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期末復習資料】皮膚性病學 名詞解釋(二)

1、Epidermal melainin unit:表皮黑素單元。1個黑素細胞可通過其樹枝狀突起向周圍的10~36個角質形成細胞提供黑素,形成1個黑素單元。

2、Desmosome:橋粒。是角質形成細胞間連接的主要結構,由相鄰的細胞膜發生卵圓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構成。

3、Hemidesmosome:半橋粒。是基底細胞與與下方基底膜帶之間的主要結構,由角質形成細胞真皮側胞膜的不規則突起與基底膜帶相互嵌合而成,其結構類似於半個橋粒。

4、丘疹:為局限性、充實性、淺表性皮損,隆起於皮面,直徑小於1厘米,可由表皮或真皮淺層細胞增殖、代謝產物聚集或炎性細胞浸潤引起。

5、斑疹:皮膚粘膜的局限性顏色改變。皮損與周圍皮膚平齊,無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狀可不規則,直徑一般小於2厘米。

6、苔蘚樣變:也稱苔蘚化,即局限性皮膚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膚慢性炎癥所致。表現為皮嵴隆起,皮溝加深,皮損界限清楚。見於慢性瘙癢性皮膚病(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等)。

7、尼氏征:又稱棘層松解征,可有四種陽性表現:手指推壓水皰一側,可使水皰沿推壓方向移動;手指輕壓皰頂,皰液可向四周移動;稍用力在外觀正常皮膚上推擦,表皮即剝離;牽扯已破損的水皰壁時,可見水皰以外的外觀正常皮膚一同剝離。常見於天皰瘡。

8、斑丘疹:形態介於斑疹與丘疹之間的稍隆起皮損稱斑丘疹。

9、角化不良:是指表皮或附屬器中個別細胞過早角化,表現為胞核濃縮變小,胞漿嗜伊紅深染。可見於良性疾病如毛囊角化病,也可見於惡性疾病如鱗狀細胞癌。

10、角珠:鱗狀細胞癌中角化不良細胞呈同心圓排列,近中心部逐漸角化,稱為角珠。

11、假上皮瘤樣增生:表皮不規則增生,棘層高度肥厚,表皮突不規則延伸可達汗腺水平,常見於慢性感染灶邊緣。

12、海綿水腫:棘細胞間水腫,細胞間液體增多,細胞間隙增寬,細胞間橋拉長而清晰可見,形似海綿,故名海綿水腫。

13、棘層松解:由於表皮細胞間橋變性,細胞間粘合力喪失,細胞失去緊密聯系而呈松解狀態,致使形成表皮內裂隙、水皰或大皰。可見於天皰瘡等。

14、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基底細胞空泡化或破碎,重者基底層消失。廣泛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可形成表皮下水皰。見於扁平苔蘚、紅斑狼瘡等。

15、Kogoj海綿狀膿皰:在海綿形成的基礎上顆粒層或棘層上部嗜中性粒細胞聚集形成的多房性膿皰。見於連續性肢端皮炎等。

16、Munro微膿腫:由角質層和顆粒層內嗜中性粒細胞聚集形成。見於銀屑病等。

17、Pautrier微膿腫:表皮內或外毛根鞘三個或三個以上淋巴樣細胞聚集形成。見於蕈樣肉芽腫。

18、色素失禁:基底細胞或黑素細胞受損後,黑素脫落至真皮內,或遊離於組織間隙,或被組織細胞吞噬。見於扁平苔蘚等。

19、嗜堿性變性:真皮上部結締組織失去正常嗜伊紅性而呈無定形、顆粒狀嗜堿性變化,明顯時呈不規則卷曲的嗜堿性纖維。見於日光性彈力纖維病等。

20、粘液變性:膠原纖維基質中粘多糖增多,膠原纖維束間粘液物質沉積而使間隙增寬,HE染色呈淺藍色。見於脛前粘液性水腫等。

21、肉芽腫:指各種原因導致的慢性增殖性改變,以組織細胞為主的浸潤、病變中可含有組織細胞(上皮樣細胞、巨噬細胞)、多核巨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中性粒細胞等。見於結核、麻風、梅毒和各種深部真菌病等。

22、漸進性壞死:某些肉芽腫性皮膚病中,真皮結締組織結構輪廓仍存在,但真皮結締組織纖維及其內血管等失去正常著色能力,邊緣可見成纖維細胞、組織細胞或上皮樣細胞呈柵欄狀排列,膠原纖維排列紊亂。見於環狀肉芽腫、類脂質漸進性壞死、類風濕結節等。

23、光化學療法:是內服或外用光敏劑後照射UVA的療法。

24、熱馳豫時間: 靶組織吸收光能後所產生的熱能釋放50%所需的時間。

25、乳劑:油和水經乳化而成的劑型。

26、糊劑:含25-50%固體粉末成分的軟膏。

27、洗劑:粉劑按一定比例與水混合而成的混合物。舉例...

