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復有五種愚:一、義愚,二、見愚,三、放逸愚,四、真實義愚,五、增上慢愚。前十九愚,今五種愚,相攝雲何?謂見愚,攝前六.及於因所生法無知;放逸愚,攝於業異熟俱無知;真實義愚,攝於佛等乃至道諦無知;增上慢愚,攝最後無知;當知義愚,通攝一切。”
無明還能分為五種,《披尋記》中解釋,“愚於一切所知境界,是名義愚;邪解為依,推求分別,是名見愚;希求生天,不修正行,名放逸愚;不正通達三寶、四諦,是名真實義愚;顛倒妄計得沙門果,是名增上慢愚。”
一是“義愚”,是指對於本應該明瞭的,一切所知的境界,都不明白,都是愚癡、無明的。包含瞭前面的,十九種無知。二是“見愚”,推求名見,是指見地上的愚癡。雖然有一些智慧,但並不究竟,還有無明存在。由此推求分別,產生的錯誤見解,稱為“見愚”。包含瞭前面的,“於前際無知、於後際無知、於前後際無知、於內無知、於外無知、於內外無知、於因無知、於果無知”。
三是“放逸愚”,是指對業果的愚癡,想要往生到天上去,但是又不想做善事,就是對自己的放逸。包含前面的,“於業無知、於異熟無知、於業異熟無知”。或者是不相信惡有惡報,放逸自己去做壞事。四是“真實義愚”,指的是前面的,“於苦無知、、於集無知、於滅無知、於道無知”。五是“增上慢愚”,指的就是前面的“於六觸處如實通達無知”。
“復次無知、無見、無有現觀、黑暗、愚癡、及無明暗,如是六種無明差別,隨前所說七無知事,次第應知。於後二無知事.總合為一,起此最後無明黑暗。”
無明還能分為六種,《披尋記》中解釋,“若於不現見法不能瞭知,是名無知。若於現見現在前法不能瞭知,是名無見。若於不由他緣自實所證不能瞭知,名無現觀。於其實事不正瞭知,是名黑闇。於不實事妄生增益,是名愚癡。於所知事不能善巧,是名無明。成就誹謗一切邪見,是名為闇。今於此中,無明及闇總合為一,故言六種。如其次第配七無知,義應準釋。”
23d80e1ddba1d1c935308e585831aa1d
“無知”是指不能明瞭,沒有現前的、能夠見到的體相。“五見”是指不能清楚的明白,當前出現的,可以被見聞覺知的體相。不現見的事情,如果不明白,就稱為“無知”;現見的事情,如果不明白,就稱為“無見”。“無有現觀”,是指修行人不明白,自己修行所證得的境界。
“黑暗”是指對真實的事情,不能正確的瞭知。“愚癡”是指對於不真實的事情,產生虛妄的分別。“無明暗”是指對於所應該明瞭的事情,產生瞭種種的邪知邪見。這六種都是屬於無明,與前面的七種無知相對應。“無知”對應“世愚”,“無見”對應“事愚”,“無有現觀”對應“移轉愚”,“黑暗”對應“最勝愚”,“愚癡”對應“真實義愚”,“無明暗”對應最後的兩種,“染凈愚、增上慢愚”。
“復有差別:謂聞思修所成三慧所治差別,如其次第.說前三種。即此所治軟、中、上品差別,說後三種。”
還可以依照聞、思、修對治的差別,解釋前三種無明,“無知、無見、無有現觀”。《披尋記》中解釋,“聞慧所治說名無知,思慧所治說名無見,修慧所治說無現觀,此約所治差別建立前三;軟品無明說名黑闇,中品無明說名愚癡,上品無明說無明闇,此約自性差別建立後三;如是總有六種差別應知。”
“無知”是聞所對治,聞能知法。“無見”是思所對治,思能生如理的思維,能生見地。“無有現觀”是修所對治,依佛法修行,能生明證,能明白自己所達到的程度。“聞思修所成三慧”,還能對治軟、中、上三種程度的無明,也就是後三種無明。“軟”是指“黑暗”,“中”是指“愚癡”,“上”是指“無明暗”。
“如是所治差別故,自性差別故,建立六種差別應知。”
前面所講的六種差別,一是依照“聞思修所成三慧”,對治的差別,建立瞭“無知、無見、無有現觀”三種無明;二是依照無明自性的軟、中、上差別,建立瞭“黑暗、愚癡、及無明暗”三種無明。合在一起,一共是六種差別。
無明詳細的劃分是十九種,概括的劃分可以是七種或五種,如果依照所治差別和自性差別,又可以分為六種。
滑动窗口 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是一种流量控制技术。早期的网络通信中,通信双方不会考虑网络的拥挤情况直接发送数据 ...
“漫賞的雲南,溫柔的大理古城,每幀每格都是人間仙境之景“在這裡時間好似都慢瞭下來~暑假馬上就要到瞭,對於學生黨,就等著暑...
巴西專利局(BRPTO)在其《聯邦公報》上公佈瞭第25/2023號條例,規定將根據《海牙協定》進行工業品外觀設計註冊程序,同時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