唐代瓷器的装饰艺术,对后世釉下彩的继续发展开了先河,在工艺上也为后世奠定了基础。长沙窑的印花装饰工艺出现较晚,印花主要见于盘、盘、碟等器的里心,纹样以花卉居多,也有花鸟和云纹,一般多比较简练。长沙窑模印贴花限于双系罐附件的系,在器物上作局部装饰,印花则作主题装饰。模印印花出现于中唐偏晚,印花出现于晚唐。

唐 长沙窑白釉绿彩枕 (故宫博物院)唐 长沙窑彩绘花鸟纹注子 (故宫博物院)唐 长沙窑青釉褐绿彩云气纹碗 (湖南省博物馆)唐 长沙窑青釉褐绿彩鹿纹油瓶(湖南省博物馆)

唐 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莲花纹碗(湖南省博物馆)

4.陜西耀州窑

耀州窑富址在铜川和耀县交界的黄堡镇附近,因古属耀州故此得名。

20世纪50年代初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对窑址进行了部分发掘,80年代再次进行了全面发掘。共发掘出唐、五代、宋、金、元等各个时代的文物和大量作坊、富址灰坑等遗迹,其中属于唐代遗址的有一座三彩作坊、三座三彩窑炉,八座制瓷作坊、五座瓷窑及大量出土遗物。从50年代初次发掘出的“开元”铜钱推断,其上限可能早到初唐时期。

唐代耀州窑青瓷过去出土较少,20世纪80年代才发掘出土了大量青釉瓷器。器形较多,除生活用具外,还有文房用具、乐器以及净瓶一类的宗教用具等。主要器形为碗、钵、执壶、双系瓶、盘口瓶、盆、葫芦瓶、净瓶双鱼瓶、渣斗、灯、唾盂、双耳罐、提梁罐、盏托等。

釉色青中往往泛黄、灰色,釉层较薄,玻璃质感强。一些器物上常有印、划、刻纹饰。晚唐五代时期也有一些釉色纯正的青釉器,但数量较少,其质感虽不及当时越窑青瓷,但为以后宋代耀州窑青瓷名扬天下奠定了基础。

根据耀州窑址发掘资料,唐代窑炉为馒头形倒焰式窑,以木柴作燃料。由于此种窑能够较好地控制窑内气氛,所以烧制的品种非常丰富。除青釉瓷器外,还有黑釉、黄釉、青釉、白釉、花釉、茶叶末釉、白釉黑彩、白釉绿彩、黑釉剔花填彩、白釉褐彩、青釉褐彩、三彩、素胎黑彩以及素烧器等。

这些瓷器的烧制除三彩器外,一律使用匣钵装烧。有些器物往往采用两个匣钵相扣的装烧方法,一些大件器物内还套烧小件器物。匣钵有桶形、方形、钵形,以桶形匣钵数量最多。器物在匣钵内以各种垫具支烧,有圆形支垫、三足支垫、四足支垫等。碗、盘等由于采用三叉形支具垫烧,所以在器心常留有三个支钉痕。器物的胎体比较致密,胎色呈青灰色或灰白色,胎釉结合紧密,很少有剥釉现象。一般多是施釉前先上一层化妆土,具有与北方各窑相同的特点。

唐 茶叶末釉瓜棱执壶(耀州窑博物馆)

唐 耀州窑茶叶末釉执壶 (故宫博物院)

唐 耀州窑茶叶末执壶(中国青瓷博物馆)

5.四川邛崃窑

从目前考古发掘情况看,邛崃窑属于唐代的窑址达13个,分布的范围相当宽广,是四川省境内唐代最大的窑场。窑址在四川邛崃县城南郊的什方堂及尖子乡、固驿山、瓦窑山等处,是邛崃窑在唐代的主要烧造窑场。

