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是最為劇烈的實踐,是奮鬥者千方用盡之後的最後一招——用犧牲生命的方式或代價去爭取成功以及勝利。
既然如此,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就會顯得無比的重要。
在三國期間發生瞭大大小小一千多場戰鬥,消耗盡瞭至少千萬人的生命,使兩漢期間休養生息得來的6500萬人口,銳減到800萬,減少瞭八分之七,如此慘烈悲壯,如果不是羅貫中用一部三國演義把流傳在民間的聲音擷取、撿拾、收集起來,使我們在冰涼的歷史陳述之外,還能夠稍稍觸摸到那些消散的靈魂所匯聚的情緒,我們可能就無法在今天有機會感知到那些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在彼時彼刻,是誰、是什麼在驅使他們站出來、走下去。
今天我們繼續看例子,看一個因為聲名顯赫反而受名聲所累——無論做什麼我們都會覺得正常的人,一個因為武功高強、武藝超群而被我們忽略瞭的讀書人的例子,這是一位在戰爭之中、無論勝負,都堅持讀書的人,他的名字叫做關羽關雲長,一位在仁義禮智信中、因為穩穩占據一個“義”字,而被尊為聖人的聖賢英雄。
例二:關於關羽。
關羽的故事大傢都很熟悉,甚至關羽夜讀春秋的情節,許多人都耳熟能詳,但是,春秋是一本什麼書,大傢肯定也隻是略語耳聞——比如都說的春秋無義戰。事實上,除瞭專門研究這一段歷史的專業人士,沒有誰會和關羽一樣逮著這本書反復去品讀回味。
那麼,春秋到底是一本書什麼,關羽為什麼會愛不釋手呢?
春秋是一本專門講“義”的書,什麼是“義”,在我的理解裡,道是天地自有的規律,德是人們賦予自然的屬性,仁是人們對管理者的授權,義是人們對於自己本我的肯定,即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意義的,天地生人必然有生出這個人一番用意,這個用意無非就對於“義”考察和檢驗。春秋第一篇講的是兄弟之義,第二篇講的是父子之義,第三篇講的是君民之義,總之,通篇都在陳述義的好處和不義的壞處。
許多人無論窮富成敗都有覺得自己活得毫無意義的情況的,其實質就是活得不“義”——缺少對自我的肯定,活得一團糟,把大好歲月活到狗身上瞭罷瞭。
關羽的事跡很清晰,少年關羽在山西解州意氣風發犯瞭事,逃離傢鄉流落到涿郡,184年黃巾起義,188年張燕再次起義,漢皇聽劉焉建議昭告地方招兵滅賊,遇到劉張二人,三人走到瞭一起。創業不易,一直到12年後的公元200年,關羽隨曹操出戰,萬軍之中斬顏良,這才一戰成名。此時,劉備已經年至不惑,關羽也即將四十歲瞭,三國序曲雖然早就奏響,但是真正啟動還要等到8年之後的208年,一個契機。然而就是這個20年,關羽手不釋書,秉燭達旦,十年一日,晝夜不輟,從這一本春秋裡面反復學習揣摩歷史中的政治、軍事、文化要旨。
反面例子:人中呂佈。
關羽有三點不如呂佈,呂佈隻有一點不如關羽,。
一、關羽不如呂佈英俊,如果與關羽相比,呂佈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十分精彩;僅就相貌而言,關公紅臉皮、丹鳳眼,肯定不及號稱人中呂佈的呂佈英俊。二、關羽不如呂佈英武,從英武角度看,劉關張三英戰呂,猶不能勝,關羽武功不如呂佈。三、關羽不如呂佈官大,關羽殺瞭顏良以後,被曹操代替漢天子封為漢壽亭侯,在曹操帳下聽用,呂佈殺董卓後被封為溫候,與司徒王允共同執掌朝政。
關羽和呂佈的還有一個特殊的聯系就是,曾經是董卓用來收買呂佈的戰馬赤兔,到瞭公元199年曹操殺瞭呂佈,轉手送給瞭關羽,這也是關羽唯一收下的曹操給的禮物。
呂佈如此英雄,卻因為隻有一點不如關羽,生命中缺少一個“義”字,缺少一份節操和持守,最終成為歷史笑柄。
漢末名將呂佈姓呂名佈字奉先,原是丁原的部曲,被人唆使殺丁原;認董卓作幹爹,反手又中瞭王允的美人計,因為一個貂蟬殺瞭董卓;後來投靠袁術、袁紹、曹操、劉備,終於混不下去,被屬下砍掉腦袋。
關羽最初與劉備、張飛相識,為的是平寇報國,某一個出路。結義之後,生死與共,劉備艱辛,不棄不離;袁曹交兵,劉備在袁營、關羽在曹營,關羽決然棄候尋劉,漂泊與共;三顧茅廬,休戚相關;赤壁之戰,釋放曹操,大氣凜然;劉備入川,奉收荊州,至死不悔,這就不僅僅是某一個出身的事情瞭。
義在關羽的身上,得到瞭詮釋、得到瞭踐行。《春秋》用160年的歷史,無數人的故事闡述一個“義”字,對於關羽而言,他是用瞭自己這一生來闡釋這一個字的。
正是他的支持為基礎,劉備的光復漢室的事業雖敗猶榮,正是他的存在作參照,三國群英才顯得那麼生動,正是他的持守成永恒,千百年來的江湖才有瞭人間夢想。
上一篇
下一篇
為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優化人員結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經縣政府批準,決定面向社會招聘合同制教師32名,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
高考英語、四六級、考研英語通用!一、正面的optimistic a. 樂觀的2. active a. 主動的,積極的3. interested a. 感興趣的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