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環球情報員(ID: huanqiuqby)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傢是多元社會,即並非由單一民族構成。因此為瞭讓社會更團結和諧,這些國傢往往在頒佈的法律法規時,對少數民族提供諸多優待。
而馬來西亞(大馬)在制定法律法規時卻時常向馬來族傾斜。馬來族是大馬的土著民族兼第一大民族,占人口總數的一半,大約1500萬人。馬來西亞公開將“馬來人至上”寫入憲法。
▲馬來西亞2010年和2040年(預估)的各民族人口數量
華人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大族群,占全國人口23%,約有750萬人。印度人則是第三大民族。馬來西亞官方對於“馬來人至上”的認可,強化瞭馬來人明顯的意識,他們認為,華人與印度人是承蒙馬來人的恩惠寄居在馬來西亞,不應享有馬來族同等的待遇。
▲馬來西亞
在這種意識的主導之下,馬來人不承認華人是國傢的主人,華人不免陷入瞭“二等公民”的尷尬境地。
其實,二等公民不是一個正式術語,是用來描述在一個國傢的社會裡對特定群體的歧視與政治限制,比如限制政治權利,使其遠離政權中心等等。馬來西亞華人為何淪為“二等公民”?
在馬來半島和廣大東南亞群島(馬來群島),這裡的土著民族是古馬來人,在現代主要分佈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東帝汶等國,至今仍是這些國傢的主體民族。
5000年前,馬來人的先祖從亞洲內陸南下,經馬來半島進入蘇門答臘島,隨後足跡遍佈整個東南亞的群島,他們的語言屬於南島語系。這些先民與當地土著居民定居通婚,形成瞭古馬來族。
盡管先民起源一致,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由於各地與外來文明接觸程度的差異,古馬來人演化為現代的大大小小200多個民族,如馬來人(馬來西亞主體民族)、爪哇人(印尼主體民族)、他加祿語人(菲律賓主要民族)等。
▲馬來群島
在早期的歷史裡,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主要受印度文明的影響。印度人很早就開始從南亞前往東南亞經商、傳播宗教。佛教與印度教伴隨著他們的足跡在東南亞這片土地傳播開來。
率先崛起的古馬來部族是爪哇人,他們陸陸續續建立零星的小王國。公元7世紀,爪哇人建立瞭以蘇門答臘為中心的三佛齊王國。
▲三佛齊王國勢力范圍
三佛齊是一個商業國傢,盛產香料,積極同許多中國(唐宋)、印度(天竺)、阿拉伯(大食)的商隊進行貿易往來。
▲三佛齊海運便利,是中國、印度、阿拉伯商隊必經的中轉站
中國的唐宋時期國力強盛,東南亞逐漸與中國開展瞭頻繁的商業和文化往來。為瞭維持與中國的良好關系,三佛齊向唐宋兩代朝貢。宋朝曾在馬六甲設立市舶司,管理繁忙的海上絲路。此時中國東南沿海少部分居民已經開始向東南亞及馬來群島移民。
與此同時,西邊的阿拉伯帝國崛起,與中國的往來日益密切。作為阿拉伯商人海陸到中國的必經之地,他們在東南亞的一些島嶼上興建港口和貿易中轉站。馬來群島的居民開始逐漸接觸伊斯蘭教。三佛齊的統治維系瞭長達7個多世紀,最終被發源於爪哇島的滿者伯夷所滅。
從三佛齊到滿者伯夷,當地文化不可避免的與中華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交流碰撞。盡管佛教與印度教依舊是主流信仰,但伊斯蘭教已呈現出星星之火的態勢。
1405年開始的鄭和七下西洋,曾5次到達馬六甲。在此背景下,明朝陸續有許多中國東南沿海的居民隨之而來,與馬來當地人定居通婚,形成瞭峇峇娘惹一族,主要從事經商和農耕。
▲馬來西亞的峇峇(男性)娘惹(女性)
隨著阿拉伯勢力的擴張,伊斯蘭教終於在15世紀末期成為馬來人的主要信仰。之後在阿拉伯人的扶持下,馬來群島上所有非伊斯蘭國傢滅亡。馬來半島和群島建立起一系列伊斯蘭蘇丹國,從此奠定瞭伊斯蘭教的地位。
歷經印度文明、中華文明、阿拉伯文明的浸染,馬來人已經可以細分出很多民族,但是他們的語言依舊非常接近,隻是在風俗、習慣上有瞭差異。此外還有很多華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生活在馬來半島。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覬覦馬六甲海峽絕佳地理位置的西方殖民者陸續踏上這片土地。16世紀初,葡萄牙人輕而易舉地攻占馬六甲。
