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思录-周国平 读书笔记

· 我的人生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做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的有意思

·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

·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因为独一无二。对于他人的生命,我们也要关爱

· 生命是我们最珍爱的东西,他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的前提,失去了它,我们就失去了一切。生命又是我们最忽略的东西,我们对于自己拥有它实在太习以为常了,而一切习惯了的东西都容易被我们忘记。因此,人们在道理上知道生命的宝贵,实际上却常常做一些损害生命的事情:抽烟、酗酒、纵欲、不讲卫生、超负荷工作等。人们为虚名浮利而忙碌,却舍不得花时间来让生命本身感到愉快

· 生命所需要的,无非空气、阳光、健康、营养、繁衍,千古如斯,古老而平凡。但是,骄傲的人啊,抛开你的虚荣心和野心吧,你就会知道,这些最简单的享受才是最醇美的

·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获得自由

· 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 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它的来源神秘莫测。是大自然的产物,还是上帝的创造,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这奇迹。于是,你便会懂得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用他们的千姿百态丰富你的心胸

· 一无所求最像神,需求越少越接近神

· 一个人把许多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什么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

· 人生应该力求两个简单:物质生活的简单;人际关系的简单

·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损失,包括名誉、地位、财产等等,只要不影响基本生存,实质上都不应该带来痛苦

·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运气和机会、舆论和毁誉,那就不去管它们,顺其自然吧

·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

· 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

· 一样东西,如果你太想要,就会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个世界,占据了你的全部心思。一个人一心争利益,或者一心创事业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我的劝告是,最后无论你是否如愿以偿,都要及时从中跳出来,如实地看清它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亦即它在无限时空中的微不足道。这样,你得到了不会忘乎所以,没有得到也不会痛不欲生

· 用终极眼光看,人世间的一切纷争都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

· 对于自己的经历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一是尽可能地诚实,正视自己的任何经历,尤其是不愉快的经历,把经历当作人生的宝贵财富;二是尽可能地超脱,从自己的经历中跳出来,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看它们,把经历当作认识人性的标本

·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学会和自己的外部遭遇拉开距离。这有两层意思:其一,面对你的外部遭遇,你要保持内心的自主。人往往容易受到既有遭遇的支配,被已经发生的情况拖着走,走向自己并不想去的地方。其实,既有的遭遇未必就决定了未来的走向,在多数情况下,人仍然是有选择的自由的,你一定不要放弃这个自由,而你的未来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你能否用好这个自由。其二,面对你的外部遭遇,你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如果既有的遭遇足够严重,已经发生的情况对你的打击足够大,到了彻底改变你的未来走向的地步,那就坦然的接受吧。这个时候必须要有超脱的眼光,人终有一死,一切福祸得失都是过眼云烟,不必太在乎。总之,如果可能,就做命运的主人,不向它屈服;如果不可能,就做命运的朋友,不和它较劲。如果你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那件事多么小也会被无限放大,仿佛是天大的事。那么,调转你的视线吧,去看人间的百态、历史的变迁、宇宙的广袤,再回头看那件事,你就会发现它多么微不足道了。让你的心灵活在一个广阔的世界上,你就不会死在一件小事上了。可悲的是,死在一件小事上的人何其多也

·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为就必有所不为,而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区别就在于所为所不为的不同取向

·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的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 一个人应该认清自己的天性,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从而过最适合他天性的生活,而对他而言这就是最好的生活。明乎此,他就不会在喧闹的人世间迷失方向了

· 我要为自己定一个原则:每天夜晚,每个周末,每年年底,只属于我自己。在这些时间里,我不做任何履约交差的事情,而只读我自己想读的书,只写我自己想写的东西。如果不想读不想写,我就什么也不做,宁肯闲着,也绝不应付差事。差事是应付不完的,唯一的办法是人为的加以限制,确保自己的自由时间

· 现在我的生活基本上由两件事情组成,一是读书和写作,我从中获得灵魂的享受;另一是亲情和友情,我从中获得生命的享受。亲情和友情使我远离社交场的热闹,读书和写作使我远离名利场的热闹。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生命和灵魂,在这两件事情中得到了妥善的安放和真实的满足,夫复何求,所以我过著很安静的生活

