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出土玉器赏析

转载自:中国玉器年鉴 公众号

作者:王海峰

齐家文化是我国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分布地域广大,面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现已发现遗址1100 多处,东起泾水、渭河流域,西至河西走廊西部、湟水流域及青海湖畔,南抵白龙江流域,北达内蒙古西南部及宁夏南部,主要分布地区即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宁夏南部、陜西北部和内蒙古西南部,其中心区域在甘肃中西部及青海东部。

中国西北地区史前文化暨齐家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

在上述区域内的齐家文化遗址或墓葬群的发掘中曾出土大量的陶器、骨器,玉器及铜器制品等,尤其以玉器的大量出现引起历史考古学者的关注。齐家文化玉器是齐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史前文化玉器相比,无论是种类、材料还是制作工艺等均毫不逊色。多年来,各地考古发掘出土的齐家文化玉器数量之大,资料之丰富引人瞩目。齐家文化玉器在史前玉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明起始阶段的重要信息与极大魅力。《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科学出版社∕古方主编)一书首次较全面收录了考古发掘出土的齐家文化玉器,现精选一部分供大家学习鉴赏。

玉 璧

齐家文化

直径9.1厘米

甘肃省广和县齐家坪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青白玉,泛黄。近正圆形,不甚规整,表面抛光欠佳。璧面留有一直线切割痕迹,未做修整, 断面一边高,一边低,中孔较大。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璧

齐家文化

直径27.8、孔径5.9、厚0.7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青玉质,有深褐色斑纹。体扁平,中心有一单面穿圆孔。通体磨光,素面无纹。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璧

齐家文化

直径27.3、孔径7、厚0.78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青色,局部有深褐色斑和白色浸斑。体扁平,中心有一单面穿圆孔。外缘不甚规整,通体磨光,素面无纹。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璧

齐家文化

直径17.3、孔径5.9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深沟乡晨光梁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青灰色,有黑色斑点。体扁平,中心有一单面穿的圆孔。外缘不甚规整,体表残留有切割痕。通体磨光,素面无纹。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璧

齐家文化

直径14.6、孔径5、厚0.7厘米

甘肃省会宁县中川乡老鸦沟村油坊庄出土,现藏于会宁县博物馆。青玉质,有黑、绿色斑纹。体扁圆,外缘不规整,中心有一单面穿圆孔,通体磨光,素面无纹。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璧

齐家文化

直径10.2、孔径4.4、厚0.3厘米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三十里铺出土,现藏于定西市安定区博物馆。褐色。扁平体,中心有一单面穿圆孔。边缘较规整,光素无纹。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璧

齐家文化

直径14.4、孔径5.8、厚0.5厘米

甘肃省渭源县七圣村出土,现藏于定西市博物馆。淡褐色。体扁平,圆环形,中心有一单面穿圆孔,光素无纹。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璧

齐家文化

直径18.4-18.6、孔径4.8-5.1、厚0.4-0.5厘米

甘肃省天水市师赵村8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深绿色,边缘色浅。器形较大,比较规整,一面平整,另一面有锯切痕迹,有许多交错的线条,管鉆穿孔。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环 

齐家文化

直径9.5-9.7、孔径5.5、厚0.6厘米

甘肃省天水市师赵村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褐色间白色并杂有黑色。器形规整,有加工痕迹,比较精致。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环

齐家文化

直径9.9、孔径6.2厘米

甘肃省永靖县新坪乡新庄坪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青玉,有浸蚀。扁平,圆形环状。外缘取圆不周正,有凹凸感,内孔单面鉆成,略有打磨, 环面上留有一道切割痕迹,断面不水平,厚薄不均,通体磨光。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环

齐家文化

直径8厘米

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绿色蛇纹石,夹杂有黑色斑点。扁平圆形,残存一半。内外边缘周正,取圆较好,孔较大, 表面边沿打磨圆润光滑。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环

齐家文化

直径7.8、孔径3.9、厚0.4厘米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清溪村出土,现藏于定西市博物馆。青色,有白色斑点。体扁平,圆环形。器表残留有切割玉料时留下的痕迹。外缘不甚规整, 琢磨精致,光素无纹。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环

齐家文化

直径9.8、孔径4.5、厚0.35厘米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三十里铺出土,现藏定西市博物馆。青玉质,有白色斑纹。体扁平,圆环形,中心有一单面穿圆孔。外缘呈不甚规整的圆形。光素无纹。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联璜玉璧

齐家文化

璜长9.1-9.9、宽2.6-2.9、厚0.5厘米

甘肃省天水市师赵村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墨绿色,含黑色杂质纹理。单璜扇面形,素面,三璜缀合成璧。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联璜玉璧

齐家文化

璜长7.3-10、宽2.4-2.8、厚0.3-0.5厘米

甘肃省天水市师赵村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浅绿色。单璜扇面形,素面,三璜缀合成璧。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璜

齐家文化

长8.3、宽2.4-2.6、厚0.3厘米

甘肃省天水市师赵村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淡绿色。扇面形,素面。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琮

齐家文化

高3.7、长3.9、宽3.7厘米

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黄绿色青玉。琮体外方内圆,无射,内有中孔。琮体俯视呈不规则方形,一角为圆角,孔为上下对穿,内壁光滑,稍有鉆痕,通体表面打磨光滑。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琮

齐家文化

高14.7、宽8.2、射径8.2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青色,有褐斑。体作委角长方体,中心有一上下对穿的圆孔。器两端呈圆口形,器外转角有十三节凹槽。器体打磨精致。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琮

