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识疑·原典】脂本迭代(II)

前言

【注:以下属于个人观点,视作推理,用作探讨,不作为确证定论。】

选取甲戌、己卯、庚辰三部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命名的脂本影印本,从纪年、署期入手。

1,版本纪年

(1)甲戌、己卯、庚辰基本情况简介

1)1754年甲戌本,因第一回写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而得名。此抄本独有凡例,存1至8、13至16、25至28,共16回。1754年甲戌年,成为脂本的最早纪年,这意味着它保留著作家早期定本的文笔。现存抄本是否诞生于1754年甲戌年,仍需要进行研究。批语位于眉、侧、双夹、回前后等多个位置,几乎不见署期、署名(甲午八日、丁亥春除外)。

2)1759年己卯本,因第三十回后一幅卷录写有【己卯冬月定本】而得名。此抄本存残1至20、31至40、61至70(其中64、67两回原缺,由武裕庵抄补),残存共38回。【己卯冬月定本】字样的标注,仅见于31至40回这一卷,而不见于之前的11至20回和之后的61至70回的卷录(缺失的卷回21-30、41-60、71-80,是否写有定本标注字样,不得而知)。批语位于双夹、回前,无眉、侧批语。

3)1760年庚辰本,因第四十回后四幅卷录分别写有【庚辰秋(月)定本】而得名。此抄本存1至80回(其中原缺64、67两回,实存78回)。批语位于眉、侧、双、回前后等多个位置。

以上是三部早期脂本的大致情况。

(2)细分则各有异同,如:

1)分卷规则不同。甲戌本以四回为一卷,形成四卷,无卷录。己卯、庚辰本以十回为一卷,有卷录。甲戌本区别于己卯、庚辰本的版式,具备选抄的特点。

2)分期分批完成。己卯、庚辰每一卷有十回,【定本】字样显示在卷录中,作者是将项目分解后,以十回为一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分批、分期进行校勘定稿。己卯本31至40回这十回为一卷,很可能是1759年己卯年冬天率先完成的阶段性定稿,而庚辰本41至50、51至60、61至70、71至80回,则是在1760年庚辰年秋天集中完成的定稿。

3)初稿已经完成。庚辰本上第75回前一条1756年丙子年【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的备注,很可能从1756到1760年,前八十回已经完稿,期间进行的是微调修缮、查漏补缺的定稿工作。

4)己卯、庚辰同源。体现在卷录格式(见上面两图)、页面格式(10列30行)、同缺回目(64、67两回)、近似笔迹上,甲戌本则不同。17、18两回未分回,原缺64、67两回的原因不明。

5)己卯本无眉批。意味着它未经送审经历“总编”畸笏叟的点评,而庚辰本不仅有“总编”点评,亦有“名家”品鉴。

6)批语主要分布在前28回。

7)9至11回几乎无批红(而1至8回的批语全在甲戌本上)。

以上是甲戌、己卯、庚辰三部脂本异同的大致情况。

2,署期批注

批语以及标注的署期从1754年甲戌年开始,至1767年丁亥年结束,历经14个年头,呈现分批、分期出现的规律,主要分布在12至28回。

现作编年如下:

(1)1754年甲戌年。

甲戌本第一回唯一一条涉及署期的说明文字:【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甲戌本第一回唯一一条明确署年的批语:【若从头逐个写去,成何文字?石头记得力处在此。丁亥春】。

联系:

①1763年癸未年除夕芹溪【泪尽而逝】。(甲戌本)

②1766年丙戌年五月八日脂砚斋【甲午八日泪笔】。(甲戌本)

③1767年丁亥夏【丁亥春间……余至今耿耿,怅然之至,恨与阿颦结一笔墨缘之难若此。叹叹】,畸笏叟【只剩朽物一枚】。(庚辰本)

推出:

①1766年丙戌年,脂砚斋预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这一天很可能是芹溪逝世三周年的冥寿。

②1767年丁亥春夏之交,脂砚斋离世。丁亥夏,畸笏叟得到噩耗,痛心不已。

想到两个问题

问题1,甲戌本是脂砚斋手稿本,还是畸笏叟抄录本?