· 真正活得精彩的人一定不是急于求成之辈,其共同特点是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有足够的认知,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因而能够从容地走在这条路上,也从容地享受途中的收获。所以,从容是基本的好,有了它未必精彩,没有他肯定不精彩

· 一个古怪的矛盾:生活节奏加快了,然而没有生活。天天争分夺秒,岁岁年华虚度,到头来发现一辈子真短。怎么会不短呢?没有值得回忆的往事,一眼就望到了头

· 耶和华在西奈山向摩西传十诫,其第四戒是:星期天必须休息,守为圣日。他甚至下令,凡星期天工作者格杀勿论

· 世代交替,生命繁衍,人类生活的基本内核就是平凡的。战争、政治、文化、财富、历险、浪漫,一切的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按照对人类平凡生活的功过确定其价值。我们降生的世上,有谁是带著名字来的?又有谁是带着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等等来的?可是,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深地沉溺于俗务琐事

· 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够了。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当然也对。不过,远虑是无穷无尽的,必须适可而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做筹划,不妨就提前筹划,以解除近忧。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提前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他提前成为近忧。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 人能否有好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值观。一个价值观正确而且坚定的人,他知道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对重要的看得准、抓得住,对不重要的看得开、放得下,大事有主见,小事能超脱,心态自然会好。相反,倘若价值观错误或动摇,大小事都纠结,心态怎么好得了

· 老天给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

·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为就必有所不为,而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区别就在于所为所不为的不同取向

· 物欲是社会刺激出来的,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

· 为了抵御世间的诱惑,积极的办法不是压抑低级欲望,而是唤醒、发展和满足高级欲望。我所说的高级欲望指人的精神需要,它也是人性的组成部分

· 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 你只有一个人生,如果虚度了,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你。那么,你还有必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吗

· 外在方面往往由命运、时代、环境、机遇决定,自己没有多少选择的主动权,在尽力而为之后不妨顺其自然,把主动努力投注于自己可以支配的内在方面

· 世上有一样东西,比任何别的东西都更忠诚于你,那就是你的经历

· 怎样确定一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我认为应该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到了不给钱也一定要干的程度;第二,有明晰的意义感,确信自己的生命价值借此得到了实现;第三,能够靠它养活自己。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对它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只是你的职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最理想的情形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之谋生。其次好的是,二者分离,业余做喜欢的事。最糟糕的是,根本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 人要做成一点事情,第一靠热情,第二靠毅力。我在各领域一切有大作为的人身上,都发现了这两种品质

· 人在多大程度上不依赖于物质的东西,人就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由的

· 他并没有得到财富,而是财富得到了他

· 在做事的时候,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而把钱只当做副产品,这是面对金钱的一种最惬意的自由。当然,前提是钱已经够花了。不过,如果你把钱已经够花的标准定得低一点,你就可以早一点儿获得这个自由

· 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

· 珍惜平凡的幸福,这是一种人生觉悟

·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相爱的伴侣、和睦的家庭、知心的朋友,一定要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晚饭,餐桌旁一定要有欢声笑语,这比有钱、有车、有房重要得多。钱再多,车再名贵,房再豪华,没有这些,就只是一个悲惨的孤魂野鬼

· 幸福是一种茍且,不愿茍且者不可能幸福。我们只能接受生存的荒谬,我们的自由仅在于以何种方式接受

· 年少之时,我们往往无病呻吟或者夸大其词。到了真正饱经沧桑之后,才明白小烦恼不值得说,大痛苦又是不可说的,因为解决不了

· 人生的重大苦难都起于关系。对付它的方法之一便是有意识地置身在关系之外,和自己的遭遇拉开距离

·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我们往往只把顺境看作生活,认为逆境不是生活,而是不得不忍受的例外,盼望它快快过去,生活可以重新开始。怀着这样的心态,人在逆境中必定是焦虑不安,度日如年,苦难望不到头。应该调整心态,在逆境中要这样想: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甚至是我永远的生活,我怎么把它过得有意义。事实上,如果你的心态平静而又积极,逆境的确也是一种生活