邛崃窑器物的造型种类很多,以生活用具为主,有壶、罐、碗、盘、钵、灯、香炉、唾壶、提梁壶、盖盒等。器物造型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例如省油灯就是其代表性器物,很有特色。邛崃窑器物除生活用具外,其瓷塑制品也很生动,如鸡、鸭、狮、虎、牛、马、猴、犬、猫、龟、鱼、鹦鹉等,形象逼真、活泼可爱。

其器物胎质较粗糙,胎体较为厚重,以褐色、深褐色者居多。其中个别呈灰白色,胎体较薄。釉色有青、青灰、绿、黑、黄、绛、白等多种色调,以青瓷占主要位置。青瓷的釉色也有所不同,胎色较深的器物,釉呈青绿色或青黄色;胎色较浅的器物,釉呈青灰或青白色。邛崃窑的器物由于胎色较深,所以施釉以前往往在器物表面先施一层化妆土,然后再以印花、刻划花方式进行装饰。

6.江西洪州窑

1978年江西省博物馆在南昌以南的丰城罗湖地区发现大批窑群,经发掘后确认是唐代洪州窑所在地。此外,在其附近的新干地区也发现了唐代中晩期的青瓷窑群。

这些新窑址的发现都为洪州窑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线索由于丰城在唐代属洪州管辖,故以州命名为洪州窑。洪州窑窑群面积约40万平方米,窑址约29处,堆积物有的地方厚达6米,经多次考古发掘后证实,其烧瓷历史始于东汉,盛烧于隋、唐,衰落于晚唐、五代,烧瓷历史达八百余年。

洪州窑瓷器胎质较粗,胎呈褐色或深褐色。为改变胎质,在入窑烧制之前,一般先在胎上施一层化妆土。唐代洪州窑以烧制碗、杯、盘为主,其他器形还有盏托、壶、高足盘、唾壶、砚、鼎炉等,造型很有特色。

洪州窑器物施釉一般不到底,底足多露胎,其器物在江西等地的唐墓中多有出土。从窑址出土的器物看,洪州窑早在南朝时期就开始使用匣钵装烧瓷器,匣钵内器物依大小套烧,在唐代窑址中有较多匣钵出土,说明在唐代用匣钵装烧已非常普遍。洪州窑瓷器不仅在江西及其邻近省市,在中原一带也都有出土,说明其产量在当时是相当大的。

二、【唐代白瓷】

白瓷自北朝晚期出现,历隋至唐发展成熟。邢窑白瓷成为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目前已发现的今河北省境临城邢窑、曲阳窑,河南省境的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省境的浑源窑、平定窑,陜西的耀州窑,安徽的萧窑等都烧白瓷,形成了一般所谓唐窑的“南青北白”的局面。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迄七十年代末尚未发现唐代烧白瓷的窑址。但也不能就此断定南方的诸窑场不曾烧过白瓷。江西省景德镇五代烧造白瓷的窑址是目前南方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白瓷窑址。唐代前期大型墓葬中发现的白釉双龙瓶和白釉罐等大件器物,往往只施半釉,这是隋代施釉方法的延续,这种施半釉到盛唐以后就逐渐减少。中、晚唐的白瓷,除了一部分粗瓷外,大多已改为施全釉了。

唐代对白瓷的白度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在一部分较粗的瓷胎上,先施化妆土,以增加烧成后的白度。到中、晚唐,白瓷已经多数采用高质量的坯料,而减少或不用化妆王加工瓷胎了。其中的白瓷精品已达到了体薄釉润、光洁纯净的地步。

  1. 刑窑

邢窑唐代的白瓷以邢窑器最有名。唐李肇《国史补》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可见其生产规模之大,影响之远。

