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識中藥,您能認出來嗎?請按照以下提示,仔細辨認!
提示一:
b10d214ab5f555f60726e93a9caa5b37
a3e805af1c0fe48a07233f0d6870f314
提示二:
提示三:
【拉丁名】Rhei Radix Et Rhizoma
【藥用部位】為蓼科大黃屬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藥用大黃R. officinale Baill.的根及根莖。
【藥材性狀】
類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長3~17厘米,直徑3~10厘米。除凈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殘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繩孔及粗皺紋。質堅實,有的中心稍松軟,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顯顆粒性;根莖髓部寬廣.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形成層明顯,無星點。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功效】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主治】
用治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用適量,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藥理作用】
瀉下成分為結合性蒽醌苷類,抑菌成分為遊離性蒽醌。大黃不含土大黃苷,可作為鑒別正、偽品的依據之一。動物實驗表明,提取物有瀉下、抑菌、止血、促進膽汁分泌、降脂、降壓和抗腫瘤作用,對消化系統有導瀉、利膽、保肝、抗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興奮腸管平滑肌的作用。
【毒理作用】
小鼠腹腔註射掌葉大黃醇提取物40g(生藥)/kg,大鼠灌服煎劑30g/kg,72h內未見異常表現和死亡,小鼠口服掌葉大黃煎劑LD50153.5±4.5g/kg。小鼠灌服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和大黃酚的LD50分別為0.56g/kg、1.15g/kg和10.0g/kg。通常服用大量毒性較低,但服用過量可引起中毒,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等。長期經常服用蒽醌類瀉藥可致肝硬變和電解質代謝紊亂。
【相關配伍】
1、大黃配荊芥穗:大黃苦寒,主沉降,力猛善行,為瀉下之要藥;荊芥穗味辛芳香性溫不燥,氣質輕揚,長於升散。二藥配伍,一升一降,相互制約,清升濁降,共收清熱通便之功。
2、大黃配肉桂:大黃苦寒通下,破積導滯,瀉火涼血,行瘀通經;肉桂辛熱溫中益火消陰,溫補腎陽,散寒止痛。二藥配伍,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互轉化,以肉桂之辛熱,制大黃之苦寒峻下之勢;又以大黃之寒涼,制肉桂辛熱燥烈之弊,共收振脾陽通大便之功。
3、大黃配升麻:大黃苦寒,氣味俱厚,走而不守,蕩滌積聚,無所阻礙,抗菌解毒,瀉火涼血,逐瘀通經,利膽退黃;升麻體輕升散,升陽散鬱,清熱解毒,疏風透疹。大黃以沉降為主,升麻以升散為要。二藥伍用,升降兼備,相反相成,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甚妙。
4、大黃配煅石膏:大黃清熱涼血解毒;煅石膏斂瘡生肌。二藥配仼,涼血解毒,燥濕生肌,研末外敷可治燙傷。
5、大黃配附子:大黃苦降下行,攻積導滯;附子辛熱走散,溫裡散寒,並制約大黃的寒凝之性。二藥配伍,既能溫散寒結,又能通下積滯。治療寒實內結的腹痛便秘有良效;因二藥善通下寒積,又可用治疝氣疼痛。
6、大黃配阿膠:大黃苦寒清熱,瀉下積滯;阿膠養陰補血,潤燥清熱。二藥相配,養陰清熱,潤腸通便。治療陰虛腸燥及熱邪傷陰所致的大便秘結,療效較好。
7、大黃配幹薑:大黃通腑泄熱,推陳出新,小量可開啟脾胃,調中化濕;幹薑溫胃散寒,和中止痛。二藥合用,寒熱相制為用,共奏溫脾清胃,安和中焦之功。
8、大黃配生石膏:大黃涼血解毒,清熱瀉火,攻積導滯;生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兼能透達邪熱。二藥合用,氣血兩清,內泄外透,共奏清泄實熱之功。凡邪熱內盛,高熱不退,煩渴便秘,皆可配伍應用。
9、大黃配生地黃:大黃清泄血分實熱,涼血祛瘀止血;生地黃養陰清熱,涼血止血。二藥配伍,清熱養陰而不傷正,涼血止血而不留瘀。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尿血等有較好療效。