· 人不论伟大平凡,真实的幸福都是很平凡很实在的。才赋和事业只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优秀,不能决定他是否幸福

· 一个人在健康时,他在世界上的可能性似乎是无限的,那时候他往往眼花缭乱,主次不分。疾病限制了他的可能性,从而恢复了他的基本的判断力

· 只要我们认识到人生中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无论死亡何时到来,人生永远未完成,那么,我们就会在生命的任何阶段上与死亡达成和解,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也保持超脱的心境。世上事大抵如此,永远未完成,而在未完成中,生活便正常地进行着。所谓不了了之,不了就是了之,未完成是生活的常态

· 刚刚发生了一场灾祸,例如你最亲的亲人死了、火灾或盗贼使你失去了几乎全部财产,等等,那时候你会有一种奇异的一身轻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天地间赤条条一身的原初状态

· 我不相信一切所谓的人生导师。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谁敢说自己已经贯通一切歧路和绝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寻找了?至于我,我将永远困惑,也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敢

· 对人生的困惑,归结起来,无非两大类,借用佛家的话说,便是色与空。色代表情感的困惑,空代表生命意义的困惑

· 应该怎么生活?这是一个会令一切智者狼狈的问题。也许,一个人能够明白不应该怎么生活,他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智者了

· 福克纳在加缪猝死那一年写到:加缪不由自主地把圣明抛掷在探究唯有上帝才能解答的问题上了。其实,哲学家和诗人都是这样,致力于解开永无答案的人生之谜,因而都是不明智的。也许,对人来说,智慧的极限就在于认清人生之谜的无解,因而满足于像美国作家门肯那样宣布:我对人生的全部了解仅在于活着是非常有趣的

· 目的只是手段,过程才是目的。对过程不感兴趣的人,是不会有生存的乐趣的

· 可是,既然过去不复存在,现在稍纵即逝,未来尚未来到,世界上真的有时间吗?

· 命运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环境和性格。环境规定了一个人的遭遇的可能范围,性格则规定了他对遭遇的反应方式。由于反应方式不同,相同的遭遇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因而也就成了本质上不同的遭遇。我在此意义上理解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名言:性格即命运

· 既然福祸如此无常,不可预测,我们就应该与这外在的命运保持一个距离,做到某种程度的不动心,走运时不得意忘形,背运时也不丧魂落魄。也就是说,在宏观上持一种被动、超脱、顺其自然的态度。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只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

· 一个人唯有经历过磨难,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体验,灵魂才会变得丰富,而这正是幸福的最重要源泉。如此看来,我们一生中既有运气好的时候,也有运气坏的时候,恰恰是最有利于幸福的情形。人在世上生活,难免会遭遇挫折、失败、灾祸、苦难。这时候,基本的智慧是确立这样一种态度,就是把一切非自己所能改变的遭遇,无论多么悲惨,都当做命运接受下来,在此前提下走出一条最积极的路来。不要去想从前的好日子,那已经不属于你,你现在的使命是在新的规定下把日子过好。这就好比命运之手搅了你的棋局,而你仍然必须把残局走下去,那就好好走吧,把他走出新的条理来

· 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边界查看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在沉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的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难的相对性质,因而快乐时不会忘形,痛苦时也不致失态

· 据说,临终的人容易宽恕一切。我想这并非因为他突然良心发现的缘故,而是因为在绝对的虚无面前,一切琐屑的往事对于他都真正无所谓了。各种各样的会议,讨论著种种人间事务。我忽发奇想:倘若让亡灵们开会,他们会怎样的讨论?一定比我们超脱豁达。如果让每人都死一次,也许人人会变得像个哲学家