1980年,河北临城轻工局人员在著者提供的线索和通力合作下继续到祁村、双井一带考察,终于发现了唐代白瓷残片及窑址,所出精品堪当“类雪”、“类银”的美誉。当时著者即在论文中提出:“其上限有可能早到隋代”,“如文献所说内丘磁窑沟,恐仍是邢窑的主要遗址,是否内丘邢窑的古窑址,由于地貌的变迁已被埋没也未可知”等不同见解,并在临城靠近内丘县境的贾村发现一些隋代白瓷残片。1984年河北内丘文化馆果然又在内丘老唐城及磁窑沟一带发现了17处隋唐窑址,既有大量的隋代白瓷、青瓷(有的青瓷碗可以上溯至北朝,但仍未找到其窑址),又有精美多样的唐代白瓷与唐三彩陶器,甚至还有一些透影的白瓷残器。

综观临城、内丘两地窑址所出邢窑隋唐陶瓷器和残片,多为壶、碗、盘罐、盆、钵、枕之类的日用器皿,以及小型雕塑如骑马俑、白瓷狮、鸟食罐等,而内丘白瓷造型尤富于变化。

邢窑瓷器的装饰多朴素无纹,仅有少数划花贴花之物。虽然比同时享名于世的越窑青瓷之多有纹饰而似乎略有逊色,但是就其时代风尚与烧制技术来说,白瓷的烧成条件显然要求比青瓷更高。隋代成熟的白瓷始见于邢窑,而唐代邢窑又以其白胜霜雪的洁净色调和朴素大方的典雅作风见长,体现了人们重视清白无瑕、朴实无华的高尚情操。

唐 邢窑白釉双鱼穿带壶 (河北博物院)唐 邢窑白釉壶 (故宫博物院)唐 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故宫博物院)唐 邢窑白釉皮囊式壶 (故宫博物院)唐 邢窑白釉点彩子母狮塑像(故宫博物院)

唐 邢窑白釉罐 (故宫博物院)

2.定窑

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也有称“曲阳窑”。目前所知唐代窑址,多集中在涧磁村的村北和村东一带。

窑址所见唐代白瓷,有的足以媲美邢窑的精细白瓷,而且也有透影白瓷,一直延续到宋、金时期尚能生产。其中晚唐、五代白瓷多为碗、盘、壶、盆、炉以及小型玩具之类。器沿均折边成厚唇,丰肩,平底,底加圆饼状实足,有的为玉壁底,涧磁村唐瓷的胎骨比较厚实,断面比较粗,但烧结较好;胎色略发灰、黄,也有的器物的胎比较薄,断面较细,胎色洁白,如各式盏托、葵瓣口盘、兽形曲柄壶等。

胎体较厚,质地较粗,胎色灰白或略黄,因施加化妆土而釉色较白。厚胎器物釉质较粗,有少数细密开片,胎釉精致者较为纯净,釉色莹润。施釉一般用蘸釉法,器物外壁的腹下部至底部都不施釉。釉的质地随器物的不同而异。施在胎体比较厚重的器物上的釉比较粗,釉面凝厚,釉色一般是白里泛青。

唐 定窑白釉盒 (故宫博物院)晚唐 定窑白釉花口碗 (故宫博物院)

唐 “官”字款五尖瓣花口盘 (西安博物馆)唐 “官”字款五宽瓣浅口碗 (西安博物馆)晚唐 定窑白釉凤首壶 (河北省博物馆)

唐 白釉双龙耳瓶 (故宫博物院)

3.河南密县窑

密县窑烧瓷年代约在唐至宋初,窑址在密县(今改新密市)西关一带,1961年发现,1962年著者曾去考察。该窑以烧白瓷为主,其余还有黑釉黄釉、青釉及白釉绿彩、珍珠地划花之类。其品种以碗、碟、壶、枕等生活用具为主。

