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预扣法个税计算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看着每个月递增的个税,你可能会发出疑问,这到底是怎么算的?这就要引出2019年1月1日新实施的个税法,累计预扣法。即自2019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将按照累计预扣法进行个税的预扣预缴。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月工资-5000-免税收入-专项扣除-其他扣除)*月数 /
其中,5000是个税起征点;免税收入包括五险一金的扣除;专项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婴幼儿照护等;
当月个税:
当月个税 =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
预扣率分七级,表格如下
表1:个人所得税预扣率
级数 |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预扣率 | 速算扣除数 |
---|---|---|---|
1 | salary<=36000 | 3 | 0 |
2 | 36000<salary<=144000 | 10 | 2520 |
3 | 144000<salary<=300000 | 20 | 16920 |
4 | 300000<salary<=420000 | 25 | 31920 |
5 | 420000<salary<=660000 | 30 | 52920 |
6 | 660000<salary<=960000 | 35 | 85920 |
7 | salary>960000 | 45 | 181920 |
假如张三月工资均为15000,每月扣除起征点5000,五险一金扣款1500,租房专项扣除1000,计算个税如下:
1月:
(15000-5000-1500-1000)*1*3%-0=225元 /
2月:
(15000-5000-1500-1000)*2*3%-0-225=225元 /
3月:
(15000-5000-1500-1000)*3×3%-450=225元 /
4月:
(15000-5000-1500-1000)*4×3%-0-675=225元 /
5月:
(15000-5000-1500-1000)*5×10%-2520-900=330元 /
注意,发现什么了吗?5月张三的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达到了二级税率,出现了税率跳档。这也是累计预扣法的金额会越扣越多的原因!
相信聪明的你已经会计算自己的月税了。当然,你可能会升职加薪,你会开心,下个月会也交更多的税[狗头]。
年终计税有两种方式:单独计税和合并计税。为缓解城市中产的税收压力,年终奖税收优惠政策延期,原本预定2022年1月1号退出历史舞台的单独计税又延长到了2023年底。
单独计税的计算方式:
应纳税额 = (年终奖/12)*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其中,适用税率是根据年终奖按月换算后决定的,如下表所示。单独计税还是很好理解的。
表2: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
级数 |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1 | salary<=3000 | 3 | 0 |
2 | 3000<salary<=12000 | 10 | 210 |
3 | 12000<salary<=25000 | 20 | 1410 |
4 | 25000<salary<=35000 | 25 | 2660 |
5 | 35000<salary<=55000 | 30 | 4410 |
6 | 55000<salary<=80000 | 35 | 7160 |
7 | salary>80000 | 45 | 15160 |
合并计税是指将年终奖并入全年综合所得,按照个税税率表(即表1)计税。
单独计税和综合计税到底哪种方式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会算就会选择,当然,后面你没得选啦!
计算小例子:
比如张三月入12500元,五险一金减除1500元,专项扣除1000元,那么全年的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6万元,即(12500-5000-1500-2500)*12元。假如年终奖得到9万元,那合并计税的全年应纳税为
(60000+90000)*20%-16920=13080元 /
张三的收入,如果年终单独计税,90000/12=7500元为表2第二档税率,全年应纳税为
(60000*10%-2520)+(90000*10%-210)=12270元 /
其中,后面为年终纳税额8790元。可以看到对于张三来说,单独计税更为划算。
为了方便使用,我制作一个excel表格,自动计算每个月的个税,诸君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填写表格,就会自动计算个税啦。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SLjc_rjtXXCwEY4P7xd5Q?pwd=cfen
提取码:cfen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