▲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
為瞭管理殖民地,葡萄牙決定采用甲必丹制度,殖民當局任命當地華人領袖為首領,以協助殖民政府處理華人各方面事務,但沒有幹預政府事務的實權。為瞭借助華人的力量開發馬來半島、馬來群島,這一制度而被隨後的多任侵略者效仿。
英國也參與瞭角逐。在向南亞的同時,英國借東印度公司商貿之名向東南亞擴大版圖,分三步控制瞭馬來半島。
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地帶,殖民者引入瞭大批華人來到此地聚居。英國先後侵占檳榔嶼、新加坡和馬六甲這三塊地理位置最重要的地方,派遣行政官員進行單獨統治,隸屬東印度公司。
▲新加坡位置太重要,為瞭制衡馬來人,英國人有意讓華人占多數
為瞭強化對檳榔嶼、新加坡和馬六甲的殖民統治,英國將三地合並為海峽殖民地,以檳榔嶼為首府(後遷至新加坡),率屬於印度的馬德拉斯省。但在殖民伊始,海峽殖民地處於欠發展階段,土著馬來人較少,從中國移居過來的華人基本集中在海峽殖民地,因此這裡的華人人口占多數。
▲英國殖民時期的馬來半島
之後,英國挑起馬來半島上的四大蘇丹國的矛盾,坐收漁翁之利,保留四大馬來蘇丹的部分權利,實則牢牢掌控。1909年,英國將四地聯合成立“馬來聯邦”,定都吉隆坡 。同年,英國人通過武力陸續征服馬來半島尚未染指的地方,將五邦組成“馬來屬邦”。自此英國三管齊下,制定瞭一系列影響馬來半島社會的規則。
中國的國門被鴉片戰爭打開,巨額的賠款給百姓帶來瞭沉重的負擔。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居民迫於生計來到馬來亞成為契約勞工,這時前往馬來半島的移民人數是歷史的巔峰。與早期華人(峇峇娘惹)不同,前者已經融入當地,繁衍瞭數百年。而後者是純華人群體,被稱之為“新客”。
海峽殖民地作為印度馬德拉斯省的附庸,為瞭緩解開發勞動力的不足,英國從英屬印度引進瞭大批印度勞工。
ce8446eea87d2e75468b7b68e2a9a3c5
▲馬來亞華人勞工
華人吃苦耐勞,靠著自身的努力積累瞭大批財富,是當地的第二族群。隨著礦產資源、橡膠、香料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華人的足跡不再以海峽殖民地為中心,開始湧入馬來半島的其他地區。華人人口占比超過半島總人口的40%。
分而治之是英國人在殖民地的慣用手段。英國人延續瞭甲必丹制度,利用華人開發當地,但又將華人限定在商業領域,華人被變相地排斥在殖民地的行政體系內,這為馬來西亞獨立後華人難登政治舞臺埋下隱患。
馬來人始終占據人口多數。為瞭維護殖民地統治,英國人聲明馬來人才是馬來半島的真正主人,並且賦予各大蘇丹管轄權,以保障馬來人的權力。
4625bee752e34e842966336d8e3f17f0
▲馬來西亞的歷史脈絡
在刻意的意識形態引導下,馬來人認為華人與印度人是承蒙其恩惠而寄居此地,馬來亞(馬來半島)是本民族私產,享有特權理所應當。
隨著二戰後世界民族解放運動興起,馬來聯邦、馬來屬邦、海峽殖民地獨立要求獨立的呼聲日益高漲。於是英國人計劃同時給予馬來人、華人公民權來穩定人心,但立即遭到瞭馬來人的強烈反對。
馬來人自知在經濟領域遠遠不如其他民族,擔憂如果華人和馬來人平起平坐,馬來人會喪失優勢。
▲公開宣揚“馬來人至上”的官員
馬來人到街上遊行示威,暴力襲擊英方人員。壓力之下英國人不得不向馬來人妥協,重新制定瞭賦予馬來人特權的相關條款,對華人、印度人等族裔的公民權加以制約。華人也通過罷工罷市反對該條款,但未能扭轉局勢。
其中,華人人數占主導地位的新加坡抗議“馬來人至上”的呼聲最高。1948年,英國將新加坡踢出海峽殖民地,獨立管轄。隨後英國將海峽殖民地的剩餘部分(檳榔嶼、馬六甲)和馬來聯邦、馬來屬邦合並為馬來亞聯邦,以便統一管理。
da5e8111d0f2331f07a56f4ad9b67dab
▲新馬相隔1400米寬的柔佛海峽
簡單的成立“馬來亞聯合邦”並沒有解決半島內部的巨大分歧,馬來人與非馬來人的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勢。此時的英國難以為繼,便邀請代表團赴倫敦進行獨立談判。
▲1948年-1951年的三大民族人口
三大族群的政治代表圍繞各族的核心利益開展協商。馬來人雖推崇“馬來人至上”的理念,但民族的整體經濟水平相對貧弱。華人和印度人雖是外來移民,在經濟卻占優勢地位。最終各方達成妥協,非馬來人承認馬來人的特殊地位,馬來人則承認對非馬來人的公民權。1957年,馬來亞實現獨立。
