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出自主席的《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其中第四聯的出句,借用瞭中唐詩人李賀名篇《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成句,對句是詩人的原創。
中唐詩人李賀有一首代表作《金銅仙人辭漢歌》,其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被很多詩人廣泛引用,其原詩為:
龔自珍有詩雲: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李賀詩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異曲同工,賦予“天”這個虛無的自然現象以人格特點,是擬人的手法。
漢武帝當年建造銅人時,何曾想到“衰蘭送客咸陽道”這種悲慘的結局,銅人搬離原址,卻被遺棄在中途。假如老天有情感,見到繁華落盡、滄桑變化的此刻,也一定會動容。
42cd24a02e878de9aca9bdc2baf390f8
宋朝司馬光《溫公續詩話》中,提到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時,評價道:
這段話說明瞭一個問題,就是“天若有晴天亦老“符合格律,因此石延年給對瞭一個下聯:月如無恨月常圓。
《金銅仙人辭漢歌》本是古體詩,但是李賀在其中用瞭不少律句,例如後面這幾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中仄仄平平仄仄,恰好一句仄起平收的律句,因此被很多後人借用在自己的詩詞中。
5c3e6c7142bcd3253b5ee8bb64100251
宋人在自己的詩詞中,很喜歡化用唐詩,李賀這首詩被直接引用的也很多。我們在很多宋詞中可以見到這句,例如:
宋·孫洙《河滿子 秋怨》
宋·歐陽修《減字木蘭花》
宋·萬俟詠《憶秦娥 別情》
金末元初·元好問《蝶戀花 》
詞以婉約為本色,這幾首引用李賀詩句的宋詞,也都是婉約詞。這類詞往往格局太小,用來抒發男歡女愛的感情。這其實和李賀原詩的意境大相徑庭。
但是主席的那首七言律詩不同,有李賀原詩中的滄桑之變和興亡之嘆。
a22ac0da46b10348f9f22b8087db1216
這兩句詩,從內容上看是倒逆之法:
因為:人間正道是滄桑,所以: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兩句可以和李賀的原詩對比一下:
人間正道是滄桑,歷史發展有其特定規律,總有興亡變化,沒有永遠的興盛,也沒有永遠的衰落。
主席創作此詩之時,正逢百萬大軍渡長江占領南京總統府。
這次勝利有著重要的意義。這裡有兩重意義,首先,南京代表的蔣王朝的敗落,從此後,解放事業摧枯拉朽一般,新舊政權的更迭勢不可擋,半年後,天安門城樓上發出瞭宣言: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瞭。
其次,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長江天險常常造成歷史上的南北分據。例如三國赤壁之戰後,三分天下。東晉淝水之戰,打破瞭苻堅統一天下的夢想。南宋的之時,長江采石磯一戰擊敗完顏亮,維護瞭南北均衡的力量。
渡過長江,意味著歷史上不會在出現另一個南北朝。
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詩句,在古詩詞的創作中很常見。而且,作詩不是寫論文,不需要註明出處。甚至有人故意掉書袋,讓讀者看不出引用或者化用。
這種借用或者化用的方式,其實也是對前人的一種致敬。
而詩句本身也常常有多重含義,同一句詩在不同語境下會有不同效果。例如同是引用李賀的詩,宋詞就用瞭多情之意,主席七律用瞭興亡變化之意,格局明顯不同。
@老街味道
怎樣從零基礎開始學填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