28、皮膚光老化:是指皮膚長期受到光照而引起的老化,主要由UVA、UVB照射引起皮膚基質金屬蛋白酶表達異常,氧自由基產生過多,膠原纖維、彈力纖維變性、斷裂和減少,黑素合成增加,從而使皮膚松弛、皺紋增多、皮膚增厚粗糙、色素沉著、毛細血管擴張,並易發生皮膚腫瘤。

29、幹性皮膚:又稱幹燥型皮膚,其角質層含水量低於10%,PH>6。5,皮脂分泌量少,皮膚幹燥,缺少油脂,皮紋細,毛孔不明顯,洗臉後有緊繃感,對外界刺激敏感,易出現皮膚皸裂、脫屑和皺紋。幹性皮膚與先天因素、風吹日曬、過多使用堿性洗滌劑有關。

30、中性皮膚:也稱普通型皮膚,為理想的皮膚類型。其角質層含水量為20%左右,PH為4。5~6。5, 皮脂分泌量適中,皮膚表面光滑細嫩,不幹燥,不油膩,有彈性,對外界刺激適應性較強。

31、油性皮膚:也稱多脂型皮膚,多見於中青年及肥胖者。其角質層的含水量為20%左右,PH<4。5,皮脂分泌旺盛,皮膚外觀油膩發亮,毛孔粗大,易黏附灰塵,但彈性好,不易起皺,對外界刺激一般不敏感。油性皮膚與雄激素分泌旺盛、偏食高脂食物及香濃調味劑有關,易患痤瘡、脂溢性皮炎等皮膚病。

32、混合性皮膚:是幹性、中性或油性混合存在的一種皮膚類型。多表現為面中央部位(即前額、鼻部、鼻唇溝及下頦部)呈油性,而雙面頰、雙顳部等表現為中性或幹性皮膚。

33、敏感性皮膚:也稱過敏性皮膚,多見於過敏體質者。皮膚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強,對冷、熱、風吹、紫外線、化妝品等較敏感,易出現紅斑、丘疹和瘙癢等表現。

34、皮脂膜:是覆蓋於皮膚表面,由皮脂、汗液和表皮細胞分泌物互相乳化而形成的半透明乳狀薄膜,含有脂肪酸、固醇類、中性脂肪、遊離氨基酸、乳酸、尿酸和尿素等。皮脂膜中的遊離氨基酸、乳酸鹽、尿酸和尿素為天然保濕因子,可對皮膚起保濕作用;皮脂膜還可防止皮膚水分丟失、阻止外界有害物質進入皮膚及抑制細菌在皮膚表面生長。

35、Ramsay-Hunt綜合征:當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侵犯膝狀神經節,累及面神經的運動和感覺纖維時,可出現面癱、耳痛及外耳道皰疹三聯征,稱為Ramsay-Hunt綜合征。

36、SSSS: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由凝固酶陽性、噬菌體Ⅱ組71型金葡菌所產生的表皮剝脫毒素導致。多累及出生後三個月內的嬰兒。起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耳、鼓膜等處的化膿性感染,皮損常由口周和眼周開始迅速波及軀幹和四肢。特征性的表現是在大片紅斑基礎上出現松弛性水皰,尼氏征陽性,手足皮膚可呈手套、襪套樣剝脫,口角周圍可見放射狀裂紋,但無口腔黏膜損害。重者可因並發敗血癥、肺炎而危及生命。

37、癤病:癤一般為單發,若數目較多且反復發生、經久不愈,則稱為癤病,多見於免疫力低下患者。

38、麻風反應:某些麻風患者病程中可突然出現原有皮損或神經炎加重,同時出現新皮損和神經損害,並伴有畏寒。發熱、乏力、全身不適、食欲減退等癥狀,稱為麻風反應。分為兩型,Ⅰ型為細胞免疫型,主要發生在免疫狀態不穩定的界線類患者,其反應慢,消退也慢;Ⅱ型與體液免疫有關,又稱血管炎型或免疫復合物型,主要見於LL或BL。

