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法國的美好很多,而所有的美好中,童年最為珍貴。像巴巴爸爸一樣,給孩子以自由,是浪漫的法國人做的最浪漫的事。
本文4826字,預計閱讀時間09:35
作者 | 小貝
來源 | 貝邇蒙特(ID:Belmontsports)
12e5d8139a9d034e8bfb4b9e98da290e
1863年1月1日,“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皮埃爾·德·顧拜旦在法國巴黎出生;
1891年,法國網球公開賽(French Open),簡稱“法網”,創辦開賽,並成為唯一一個在紅土球場上進行的大滿貫比賽。2011年,李娜在羅蘭加洛斯的紅土場封後,開始邁向職業生涯巔峰;
1903年,環法自行車賽正式創辦,從此開啟瞭自行車領域的黃色領騎衫時代;
1932年,法國足球甲級聯賽(法甲)正式開賽,馬賽俱樂部在1992/93賽季獲得瞭法甲球隊歷史上的第一次歐冠冠軍。1995/96賽季巴黎聖日耳曼獲得歐洲優勝者杯冠軍;
1976年,米歇爾·雷勒克在法國裡爾附近的小村莊恩洛斯創立瞭世界知名的體育用品零售企業迪卡儂;
2017年8月1日,國際奧委會宣佈,法國巴黎成為2024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
2018年7月15日,俄羅斯世界杯第二年輕的球隊法國以4:2擊敗克羅地亞,捧起大力神杯,並讓全世界球迷記住瞭姆巴佩、格列茲曼、登貝萊。
……
這就是法國,香奈兒、莫奈、巴爾紮克的故鄉,巴黎聖母院、盧浮宮的所在……同樣也以體育之名熠熠生輝。就是在這樣的藝術與體育之美熏陶下,法國的教育充滿瞭浪漫與自由的氣息,同時也呈現獨立剛毅的一面。在美國權威機構U.S.News發佈的《2019年全球教育最佳國傢排行榜》上,法國位列第5。
今天小編就帶大傢領略一下這樣一個集萬千寵愛與一身的國度,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我們之前聊過動畫,在兒時的記憶中,除瞭那些來自日本、美國的經典作品外,還有一部以“相聲貫口”形式自報傢門而成為80後童年寶貴記憶的譯制動畫片,沒錯,它就是《巴巴爸爸》。“巴巴爸爸、巴巴媽媽、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麗博、巴巴波、巴巴蓓爾、巴巴佈萊特、巴巴佈拉伯!”秒回童年,有木有?也許你還不知道,這部動畫片的原著來自法國。
自從第一本《巴巴爸爸的誕生》在法國出版至今已經40年瞭,在這四十年裡,巴巴爸爸以他的獨創性和幽默感,倍受人們喜愛,也讓全世界的人瞭解到瞭法國人理想的傢庭狀態和教育理念。
巴巴爸爸總是用平和的心態處理生活中面對的一切問題,順應環境而變化,他可以變成橋梁、變成梯子、變成車輛,變成各種東西去順應自然,與環境和諧共處。巴巴爸爸、巴巴媽媽和七個孩子之間相親相愛,互相溫暖。他對所有人和動物也都充滿瞭愛,他走到哪裡,就把溫暖和關愛帶到哪裡,哪裡就成瞭溫馨和睦的樂園。因此他們每天是快樂的,同時也把快樂帶給別人。
尊重愛好 尊重天性
巴巴傢庭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和個性,基本上涵蓋瞭孩子們的不同特點。愛讀書、愛運動、愛自然、愛音樂、愛發明、愛畫畫、愛漂亮。巴巴爸爸認為對於孩子們,應該順從他們的天性,教給他們不同的知識。還記得開學的第一天,巴巴爸爸全傢去學校,卻發現搗蛋的孩子們把學校搞的雞飛狗跳。傢長們很無奈,老師們也很生氣,但巴巴爸爸一傢卻覺得孩子喜歡玩鬧是天性,沒什麼不好,一定有更好的辦法讓孩子們愛上上學。於是,他們用音樂,用動物將孩子們吸引在一起。讓孩子一起演奏音樂,開心的度過瞭開學的第一天。
寓教於樂、邊玩邊學
在《巴巴爸爸》的校園裡會教孩子們各種運動和知識,男孩子們喜歡一起打鬧,那正好,可以一起來場橄欖球賽。學校裡要教授數學,巴巴佈拉伯、巴巴利波、巴巴佈萊特就做起瞭“應用幾何”的示范,大傢玩得很開心,還學到瞭新的知識,越來越喜歡上學。
3278fcfa749b85b8970de49eca90eb36
動畫片給人以美好的想象,那麼現實中的法國傢庭和法國教育又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有幸邀請到瞭一位來自法國的媽媽申星與大傢一起分享她的教育經驗。
標簽:中法跨國傢庭、居法18年、兩孩媽媽