· 一般人活在世上,对于未来会有种种期望和计划,并且为之忙碌。可是,倘若一个人意识到死亡近在咫尺,他就会明白,期待中的未来也许并不存在,唯一可把握的是当下。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可能突然遭遇没有明天的一天。可是,世人往往为不可靠的明天复明天付出全部心力,却把一个个今天都当做手段牺牲掉了

· 当亲友中某个人去世时,我们往往会后悔,有些一直想对他说的话再也没有机会说了。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我们随时面临着太迟的可能性。因此,你心中不但要有爱和善意,而且要及时地表达,让那个与之相关的人和你共享

· 许多贤哲都指出,给予比得到更幸福。一个明显的证据是亲子之爱,有爱心的父母在照料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便感受到了极大地满足。在爱情中,也是当你体会到你给你所爱的人带来了幸福之时,你自己才最感到幸福

· 好的爱情有韧性,拉得开,又扯不断。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限制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好的两性关系有弹性,彼此既非僵硬地占有,也非软弱的依附。相爱的人给予对方的最好礼物是自由。两个自由人之间的爱具有必要的张力,它牢固但不板结,缠绵但不粘滞。没有缝隙的爱太可怕了,爱情在其中失去了呼吸的空间,迟早会窒息

· 男女之间,真爱是什么感觉?有人说,必须是如痴如醉、要死要活,才可算数。这种激情状态当然很可贵也很美好,但一定是暂时的,不可能持久。真正长久和踏实的感情是这样一种感觉,仿佛两人从天老地荒就在一起了,并且将永远这样在一起下去。这是一种当下即永恒的感觉,只要有这种感觉,就是真爱

· 爱情和友情是人生的美酒,如果时间短暂,也有新酒的甘甜和芳香。可是,倘若能经受住漫长岁月的考验,味道就会越来越醇厚,最后变成了无比珍贵的陈年佳酿—亲情。恋人或朋友好到了极致,就真正是亲人,比血缘更亲

· 爱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是:把她(他)当做独立的个人尊重她,把她当做最亲的亲人心疼她

· 爱,就是没有理由的心疼和不设前提的宽容。爱就是对被爱者怀着一些莫须有的哀怜,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怕她(他)冻著饿著,担心她遇到什么意外,好好地突然想到她有朝一日死了怎么办,轻轻地抚摸她好像她是病人又是易损的瓷器。爱就是做被爱者的保护人的冲动,尽管在旁人看来这种保护毫无必要

· 歌德说:美人只在瞬间是美的。我想换一种比较宽容的说法:任何美人都有不美的瞬间

· 恋爱中的男女,谁不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陶醉在诗的想象中,梦幻的眼睛把情侣的一颦一笑朦胧的意味无穷。一旦结婚,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就迫使他们着意练习和睦相处的技巧,家庭稳固与否实赖于此。如果失败,我们的男主角和女主角就可能走火入魔,因其心性高低,或者煞费苦心地互相欺骗,或者心照不宣地彼此宽容

· 美自视甚高,漂亮女子往往矜持。美不甘寂寞,漂亮女子往往风流

· 婚姻中不存在一方单独幸福的可能。必须共赢,否则就共输,这是婚姻游戏的法则

· 在夫妻吵架中没有胜利者,结局不是握手言和,就是两败俱伤

· 婚姻是一种契约关系。一个小小的缪想: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像别的契约一样,为他规定一个适当的期限呢?譬如说,五年为期,期满可以续订,否则自动失效

· 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称心的伴侣,其次好是没有伴侣,最坏是有一个不称心的伴侣

· 要亲密,但不要无间。人与人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相爱的人也不例外。婚姻之所以容易成悲剧,就因为它在客观上使得这个必要的距离难以保持。一旦没有了距离,分寸感便丧失。随之丧失的是美感、自由感、彼此的宽容和尊重,最后是爱情

· 婚姻中有一个原则:不要企图改变对方

· 既然我们不知道灵魂的来源,我们也就不可能知道它的去向

· 一个人不应该致力于改变自己的性格,最好的办法是扬长避短,把长处发扬到极致,短处就不足为害了

· 嫉妒发生之可能,与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成反比。我们极容易嫉妒近在眼前的人,但不会嫉妒古人或者遥远的陌生人

