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帝朱棣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侄子皇位称帝的,为了使这种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行为名正言顺,天下归心,他找出的理论依据之一是皇权神授,他把自己说成是"真武大帝"下凡。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朱棣即位后大兴土木,北修故宫,南修武当。
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朱棣命30万众进驻武当山,大兴土木,以十三年之功,从均县(今丹江口市)域内的净乐宫到天柱峰金顶之绵延70公里的路旁,建成了九观、九宫、十二亭、三十六庵堂、三十九桥梁、七十二岩庙等雄伟壮观的建筑群,并修筑了四十多座石桥,100多里蹬道。
永乐十五年,敕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大顶金殿为"大岳太和殿",这使得武当山的地位位于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五岳"之上,成为"天下第一名山"。
此后明朝的200多年间,明朝皇帝不惜血本大建武当宫观,到明嘉靖年,武当山全山已有宫、观、庵、岩、庙、祠、亭等四百余处,总计二万多间;管理武当山的道官、道众、军队、工匠等有一万多人。
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拔空峭立,傍无依附,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峰峰俯身颔首,朝向主峰。武当山古建筑群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悬崖上的故宫—南岩宫"。
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风景名胜区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
其中,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南列天柱诸峰,北瞰五龙顶,东有展旗峰,西有飞升台。
这里峰岭奇峭,林木苍翠,上接碧霄,下临绝涧,是“气吞泰华银河近,势压岷峨玉垒高”的胜境。
南岩宫全称“大圣南岩宫”,始建于元代,始建于元代,明永乐十一年重建,嘉靖三十一年扩建,清同治元年大修殿宇,宫貌一新。
现存建筑21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
整个建筑充分利用山头、峭壁、岩洞等险境,一座座宫殿、亭台、山门等,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映成趣。
从紫霄宫行驶2.5公里至终点站乌鸦岭,经南天门,即达南岩胜境。南岩峰岭奇峭,林木苍翠,上接碧霄,下临绝涧,是武当山36岩中最美的一处。
据传说,在唐朝,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曾在南岩修道,至今这里还留有他作的一首诗。史书盛赞南岩是“分列殿庭,晨钟夕灯,山鸣谷震”。在这里,把“晨钟暮鼓”用作了“晨钟夕灯”,说明当时南岩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到了晚上,这里的灯火成了别具特色的景观。
据《太和山志》记载,唐宋以来就有道人在此修炼。公元1285至1328年,武当山中大建宫观,南岩宫是其中之一。
南岩宫最美的景色基本都在殿后,现仅存宫中石殿,石雕仿木结构,殿内有“天子卧龙床”组雕和“三清”塑像,四面环立500铁铸灵官塑像,均生动逼真。殿外远近有叠字峰、金鼎峰、滴水崖、崇福崖、白龙潭等胜景,更有仙山楼阁之妙。
殿外崖前有雕龙石柱,通体长2.9米,宽0.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壑,龙头朝向金顶,龙头上放一小香炉,上雕盘龙,龙头置一小香炉,俗称龙头香,探身俯瞰毛骨悚然。龙身浮雕祥云,造型美观,线条流畅,是古代石雕艺术中极为珍贵的佳作。
从南天门入小天门,穿过碑亭,便是俗称脚蹬老虎岩的崇福岩。远眺是圆光殿、南熏亭,近观有18道棋坪及太上观、五师殿、方丈室、斋堂等遗迹。
龙虎殿是南岩著名的一景。出龙虎殿就是大院落,院中有一口六角饰石栏的水井。井水清冽,犹如甘露,故名甘露井,是武当最好的泉水之一。从院落登上去,是元君殿,即大圣南岩宫遗址。
南岩石殿上书“天乙真庆宫”,坐北面南,建于悬崖之上,为石雕仿木构建筑,其梁柱、簷椽、斗拱、门窗、瓦面、匾额等,均用青石雕琢,榫卯拼装。
面阔3间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是武当山现存最大的石殿。殿体坚固结实,斗拱雄大,而门窗纹饰则刻工精细,技艺高超。由于石构件颇为沉重,且又在悬崖峭壁上施工,故难度很大。因此,可以说南岩石殿的建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