39、白癬:頭癬的一種類型,,由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樣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皮損為圓形或橢圓形灰白色鱗屑斑,病發高出頭皮2~ 4mm 處折斷,殘根部包繞灰白色套狀鱗屑(菌鞘),後者由真菌寄生於發幹所致。白癬不破壞毛囊,至青春期可自愈,愈後不留瘢痕。

40、膿癬:為親動物性皮膚癬菌引發的頭皮強烈感染性變態反應。皮損初起為成群的炎性毛囊丘疹,漸融合成隆起的炎性腫塊,表面有蜂窩狀排膿小孔,可擠出膿液。常伴耳後、頸、枕部淋巴結腫大。愈後常引起永久性禿發和瘢痕。

41、癬菌疹:是皮膚癬菌感染灶出現明顯炎癥時,遠隔部位皮膚發生的多形性皮損,是機體對真菌代謝產物的一種變態反應。常見類型有皰疹型、濕疹樣型、丹毒樣型等。

42、鵝口瘡:及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為最常見的口腔念珠菌病,在頰黏膜、上顎、咽、齒齦、舌等黏膜部位出現凝乳狀白色斑片(假膜),緊密附於黏膜表面,不易剝除,用力剝離後露出糜爛性潮紅基底。

43、花斑癬:又名汗斑,由馬拉色菌侵犯皮膚角質層所致。好發於青壯年男性的頸、前胸、肩背、上臂、腋窩等皮脂豐富部位。皮損為褐色、淡紅色或白色甲蓋大小圓形或類圓形斑疹,表面附糠秕狀鱗屑。

44、陰虱病:由陰虱寄生於陰毛引起的皮膚病,可通過性接觸傳播。皮損為表皮剝蝕、抓痕或毛囊炎,自覺瘙癢劇烈,在陰毛上常可找到成蟲或蟲卵。

45、毛蟲皮炎:是指毛蟲的毒毛或毒刺刺傷皮膚後,其上的毒液引起的瘙癢性、炎癥性皮膚病。好發於夏秋季,表現為接觸毒毛數分鐘至數小時後,接觸部位劇癢,繼而出現豆大紅斑、風團、丘疹或水皰,皮損可數個至數百個不等。一般3~7天後漸消退,少數延至數月。

46、挪威疥:即結痂型疥瘡,常發生在身體虛弱、感覺神經病變、麻風和艾滋病患者,與患者免疫功能異常有關,表現為大量結痂、脫屑,有時呈紅皮病樣外觀,脫痂中有大量疥蟎,傳染性極強。

47、職業性皮膚病:是指個體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化學性、物理性及生物性物質引起的皮膚及附屬器的疾病。

48、油痤瘡:與長期接觸石油、煤焦油及其分餾產物有關。好發於接觸暴露部位。皮損為黑頭粉刺或毛囊炎,毛囊口擴大,毳毛在毛囊口折斷,可呈角化性痤瘡樣皮損,也可出現膿皰、囊腫等改變。

49、“鳥眼狀”潰瘍:為職業性皮膚潰瘍的臨床特征。多累及長期接觸鉻、鈹、砷等化合物者,多為局部皮膚接觸刺激物後發生的腐蝕性損害。典型皮損為綠豆至黃豆大小潰瘍,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常有少量分泌物或幹燥的灰黑色痂,邊緣清楚,潰瘍周圍組織稍增生隆起,呈鳥眼狀。

50、遲發型變態反應:又稱Ⅳ型變態反應,是指機體接觸抗原物質後形成致敏T淋巴細胞,當再次接觸相同致敏物後,則使組織受損、生理機理紊亂或產生炎癥反應,由於這一過程緩慢,故稱遲發型變態反應。

51、斑貼試驗:用標準的經過篩選的變應原,通過一特殊裝置接觸皮膚,人為產生Ⅳ型變態反應,觀察接觸部位皮膚反應,對接觸性皮炎、濕疹等有診斷意義。

52、苔蘚樣變:為皮膚局限性浸潤肥厚,皮溝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似皮革,為搔抓、摩擦所致。

53、異位性:是指傢族或個人有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史或對異性蛋白過敏史,或血中IgE濃度高,外周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等現象稱異位性。

54、延緩蒼白反應:以1:1萬乙酰膽堿0。1ml皮內註射15秒鐘,正常人局部出現潮紅,多汗及雞皮征持續4-5分鐘消退,而患者在皮試後3-5分鐘,局部出現蒼白區,可持續15-30分鐘。此現象稱延緩蒼白反應。

