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学创始人”“MBTI人格测试启蒙人”“成功追星”“185大帅哥”,大家好,我是卡尔·荣格。
7月26日是我148岁生日,提起我,想必各位同学都知道我与弗洛伊德的陈年往事…..
1875年,距离《心理类型》的出版还有46年,距离《梦的解析》的出版也还有24年。这一年,我出生在瑞士的一个牧师家庭;弗洛伊德刚19岁,在维也纳大学求学。
如同两条注定相交的线,我与弗洛伊德虽然生于不同的年代、国家,却拥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攻读医学专业,选择了精神医学方向,求学期间都受西方哲学思想影响(弗洛伊德读费尔巴哈,荣格读叔本华),毕业后都有在精神治疗所工作的经历。
年轻的弗洛伊德与荣格
相似的经历锚定了相似的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探索之旅上,素未谋面的二人走入了同一片天空。
【我与弗洛伊德的之间的爱恨情】
1907年3月,我与弗洛伊德两人正式在维也纳会面,因为都对心理学感兴趣,我们一见如故,交谈了近13个小时。
6个月后弗洛伊德还将自己研究成果寄给了我,此后我们两人更是开始了长达6年的紧密交往与合作,像是“父”与“子”。
我与弗洛伊德相差19岁,1908年我给弗洛伊德的信中这样写道:
“我想请你允许我用儿子对待父亲的身份,而不是平等的身份,享受这份友情吧。我认为这样的距离对我而言更加恰当和自然。”
而弗洛伊德也曾多次暗示我,表示将把我看作是自己精神衣钵的继承者。
但在后来的研究中我与弗洛伊德开始产生不同的见解,最大的分歧就在于我们两人对“性欲”问题的理解与态度完全不同。
弗洛伊德认为,无论是梦的工作,还是精神症、歇斯底里的出现,都是被压抑的“性欲”起作用的结果;
而我反对弗洛伊德将一切归因为性欲或“精神性性欲”的态度,他认为意识只是个体存在非常小的一部分,藏身其后的,除了弗洛伊德所说的“个人潜意识”之外,还有“集体无意识”。
1912年《无意识心理学研究》的出版,让我与弗洛伊德彻底决裂。弗洛伊德与我因为对精神分析的热爱与推崇走在一起,也因各自对精神分析的不同坚持而注定分道扬镳。
之后,我便走入了死胡同——朋友和同事们背弃了我,学说也遭了严厉批评,我整个人都崩溃了。
但我最终从迷失中解脱出来,犹如置之死地而后生,我走出了那个他曾经当作“父亲”崇拜的弗洛伊德的影子,走出了自己的全新领域。
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无意识的研究当中,对心理学理论的拓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我对心理类型的研究,如今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各界。知名的mbti16型人格,正是在荣格八维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一生中意于研究人格,今天就带各位准研究生回顾下我关于“人格”的常考理论。
【重要心理学理论】
一、人格整体论
这是我的核心理论,我把心灵当作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人格的原始统—性和先在整体性,不仅在理论上追求心灵整体综合,而且在临床上要求恢复人格完整。
在我看来,心灵或人格结构是由意识(自我)、个体潜意识(情结)和集体潜意识(原型)等三个层面所构成。
意识:
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被人觉知的部分,如知觉、记忆、思维和情绪等,其功能是使个人能够适应其周围环境。自我是意识的中心、自觉意识和个体化的目的所在。
个体潜意识:
人格结构的第二层,包括—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等,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可以进入意识内我领域。它决定着我们的人格取向和发展动力。
集体潜意识:
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包括世世代代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
不同于个体潜意识,它不是个体后天习得,而是先天遗传的;它不是被意识遗忘的部分,而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东西。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是由全部本能和它相联系的原型所组成,本能与原型相互依存,本能是原型的基础,原型则是本能内身的潜意识意象。
荣格的理论
二、人格类型说
想必有不少同学在考心理学前都做过“MBTI”人格测试,没想到吧,这个测试是受到我的影响才有的!
荣格八维
我把人的态度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类型,也就是大家最近常说的i人(内倾)跟e(外倾)人。
内倾型人的心理能量指向内部,易产生内心体验和幻想,这种人远离外部世界,对事物的本质和活动的结果感兴趣。
外倾型人的心理能量指向外部,易倾向客观事物,这种人喜欢社交、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具体事物感兴趣。
除此以外,我还提出了“人格动力说”“人格发展论”,知识点较多,同学们记得也要学习!
写在最后
弗洛伊德与荣格两人因学术相聚,最终也因学术分离。贯穿始终的,是他们对领域的热爱与坚持。
我们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也会遇见很多困难,尤其是进入暑假,将迎来一波小的弃考高峰,无论是因为热爱还是其它,请继续加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