可以研究一下。

甲戌本批语拿掉了署名、署期,只保留了三个时间记号:壬午除夕和甲午八日(见下图),丁亥春(见上图)。

壬午除夕和甲午八日处在同一条批红中,透露了芹溪去世年份和脂砚作批年份,芹溪去世年份应为1763年癸未除夕(据敦诚《挽曹雪芹甲申》“前数月伊子殇”)。

脂砚作批年份是1766年丙戌年五月八日,脂砚斋生年1716年丙申年(据《虚白斋尺牍校释》[301]寄京中三弟)。

芹溪生于1715年乙未年(据《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江宁织造曹頫代母陈情折》)。

贾宝玉大林黛玉一岁。

癸未、三周年,五月八日,合起来透露出芹溪属羊,生于1715年乙未年五月初八日,卒于1763年癸未除夕。

【甲午八日泪笔】旁边的另一条批语【若云雪芹披阅】则暗示脂砚斋参与写作,道人改石头记则暗示她修改小说。脂砚斋的重写、改写,产生一种点石成金的效果,给畸笏叟带来的触动,留下的印象,说成一种起死回生的希望,似乎并不过分。脂砚、芹溪、畸笏对它有一种特别的钟爱,实在情理之中。

对脂砚斋而言,甲戌本是她初出茅庐的第一战,是她借壳空空道人向石头开下海口后的兑现承诺,是让她用尽浑身解数、浓缩她写作才华和多年心血,给她自己、芹溪、畸笏带来信心和希望的产物,是奠定她“主笔”资格的关键之作。并于阶段性改写完成后,交由畸笏叟检阅。

可是脂砚斋的生命结束在了1767年丁亥年的春天。她的葬礼由谁操办,是否被葬在了芹溪的身边,不得而知(有待验证),我们只知道没有人再来改写石头记了。

再联系:

①畸笏叟作批署号(畸笏、畸笏叟、畸笏老人)、署期(壬午春、壬午季春、壬午孟夏、壬午九月、乙酉冬、丁亥春、丁亥夏等),称书为【石头记】的惯例。

②正文、批语笔迹表现的一致性,抄、批发生的同时性。

③26回批语【几个谁家,自北静王公候驸马诸大家包括尽矣,写尽纨袴口角】甲戌本无署名而庚辰本有署名(脂砚斋再笔),28回评语【前玉生香回中……岂不三人一体矣】甲戌本无署期而庚辰本有署期(己卯冬夜)。

④作者、批者从未透露个人身份信息。

再推出:

①现存的甲戌本是畸笏叟亲手抄录的,删除了署名、署期,只保留了三个时间记号。

②抄录于丁亥夏痛苦的心情平复之后。

问题2,甲戌本原稿是在脂砚斋生前还是死后交到畸笏叟手上的呢?

可以研究一下。

庚辰本上署期【丁亥春】的批红,并未流露出畸笏叟的丧亲之痛,甲戌本这唯一一条署期丁亥春的批语,也没有。

再次想到【甲午八日泪笔】,有芹溪、脂砚对书未完的遗憾,也有【不遇獭头和尚】的怅怅。我们有理由相信,芹溪离世后,脂砚依然没有放弃写作。

从畸笏叟【只剩朽物一枚】的痛苦和无助来看,脂砚的突然离世给畸笏叟带来的打击是毋庸置疑的。定稿了八十回,后面还有几十回尚未完结,可是再没有人来改写、重写石头记了。脂砚斋手上的稿件,包括甲戌本,很可能是被作为遗物,于丁亥夏交付到畸笏叟手上,老人家睹物思人,百感交集。

脂砚斋是否给畸笏叟留下另外的遗书,是否将书的完结“托孤”给畸笏叟,不得而知,但其实,一切都已经写在【甲午八日泪笔】中,无需再多言了。

这条署期【丁亥春】的批语,只存在于甲戌本,而不见于它本。我推测它是畸笏叟信手而刻意的结果,【丁亥春】并不是抄录、作批的时间,而是畸笏叟从丧亲的痛苦中走出来,重新拾起希望和勇气后,抄录脂砚斋手稿的甲戌本时,故意留下的脂砚斋去世的时间记号。

畸笏叟收到脂砚斋的遗稿,看到甲午八日的泪笔,得知嗣子芹溪、儿媳脂砚已经离世,【宁不痛乎】四个字后的悲痛不言而喻。然而心情平复后,他能做的,恐怕只有抄录一遍留底,而将原手稿付之一祭,以告慰脂砚和芹溪的在天之灵,让这部他们钟爱的初稿,永远的陪伴这对伉俪于九泉之下吧。这个世界,不会再有【一芹一脂】了,可是还有未完的红楼梦,就放在他的手边。