在唐代文献中曾提到过密县贡白瓷的历史密县窑的白瓷胎质与巩县窑、定窑相比略显粗糙,胎体也较为厚重,但广泛使用化妆土,使密县窑白瓷也达到了细腻洁白的程度。

晚唐五代时密县窑成功地将唐代金银器上錾花技法运用到白瓷装饰上,巧妙地利用胎色与化妆土的色调变化,在洁白胎地上以一个个类似珍珠的圆圈作为色地,并在其上刻划纹饰。这种珍珠地划花技法在唐代是罕见的,后来其邻县登封曲河窑在宋代将这种装饰技法更加熟练地大量运用到器物上,例如国内外图录中常见的一件唐密县窑珍珠地划鹦鹉纹枕,就是当年著者为故宫博物院向当地文化馆借调去的珍品,与窑址所出的残片对照看来如出辙,可以代表该窑制瓷工艺的历史水平。

唐 密县窑珍珠地划鹦鹉纹枕 (故宫博物院)

4.河南巩县窑

巩县窑(又名“巩义窑”)在唐代以烧制白瓷为主,兼烧三彩陶器,以烧制白瓷的时间最长。窑址1959年发现于巩县(今属巩义市)小黄冶、白河乡、铁匠炉一带。

巩县窑的器皿以碗类居多,有敞口、撇口、花瓣口等十几种,底足为玉璧形与窄圈足以及平底。其他还有壶、瓶、罐、盘、枕等生活用具,建筑用陶、明器及儿童玩具等。这些器物造型丰美、各具特色。

巩县窑的白瓷胎质细腻坚致,胎色呈白色、灰白色。釉的呈色有白、白闪黄或白中闪青等多种色调,釉面有细碎开片。总的感觉既注重实用又不失美观,具有雍容大方之美,与河北邢、定二窑同样体现了唐代白瓷的时代特征而堪称典范。巩县白瓷在装饰上,主要以刻划线、弦纹、绳纹、莲瓣纹和宝相花纹较为常见,也有浮雕贴花纹饰,题材多为写实的植物或动物。有的明显看出是受到佛教艺术和其他外来文化影响。

唐 巩县窑白釉盖罐

三、【唐三彩陶器】

唐代三彩陶器,通常简称唐三彩,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在釉里加入很多的炼铅熔碴和铅灰作助熔剂,经过约800°C的温度烧制而成。釉色呈深绿、浅绿、翠绿、蓝、黄、白、赭、褐等多种色彩,人们称为“唐三彩”,其实是一种多彩陶器。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备上述几种彩色中的一种颜色,人们称为单彩或一彩,带两种颜色的,人们称为二彩带有两种以上颜色的则称为三彩。

唐代盛行厚葬,并且有明文见于唐代典章。唐代曾经多次颁发过不同等级的官员死后随葬相应数量的明器。三彩陶器有可能是适应这种厚葬风气而兴起的,在不太长的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长安是唐代都城所在,洛阳也是唐代的东都。三彩器以西安和洛阳两地唐墓出土数量最多。其它出土三彩陶器的地区还有今江苏省,以扬州为多。山西、甘肃两省的唐墓也有三彩陶器出土其他省区出土者很少。这种情况似乎说明以三彩陶器随葬主要流行于西安和洛阳。三彩器的产地也主要在长安与洛阳。三彩陶明器,特别是三彩陶塑,形体一般比较大,比瓷器更为易碎,长途运输是非常困难的。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其它地区三彩陶塑出土特别少的原因。

用作明器的三彩陶器,凡是与死者在世时生活有关的如建筑、家具、牲畜和人物等等无不具备。生谲用器有瓶、壶、罐、钵、鳆、杯、盘、缊、盂、烛台、枕等十多种,而每一种又有许多式样。瓶就有双龙耳瓶、双系扁瓶、花口瓶、洗口瓶和细颈瓜腹瓶等。其余器物也都式样繁多。建筑物既有亭台楼阁,又有花园中堆砌的假山和水榭;家具则有仿木质的箱柜;牲畜有马、驴、骆驼、猪、牛、羊、狗,禽有鸡、鸭;人俑有贵妇人、男女侍俑、拉马俑、文官俑、武士俑、胡俑、天王俑等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远比唐代任何手工业艺术部门的产品丰富。