我也許和很多中國傢長一樣,希望孩子們從小學習各種各樣的興趣特長,希望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所以我說服爸爸,送孩子們學遊泳,並請專傢指導孩子學習,但是一段時間後我們覺得效果不是很好,孩子對學遊泳沒什麼熱情。於是我提出來讓爸爸自己去教孩子,爸爸也欣然答應瞭,但是爸爸提出我不能幹涉他的教學方式。沒想到雖然爸爸也是有模有樣的給孩子們定瞭1小時一節課的計劃,但是他隻用15分鐘教孩子遊泳技巧和姿勢,剩下45分鐘居然讓他們在水裡隨便玩。這個時候我就焦慮瞭,感覺還不如報班有保障,可是我不能食言,答應瞭不幹涉就要做到。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不到3個月的時間,兩個孩子都會遊泳瞭,甚至半年後還學會瞭其他泳姿。後來我和老公聊起這件事,他就說“孩子的天性就應該是玩,我們不應該壓抑這種天性,所以應該想辦法讓孩子玩的時候學會東西,而不是強制灌輸給他們,否則會讓他們反感甚至厭惡而達不到效果。我讓他們隨便在水裡玩,並不是完全的放任,而是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能更加適應水中環境,讓身體對水的浮力和阻力產生自然的反射,培養他們的水性,這樣他們在姿勢和技巧的運用上才會更加靈活和適應。”而且,我還發現在進行這種父子遊泳課的過程中,他們爺仨之間慢慢產生瞭一種無形的默契,父子間的關系好像又多瞭一些什麼,這讓我覺得當初提出讓爸爸教孩子遊泳的想法實在是太明智瞭!
自由式教育:發揮孩子的創造性
作為跨國傢庭的中國媽媽,申星也免不瞭會將法國和中國的教育做個對比:國內幼兒園給的目標很明確,大班的孩子,已經達到法國一年級二年級的數學水平。而法國老師卻跟傢長宣佈,小學一年級的學習目標是讓孩子能從0數到30。申星難免會懷疑這樣的基礎教育是不是真正的穩定又紮實?而這正是法國人的教育理念: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更能發揮孩子的創造性。並通過提出一些實際問題來激發孩子們的思考,比如水是怎麼循環的,空氣是怎麼流動的?
特別是在課堂上,教師都會鼓勵積極的思考和提問,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隻要有不懂的地方,學生都可以隨時示意教師,然後將自己的想法和疑問提出來和教師一起探討,直到解決完問題為止。經常可以看到一節課,很多人揮手示意教師,此起彼伏,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輕松。法國教師更註重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問或插話,傾向於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向互動式教學,教師作為課堂組織者,引導和鼓勵學生成為積極的參與者。雖然有時課堂秩序看似有些鬧哄哄,但這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下,青年學生往往思想開放,敢想、敢問、敢說、敢做。
法國教育對於知識的跨越度是沒有限制的,老師根據孩子的興趣,無限制地去提高他們的興趣點和註意力。學校會根據年級的教學內容做出適當改變,老師佈置作業或出題考試往往也都是開放性的,不擬定題目,不劃定范圍,所有人想說什麼說什麼,無限制、無拘束、自由的發揮。這就給瞭孩子很多空間讓他們可以和好朋友、好哥們去討論他們喜歡的課題。
申星的二寶已經8歲瞭,在他的班級小組報告裡,選擇的主題竟然是古希臘神話的歷史演變,這令媽媽非常吃驚,在傢沒人跟他讀過這樣的故事或者歷史,在學校的教材和作業上也從未看到過,她也在問兒子什麼時候對這方面感興趣的,孩子的回答是“從電視、電影還有和同學的交流中,我們都對此感興趣”。課題小組傢長也會參與其中,幫助小朋友們組織、搜尋資料,所有一系列的程序,就好像大人們在做畢業論文時那樣,是很成熟、成人式的操作。這一切對於一個8歲的孩子來說,充滿瞭挑戰,但同時也最大限度的激發瞭孩子的潛力。
申星的大兒子也經常會跟同學在班級裡做類似“中國的學校是怎樣的”的主題討論。教師批改作業或試卷也不僅僅關註學生是否把問題解決瞭,更專註怎麼解決問題,解決同一個問題是否同時想到瞭多元不同的方案,是否經過論證選擇瞭一個最優方案去實施,現成知識和結論的掌握與記憶並不是最重要的,做主題作業的目的也不是為瞭像別人學習什麼,更重要的是要向大傢展示自己的想法以及完成工作的過程。這些對學生內在素質的發展、潛能的開發和鍛煉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有效。
《巴巴爸爸》的露天學校裡也是一樣,巴巴波讓孩子們自由在學校的墻面上繪畫,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擴大孩子們的自由活動空間,是培養孩子興趣,發展個性和開發智力的有效途徑。
用放大鏡來捕捉孩子的閃光點
532ece41cce06f5b0e08a0be61d3cc7c