1961年,馬來亞首相東姑阿杜拉曼公佈瞭將新加坡、馬來亞、文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組建“馬來西亞”的建國方案,新加坡於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
新馬合並後,全國的華人和馬來人的人口數量不相上下,新加坡開始和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發生矛盾。李光耀希望建一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不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
以東姑阿杜拉曼為代表的巫統認為保證馬來人的主導地位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新加坡被迫脫離馬來西亞。
▲華文報紙刊登新加坡被迫獨立
新加坡獨立後,馬來人依然在人口總數上占據優勢。牢牢掌握政治權利的巫統在制定獨立憲法時,首先保障馬來人的地位與權益。
獨立憲法規定馬來語為官方語言,伊斯蘭教為聯邦宗教,最高元首由統治者委員會選舉產生,最高元首負責保護馬來人的特殊地位。
“特殊地位”被視為對馬來人遭受殖民剝削的補償,馬來人可以在公共服務職位、獎學金、教培特權、商貿許可證和執照等方面保留合理名額。
然而巫統內部並非全然一派和諧,在新加坡獨立後不久,馬來西亞爆發瞭1969年的“5.13事件”。巫統內部反對派為瞭讓溫和派領導人東姑阿杜拉曼下臺,刻意制造瞭馬來族與華人種族沖突轉移民族視野,最終東姑阿杜拉曼引咎辭職。
▲“5.13事件”後緊急戒嚴的吉隆坡街頭
這次流血事件是馬來西亞獨立後最為嚴重的族群沖突。隨後最高元首宣佈國傢進入緊急狀態,馬來西亞成為一個公開由馬來族支配的社會。
從此政府開始出臺更為強硬的民族政策。1971年修訂的聯邦憲法規定:馬來人的特殊地位延伸至包括東馬原住民在內的土著;高等院校必須為馬來族與土著保留一定名額;國會可立法禁止對憲法中有關公民權、國語、土著特殊地位、馬來統治者主權等條文的質疑。
“馬來人至上”成為憲法確立保護的條款,將特殊地位轉為不容質疑的社會契約。在憲法為中心的國傢改革中,馬來西亞的民族政策、經濟政策、文化政策隨之轉變。
馬來西亞前高官曾言:“馬來西亞的政治體制是建立在馬來霸權和永久特殊地位的基礎之上。”1973年在巫統主導下,馬來西亞通過修憲廢除瞭對農村選區規模的限制,利用馬來人占多數的農村小選區,以確保馬來候選人的競選優勢。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為瞭縮小馬來人同其他民族的經濟差距,政府還出臺瞭一系列新經濟政策。限定瞭華人、印度人在重要行業的人數比例,甚至軍工、交通、水電等重要行業隻能由馬來人經營。
在文化教育方面,為瞭消除華文影響力,馬來西亞的國立學校都得使用馬來語,華文學校隻能依靠華人資助辦學。此外馬來西亞高校錄取並非以成績論英雄,公立大學會依據族群人口比例錄取學生。從官方和社會層面看,非馬來人儼然已經成為瞭實質上的“二等公民”。
▲馬來西亞的私立華文中學
但華人骨子裡勤勞吃苦、雙手創造財富的優秀品質讓華人不斷提高在馬來西亞的影響力。馬來西亞十大富豪中,有九位都是華人。
▲2020馬來西亞福佈斯富豪榜
華人依靠民間的力量積極爭取族群的權利。華人擁有自己的政黨——馬華公會,積極為華人爭取權利。
與新加坡獨立後在官方層面取締華文的情況不同,馬來西亞華人則積極爭取華人子弟學習華語的機會。華人建設瞭華文小學、獨立中學和華文大專院校,是中國海外唯一擁有完整華文教育體系的國傢。
但不可否認的是,馬來西亞不僅在三大民族之間缺乏強烈的認同紐帶,未來馬來西亞的國傢穩定與發展仍需面對民族問題的長期考驗。
▲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希山慕丁曾經在一次會議上高舉並揮動馬來短劍“克裡斯”,被認為是威懾他族
長期作者|Jean
重慶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在讀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環球情報員(ID: huanqiuqby)
上一篇
没有走过川藏线,称不上一个合格的自驾游爱好者,川藏又分为川藏南线和川藏北线,一般来说往南线走的比较多,一路上风景旖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