55、白色劃痕征:以鈍器摩擦皮膚後,正常人在摩擦部位發紅隆起,而患者則呈蒼白色隆起稱白色劃痕征。

56、風團:由真皮淺層急性水腫引起的隆起損害,消退不留痕跡。

57、皮膚劃痕試驗(三聯反應):以鈍器用適當壓力劃過皮膚,可出現三聯反應,①劃後3-15秒出現紅色線條;②15-45秒後,紅色線條兩則出現紅暈;③劃後1-3分鐘,劃過處隆起,蒼白風團線條,此三聯反應稱~。

58、藥物性皮炎:藥物通過內服、註射、灌註、外用等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後引起的皮膚、黏膜的炎癥反應,嚴重者可累及機體其他系統。

59、交叉過敏:指藥疹治愈後,如再用與致敏藥物化學結構相似或有共同化學基團的藥物亦可誘發藥疹的現象。

60、多價過敏:指藥疹患者處於高敏狀態時,甚至對平時不過敏、與致敏藥物化學結構不同的藥物也出現過敏的現象。

61、物理性皮膚病:是由各種物理因素包括各種光、溫度、機械力及各種放射線等引起的皮膚病。

62、光變態反應:是一種由光能參與的免疫反應,隻發生於少數具有光敏素質的個體。某些光敏物質吸收光能後可形成半抗原,並與體內大分子結合形成完全抗原,後者誘導淋巴細胞介導的遲發性超敏反應。

63、胼胝:與長期機械刺激引起的角質層過度增生有關。多對稱發生於手足,皮損為蠟黃色、扁平或稍隆起的局限性角質肥厚斑塊。

64、光斑貼試驗:用可疑的光敏物或標準光斑試劑於背部兩側做密封斑試,24小時後(保留一處做對照)分別用UVA和UVB以亞紅斑量照射,24、48和72小時後觀察反應,以確定光敏感的存在與否。

65、Hebra癢疹:即小兒癢疹,常發生在丘疹性蕁麻疹或蕁麻疹後,初為風團或風團樣丘疹,漸增多,風團消退後可遺留癢性結節,瘙癢劇烈。本病多發生在3歲以前的兒童,好發於四肢伸側,慢性病程。

66、癢性橫痃:在小兒癢疹患兒,可以出現腹股溝淋巴結腫,不痛、不紅、不化膿,此即癢性橫痃。

67、Auspitz征:銀屑病皮損被刮去鱗屑和透明薄膜後可見點狀出血,即Auspitz征。是由於真皮乳頭頂部迂曲擴張的毛細血管被刮破所致。

68、同形反應:某些皮膚病如銀屑病、扁平苔蘚等,外觀正常的皮膚被針刺、搔抓、手術等損傷後可出現類似病變區樣的皮損。

69、Stevens-Johson綜合征:即重癥多形紅斑。病情急、重,特征皮損為迅速擴大的水腫性虹膜樣紅斑,其上有水皰,大皰或血皰,尼氏征陽性。患者常發熱,黏膜和內臟可受累。

70、母斑(前驅斑):是玫瑰糠疹的初起皮損,為孤立的玫瑰色淡紅色斑,直徑可擴大至2~3cm,附有細薄鱗屑。

71、ANA:是機體針對細胞核各種成分產生的抗體的總稱,抗原有雙鏈DNA、單鏈D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

72、Gottron征:皮肌炎患者手指以及肘、膝關節側面對稱性散在扁平的紫紅色、糠狀鱗屑性丘疹稱為Gottron征,為皮肌炎特征性皮損,約見於1/3的患者。

73、雷諾現象:系對稱性的血管收縮病變,即四肢間歇性蒼白或紫紺色發作,由寒冷或情緒激動引起,可引起四肢疼痛,見於許多疾病,如雷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皮病、皮肌炎等。

74、混合結締組織病:系臨床上具有類似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皮病及多發性肌炎等的有關癥狀,血清中有高滴度的抗核糖核蛋白(RNP)抗體,對皮質類固醇反應良好的一組結締組織疾病。

75、尼氏征:由於表皮細胞發生棘刺松解,當輕壓水皰時水皰易向四周擴大,當輕輕摩擦外觀正常的皮膚時可使表皮剝脫或形成水皰,這種現象稱尼氏征。

76、天皰瘡細胞(Tzank細胞):對天皰瘡進行細胞學檢查,用鈍刀輕刮糜爛面並塗片,然後固定、染色,可以發現細胞間橋消失的圓形或卵圓形嗜堿性細胞,核較大,細胞質在核周較空,在細胞周緣較密。這種細胞為天皰瘡細胞或Tzank細胞。