我們總是習慣用成人的標準去看待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對,總之,毛病缺點一大堆。可我們是否想過,這同時也是孩子們成長的空間,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並非真的一無是處,反而是綻放著我們未曾留意或者被誤解的光彩。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帶著放大鏡去發現那些可愛之處、閃光之處。
法國人把重點放在孩子的感性教育培養上。認為尊重孩子是第一位的,在這個基礎上再培養孩子的感性認識。當孩子表現出劣勢的一面時,一味的指責和教訓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如果孩子犯瞭錯誤,大部分父母都不會先指責孩子,而會先問事情的原因和孩子當時的想法,然後再對孩子進行教育,而且以鼓勵和積極的引導為主,這種方式會幫助親子建立更穩固的信任。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法國傢長會采取對話的方式進行教育,通過對話使孩子明白自己該做什麼,該怎麼做,然後主動地去做。法國傢長從來不逼孩子去做事情,他們認為讓孩子理解才是有效的教育方法,把孩子當作一個完整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的問題 孩子來解決
《巴巴爸爸》的學校裡,有一次來瞭“幽靈”。巴巴傢族的男孩子們喜歡玩橄欖球和棒球,但是他們認為這個運動並不適合跟女孩子一起玩,於是總冷落女孩子們。當他們每次課間玩回來的時候,都會發現教室裡的零食和水果不見瞭,是一個署名 “幽靈”的傢夥偷走瞭。男孩子們很生氣於是想盡各種辦法來找“幽靈”,但最後卻被“幽靈”嚇個半死。其實聰明的巴巴媽媽和巴巴爸爸早就猜到“幽靈”是女孩們假扮的,來氣氣不讓她們一起玩球類運動的兄弟們,但他們始終也沒有介入。最後大傢都主動承認瞭錯誤和好瞭,又開始愉快的一起玩遊戲瞭。
反觀現實中的一些中國父母,當孩子在學校或者外面與同學同伴發生矛盾的時候,要麼不管不顧責罵孩子,要麼幫孩子出頭從而導致更大的矛盾。孩子的世界自有其運行規則,孩子們也是在不斷的摩擦和碰撞中,逐漸學會人與人相處的準則,而傢長的行為不但破壞瞭這套自然體系,也讓孩子失去瞭自主發現和學習的機會,表現得膽小怕事或者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
讓孩子學會獨立
在法國的大多數傢庭裡,孩子還沒有出生時大人們已經把嬰兒房準備好瞭,孩子再小、住房再緊張,隻要條件允許哪怕父母在客廳睡沙發床,他們也不會和孩子在同一個房間,更不用提同一張床瞭。同時,法國人訓練孩子們獨立吃飯也很早,隻要他們認為孩子自己可以握住勺子瞭,並且知道手口配合瞭,他們就會讓孩子們自己吃飯。法國的父母會強調讓孩子們自己待上一會,無論是看一本書,還是做一個遊戲……這段時間是寶寶自己的,相對的,有一段時間也是大人自己的。
既要尊重又要規矩
在法國人看來,養育孩子就像一場比賽,既要尊重又要規矩。這些規矩中就包括基本的禮儀,在他們看來日常相處,“謝謝”和“請”要不離口。隻要法國父母認為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可以明確的體會這兩個詞的含義瞭,父母們就會在第一時間強調這兩個詞的重要性,從而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地反復使用。如果在該說“謝謝”和“請”的場合故意不說,那麼法國父母們是絕對不會妥協的。
當然,他們也會以一種溫馨浪漫的形式教育孩子規矩的重要。比如,在一次傢庭聚會上,媽媽給來訪的客人準備瞭食物。她的孩子在大傢品嘗之前“偷吃”瞭巧克力。媽媽沒有嚴厲斥責,而是微笑著問孩子:“巧克力是為客人準備的,是不是你的小恐龍多利 (玩具的名字)偷吃瞭巧克力?”孩子不好意思地回答:“一定是它,它看到巧克力時嘴饞瞭。”女主人繼續溫和地對孩子說:“哦,那麼請幫我轉告多利,下次想吃巧克力時,請提前告訴我,好讓我為他也準備一份!”如果媽媽直接問孩子:“是你吃瞭巧克力嗎?”,孩子將會感到尷尬,甚至可能說謊為自己開脫。而她用這種溫馨的對話既保護瞭孩子在客人面前的自尊又巧妙地進行瞭教育。
法國人用浪漫的情懷生活,同時也賦予瞭生活最大的熱情和自由,並將其復刻到孩子的教育中,少瞭刻板的說教,多瞭溫馨的對話,少瞭硬性的約束,多瞭自由的向往。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愛,莫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