· 当我们缺少一样必需的东西时,我们痛苦了。当我们渴求一样并非必需的东西而不可得时,我们十倍的痛苦了。当我们不可得而别人得到了时,我们百倍的痛苦了。就所给予我们的折磨而言,嫉妒心最甚,占有欲次之,匮乏反倒是最小的

· 不止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绝不会感到快乐。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则是最可怕的痛苦。所谓分享和分担,未必要有人在场,但至少要有人知道。永远没有人知道,绝对的孤独,痛苦便会成为绝望,而快乐同样也会变成绝望

· 当你的朋友处在大幸福或大悲痛之中时,你要懂得沉默,不去打扰他,这是一种尊重和教养

· 友谊是宽容的。正因为如此,朋友一旦反目,就往往不可挽回,说明他们的分歧必定十分严重,已经到了不能宽容的地步。只有在好朋友之间才可能发生绝交这种事,过去交往越深,现在裂痕就越难以修复,而维持一种泛泛之交又显得不太自然。至于本来只是泛泛之交的人,交与不交本属两可,也就谈不上绝交了

· 少言多听是思想者的道德。唯有少言才能多思,舌头超出思想,那超出的部分只能是废话。如果你珍惜自己的思想,在表述时必定会慎用语言,力求简练准确,让最少的话包含最多的内容

· 我买了一张书桌,抬回家,才发现桌面上划破了一块。于是,几个点钟内,老是看见这斑点,老是想着这斑点。整张桌子不见了,浓缩成了这一个斑点。当它不属于我时,我对斑点视而不见,那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缺点。一旦它属于我,就是怎么也看不顺眼的致命弱点了。对物如此,对人是否也是如此呢

· 看见一个人,你是不是喜欢,遇见一件事,你是不是赞成,一开始你是会有一个直觉的,你要相信这个最初的直觉,它往往是正确的

· 真诚如果不讲对象和分寸,就会沦为可笑。真诚受到玩弄,其狼狈不亚于虚伪受到揭露

· 当我做着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别人的褒贬是不重要的

· 有的人总是在寻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从来不寻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夜深人静之时,读著先哲的作品,分明感觉到人类精神不息的追求,世上自有永恒的精神价值存在,心中很充实

· 可是,真正的自由始终是以选择和限制为前提的

· 我们永远只能生活在现在,要伟大就现在伟大,要超脱就现在超脱,要快乐就现在快乐。总之,如果你心目中有了一种生活的理想,那么,你应该现在就来实现它。倘若你只是想象将来有一天能够伟大、超脱或快乐,而现在却总是苦恼,则我敢断定你永远不会有伟大、超脱、快乐的一天。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理想是现在进行时,不是将来时

· 真正看中信仰的人绝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者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

· 哲学让人从当下的具体生活中挑出来,给人一个更高的视角,让人和现实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 哲学中根本不存在这种可以用来解决一切具体问题的万能方法。哲学是让你想大问题,大问题想明白了,你面对具体问题就有了开阔的视野和从容的心态

· 在中国文人身上,从来有立志和闲情两面。励志,就是经世济用,追求功名,为儒家所推崇。闲情,就是逍遥自在,超脱功名,为道家所提倡。对闲情不可等闲视之,它是中国特色的人性的解放,性灵的表达,在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文人生活中所占的分量很重很重。只有励志,没有闲情,中国文人真不知会成为怎样的俗物

· 一切教育都可以归为自我教育

· 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一旦需要它们,又是很容易在书中查到的。所以,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既吃力又无价值

· 那个真正被称为教育的东西,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按照我的理解,通俗地说,一个人从此成了不可救药的思想者、学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了,方可承认他是受过了大学教育