(2)1755年乙亥年,未知,大概率还是在写作、修改。

(3)1756年丙子年。

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前有一页【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的标注。查看前后章回,用诗的是第75、76两回,第76回黛玉、湘云、妙玉这些女孩子的诗不缺,缺的是第75回贾宝玉、贾环、贾兰这些男孩子的诗。对清,核对、比对清楚的意思。这意味着很可能在1756年丙子年,章回排序这种结构上的宏观架构已经定型,接下来就是斟词酌句、查漏补缺的微观层面的收尾工作(如17、18回的分回处理)了。

(4)1757年丁丑年,未知,大概率还是在写作、修改。

(5)1758年戊寅年,未知,大概率还是在写作、修改。

(6)1759年己卯年。

1)己卯本31至40回备注定本署期:己卯冬月。

2)庚辰本署期己卯冬夜、己卯冬辰、己卯冬的批语分布于:20、21、22、23、24、25、27、28等回,基本分布在甲戌本没有的20至24回这5回,这意味着写作没有中断,在之前的两年里还在进行。

3)庚辰本第二十四回唯一一条脂砚斋署期己卯冬夜的批语【这一节对水浒记杨志卖刀遇没毛大虫一回看,觉好看多矣。己卯冬夜,脂砚】。

这条署期己卯冬夜的批语,很可能出自脂砚斋之手。由于己卯本没有眉批,因此它很可能还没有全部完成,还没有被送到畸笏叟手上进行审阅。由此我联想到,涉及府外社交活动的故事很可能出自畸笏叟的底稿,而且本身写的很好,有水浒传的神韵,脂砚斋对此表达了赞美,就像畸笏叟多次对脂砚斋的文笔发出赞叹,原作和二创之间形成了一种文人间、家人间、同事间的惺惺相惜。

(7)1760年庚辰年。

庚辰本作为放开作批的版本,未署期的批语很可能作于此年。庚辰年是41至80回集中定稿的年份,对于这部小说,是尤为重要的一年,也是署期己卯、壬午、丁亥,署名脂砚、畸笏的批语汇集的版本。署期含有【丁亥】的批语表明,在芹溪于1763年癸未年、脂砚于1767年丁亥年相继离世后,庚辰本被保管在畸笏叟的手上。

己卯、庚辰本的64、67两回是原缺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是之后,梦觉本(1784年甲辰年)、蒙府本(成书年份未知)、戚序本(成书年份未知)里这两回是有的。谁补全了这两回,稿子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暂且存疑以待日后试证。

(8)1761年辛巳年,是否进行80回后的写作不得而知。

(9)1762年壬午年。

庚辰本署期壬午春、壬午季春、壬午孟夏、壬午九月、壬午雨窗、壬午重阳的批语,分布于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等回。在甲戌本没有、己卯年作批的20至24回之外,新出了12、17、18、19等回的批语,由此可推上一年1761年辛巳年,还在对前40回进行修订。

壬午九月,发生了一件与写作、作批无关的“索书甚迫”事件,推测存在至少三种可能:1,预约出版;2,购买抄本;3,仗势索书。查看署期“壬午九月”的6条批红,能够看出批者心情不错,因此排除第3种可能。对于前两种可能,不管是哪一种,对这部书的作者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10)1763年癸未年。

据敦诚《挽曹雪芹甲申》“前数月伊子殇”,脂砚斋【甲午八日泪笔】“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脂砚斋、畸笏叟的批语从未透露作者、批者的个人身份信息,可推,壬午除夕大概率是一次本命年的避讳,芹溪卒于癸未除夕,于甲申年下葬,享年48周岁有余。

(11)1764年甲申年。

脂砚斋48周岁的本命年。癸未丧子,对芹溪、脂砚是很大打击,未、申丧夫葬夫,对脂砚是更大的打击,孩子没了还有望再生,然而顶梁柱倒下却是人死不能复生。庚辰定本八十回后的写作,于癸未除夕起暂时中断,实在情理之中。

(12)1765年乙酉年。

庚辰本第二十五回署期乙酉年的唯一一条批语【二宝答言,是补出诸艳俱领过之文。乙酉冬雪窗,畸笏老人】。

也许此时,脂砚斋并不敢将芹溪去世的消息告知给畸笏叟,怕老人家接受不了,甲申、乙酉这接近两年的时间里,八十回后没有新的进展,畸笏叟会有怎样的疑思,我们不得而知。

(13)1766年丙戌年。

五月初八日,脂砚斋写下了【甲午八日泪笔】,纪念她死去的丈夫。

(14)1767年丁亥年。

庚辰本畸笏叟署期丁亥春、丁亥夏的批语主要分布于16、18、19、20、21、22、23、24、25、26、27、28等回。

这一年,畸笏叟除了得知脂砚斋离世的消息,同时也知晓了芹溪的离世。

陪伴他的,只有未完的稿本了。批语止于1767年丁亥年,至今没有七十年代作批的抄本问世。然而1784年甲辰年完整的八十回梦觉本问世,并有幸存留至今,这和畸笏叟有关系么?

