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我看到这条结论时,内心是怎样的激动,我害怕的不是改变自己,我害怕的是自己会重蹈覆辙……
——————
我这两天一口气看完了那本《关系的重建》,这本书太棒了!越往后看越激动,它解决了我在依恋关系上的一些困惑,解释了一些我自己都无法理解的行为和举动。
首先,请允许我先给你介绍一下,焦虑型依恋风格人群在感情中的行为、思考事情的模式,这个东西叫做:“激活策略(activating strategies)”
激活策略涵盖了一切迫使你获取与伴侣间的亲密关系的想法或感受,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层面的。当伴侣对我的需求做出了回应,这种回应一定程度上会让我重拾那个冷静的常态自我(即得到了情绪上的安抚)。
我一直以来都进入了一种误区,即“保持独立”,其实保持独立本身是非常好的表现,这代表着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能独自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独立代表着有成熟的思维认知等等,但是我的“保持独立”,却是在感情中压抑对你的依赖和需求。
带有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对于他人的情绪化表现更加警觉,并且对他人的情绪线索有着更高水平的精准度和敏感性,但往往也会让焦虑型依恋风格人群过早得出定论,而一旦如此,往往容易误解他人的情绪状态。
焦虑型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发现“不好的苗头”,就会被负面想法冲昏头脑,因为害怕内心强烈的遭拒感,焦虑常常使这类人群做出一种强迫行为,把那些没有得到“有效回应”的事情列为错误的,告诉自己不要再做出那种错误的行为,比如我说了一些依赖性很强的话,但我认为这些话可能太幼稚了,表现出了极强的依赖性、不够独立,所以你才没有积极的回应我。
说一个我内心常有的小剧场,比如我发了一条分享生活的微博以后……
“呀!我怎么说了这么幼稚的话啊!完了完了,这条微博她肯定看到了!我要不要删除啊?可是我删除了以后她又会怎么想呢?巴拉巴拉……”
见笑了
其实这也归功于焦虑型的人群的过度敏感机制,总是能够擅长感知别人的情绪,能够感受到亲密关系所受的到威胁,即使是一点细微的异样线索,也会激活我的防御机制,而机制一旦被激活以后,除了伴侣给我一个确切的反馈,表明爱意和关心,以及关系的绝对可靠,否则我根本无法平静下来。
如果没有得到回应,此时焦虑的心理就天马行空的涌现出各种不好的念头,毁灭性的思考,比如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我说错了什么话?她是不是要离开我了?她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然而越是这样,我越难得到令我安心的回应,因为伴侣往往不明白焦虑型人群的需求是什么,不具备对情绪过度敏感的察觉,对方甚至会采取逃避措施。
不擅长有效沟通就导致了一种结果,我越是表达了一些“需求”,就会把你推的越远。然后我焦虑的防御机制不断激活,最后通过爆发情绪来宣泄自己对亲密感和确定性的需要,让我彻底丧失了有效沟通,坦率表达自己的机会。
因为防御机制被激活下的我,根本分不清楚你的消极反应,是针对我提出的需求,还是我的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就是那些试图建立与伴侣之间的关系,或是引起他们注意的行为,防御行为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但是,防御行为和触发机制会让焦虑型依恋人群做出一些不利于感情的行为,比如夺命连环call,退缩,以分手要挟,故意让对方吃醋,表现出莫名其妙的敌意,保持冷漠,不关心等,通过暴力,自杀等极端方式进行威胁,本质也是防御行为。
好了,最精彩的地方来了……
我刚才说了我进入了一个行为误区,“我认为向你表达依恋需求是可耻的”,可现在正是需要向你表达的时候,表达我现在很不安,我希望可以得到你的安抚……然而焦虑行为的防御机制启动以后,会迸发出巨大的强迫性,我的大脑强迫我,不允许有这种表现!不断的警告自己这是幼稚的表现!是错误的行为!是得不到任何回应的!我应该为有这种想法而感到可耻!我必须把这个念头打消!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提到“焦虑的起源就不在于对冲动的恐惧,而是对被压抑的冲动的恐惧”,我越是对抗压抑自己的情绪,我越是感到焦虑不安,就越需要向你寻求安全感,可我内心充斥着对于被拒的恐惧感,防御机制又坚决不允许我做出向你表达需求来满足安全感这样的行为……
于是,循环往复……我把自己彻底困死在一个循环当中,无尽轮回……
长久以来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等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情绪就已经爆发了,可惜,这时的情绪只有极度的委屈,悲伤,愤怒等等负面情绪。好好说话?不存在的……