77、白細胞破碎性血管炎:是指侵犯真皮上部毛細血管及小血管的壞死性血管炎。 病理改變主要是小血管周圍的纖維蛋白樣壞死及中性粒細胞浸潤與核破碎。

78、白塞病:又稱白塞綜合癥,是一種以血管炎為病理基礎的多系統疾病。 口腔,眼,生殖器皮膚為本病的好發部位,可累及多個系統,病情呈反復發作和緩解交替。

79、過敏性紫癜:是一種過敏性血管和細小血管炎,其特征為非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可伴有關節痛,腹疼和腎臟的改變。

80、色素性紫癜性皮膚病:是一組臨床和病理表現類似的毛細血管炎性疾病,以針頭大紫紅色至黃褐色瘀點為特征,包括進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色素性紫癜性苔蘚樣皮炎及毛細血管擴張性環狀紫癜。

81、聚合性痤瘡:為痤瘡的一種特殊類型或獨立疾病,表現為嚴重的結節,囊腫,竇道和瘢痕多種損害並存。 多有傢族史。 常見於青年男性。

82、斑禿和全禿:斑禿為一種突然發生的非炎癥性,非瘢痕性的局限性片狀脫發,可發生與身體任何長毛的部位。 頭發全部脫落成為全禿。

83、暴發性痤瘡:表現為患輕度痤瘡數月或數年後,病情突然加重並出現發熱,關節痛,貧血等全身癥狀。

84、酒渣鼻:是一種發生在顏面中部,以皮膚潮紅,毛細血管擴張及丘疹,膿皰,結節為表現的慢性皮膚病,多見於中年人,病因不明,可能與精神因素,嗜酒,食用辛辣食物,高溫及寒冷刺激,腸胃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及毛囊蠕形蟎感染有關。

85、Riehl黑變病:(Riehl melanosis)是發生在以面部為主的灰褐色色素沉著病,多見於中年女性,可能與長期接觸焦油、瀝青、石油及其衍生物、化妝品有關,受損皮膚為褐色或藍灰色,其邊緣有毛囊周圍的小斑點,常累及暴露部位如額、頸部、胸部及手背等。

86、Hailey-Hailey病:即傢族性慢性良性天皰瘡,是一種少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其臨床特點是在頸、腋窩和腹股溝反復出現水皰、糜爛,無全身癥狀,慢性經過,病理變化為表皮內棘刺松解水皰。

87、幹皮癥:是尋常型魚鱗病的一種輕型表現,表現為僅冬天皮膚幹燥粗糙,有細碎的糠樣鱗屑。

88、遺傳性皮膚病:是由於遺傳物質的改變所引起的,具有上下代之間呈垂直傳遞或傢族聚集性以及終身性的特點,包括單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89、畢脫氏斑:是指由於角膜上皮的堆積而形成的角膜幹燥斑,主要見於維生素A缺乏病。

90、原發性皮膚淀粉樣變:是指淀粉樣蛋白沉積於正常的皮膚組織中而不累及其他器官的一種慢性皮膚病,臨床上分為苔蘚狀和斑狀兩型。

91、Paget病:又名濕疹樣癌,位臨床上表現位濕疹樣皮損,病理上表皮內又大而淡染的異常細胞(paget細胞)位特點的一種特殊型癌。臨床上可分為二型:①乳房paget病,發生於乳頭和乳暈部。②乳房外paget病,常見於頂泌汗腺分佈區,如女陰,男性生殖器,肛周,和腋窩。

92、MF:即蕈樣黴菌病,又稱蕈樣肉芽腫是指T淋巴細胞特別是T輔助細胞亞群起源的一種原發於皮膚的皮膚T細胞淋巴瘤(CTCL)。

93、親表皮現象:真皮內浸潤細胞往往侵入表皮甚至毛囊上皮,即所謂親表皮現象,侵入的表皮的單一核細胞,周圍有暈,並有聚集形成Pautrier微膿腫的趨勢。這種現象是MF的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

94、SID:為性傳播疾病的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縮寫簡稱,是由性接觸類似性行為及間接接觸所感染的一組傳染性疾病,主要有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銳濕疣炎、性病淋巴肉芽腫、軟下疳和愛滋病等

95、NAG:為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的縮寫形式,是通過性接觸傳染的一種臨床上有尿道炎的表現,但尿道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球菌的性傳播疾病。常見的病原體有沙眼衣原體、解脲支原體等。

96、AIDS: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的簡稱,是1981年才被認識的一種新的性傳播疾病,現已證明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故又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病”。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多數患者最終死於繼發感染或腫瘤。

97、非淋菌性尿道炎通道:是通過性接觸傳播的一種臨床上有尿道炎的表現,常指男性在性交後幾天或幾周內,出現尿道粘液膿性或漿液性分泌物,並且伴有尿痛;尿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膿細胞,但革蘭氏染色鏡檢或培養均查不到淋球菌。主要病原體是沙眼衣原體和分解尿原體.潛伏期為1-3周.