拾遗

1,甲戌本始作于什么年份。

据甲戌本凡例

白色空页截取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月影印本

据甲戌本楔子

如果甲戌本如脂砚斋所言,真实是再评之作,那么之前应有一次初评,具体是哪一年,我们不得而知。楔子中,空空道人(脂砚斋)与石头的对话,空空道人指出石头记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基本可视为初评,然后她抄录回去【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修改起来。【凡例】和【楔子】两次透露了一个时间标志——十年,我们是否可以据此推出空空道人(脂砚斋)开始修改的时间呢?

这里存在至少三种可能:

①从1754年甲戌年【再评】向前推10年是1744年。

②从1756年丙子年(乾隆二十一年)【对清】向前推10年是1746年。

③从1760年庚辰年【定本】向前推10年是1750年。

文本中没有具体署期,在没有史料的佐证前,暂且认为,甲戌本始作于1744年至1750年间,应不为无理。

2,署期己卯、壬午、乙酉、丁亥的批语主要集中在前28回,为何不见于1至11回(甲戌本第一回丁亥春除外)。

如之前写过的文章所述,脂砚斋不仅改写、重写,甚至新补写了石头记。批语集中在前28回,反映出石头记的改写工作是从前28回的某些章回起步的。重写后,新旧搭接无痕、没有排斥,二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畸笏叟看到自己底稿的土壤上,新开出了花朵,有一种起死回生的感觉。因改写的很成功,脂砚斋也奠定了主笔的资格。

推测:

(1)1至8回,甲戌本的批语被畸笏叟有意抹去署期、署名,因此无从辨识,但我有种感觉,很可能1、3、4、5、7回是脂砚斋新写,2、6、8是改写、重写。新写时,脂砚斋灵活运用了分身借壳的写作技巧,加入了分身借壳英莲、黛玉、香菱的她自己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

(2)9至12回,9、10回是改写,11、12回也是改写,但11、12回属于典型的【风月宝鉴】题目,因此,很可能改写的是芹溪的稿(据甲戌本批红“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9、10两回则是改写曹頫的稿(石头记)。

(3)由于上述1至12这些章回涉及脂砚的身世和芹溪的风月笔墨,在文字狱盛行的乾隆朝中期,畸笏叟选择了回避。

己卯、庚辰本格式、批语近似,呈现一脂同源、一脉相承的特点,写作上采取了项目分解,实现了分期分批的完成,最终于1760年庚辰年基本全部定稿。

64、67回的缺失原因,不得而知,但这两回完整的出现在梦觉、蒙府、戚序等版本,并切合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畸笏叟拿着前稿从新补写,还是失而复得后夹进去的,依旧不得而知。

与甲戌、蒙府、戚序署名、盖章收藏不同,梦觉本的梦觉主人只是作了篇序、留了个号,其行为明显区别于上述诸本的所有者,且文本中出现大量区别于庚辰本的异文,这与手握红楼梦稿子的畸笏叟是否有关系,有待继续研究。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中和反應的實質是什麼

中和反應是化學中復分解反應的一種,指酸和堿互相交換成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酸+堿→鹽+水)。中和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而...

· 20分钟前

興趣使然

最近一直看的一部動漫《一拳超人》裡面主人公經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是,我是一個興趣使然的英雄。主角是一個無業遊民,偶然間為...

· 20分钟前

如何提高学习积极性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 ...

· 21分钟前

恐襲篇-拉斯維加斯槍擊案

2019年1月29日,根據美國國傢公共廣播網(NPR)的報道,在經過1年多的調查,FBI於今天宣佈,美國拉斯維加斯的2017年10.1槍擊...

· 21分钟前

微信公共平臺使用大全

微信平臺的註冊看下圖微信註冊地址鏈接信息填寫完整之後是選擇類型;訂閱號,服務號和企業賬號訂閱號:為公共提供信息與咨詢...

· 21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