齐家文化

高16.7、宽7.2、射径7.2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青绿色,表面局部有白色沁斑。体呈长方体,两端作环形口,中心有一两端对穿的圆孔,外周四面呈长方体。器表饰五道一组的弦纹三组。器体打磨精致。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琮

齐家文化

高12.8、宽8.3、射径8.3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青玉质,局部有乳白色浸斑。体作规整的长方体,两端作环形口,中心有一两端对穿的圆孔。器体打磨精致,光素无纹。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斧

齐家文化

长11、宽3.8、厚1.1厘米

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青玉,有黄色、白色浸蚀。体扁平,呈长方形,顶部微呈弧形,两边平直,双面弧刃,较宽。 顶端有一圆形鉆孔,单面鉆透,孔壁留有明显螺旋鉆痕。斧四边较薄,中间较厚,通体磨光。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凿

新石器时代

长9.7、宽0.8、厚0.8厘米

甘肃省渭源县北寨出土,现藏于定西市博物馆。青玉质。体作长条方形,一端有单斜面刃,背端残。通体磨光。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箍形器

齐家文化

直径9.1、孔径7.4、高4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乡李店村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白玉。体外缘呈弧形,截面为半圆形,以对鉆法鉆孔。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环

齐家文化

直径8.6、孔径5.1、厚0.6厘米

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宗日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青灰色,器表部分受沁呈灰白色。圆环形。单面管鉆穿孔,切割不甚规整。素面,通体磨光。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璧

齐家文化

直径11.3、孔上径4.7、孔下径4.2、厚0.7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19号灰坑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深绿色,夹杂黑色和黄褐色斑纹,局部有褐色水锈。边缘不甚规整,有自然的破裂面。 孔为单鉆孔。此璧当时断裂,断裂处对应鉆四孔,一组单鉆,一组对鉆,孔以便相连。鉆孔旋转痕迹清晰。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联璜玉璧

齐家文化

直径7.3、孔径3.4、孔上径0.36、孔下径0.19、厚0.36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17号墓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深绿色,夹杂深褐色,不透亮。由三片玉璜联成一块整璧。三片玉璜长短不一,由一块整玉分别切割磨制拼对。每片玉璜两端各有一孔以便相联。素面抛光。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璧芯

齐家文化

直径4.16、厚0.58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绿色,夹杂褐色,边缘有褐色水锈。素面,通体透亮。边缘旋转切割痕迹清晰,并有断裂。中间有一圆形切割凹槽,宽0.33厘米。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刀

齐家文化

长54、宽8.5-10.3、厚0.8厘米

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出土,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青黄色,一端部受沁,略呈白色。梯形,素面,背部等距单面鉆四孔,孔径1-1.2厘米,背部平直。双面开刃,刃呈弧状,两端部略开刃,刃宽1.3厘米。通体磨光。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斧

齐家文化

长11.3、下宽4.8、上宽3.5、厚1.3厘米

青海省乐都县白崖子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碧绿色,有鸡骨白沁色。梯形,单孔,双刃,素面,通体磨光。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管

齐家文化

长5.14、上径1.6、下径2.16、孔上径1.04、孔下径0.4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12号墓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灰色,受沁严重,大面积变白。喇叭形。上下端磨平,单鉆一孔,孔位置偏移,孔内旋转痕迹清晰。素面抛光,加工细致。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料

齐家文化

长7.5、宽4.8、厚2.3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绿色,夹杂白色杂质。不规则形。正面切割平面光滑,断裂处切割线呈弧形。侧面切割亦平整,与正面成直角。其他面全部为自然破裂面。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玉 片

齐家文化

宽25.1、高17.5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沙塘乡出土,现藏于固原博物馆。局部呈墨绿色,边缘泛白色。呈不规则的四边形,边缘不整齐,薄厚不一,最长的一边经过磨制明显薄于中部和另外三边,为刃部。四角分别鉆有小孔,孔径大小不一。两面分别切割, 一面切割后有掰开的痕迹,另一面经两次分割,结合处有一条明显的直线。

(图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5卷)

齐家文化是我国黄河上游重要的原始文化遗存之一,1924 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及其助手首先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发现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齐家文化的遗址和墓葬已经做了大量的调查与发掘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材料。深入探索齐家文化,对于黄河流域史前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丰富的发掘资料基础上,学术界对齐家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齐家文化玉器是齐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齐家文化的玉器,对于进一步揭示黄河上游地区史前物质文化的面貌,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安特生在甘肃考古

齐家文化金耳环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卷)定价:4980.00元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回憶歷代建國70年

2019年是新中國建國70周年,如果是一個人的話,70歲是古稀老人瞭,應該兒孫滿堂,正式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但是對一個國...

· 10分钟前

星燧:驚爆-神秘病毒致美國75000人被封鎖在內華達沙漠

9月4日,根據相關媒體報道,美國內華達州沙漠1日連夜降下暴雨,導致交通中斷,當地正舉行的文化節“火人節”數萬名參與者因此“...

· 14分钟前

Myb介导花青素的生物合成

上期说到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主要有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共同作用,其中调节基因主要是指能够调控基因转录的一些转录因子(transc ...

· 23分钟前

橫截面

不是所有光滑流都有橫截面,一個明顯的必要條件是流不能有奇點。橫截面是由龐加萊 (Poincare,(J.-)H) 引進的。通過橫截面可以...

· 40分钟前

拨开充国古县的历史疑云

充国,乃四川历史上一个较为古老的县,曾与湘西的古充县一同载入《汉书·地理志》,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之一”,据《南 ...

· 40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