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鐘
《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
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
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今譯】
范氏, 春秋末期晉國當權的貴族世傢之一。晉定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90年)被韓、趙、魏、智四傢貴族聯合打敗,逃往齊國。“范氏之亡”就是指這件事。
春秋末期,晉國貴族范氏滅亡瞭,大夫范吉射戰敗逃亡離開瞭晉國,出逃以後,一天,有個人潛入到范吉射傢裡,發現瞭一口大鐘(古代的打擊樂器)。
他想偷偷地把鐘背走,但是鐘又大又重,他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可怎麼也背不動,無法背走。
於是他用木椎(敲擊東西的器具)把鐘砸碎,想砸碎瞭分幾次拿走,剛一砸,鐘況然(鍠然,鐘聲)有音,鐘“鎤鎤鎤”鏗鏗鏘鏘發出宏亮的聲響。
響聲很大,而且餘音繚繞,他擔心別人聽到聲音跑來把鐘搶走,恐怕自己被人抓住。於是,他急忙堵上瞭自己的耳朵,這樣他以為別人也同樣聽不到瞭。
這個人怕鐘聲被人聽到後,鐘被人奪走,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捂住自己的耳朵,惡己自聞之,害怕自己聽見,以為自己塞起耳朵就不會讓別人聽見瞭,這真是太糊塗、太荒謬瞭。
【賞析】
做賊心虛的人,才會自作聰明,玩弄自欺欺人的伎倆,其實這樣的人是非常愚蠢可笑的。
“掩耳盜鐘”雖然他掩住瞭耳朵聽不見聲音,但別人的耳朵沒有被捂住,當然會聽得到聲音,所以他欺騙不瞭任何人,隻是自己在欺騙自己,隻能更加暴露自己的愚蠢罷瞭。
在我國古代,鐘和鈴都是樂器。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故事概括成“掩耳盜鈴”這一成語,宋元以後,該故事衍化為成語“掩耳盜鈴”瞭。
掩住耳朵偷鈴,plu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瞭。諷刺原想欺騙別人,其實是自己欺騙自己deceive oneself,自欺欺人的愚蠢行徑。self-deception.
“掩耳盜鈴”“掩耳盜鐘”是做賊心虛、文過飾非、自欺欺人者的生動寫照。它說明客觀事物不受人們主觀感覺左右,人的行為是一種客觀存在,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為。
dio,就是嚣张傲慢,又玩世不恭的感觉。 源自《JoJo的奇妙冒险》第三部星辰十字军中的反派角色之一的迪奥·布兰度(dio),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