其实最令我担心的是,长久下去,我很有可能会被发展成【回避型依恋风格】,这种依恋风格非常麻烦,焦虑型跟安全型有一个共通点是都会【积极接受】亲密关系和亲密行为,然而回避型依恋风格对亲密关系是非常排斥的,抗拒的,无法接受的。回避型它也有一个类似的机制叫做“去激活策略”。
指一切遏制亲密感发生的行为和思维,这种策略会大大压抑依恋机制,从而减弱对爱恋之人的亲密需求等……不过我不是回避型,所以就不过多讨论了,我也没有做啥笔记,一跳而过了。
回到刚才的那个问题来看,我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我为什么不能坦率的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因为我认为“对你表现出依赖”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是不对的,这是可耻的。然而我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不断对抗和压抑的却是亲密关系中最最底层的需求 。
《关系的重建》这本书中讲依恋关系时提到了一个理论:“依恋悖论(dependency paradox)”,这个悖论是说:“人们彼此的依赖关系越是有效,个体就会越独立勇敢。”
书中引用的一个案例,一对情侣参加比赛,决赛的紧要关头,女孩想牵伴侣的手,结果遭到了拒绝,女孩认为自己没有做到独立,内心充满愧疚和自责,最终输掉了比赛。赛后女孩认为是自己不够独立。将问题归咎于自己太依赖对方导致的。
通过案例,作者引申出他的的观点:“依赖,并非是坏事”
文章提到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观点:“真正的幸福都是来自个体内在的,并不需要依靠你的爱人或伴侣,你的幸福并不是他人的职责。他们也并不是你的附属品,每一个人都应该自己照顾自己。”
可实际上呢?两个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人,他们真的会影响到对方的心理和情绪。每当彼此互相靠近,陪伴对方时,能够削弱原本的紧张感觉,连基本的生理反应都这么明显地感受到对方的影响,我们又何必去强迫自己伴侣之间必须要相互独立呢?
所以,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改正自己对依恋关系不正确的认识,认为自己应该保持独立(保持独立没有错,但是认为自己渴望亲密关系是怯懦的表现,这是不对的)认为我不应该表现出依赖,告诉自己大可不必。同时要让自己明白,不光是我需要,你也需要。男性在成长过程中常常抱有这样一种信念:“如果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在生活中有所收获;而女性则认为爱,也只有爱,才是获得幸福、地位和安全的唯一办法。这两种文化地位上的差异,在男女心理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比我更需要亲密而长久的依恋关系,渴望依赖,渴望感情寄托,需要我多关心多回应你,每个人都需要,这并不可耻。
因为亲密的依恋关系会给伴侣创建出属于两个人的“安全基地(Secure base)”。
安全基地其实是我们的一种认识,我们确定有人会在我们身后支持我们,而且我们百分之百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依靠这个人,当另一半遇到困难时,伴侣会积极地鼓励对方。当参与者发现伴侣对自己的目标表示支持,他们也会感到自尊增强,情绪也随之高涨,认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更大了
(还记得你网易云分享的那几首歌咩?那天早上我看到了你的微博,脑子里一阵困惑,打开你的网易云后才发现几首歌,听完以后我顿时心情大受鼓舞,我整个人感动到不行,那种被人在乎的感觉真的太开心了,呜呜呜呜太感动了……)
这充分表现了依恋关系的重要性,以及表达自己对伴侣的依赖是正常的行为,若是伴侣难以满足彼此的依恋需求,人们就会体验到焦虑和不安(这里并不是特指焦虑型依恋风格)。
可是焦虑型依恋会过分投入感情啊,对伴侣过度依赖,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要在一起,没事就要打电话发消息汇报,这样会让伴侣很窒息的。这又怎么解释?
为什么我表现出的依赖,或者说焦虑型人群表达出的依赖需求,会让伴侣感到压力,不舒服,没有收到积极回应?
一是不清楚,刚才上面提到了防御行为,很多焦虑型人群不懂得有效沟通,对伴侣提出的往往都是“评论”而非“需求”,伴侣很难从类似带有指责性的话语中感受到焦虑型人群的不安全感。
二是太频繁,会因为些很小的事情就产生心里上的情绪波动,需要你让你表态来获得安抚,久而久之也就会感到疲惫不堪。
三是看似都是焦虑不安,但是焦虑型人群“逼迫自己做出强迫行为”的驱动力往往不是出于爱意,而是焦虑带来的不信任(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担心,担心会失去对方),怀疑自己会遭到背叛等等很不好的事情。
那在感情中的【遭拒感】和【不信任感】是从哪里来的?