宋代以后的各种各样的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瓷,大部分都是在唐三彩陶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世各种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的瓷器,其主要着色剂基本上和唐三彩一样,仍是铜、铁、鉆、锰四种。唐三彩釉的蓝釉证明我国用钴作陶瓷着色剂始于唐代。雕塑艺术在唐代处于一个巨大的发展时期。陶瓷雕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雕塑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研究唐代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

唐三彩陶器的绚丽多彩以及塑工的高超技巧,都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唐三彩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在陶瓷工艺上也对后世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 三彩盖罐 (故宫博物院)

唐 三彩凤首壶 (故宫博物院)

唐 三彩刻花三足盘 (故宫博物馆)

唐 三彩载乐骆驼俑 (陜西历史博物馆)唐 三彩牛车驱驾者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唐 三彩文官俑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唐 三彩梳妆女俑 (陜西历史博物馆)唐 三彩镇墓兽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四、【唐代黄釉瓷器】

唐代的黄釉瓷器以余家沟窑烧造的为代表,器皿有碗、盏、杯、钵、注子、枕、玩具和狮形足等。烧制瓷器的窑具有匣钵、托杯、三岔支托、四岔支托、印模和支棒等。寿州窑器物的胎体比较厚重,器多平底,有的底心微凹。碗、盏一类器足的边棱用刀削去。钵类器物,体形较高,敛口圆唇,腹壁微曲。注壶为唐代流行式样,喇叭形口、圆唇、长颈、壶柄为带形曲柄,壶嘴为多棱形短嘴或圆柱形短咀,平底。枕类器物为长方形,平底,棱角作圆形或方形。瓷玩具有骑马俑,马头高昂,短尾,骑人两手持缰绳,双腿夹马腹,姿态生动,形象逼真。

寿州窑瓷器流行施用化妆土,表层是透明的玻璃质釉。釉面光润,开小片纹。釉层厚度约8微米左右。釉色以黄为主,有蜡黄、鳝鱼黄、黄绿等。化妆土光润细腻。用蘸釉法上釉,釉层厚薄不均,釉色浓淡不一。玻璃质釉和化妆士有的结合得不好,有剥釉现象。

管家嘴窑隋代烧青釉瓷,余家沟等唐窑则以烧黄釉瓷为主。由青釉改为黄釉,形成了唐代寿州窑的时代风格。唐代寿州窑改烧黄釉,并不是原料的不同,而是改变了窑炉的烧成气氛,隋代用还原焰烧成青釉,唐代改用氧化焰烧成黄釉,胎色也由青灰变为白中泛黄。唐寿州窑已经使用了匣钵,与各地唐代瓷窑大体相同。

唐 寿州窑黄釉注子 (安徽博物院)

唐 寿州窑黄釉印花枕 (安徽博物院)

唐 寿州窑黄釉葡萄纹执壶 (淮南市博物馆)

唐 寿州窑黄釉碗 (安徽博物院)

五、【唐代黑釉瓷器】

北方黑瓷的出现比江南地区的晚三百多年。六世纪七十年代北齐时期墓葬中有黑釉瓷器发现,釉色介于黑酱二者之间。目前已在陜西、河南和山东三个省的七个县发现唐代烧黑瓷的窑址,以河南为多,有五处瓷窑发现黑瓷。

铜川窑陜西铜川窑窑址在黄堡镇,是宋代北方青瓷耀州窑的所在地。黄堡镇窑在六十年代曾作过大面积发掘,证实早在唐代已烧瓷器,以黑瓷白瓷为主,兼烧少量的青瓷。出土黑瓷标本有盘、盘、盒子、灯、盆、壶、盖罐等器物,造型多种多样。

