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一
Christophe Jacrot(克裡斯托夫·雅克羅特)是一位法國風光攝影師。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吸引瞭大量觀眾的贊譽。多年來,克裡斯托夫·雅克羅特的攝影藝術項目一直專註於他對惡劣天氣條件的追求。大城市地區一般為他最喜歡拍攝的地區(紐約,芝加哥,東京,香港),但最近該藝術傢一直在尋找冰島或諾曼底海岸的自然景觀。
其中他的諾裡爾斯克系列就是很著名的惡劣天氣條件下的城市景觀攝影。很多人可能不瞭解諾裡爾斯克(Norilsk),這是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一個封閉城市,諾裡爾斯克位於北極圈以北300公裡處,2021年它的常住人口為182,701人。它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城市,擁有超過18萬居民,也是北極圈內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摩爾曼斯克),始建於蘇聯時期的1940年代。諾裡爾斯克和雅庫茨克是連續永久凍土帶中唯一的大城市。
位於凍土沼澤中的諾裡爾斯克鳥瞰,2020年 @Kirill Kukhmar / TASS via Getty Images
在位於這樣遙遠且偏僻苦寒之處建立城市正是因為它地下所擁有的的巨大礦藏。諾裡爾斯克位於地球上最大的鎳礦床之一之上。因此,采礦和冶煉礦石是主要產業。諾裡爾斯克是鎳,銅,鈷,鉑,鈀和煤開采地區的中心。
諾裡爾斯克區塔爾納赫的公寓樓
在這樣明顯的極地氣候的環境下使得諾裡爾斯克非常奇特,因為人類的存在更加明顯,也更加渺小和艱難。它有著以下幾個世界第一:
• 世界上最冷的城市之一
• 世界上最荒涼的城市之一
• 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因采礦業所致)
這座城市至今依舊在發展擴張中,外國公民進入諾裡爾斯克受到限制,他們必須獲得特別許可才能訪問這座城市。
攝影師很明顯的選擇瞭赫魯曉夫樓式的社會性房屋公寓樓作為背景,暴雪之中孤單的城市居民的渺小身影在單調壓抑的公寓樓映襯下顯得更加絕望孤獨。
城市的年平均氣溫為-10度,在攝影師的鏡頭下,城市在肆虐的暴風雪中佇立,稀稀落落的人們在極圈內苦寒之中掙紮並適應著。孤獨、絕望,可能是觀眾看到這些作品的第一眼感受。
當觀者面對在攝影師鏡頭中艱難、與世隔絕般的城市時,不禁會想:是誰生活在這裡並同現實苦苦抗爭?他們因為怎樣的一種考量和念想在這裡生活?他們的心境是如何的?
b2009328f1ce1dccc7f89422230b3fe9
很多景象會讓人想起另一座極圈內的著名城市,沃爾庫塔,也是因為礦業所興建。
d21d66451dc0b8799c66c05b84e30467497bacc07a1fa77dd6b2855d6f23e19a
這些照片在色調表達上同阿塞尼·科托夫(Arseniy Kotov)“蘇聯城市”(Soviet Cities),“蘇聯季節”(Soviet Seasons)攝影集中的作品有類似之處,即在冬天的“藍色時段(Blue Hour)”拍照,這發生在日落之後或日出之前, 這時,燈光,尤其是公寓式窗戶內部的暖黃色與外面的暮色形成對比。後蘇聯時代:來自‘藍色時段’的城市攝影
克裡斯托夫·雅克羅特說:“西伯利亞北部的諾裡爾斯克市幾乎完全與外界隔絕,是一個超現實的地方,由世界上最大的鎳礦開采主導存在。來自企業的污染和惡劣的氣候使在這裡生活和工作的人生活艱難,但在如此荒涼的環境中生存也是一種自豪感。”
系列二
亞歷山大·格隆斯基於1980年出生於塔林。他的作品主要關註自2008年以來後蘇聯社會的成長以及隨之而來的惡化和衰敗。他的作品經常以遠離莫斯科的俄羅斯城鎮為特色,如摩爾曼斯克或諾裡爾斯克。
他同樣拍攝瞭關於諾裡爾斯克的系列攝影作品,但並沒有把主題定在暴風雪的背景下,而是更關註被工業和垃圾污染的土地,破敗的城市與設施,在西伯利亞荒涼遼闊的天際和地平線上,旨在揭示被征服但充滿瞭困惑的西伯利亞工業景觀。它就像是經過瞭徹底惡化和徒勞的漫長旅程,看不到希望。
亞歷山大·格隆斯基是這樣描述定義自己的作品的:
“俄羅斯在視覺上沒有被得到充分探索。我自己的描述將涉及無法辨別個人的廣闊空間。俄羅斯給人普遍“冷淡”的感受,個人之間的溝通很困難。但這種看法是非常個人化主觀化的。我拍照的不是俄羅斯,更像是俄羅斯有很多我感興趣的東西,並為我的目標服務。但我的目標不是旨在成為俄羅斯的視覺定義者。”
他的作品中風景大多是按比例構成的,人物類表現為純粹的軼事特征。由於人們似乎不適合他們的環境,人們面臨的壓迫往往在格隆斯基的許多作品中變得很突出且隨處可見。
格隆斯基的照片裡似乎將諾裡爾斯克描繪成一座無人的鬼城。但需註意城市本身位於北極圈以北300公裡的偏遠地理位置,包括根據照片中的植被狀況,這些照片可能是在夏天的極夜拍攝的,此時天雖然亮著但卻是時間上的夜晚。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在街上沒有觀察到人活動。
在鏡頭下,居民與他們創造的大型工廠以及伴隨這些定居點的工業廢物相形見絀。作為最著名的攝影師之一,格隆斯基拍攝的諾裡爾斯克照片顯得既逼真又空靈。
在格隆斯基的照片中,諾裡爾斯克被描繪成一個工業荒地,周圍環境以廢物為特征。與此同時,諾裡爾斯克也被展示為一個美麗的地方,具有巨大的潛力來幫助其人口和社區的進步。
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這些作品呢?有的人可能會覺得攝影師在有選擇性的選取視角並放大瞭黑暗、孤獨、壓抑的氛圍。格隆斯基是這麼評論自己的攝影作品的:
“我在尋找世界是如何變化的。我想看到一些現在醜陋的東西,我們將在適當的時候稱之為‘美’,但以後,則司空見慣。這是最被忽視、最日常的,變化的根源從這裡發芽。我對邊界的概念非常感興趣——兩種不同的生活體系在這裡發生沖突——以及隨之而來的混亂:視覺性的、社會性的或其他的。正是這種疤痕組織孕育瞭新系統。”
換而言之,後蘇聯|俄羅斯時代的社會、經濟、生態上的混亂與失敗帶來瞭災難與衰敗和遺忘,但在這些被遺忘的孤獨和混亂之中,新的光芒和希望也蘊藏在其下——美與醜、不安和安定、彷徨與希望是可以相互轉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