不信任感牵扯到太多因素,比如文化因素,成长环境等等。
一个孩子如果从出生就家庭幸福美满,从不担心自己会被抛弃,也不会因为被人欺负却不敢跟家里人说而独自忍受,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那他大概率会很幸福、充满自信、懂得自爱,不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
在一个人对人对己的态度中,基本焦虑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意味着情感上的孤立,而如果这时人们心中还存在软弱感,那么这种情感上的孤独感会变得格外令人难以忍受。一方面他们渴望有人依赖,另一方又因怀疑和敌意而难以依赖他人。这意味着,由于内在的无能为力,让他们产生一种想把所有责任都交给他人的愿望,有一种想被保护、被照顾的愿望,但因为基本敌意的存在,对他人的不信任感已深深扎根于心中,所以最终难以实现这一愿望。因此,结局注定是:“他们不得不花费绝大部分的精力去寻求安全感”。
除了对感情有这种表现,对权力、财富和声望的追求也会有一种焦虑的表现。
对权力的正常追求来源于力量,而对权力的病态追求则来源于虚弱。
我存钱,因为我在对抗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风险,我要把自己抗风险的能力一步一步提高,我不能让生活再次伤害到我。虽然我很不愿意承认……但我对存钱的驱动力其实是来自对抗焦虑,渴望存款带给我安全感,担心自己会回到没有钱,每个月还花呗借条的不安定日子。
不过在这一点上,存钱带来的正面影响是远远大于消极意义的,因为生活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它确实存在,而且它能让人受到伤害。何况靠每个月还花呗借呗生活,迷失在消费主义的年轻人普遍存在,就更坚定了我存钱的目标和意义了。
好好吃饭,努力存钱
至于【遭拒感】,我并没有从这本书里找到合适的答案,《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虽然提到了遭拒感,但并没有引申出遭拒感的成因,还是书看的少了,下一本书可能就看到了呢……
焦虑型依恋风格可以改正吗?
可以,非安全型依恋风格可以通过建立正确的依恋观念,逐步改变。同样,安全型依恋关系也可能会因为对感情中的失望,伤害而变成非安全型依恋风格。
一个人想要亲密关系健康地发展和成长,就需要一个“安全基地”,来给予自己力量和抚慰。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拥有安全而稳定的依恋机制。
所以,重新构建“工作模式”就变得尤为重要,所谓“工作模式”就是用来描述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基本信念机制,指导我们一切行为的基础,了解自己的工作机制,才能进一步分辨出哪些思维,感受与行为是有助于安全感建立的。
正视并接受自己真实的恋爱需求
充分了解恋爱中的需求,包括亲密感,存在感以及安全感。告诉自己这些需求从爱的角度出发,它们非常的正常,没有任何好坏之分,仅仅是需要而已。不要因为自己“不够独立”而感到自卑,也不要因为对伴侣的依恋和渴望而感到羞愧。
学会沟通
了解自己的需求后,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保持真挚与诚恳,勇敢袒露自己的情感,洋溢幸福和满足的人,才能在伴侣面前展现出最大的魅力。(这里其实可以看《非暴力沟通》和《亲密关系》两本书,有助于亲密关系建立更好的沟通基础)
寻找榜样
将所想到的一切安全型榜样整合起来,总结他们值得学习的品质,整合起来的内容,将成为我安全角色榜样,告诉自己,这是未来要努力的方向。
书里还提到了非常多关于焦虑型依恋人群的特质,解决亲密关系中冲突的方法等等,我就不写了,实在太多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归结于焦虑型依恋风格上,也存在一些没有谈过恋爱,不明白珍惜,不懂得经营感情,认为谈恋爱无非是送送礼物吃吃饭,如果只是从这些表象来看,不明白亲密关系意味着什么,用不了多久可能就会因为一些冲突导致离开。我身边就有很多因为争吵——只是因为争吵而分手的男男女女。
这应该是我对自己依恋关系,最透彻的一次分析了,把我所有的心路历程完完整整的写了出来,其实码完字以后,我有一种放松的感觉,长舒一口气,这种感觉就好像出差在外,忙碌辛苦了一整天,终于回到了酒店里,泡了个舒适的热水澡一般,放松惬意,没有压力。
因为,你从来没都没有走,一直都在我身边。
烤魚是我們經常吃的一道美味佳肴,在各大城市的美食街裡面,烤魚店隨處可見,特別是一線城市的商場餐飲檔,總是人滿為患。說...
在安装新风机的时候,有朋友经常在参数指标栏中看到“机外静压**Pa”,但你知道这机外静压指的是什么吗?机外静压、动压和新风 ...