10、大黃配代赭石:大黃清泄瘀熱,涼血止血;代赭石平肝鎮逆,涼血止血。二藥配伍,清鎮平降,相得益彰,共奏平肝涼血,化瘀止血之功。治療肝火上沖,氣火上逆所致咳血、吐血、衄血、便血等。
11、大黃配赤芍:大黃活血化瘀,蕩滌腸胃實熱積滯;赤芍清熱涼血,祛瘀止痛藥相配,既能清熱瀉火通便,又能化瘀消癥散結。治療實熱結聚所致的便秘以及瘀血內結所致的癥瘕痞塊有良效。
12、大黃配龍膽:大黃蕩滌腸胃有形之積滯,又能泄無形之熱邪;龍膽苦寒,清肝泄火。二者合用,清泄肝膽實火,除胃腸之伏火積熱。治療肝膽鬱熱上炎之胸脅疼痛、口苦耳聾、目赤腫痛,肝膽濕熱之黃疸,胃腸積熱之口臭咽幹、腹脹便結,以及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等。
13、大黃配漏蘆:大黃瀉火,清熱解毒;漏蘆凊熱解毒,散結消癰。二藥配合,清熱解毒功效增強,專瀉臟腑實火而涼血解毒。治療癰毒腫痛,體壯熱盛者。
14、大黃配白芷:大黃清熱解毒、通便導滯;白芷消癰止痛。二者配伍,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治療背癰初起、紅腫疼痛、大便秘結者。
15、大黃配當歸:大黃活血祛瘀;當歸補血活血止痛。二者配伍,有活血祛瘀、消胂止痛之功。治療跌打損傷、瘀血在內、脹滿疼痛者。
16、大黃配枳實:大黃攻積導滯,長於下胃腸熱結之有形積滯;枳實下氣消痞,功專瀉胃腸結氣之無形氣痞。二者配伍,共奏瀉熱除積、利氣消痞之功。治療氣滯食停之胃脘痞滿、腹脹疼痛、大便秘結等。
17、大黃配三七、血竭:大黃活血祛瘀;三七活血止血定痛;血竭活血消腫。三藥合用,有活血祛瘀、止血定痛之功。治療跌打損傷之瘀血腫痛。
【鑒別用藥】
1、生大黃、酒大黃與大黃炭:生大黃瀉下力強,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湯劑應後下,或用開水泡服,久煎則瀉下力減弱。酒制大黃瀉下力較弱,活血作用較好,宜用於瘀血證。大黃炭則多用於出血證。
2、大黃與土大黃:兩藥名稱相近,同用蓼科植物的根莖入藥,均含蒽醌類衍生物,有瀉下、清熱、行瘀、解毒作用,可用治大便秘結、跌打損傷、癰瘍腫毒之證。大黃苦寒峻瀉,攻積導滯,蕩滌腸胃,適用於實熱內蘊、大便燥結等;其苫寒沉降,直折火邪,引火熱毒邪下行,排泄而出,故用治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牙痛、口瘡等;又能清泄濕熱,可治黃疸、淋證或瀉痢後重等濕熱之邪所致病證;兼入血分,活血祛瘀,常用於瘀阻經閉、癥瘕積聚或產後惡露不下等。土大黃味辛、苦,性涼,所含結合及遊離蒽醌衍生物約1.14%,瀉下作用不及大黃的一半,但有較好的清熱利濕、解毒殺蟲作用,治療濕疹、疥癬、癰瘡,收效良好。
【不良反應】
1、生藥一般毒性較低,但服用過量也可中毒,尤其是鮮大黃毒性較大,可引起惡心、嘔吐、頭昏、腹脹痛、黃疸等。
2、引起大黃中毒的原因主要是服用過量及長期使用,故臨床上應掌握用量及中病即止的用藥原則。
3、中毒早期可註射阿樸嗎啡催吐;瀉下不止時,可給收斂劑,有脫水現象時可輸液;鎮靜止痛劑也可應用;腹痛劇烈時,可用白芍15g、烏藥、黃連、延胡索、藿香各9g、廣木香3g、甘草6g水煎服;休克時,可用四逆針,每次2-4ml肌註或靜註。
【相關藥品】
清瀉丸、清寧丸、尿毒清顆粒、大黃清胃丸、胃腸復元膏。
【相關方劑】
①治水腫,利小便:大黃、白術、防己各等分。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十丸。小便利為度,不知增之。(《普濟方》大黃丸) ②治熱癰腫毒:大黃45克,白及30克,樸硝60克。上為末,井水調搽,幹則潤之。(《景嶽全書》大黃搗毒散) ③治大便不通:大黃(銼,炒)150克、大麻仁(研)60克。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後熟水下。(《濟方》大黃丸) ④治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茵陳蒿180克,梔子(擘)十四枚,大黃(去皮)90克。上三味,以水一鬥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傷寒論》茵陳蒿湯)
【答案請關註下期】
【上期答案】丹參。【別名】赤參、血生根、大紅袍、木羊乳、山參。
中華道地藥材之【丹參】
d444ceff209e31190cd45e9a76d0133a
(http://www.dayi.org.cn/)
下一篇
如果要问哪种风格的纹身最耐看 我想应该是非老传统莫属了 整洁的雾面,层次分明的构图,经典的配色 让老传统历久弥新 就像陈 ...
本周(監測周期為2021.3.23~2021.4.1):“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持續下降;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豬肉、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