98、女性非特異性生殖道感染:指性伴侶有非淋,本人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尿痛以及宮頸、陰道、尿道和前庭大腺炎癥。有的可發生上行性感染,導致盆腔炎 。

99、復發性單純皰疹:原發感染一旦發生後,有某些因素如發熱性疾病、胃腸功能紊亂、月經、過度疲勞等誘發下,往往引起皰疹多次復發,且常復發於同一部位,稱為復發性單純皰疹。

100、第四性病:又稱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系沙眼衣原體通過性接觸感染而引起的性傳播疾病之一,主要表現為外生殖潰瘍、腹股溝淋巴結化膿、穿孔以及晚期外生殖器橡皮腫和直腸狹窄等癥狀。

101、HIV:即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種RNA逆轉錄病毒,由單鏈RNA、逆轉錄酶和結構蛋白組成,分兩型:HIV-1和HIV-2,其傳播途徑有三個: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主要破壞CD4+T細胞,使機體的免疫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繼而發生機會感染、惡性腫瘤等。

102、AIDS: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簡稱,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臨床表現主要為多種機會性感染如卡氏肺囊蟲肺炎(PCP)、鵝口瘡、隱球菌感染、弓形體病,最常合並的惡性腫瘤為Kaposi肉瘤。實驗室檢查血清抗HIV抗體陽性,CD4+T細胞明顯下降,低於0.2×109/L,CD4+T/CD8+T比值<1。

103、window period:即窗口期,指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抗體可測出的這段時間。其時間長短因病毒的致病性和宿主的免疫應答不同而異,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所采用檢驗方法的敏感度,一般為2~4周。

104、latent period:即潛伏期,指從感染HIV起,至出現艾滋病癥狀和體征的時間,一般是2~15年,平均7~10年。

105、多形紅斑:是一種以多形性皮疹和虹膜樣紅斑特征的自限性炎癥性皮膚病,常有黏膜損害及全身癥狀。臨床分:紅斑-丘疹型、水皰-大皰型、重癥型。

106、Ramsey—Hunt綜合癥:頭面部的皮疹可累積眼角膜,引起病毒性角膜炎。可引起面癱、耳痛、外耳道皰疹三聯征。

107、CREST綜合征:即鈣質沉著(C)、雷諾現象(R)、食管受累(E)、指硬皮癥(S)和毛細血管擴張(T)癥狀。

108、Huchinson三聯征:實質性角膜炎、神經性耳聾、哈欽森齒。是晚期先天梅毒的標志性損傷。

109、潛伏梅毒:凡有梅毒感染史,無臨床癥狀或者臨床癥狀已消失,除梅毒血清陽性外,無任何陽性體征為潛伏梅毒。

110、生殖器皰疹:主要是由單純皰疹病毒二型通過性接觸感染的一種常見,易復發的,難治愈的性傳播疾病。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湖南黑茶十大品牌,湖南黑茶哪個牌子正宗?

很多茶友沒有專業的知識,所以在購買湖南黑茶時,大多會認準知名的品牌購買。要說黑茶哪個牌子正宗,湖南黑茶十大品牌如下:1...

· 1分钟前

鎖精環該如何使用?

如何正確使用鎖精環:第一步:用器具專用清潔液或沐浴露、洗手液,將鎖精環清洗幹凈。第二步:在鎖精環和丁丁上均勻塗抹適量...

· 2分钟前

不同行业的人才,能力差别有多大?

商业环境千变万化,在不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领导者,身上既有大时代、大环境的烙印所带来的「同」,也有所处行业、组织具体环 ...

· 4分钟前

如何自制魚竿?小迪帶你搞事情

相信很多釣魚愛好者都有一個用自己制作魚竿來釣魚的夢想,不過魚竿這種東西比較精細,在制作魚竿時,有一些需要註意的事項,...

· 4分钟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功能

VEGFA的体外活性是促进动脉、静脉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长。

· 5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