· 现行教育的尺度极其狭隘,无非是应试、升学、就业,其恶果是把孩子们培养成片面的人、功利的人,既不优秀,也不幸福,丧失了人生最重要的价值

· 散文是一种非常自由的文体,你用不着特意去写,只要你不是写诗和小说,不是写论文,写出来的就是散文

· 现代人却活的过于匆忙了,所以,现代缺乏好的散文

· 写什么?我只能说出这一条原则: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 质朴是大师的品格

·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节省语言是基本的美德

· 一个人怎样才算是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不读书难受

·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 读书唯求愉快,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只有阅读时愉快了,才能承认这是一本好书。文学作品本来并无实用,唯能使你生活充实。不感兴趣而硬读,只能不懂装懂,人云亦云,不能享受读书的过程

· 嗜好往往使人忘记自己终有一死

· 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书往往是我们年轻时读的某一本书,他的力量多半不缘于它自己,而缘于它介入我们生活的那个时机

· 爱阅读的人,内心充实宁静,不易陷入令人烦恼的世事之中。爱阅读的人,眼界开阔,一览众山小,比较容易超脱人生中一时一地的困境

· 我们既然不为只结识总人口中一小部分而遗憾,那么也就不必为只读过全部书籍中一小部分而遗憾了

· 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他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

· 我把我的读书宗旨概括为三个“不”。不务正业,博览群书;不走弯路,直奔大师;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所有的书中,从最好的书开始读起。一直去读那些最好的书,最后当然没有时间去读较差的书了,不过这就对了。在一切事情上都应该如此。世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永远要去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的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

· 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他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制不住地想写点什么

· 对于我来说,读书的最大乐趣之一自我发现,知道自己原来还有这么一些好东西

· 记忆力没有那么好,也不必过于自卑,凡事都有两面性。记忆力差的好处是:不过多被读过的东西影响,永远保持新鲜感

· 怎么读大师的书?我的方法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不求甚解就是领会大意,这是个熏陶的过程,人为修养在积累。为我所用就是,有自己的理解,摘取自己的感悟在实践中践行,独立思考。读大师的书,走自己的路

· 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

· 最纯粹、在我看来也是最重要的私人写作是日记。我相信,一切真正的写作都是从写日记开始的

· 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叮嘱自己:无论好坏都应该写。他为什么要这样叮嘱自己呢?就是为了不让写作的习惯中断。如同任何习惯一样,写作的习惯一旦中断,要恢复也是十分艰难的。相反,只要习惯在,写的好坏没有关系,迟早会有写得好的时候

· 最好的作品和最劣的作品都缺少读者,最畅销的书总是处在两极之间的东西:较好的,平庸的,较劣的

· 我并不想标新立异,说出前人或今人从未说过的话。我只想写出我自己的感受,只要这感受是我的真实感受,并且我准确地表达了这感受,我就满足了,不在乎别人是否写过类似的东西。事实上,在这些所谓的永恒话题上,人类的感悟有共通之处,说不出多少新奇的话来。不过,只要你的感受的确是你自己的,是活生生的,你把它写出来,别人读了就会有新鲜之感。可贵的是新鲜而非新奇,真实的、活的就是新鲜的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物业防汛应急演练方案及流程

物业项目防汛演练示范 公司202X年度防汛 演习方案 1.目的 以保证人身、设备安全为核心,以防御与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及时、 ...

· 2分钟前

5个免费短视频素材网站,建议收藏!

视频剪辑没素材,来看看这5个免费视频网站,承包你的全部剪辑素材。

· 2分钟前

excel核对技巧:这么多数据对比的方法应该够用了

编按:核对数据或者说对比数据是Excel表妹表哥们常做的一件事。有人为此耽误了吃饭,有人为此被领导批,有人为此被男友埋怨 ...

· 5分钟前

乙肝化驗的報告單怎麼看?快速看懂乙肝五項

【導語】乙肝五項(也稱為“兩對半”)是臨床常見的化驗項目,目前已作為常規的體檢項目,在各種體檢中一般均包括此種項目,但...

· 7分钟前

大家看过动物的「露骨」照片吗?

大家看过动物的「露骨」照片吗? 别多想,说的是给动物做体检时拍的X光照片: 最近,美国俄勒冈动物园的常住居民们刚刚结束 ...

· 8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