1972年,黄堡镇出土了一件黑瓷塔式盖罐,造型和唐三彩陶器类似,但又不尽相同。盖罐集中了雕镂堆贴等技法,罐腹下部模印堆贴叶纹一周,下承以多边形底座,座上镂雕佛像人物及花卉。罐盖为七级宝塔形,盖顶塑一小猴,形象生动,通髙超过50厘米,而且器形端正不偏不斜,极其可贵,是唐代北方黑瓷的一件杰出作品。足以表现铜川窑的制瓷水平。

巩县窑河南巩县共发现唐代窑址三处,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和三彩陶器。黑瓷有瓶、壶、铝、盘等器。窑址中也有为数不少的茶叶末釉器物,器形与黑釉一样,似为烧黑瓷过火而出现的一个特殊产物,不是窑工有意烧制。这种情况在以后各时期的黑瓷容址里是经常见到的。河南烧造黑瓷的还有:鹤壁窑,也创烧于唐,窑址出土的标本中有黑瓷双系葫芦瓶和执壶。郏县、密县和安阳窑也都发现了唐代黑瓷壶碗等器物。

唐 鲁山窑黑釉蓝斑壶 (故宫博物院)

唐 郏县窑黑釉蓝斑三足盘 故宫博物院

唐 鲁山窑花瓷腰鼓 (故宫博物院)

唐 鲁山窑花瓷腰鼓 (故宫博物院)

唐 黑釉塔式盖罐 (耀州窑博物馆)

六、【唐代绞胎瓷器】

在唐代北方陶瓷中,特别是河南河北陶瓷中有一种绞胎、绞釉的瓷器,是唐代以前瓷器中尚未见到的品种。

绞胎、绞釉是利用两种不同的原料互相搅在一起出现的花纹。所谓绞胎,是用白褐两种色调的瓷土相间揉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胎上即具有白褐相间的类似木纹的纹理。这种纹理变化多端,上釉焙烧即成绞胎瓷器。两种色釉绞在一起叫“绞釉”。两者的区别是前者花纹里外一致,而后者只出现在器物表面,而且花纹简单。

绞胎其制法大致是把制好的绞胎坯泥,切成薄片,然后粘合成形,(底部般都不用绞胎),阴干后将四角修圆,在背面挖一个圆孔,最后施釉装坯入窑烧成。绞胎瓷器的制作工艺比一般色釉瓷器繁复。

1972年陜西乾县唐懿德太子墓出土了一件绞胎骑马俑,人马全部是绞胎,这是目前绝无仅有的一件绞胎瓷塑。它的制作工艺比盘盘等圆器的难度要大得多。

唐 绞胎釉陶狩猎骑马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

唐 巩义窑绞胎枕 (故宫博物院)

唐 巩义窑绞胎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

唐 绞胎粉盒 (陜西历史博物馆)唐 巩县窑绞胎花枕 (苏州博物馆)

七、【五代时期陶瓷】

“纷纷五代乱离间”。

五代、十国的纷争是唐王朝各种固有矛盾发展的结果。但是各地割据政权之能够存在,也是因为唐末地方经济有了发展,可以作为割据者的依凭的缘故。在五代十国时期,在一些地方政权割据的地区,包括陶瓷在内的手工业仍然有所进步和发展,吴越的青瓷就是其例。但是也正因为在全国分裂、割据的形势下,各地瓷窑之间借鉴、仿制以至市场竞争成为不可能,这种进步与发展又是有限度的,瓷业的新的发展繁荣还有待于北宋统一全国。

五代的陶瓷造型沿袭晚唐风格,如花瓣形的茶碗、茶托以及盘碟之类多作五瓣或六瓣的形式。这时越窑已成为吴越钱氏王朝的官窑,生产越器作为贡品,制作更为精巧,秘色青瓷代表了这一时期的工艺水平。五代的白瓷也相当进步,南唐二陵(李晟、李璟墓)所出土的葵瓣口和敞口卷唇的白瓷碗,造型大方端整。长沙五代墓中叶出土过白瓷,有注子,葵瓣口碗、十瓣瓷碟、菱花形盒等,制作都很精美。

