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考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小伙伴看过来,每章的重点我都归纳出来 建议收藏。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反映的是事物或者事件确定的状态,具有 客观性、普遍性特点, 信息是可以进行量化的。
2、信息的传输模型
(1) 信息的 传输技术 (通信、网络等)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2) 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信息产生后,由这个实体向外传播。如 QQ 使用者,用键
盘输入的文字就是要传播的信息。
(3) 信宿:信息的归宿或接受者,如用 QQ 的另一方,从电脑屏幕接收到 QQ 消息。
(4) 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如 TCP/IP 网络。信道可以从逻辑上理解为抽象信道,也
可以是具有物理意义的实际传送通道。
(5) 编码器:指所有变换信号的设备,包括从信源到信道的所有设备,如量化器 、压缩
编码器、调制器等。
(6) 译码器:是编码器的逆变换设备,把信道上送来的信号(原始信息与噪声的叠加)
转换成信宿能接受的信号,可包括解调器 、译码器 、数模转换器等。
(7) 噪声:可理解为干扰,干扰可以来自于信息系统分层结构的任何一层,当噪声携带
的信息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信道中传输的信息可以被噪声淹没导致传输失败。
3、信息的质量属性(重要)
(1) 精确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2) 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3) 可靠性: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 , 符合预期。
(4) 及时性: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
(5) 经济性: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6) 可验证性 :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
(7) 安全性: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1) 目的性:定义一个系统、组成一个系统或者抽象出一个系统,都有明确的目标或者
目的,目标性决定了系统的功能。
2) 可嵌套性:系统可以包括若干子系统,系统之间也能够耦合成一个更大的系统。
3) 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受规则的约束,系统的内部结构和秩序应是 可以预见
的;系统的状态以及演化路径有限并能被预测;系统的功能发生作用导致的后果也
是 可以预估 的。稳定性强的系统使得系统在受到外部作用的同时,内部结构和秩序
仍然能够保持。
4) 开放性: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系统可以被外部环境识别,外部环境或者其他系
统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法使用系统的功能或者影响系统的行为。
5) 脆弱性:这个特征与系统的稳定性相对应,即系统可能存在着丧失结构、功能、秩
序的特性。
6) 健壮性:当系统面临干扰、输入错误、入侵等因素时,系统可能会出现非预期的状
态而丧失原有功能、出现错误甚至表现出破坏功能。 系统具有的能够抵御出现非预
期状态的特性 称为健壮性,也叫鲁棒性。
1) 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处理信息为目的的专门系统类型,信息系统的组成部件包括 硬件、
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
规程等
2) 数据库 :是经过机构化、规范化组织后的事实和信息的集合。数据库是信息系统中
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3) 硬件:由执行输入、处理和输出行为的计算机设备组成。输入设备包括键盘、自动
扫描设备、语音识别设备等。
4) 软件 :由管理计算机运行的程序构成。包括设备驱动程序、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
系统、中间件、应用软件等。
5) 网络:负责信息在信息系统各个部件之间 有序流动。
6) 人:是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
7) 规程:包括战略、政策、方法、制度和 使用信息系统的规则。
8) 系统集成定义:采用现代管理理论(软件工程、项目管理)作为计划、设计、控制
的方法论,将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等部件按照规划的结构和秩序,有机地整
合到一个有清晰边界的信息系统中,以达到既定系统的目标。
9) 信息系统按用途分为:电子商务系统、 事务处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生产制造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等。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
(3)产业信息化
(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如 智慧城市、互联网金融等。
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启示我们:
1) 主体: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2) 时域:一个长期的过程;
3) 空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
4) 手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5) 途径: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
改革;
6) 目标: :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1、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2、一站:是指政府门户网站
3、四库: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
4、十二金:是指以“金”字冠名的 12 个重点业务系统
1.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体系 6 要素中的龙头 ,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 ,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
2.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 ,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3. 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 ,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
4. 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
5.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 。
6.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1、(1)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培育 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第五代移动
通信( 5G )、先进传感器等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重点发展。
(2)5G 的特点:
高速率、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万物互联。
2、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以下 10 个方面:
(1)高速度大容量
(2)集成化和平台化
(3)智能化
(4)虚拟计算
➢ 虚拟化是将计算机的各种实体资源,如服务器、网络、内存及存储等,抽象、
封装、规范化并呈现出来,打破实体结构间的不可切割的障碍 ,使用户可以比
原本的组态更好的方式来使用这些资源。
➢ 虚拟化技术主要包括 服务器 虚拟化、 内存 虚拟化、 存储 虚拟化、 网络 虚拟化、
应用 虚拟化及 桌面 虚拟化 。
(5)通信技术
(6)遥感和传感技术
➢ 能够 自动检测信息并传输的设备般称之为 传感器。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
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7)移动智能终端
(8)以人为本
(9)信息安全
(10)两化融合
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含义
◼ 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战略融合;
◼ 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
◼ 虚拟经济与工业实体经济融合(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 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IT 设备与工业装备的融合(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