总的看来,唐到五代,陶瓷器物,笨拙粗重的造型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精巧优美的新型产品,丰富多样,风格鲜明,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在工艺方面也更为成熟。唐代的雍容浑厚,五代的优美秀致,各有特色,而又都表现着我国传统的民族风格。

五代 秘色瓷莲花碗 (苏州博物馆)

五代 越窑青釉葵瓣形碗 (上海博物馆)

五代 白釉镂雕殿宇人物枕(上海博物馆)

五代 定窑白釉碗 (故宫博物院)

五代 越窑青釉菱花口盘 (故宫博物院)

五代定窑白釉双系罐 (故宫博物院)

五代定窑白釉双系罐 (故宫博物院)

五代 定窑白釉穿带瓜棱壶 (故宫博物院)

八、【总结】

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分别代表了北方瓷业与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这虽是事实,但实际上,北方诸窑也兼烧青瓷、黄瓷、黑瓷、花瓷,也有专烧黑瓷与花瓷的瓷窑。北方诸窑中,很多瓷窑烧瓷历史较短,没有陈规可以墨守,因而敢于作各种尝试和探索。釉色不厌弃青、白、黄、黑、绿、花,制胎可以两色重叠拉坯,形成纹理,不薄雅素,更喜富丽。这代表了一种新的自信和进取的时代风格。

唐代陶瓷制品使用的范围广,陶瓷器类增多,新的器物应时而兴。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罐和各类陈设装饰器类,几乎无所不备。瓷制日用品新颖多样,造型大方美观,制作质量远远超过前代。 唐瓷的装饰工艺,还向着多样化途径发展。那些绚丽的三彩釉,挥洒淋漓的花釉,变化巧妙的绞胎,以及丰富多彩的釉下彩,都表现著唐人的创造性和革新的精神,为由单色釉到缤纷华美的彩瓷开了先河。

我国制瓷业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唐代不仅形成了以南方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北方邢窑为代表的白瓷这两大瓷窑类型,同时在陶瓷工艺诸多方面也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唐至五代时我国陶瓷史上一个大发展的时期,不仅制瓷工艺有了很多创造和进步,制瓷的窑场数量和分布都有很大的扩展,直接为宋代陶瓷业的繁荣作了准备。

【参考文献】

李辉柄著,《中国陶瓷鉴赏图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中国矽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2013

叶喆民著,《中国陶瓷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田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彩图版》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2

图片来源:

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山东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淮南市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等。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茶食礼品推荐:品鉴天福茗茶几款茶食后,笔者发现爱上茶食和爱情,内涵有茶食选购攻略(建议收藏)

一、写作说明 零食/茶食似乎成为了生活不可或缺的投喂美食之一,看一场电影我们会一边吃著零食一边喝着饮料,和亲朋好友的下 ...

· 20秒前

“南”得来到,当一天南华人!

高考之后的你 是否期待大学生活的地方 大学时期的你 是否想带父母朋友 逛一逛自己熟悉的校园 工作多年的你 是否想回阔别许久 ...

· 36秒前

白学音乐合集与赏析(正在更新)【包括白色相簿游戏、白色相簿动漫和白色相簿2游戏和动漫】

白色相簿2很多专辑的音乐具有强烈的继承性,如果不了解白色相簿1的话就会感到很陌生,本文中的白学指的是狭义泛白学【包括白 ...

· 1分钟前

英雄連2教程系列:基礎篇-線列步兵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簡單瞭解瞭英雄連2的經濟系統、地形機制、視野機制和攻擊機制;在接下來的幾篇文章中,我們將簡單介紹英...

· 2分钟前

PMP证是什么有什么用?该如何备考呢?

说来备考PMP,真是被这个就业环境所影响的,在行内做了几年,升职加薪靠什么?靠你的颜值嘛?靠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嘛? 看证~ ...

· 2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